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上一篇文章,繼續聊在第一家單位的這些事兒。
上篇提到了調試,其實調試完成後,真正地進行生產的時候,工作就沒那麼忙碌了,當然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生產也不例外。生產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調試中沒發現的BUG,這個相對好解決,因為有了具體的現象,有了實際的產品。根據實際工藝要求,控制程序也會不時進行優化升級。利用陪產的間隙,我開始學習西門子系列的PLC相關的工控知識,因為有了三菱Q系列的基礎鋪墊,西門子學起來的話不再那麼費勁,個人感覺就是編程環境不同而已,準確的說是東西方思維的差異,適應就好。三菱更適合東方人的思維和使用習慣,西門子則偏向於歐洲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自學,發現西門子更為博大精深,心裡是由衷的愛啊。當時也曉得學無止境,所以每當有時間,我都會找點工控資料或英文雜誌看看,充實一下自己,進行一下橫向拓展。
一年以後,部門把我召回北方的省會城市,完成了其他幾條生產線的電氣設計,PLC程序編寫和觸控螢幕畫面設計,至此,一個完整的工業設計流程我都參與過了。完成設計後,我又回到了南方項目地,後來由於我愛人在上海,加上上海有個好的契機出現,我帶著感恩和留戀離開了這家公司。在第一家單位待了差不多三年,這是我心懷感恩的地方,直到現在我都有些留戀與不舍,因為這家單位給剛畢業的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平臺,所有工控的電氣元器件都可以到庫房去申領,滿足自己的試驗需要。項目地產線又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真實的工況環境,PLC程序和觸控螢幕都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編寫的,實打實的自己去寫,去檢驗。光說不練假把式,真的很有道理,你看再多資料,不去實踐永遠不知道正確,只有實踐過才能出真知,對你個人能力有質的提升。
初學者,個人建議先學習三菱,後學習西門子,因為三菱簡單易上手,當你真正掌握三菱後,有了一個好的思維基礎和一定的編程基礎,再學習西門子就不會感覺費勁了,這是我對將要學習PLC的吧友們的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