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個智慧型手機普及的年代,可能很多人都有過被窺視的經歷。地鐵上,公交車上,電梯裡,總有那麼幾雙滿是好奇的眼睛,悄悄地盯著別人手中亮起的屏幕。
前段日子朋友跟我講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他坐飛機旅途無聊,就拿起手機看電影,為了不打擾身旁的其他旅客,他特意的插上了耳機, 在電影推進到高潮片段時,他還沒有反應過來,旁邊的一位大叔反而先嗤嗤地笑出了聲。
朋友回頭一看,那位大叔正盯著他的手機屏幕看得正起勁,看到朋友的目光立刻把頭轉了回去。朋友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內心是滿滿的不悅,憤憤地收起手機,直到飛機降落也沒有再打開。
這個例子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許一點都不陌生,早在2017年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曾經做過一項調查,隨機挑選了174位成員,詢問他們說是否有過被窺視屏幕的經歷。
結果有168名都表示說自己至少有過一次被人偷看的經歷,但是令人有些意外的是這174位被隨機調查的對象中,有84位也表示自己也曾不止一次窺視過別人的手機屏幕。研究人員就給這個行為起了一個非常生動的名字,叫做肩窺。
因為大部分人在觀看手機時,手機屏幕距離眼睛的距離大概是在30釐米左右,如果站在自己前方或是旁邊的人正在低頭看手機,肩窺者們很容易越過或者是側身超過他的肩膀,看到對方的屏幕。至於窺視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照片遊戲,聊天內容,密碼,視頻應用小程序等等,都在窺探範圍之內。
如果列出一個最受肩窺者們歡迎排行榜的話,排在第1名的是涉及情感類的私密內容。比如說手機屏幕上出現離婚戀愛的敏感字眼,是很多人會選擇持續地窺視下去。
而第2名,則是純粹根據個人喜好去窺視。比如說看別人打遊戲播放視頻等等,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情不自禁地看別人的手機屏幕呢?
首先人人都有好奇心,很多人在。緊盯自己屏幕的同時,也不想錯過身邊任何一點其他的消息,哪怕是一個無聊的八卦。這種心理被叫做錯失恐懼,尤其是在數據時代,每分鐘都能夠湧現出幾百條我們不知道的資訊。別人飛速敲擊鍵盤的手勢,或者是他們盯著屏幕時過於誇張的笑聲等等,都能夠成為肩窺的理由。
其次是對於邊界意識的模糊。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活動的領域,都有屬於自己的隱私,手機的所有權在於自己,屏幕上所呈現的所有內容,從邊界意識上來說就屬於自己隱私的一部分。而在地鐵公交電梯等相對密閉的空間中,人們往往會忽視這種邊界,近距離的接觸,使得肩窺發生的極其自然和順暢,只需要低一下頭或者用餘光瞥一下。
這個動作簡單迅速到,幾乎不會讓人看考慮,自己這樣做是否觸及了別人的隱私。而且,心裡會很坦然,自己只是看一眼而已。研究表明有超過50%以上的肩窺者,純粹是不知道自己該把自己的視線放在哪裡,只是隨便看。萬一看到什麼勁爆的消息,那真是極大的意外收穫。
最後,是人的思維惰性。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並不鼓勵個性和獨立思考,這種習慣已經根深蒂固。當一個人獨立思考問題的性格沒有被很好的培養時,從他人處獲取,就成為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對於手機的依賴,使得肩窺者們,能夠快速依靠自己和他人的屏幕來獲得相對有用,或者可能有用的信息,藉此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那麼怎樣才能夠避免使自己成為被窺視的對象呢?
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儘量少地,在公共場合使用手機或是其他的電子設備。如果你真的必須在公共場合使用,不妨採取以下措施。
首先,可以購買防偷窺屏幕。
其次,把電子設備的屏幕調暗,並且將屏幕向自己傾斜。
最後,調整屏幕上字體的大小,輸入敏感信息時儘量用手遮擋,避免信息洩露。
好啦,看了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內容,相信你已經完全能夠明白為什麼自己或者是他人在某些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成為肩窺者。但是,沒有人喜歡被肩窺,即便是出於人性的本能,也不該被當作是一窺視別人的藉口。
人性中的有些本能,在某些時刻是需要自我克制的。比如,就從只專注於自己的手機屏幕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