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典喜劇片中的黃金配角,假如沒有他們,港式喜劇就失去了獨有的味道和令觀眾念念不忘的情懷。如今他們要說「謝謝你,還記得我」!
文/觀滄海
編輯/龐宏波
今年的港片可謂是驚喜不斷,前有《反貪風暴3》,後有國慶檔大熱的《無雙》,港片整體的口碑與票房成績均呈現回暖趨勢。美中不足的是喜劇片的缺席,這不免勾起了觀眾對港式喜劇片的回憶與期待。
一直以來,港式喜劇憑藉極富感染力的喜劇橋段,以及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贏得了無數影迷的青睞,其獨特風格更是在亞洲類型片中獨樹一幟。在形式和內容上創造了無數經典的香港喜劇,可以說伴隨了國內幾代人的成長。
香港經典喜劇片,
離不開的這些黃金配角
在香港電影界,就有這樣一群演員,他們可能永遠活在主角的光環下,做一顆生產線上的螺絲釘,卻仍未放棄對電影的熱愛。認真地塑造好每一個小角色,並憑藉精湛的演技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就是香港電影的「黃金配角」。可以說,沒有這些「黃金配角」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港式喜劇無論如何也無法達到曾經的高度。他們就像「極品配料」,戲份不多,但卻往往十分搶鏡。
相信熟悉香港喜劇的觀眾,對林子聰絕對不會感到陌生。林子聰最開始的工作並非演員,而是在香港無線電視任職編劇,編寫過多部頗受歡迎的綜藝及音樂節目。
2000年,憑藉在《少林足球》中對「肥仔聰」深入人心的演繹,林子聰走入了大眾視野,而該片當年曾創下香港本土最高的票房記錄。隨後,憑藉在多部電影、電視劇作品中極具個人風格的表演,在內地觀眾中享有極高的知名度。
配角之路從來就不好走,而從配角走到黃金配角,要比其他演員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耐心。
比如,被譽為「綠葉搶鏡」的林雪,早期在劇組做劇務等工作時常常接不到戲,偶爾有幾句臺詞就是萬幸。用他曾經的話說「放下掃把演戲,脫下戲服掃地」,跑了十年龍套的林雪,依然不放棄自己的演員夢。
他曾提到,「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有今天,所以我才更加珍惜。我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同,想得到一句稱讚的話,要付出許多,就是演一個路人甲也要認真。」憑藉在電影《槍火》中形神俱佳、內斂細緻的精湛表演,林雪被提名臺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出身粵劇世家的羅家英,儘管擔當主角的次數並不多,但稱他為德藝雙馨的「老戲骨」並不為過。從業半個世紀以來,他塑造了許多堪稱經典的銀幕角色,對觀眾給予的歡呼和銘記,他仍感念不已。
還有這樣一群演員,即便以一種符號化、功能性的角色登場,也仍然能看到他們的用心。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銀幕經典角色——如花。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叫李健仁,但是絕對不會有人對如花感到陌生。
像這樣的演員還有很多,雖然戲裡他們多是配角,但戲外他們是撐起一個家的主人。而正是這些人參與並成就了香港電影史的輝煌,也成為了「香港喜劇電影」的一個標誌性符號。
數十年配角生涯,始終不忘初心:
「謝謝你還記得我」
這些代表了香港喜劇時代的黃金配角,他們長期奔波在各個片場之間,對待每一個角色都全心全意。然而在電影市場被票房至上籠罩的行業現狀下,實難擁有一部屬於他們的電影。
慶幸的是,這次眾黃金配角終於在《冒牌搭檔》中齊聚一堂,令人感慨萬千。
在該片今日曝光的特輯中,眾主創藉機分享了自己真實的演繹生涯和幕後故事,並對觀眾表達了誠摯的感恩之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林子聰說,出道24年,從編劇到演員,支持他一直突破的動力就是觀眾。陳浩民同樣出道24年,從小帥哥到古裝王,角色多變,初心不變。出道51年的羅家英在半個世紀裡對電影對粵劇始終全心全意,懷著赤誠的感恩之心說:「50年了,謝謝你們沒有忘記我。」
除特輯之外,同步發布的主演角色海報,也沒有經過過多的修飾。每一位演員都是真實、自然的情感流露,開心的,酸楚的,淡然的……樸實而生動地展現了黃金配角真實的人生百態與酸甜苦辣,更是用同樣一句「謝謝你還記得我」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對每一位觀眾的感謝。
這些黃金配角憑著對電影的一腔熱愛,默默站在主演背後堅守著「綠葉」的職責,哪怕僅僅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都會說「謝謝老闆關照」。而這種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換來了觀眾心中一道永不消磨的深刻印記。
「配角」生涯搬上銀幕,
《冒牌搭檔》戲如人生
塑造過小人物形象的主角有很多,但戲外他們的身份往往是頂級明星大咖,而真正由配角塑造「配角生涯」的電影卻並不多見。《冒牌搭檔》首次打破這種戲裡戲外的身份落差,集結數位香港經典喜劇中的黃金配角,來講述專屬於「配角」的故事。
從劇情內核來看,該片風格主打溫情喜劇,敘事方式「笑中含淚」,在挑動笑點的同時,也不忘與觀眾進行溫馨的情感交流。在電影嬉笑怒罵的背後有多少無奈和辛酸,每個人心裡都有著自己的答案,觀眾如此,演員亦如此。
生活中真實的配角來展現電影中的配角故事,無疑更有說服力,並且更加容易獲得觀眾的共鳴與情感支持。那些你也許叫不出名字,卻感到熟悉的演員,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
現在,這群老友久別重逢,帶著初心和夢想聚在一起,最想對觀眾說一句:謝謝你還記得我!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新媒體矩陣: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新聞|百度百家企鵝媒體|UC平臺|搜狐新聞|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