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我非常喜歡的城市!從我的第一份工作開始,就跟上海結了緣,隔三岔五的要往上海跑,我很喜歡老上海巷弄裡的味道,早晨的街頭小吃店裡的油豆腐粉絲、生煎包總是能喚醒我新一天的能量,傍晚結束了工作,我還會去菜市場裡的滷味店買大紅腸,特別愛吃!只是那個時候的上海,似乎沒有什麼的風景區。很多年過去了,這座城市發生了巨變,她把自己變成了風景,現在的上海,本身就是這個世界最為瑰麗一顆明珠!而再來上海的我,也沒有那麼多的工作束縛,可以整天沉浸在這座城市當中,體味她的風情萬種!
白月光民宿
上海延安中路明德裡曾經是法租界時期的建築,明德裡76號的民宿叫做白月光。得名於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經典的開頭:一個男人的一輩子都有這樣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了,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寓意:白月光也代表自己的心上人,內心某個美好的事物。這套戶型白色清新為主,還有閣樓窗戶可以看到月光,與這個名字更加相配,希望住戶可以在這裡感受到美好和溫暖。
在途家上預訂的,入住當天清晨,房東發給我非常細緻的路線,具體到步行到幾個弄口右拐第幾個門,開門是六位數的密碼,連wifi密碼都一併發送給我了。房東還留言說如果有不清楚的,可以找一樓的琳姐,後來認識了,那是一位非常熱情的妹子。
其實一進門看到這個大廚房以及廚臺上琳琅滿目的調料、廚具,我就滿心歡喜。雖然上海的美食豐富,但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鄉情,如果自己在旅行中也能偶爾掌個勺,那會是在別處更完美的生活方式。
我住在明德裡76號的三樓,是一間loft的格局的房子,閣樓是一間臥室,裡面還有嬰兒床、投影儀。上面的天窗真的很懷舊。我小時候見過這樣帶天窗的閣樓房。
一樓有個大客廳,客廳的風格很文藝,書籍、鮮花、綠植,還有一些可愛的相框、飾物,餐桌上有香燻燭臺,柜子上有不少的未開瓶的洋酒,開通了vip會員的小米電視……
客廳一側還有一間臥室,我比較喜歡這一間,晚上就睡在了這裡。
衛生間裡也是滿滿當當的,洗漱臺的用品真的比我家裡的還要多,旁氏洗面奶、大寶SOD蜜、隱形眼鏡清洗劑、定型水、阿道夫的髮油、防曬霜、花露水……總之一大堆,進口品牌為主,平時大抵素麵朝天的我,一半報不出名字來。
民宿還帶有一個小陽臺。鬧中取靜。
美新點心
看到這麼周全的廚房,我決定自己做晚飯,時間尚早,我打算先去附近吃點點心,然後逛逛街,到了傍晚再去菜市場買點菜。
搜索了一下,陝西北路103號的這家美新點心店離我的距離只有幾百米,於是就欣然前往,本來只是隨意來吃個點心,只是咬開湯圓的那一霎那,糯米潤而不粘,黑洋酥流淌化開,嘴角沾滿芝麻合著豬油的香氣,全然老底子最經典的味道,瞬間被驚喜到了,這麼好吃的湯圓,真的太難得了。原來這是一家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店,1920年兩個寧波老太跑來上海專門做圓子,難怪這湯圓的味道一吃就是寧波老腔調。
漫步周邊走,看看生活著的萬國歷史建築
不經意間的走過,發現這一帶有好多的老洋房,門口都會有歷史建築的介紹,每一幢的房子曾經的主人都有著不平凡的故事。這些建築有不少是殖民時期留下來的西洋建築或是名人故居,這些建築就掩映在現代化的高樓大廈之間,保留著原始的風貌,印刻著這座城市的記憶。
安義路63號,上海嘉裡中心對面的一排二層樓房,是1920毛澤東故居,毛澤東同志在上海的舊日寓所,它與周圍鋼筋水泥、玻璃外牆的現代化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被稱為「繁華盛景中的一抹紅色璀璨」。
再接著,我又不經意的遇見了「白月光」的出處了——常德路195號,曾是張愛玲婚後居住的地方,她筆下妙趣橫生的《公寓生活記趣》,說的便是這座大樓裡的喜憂了。張愛玲在此完成了小說《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金鎖記》、《封鎖》、《心經》、《花凋》。此期間還發生了另一段重要的故事,就是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相愛到秘密結婚。
去菜場,買上海大紅腸
出門的時候琳告訴過我,從明德裡巨鹿路上的門出去,走不多遠就是菜市場,我已經很多年沒有在上海做過飯了,回想起從前,在上海公司出差的時候,公司安排的公寓宿舍也有廚房,我有空的時侯就會去菜場買菜回來自己做飯,哈哈,有一回正好老總也來上海,帶著同事們主動要過來搭夥,之後我就升職了,想來都是美好的回憶。
我是很喜歡自己做飯菜的人,到過不少的地方,我覺得有廚房的地方就會有家,因為有自己想要的味道!在上海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大紅腸,一定要去菜市場裡買,菜市場找人氣旺的滷味店,地道的上海大紅腸跟超市裡賣的那種不一樣,裡面的澱粉含量少,肉質Q韌,吃起來特別香!
上海電影博物館
第二天上午睡到自然醒,今天想去上海電影博物館,雖然上海出行最便利的交通方式是地鐵,但是我反正是來慢生活的,富裕的就是時間,我喜歡公交,一路可以聽本地人講話的聲音,看路上的風景。公交926路淮海中路陝西南路站上車,4站路到達漕溪北路裕德路站
上海電影博物館位於上海電影製片廠原址,總建築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分為四層展廳,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電影博物館,門票60元,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售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
門票是一張磁卡,過檢票口的時候磁卡就被「吸」走了,檢票口是一個電梯口,檢完票直接電梯上四樓「光影記憶」。當電梯門再打開的時候,一定會讓你激動不已,星光大道為你閃亮,全場的歡呼聲、哨聲、尖叫聲迎接你的到來,好好享受這一份明星紅毯秀的尊榮吧!接下來進入奇炫而美妙的電影世界!
三層是「影史長河」在這裡可以看到百年上海電影的發展線索,近百年來上海電影製片廠使用過的攝影技術、攝影器材、攝影故事都在這裡一一呈現,雖然完全是個外行,但是在這光與影交織中,能夠找到很多感動人的地方,那些古老器械仿佛是帶著溫度的,讓人聯想起曾經操控它們的人,甚至聯想起那些拍攝時的場景。
二樓是「電影工場」,在二樓可以看到透明的「錄音棚」、「攝影棚」、「後期製作工作室」,還有很多儀器儀表可以把玩;一樓是「榮譽殿堂」,展示了上海電影製片廠的曾創造過輝煌的文化成就,獎盃、獎牌、證書等等。
南京路步行街
我每次來上海,都愛去南京路步行街、外灘,十幾年來這個習慣一直沒變,我就愛這裡的繁華、熱鬧、大氣!在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城市氣息中走過,感覺這座城市不平凡的過往與現在。我記得有一些年每每到了夜間,永安商廈樓下會有薩克斯響起,有很多長者會在這裡跳交誼舞,他們會著裝的很正式,老先生會穿著白襯衫,打著領結、有背帶的西褲,女士們也一樣,當音樂響起的時候,他們是如此的鄭重,霓虹勾勒著他們臉龐和身姿的側影,我竟然被感動得淚眼婆娑……
老城隍廟(豫園)
也不知道哪來的念想,晚上想去老城隍廟的南翔饅頭店吃南翔小籠,其實南京路上就有南翔饅頭的分店,但我就是想去城隍廟的,上海城隍廟其實不僅僅是城隍廟本身,而是城隍廟周圍的一大周商圈。特別喜歡這裡,不過這一次來還是讓我又眼前亮了!
上一次來城隍高廟是2018年的元宵節,當時看到豫園有一部門圍了起來在裝修,沒想到現在出落的這麼好看啦,跟我以前看到的豫園真的不一樣,一派江南園林的古樸風雅,甚至於池子裡還養了鴛鴦和大白鵝。
南翔饅頭店
南翔饅頭店居然裝修過了,而且今天居然基本沒排隊就上了二樓餐廳,一個人點了上海醉雞、乾貝金絲盅、鮮肉小籠包,著實解了回饞。
吃完了,發現豫園夜景真是更美的。褪去了白日的人潮洶湧,喝杯咖啡,小憩一番,再順著回去的路線去外灘走走。
外灘夜景
從豫園門口順著福佑路一直向著最高樓的方向走,就到了黃浦江邊,順著黃浦江漫步走走,外灘萬國建築群優雅古典夜景、黃浦江風光和陸家嘴現代金融建築夜景盡收眼底。
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
第三天,去了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說起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很多年在我年少的時候來上海,就常常聽說這個蠟像館,那時候總有人說這個館沒啥看頭,沒什麼意思,就一堆蠟像,想來也是,年少時我們心裡裝載的明星都是在世的,鮮活的生活在我們不近不遠的身邊,但是隨著時間的逝去,有些人,有些事,有些過往越離越遠,終於有一天,我覺得去杜莎夫人蠟像館會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了。
杜莎夫人蠟像館會是一個激發熱情的地方,比想像得要精彩的多,展館分為「在幕後」、「上海魅力」、「歷史名人和國家領袖」、「電影」、「音樂」、「運動」和「速度」七個主題展區,觀眾除了可以與80多尊足以亂真的中外明星蠟像留下親密合影外,還可以加入到與「明星」對歌、拍電影、打籃球等互動體驗中去。
三天兩晚的上海民宿慢生活,走近一座城市的記憶,體味原味的滬生活!(圖/文:@添喜luck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