從事工控八年了,經歷了四家單位,每一段工作經歷都對個人成長有著很大的幫助。今天得空,將原先貼吧寫過的帖子搬過來,與朋友們分享,以期共勉。
12年畢業後進入了一家上市集團公司,公司總部在北京,當初是總部入職,薪水按照北京的來,而實際工作地點是在距離北京幾百公裡外的一個省會城市。當初離開北京即算出差,享受出差補助等一切出差待遇,當時還是蠻興奮的。初到省會城市的分公司,當時正忙地熱火朝天,在幹十多條生產線。部門把我們一幫應屆畢業生安排到電氣裝配車間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習考察。實習期間,最初對圖紙、電氣元器件的一知半解,遇到不懂的知識,不認識的元器件,不會接的線就上百度或者找當時的電氣工程師討教。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己的工控知識也在慢慢積累。實習期後期,自己拿到一套圖紙,已經可以獨立完成一臺控制櫃的裝配。三個月實習期滿,分公司電氣部門對我們進行了筆試考核,我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分配到了R&D部,這是個研發部門,其實聽起來高大上,實際情況並不樂觀,在這裡的一年當中,我自學了C++和SQL資料庫的知識,這也是研發需要,因為一年中我們開發了一套測量設備,測量界面、後臺數據處理和接口都是用C++和SQL來完成的。PLC這塊知識,在我們部門只有我一個人懂,也沒人帶,所以只能趕鴨子上架自己去鑽研,看了大量的三菱手冊。後期電氣調試基本都是我一個人在搞,最終設備圓滿完成研發,投入使用。這一年個人比較充實,自己的職業也有了比較的規劃,我明白光懂PLC不行,C++,資料庫知識也是必須具備的,我最初的判斷也在我兩年後的求職中得到了驗證。
在研發部待了一年,遇到公司組織機構調整,公司大量裁員,和我一起到公司的應屆生裁了70%,我有幸在這次動蕩中留了下來,研發部裁撤,我如願被分到了電氣部。在電氣部也是我專業知識成長最快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懷念和留戀的地方。到了新的部門之後,我就被派到了南方的一個市,那裡有我們的項目基地,最初研發的那十多條生產線就是被發往這裡使用的。這裡的車間環境很好,恆溫恆溼,潔淨度最高達到了100級。生產線從設備進場開始,我就和同事一起全程跟蹤。產線的基礎設施也由我們帶著工人,指揮他們去安裝搭建。基建設施完成後,產線設備開始吊裝,也是又我們一起去指揮完成。這樣設備正式進入生產車間,我們最忙碌的時候便開始了。每天上午9點進入車間,把一天的任務量安排給電工和設備組裝工人,他們開始實施,我便在一旁監督。後期的現場配線都需要我們全程跟蹤答疑。按照電氣圖紙接線完成後,開始查線,這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不能短路,是一定要保證的,我負責的工段有100多米長,1000多個控制點位,現成幾十個控制分站,都查下來第一次我記得用了差不多三天時間。查線完畢,開始上電調試。控制櫃一路一路的上電,一路一路的排查,調試中很頭疼,現場接線錯誤是常有的事情,接線錯誤便會給調試帶來很大麻煩。當初用的是三菱Q系列的PLC,我便一邊用電腦監控,一邊拿著圖紙在現場跑,爬上爬下去排查錯誤。手動模式下,必須確保每個執行機構都能正常動作。
手動模式調試完畢,開始自動調試,自動也離不開監控。因為工段太長,後來我申報了無線路由器,就這樣我可以抱著筆記本遠程進行監控調試,方便了許多。本工段調試完成,開始和其他工段的對接,當時用的CCLIIN_IE組成的環網,這個是單模光纖介質,需要熔接尾纖,熔接設備我們公司自己的,剛開始弄的後總融不好,經過自己的摸索總結,後來可以一次性搞定。工段間環網對接完成,才可以進行設備聯調。這過程中經歷了太多艱辛,有時問題很難找,但基本思路是通過軟體工具查錯誤代碼,根據代碼看手冊,然後查硬體線路,最後查模塊本身,換了模塊仍無濟於事,只能尋求廠家技術支持。所有錯誤都是經歷這麼個過程走過來的,經驗也是這麼積累起來的。
到吃飯點了,本期分享就先寫到這裡,有機會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