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泉州城東,一輛麵包車非法改裝的救護車,要載患者轉院時被執法人員查獲。
如果你有去過醫院,對這樣的黑救護車肯定不會陌生。多名市民向海都熱線通95060反映,這樣沒有運輸資質、改裝個人民用車而成的黑救護車,常年盤踞在泉州各大醫院,招攬患者轉運生意。
海都記者連日走訪,撕開了暗藏在泉州各大醫院黑救護車一行的冰山一角。記者發現,在各大醫院,可以輕而易舉地接觸到黑救護車資源,住院部的廣告欄裡有小廣告;通過醫院的保安,就能直接聯繫上黑救護車司機;醫院內或停車場內,有黑救護車明目張胆地攬客。
黑救護車不僅收費高,司機漫天要價,還存在諸多安全隱患。但醫院的患者和家屬們對黑救護車早已見慣不慣,甚至不少人曾掏腰包購買「服務」。他們心裡是無奈的:「我知道它不是正規車輛,但我需要它」。
海都記者在泉州第一醫院城東院區外看到的黑救護車
講述
花兩倍的錢叫黑救護車 接不治親人回家
南安美林57歲的戴女士曾叫過一部黑救護車。
去年6月,大嫂突發腦出血,120救護車先是將人送到南安市醫院救治。可是大嫂病情嚴重,醫生建議轉院治療,便安排了120救護車護送病人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泉州市第一醫院)東街院區急診科救治。
「但醫生說病情太重,沒辦法治療,只能送回家。」戴女士從醫院護士那得知,救護車只負責接送救急,並不負責接送放棄治療的人,戴女士只好輾轉聯繫上一名私車司機。這名司機稱,他們的車由七座麵包車改裝,病人可以躺,還有擔架、吸氧袋,還可以掛吊瓶。雙方商定運送價格為600元。而正規120救護車從南安到泉州,收費只要300元。
來自泉港的黃先生也有同樣的遭遇。今年年初,黃先生的一位親屬身患絕症,送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時,已經無法治療。黃先生說,閩南農村有個習俗,人如果在外面過世,只能在村口搭棚處理喪事,不能進村。為了讓親屬臨終前能回家,黃先生決定多花幾百塊錢,請一部黑救護車護送。
記者採訪發現,除了臨終護送的非醫療轉運,這些黑救護車更多時候還承接醫療運送服務。如6月18日市交通執法支隊抓到的黑救護車,司機就請了護士給病人在車上吸氧並進行其他醫療行為。
暗訪
住院部有小廣告 開口要價2000元
前日傍晚6點多,海都記者來到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在住院部3樓重症監護室門口的廣告欄裡,有一張黑救護車的小廣告,上面寫著「正規救護車出租,救護接送病人、出轉院」,地址在醫院大門邊,上面還印有聯繫人王某猛的電話號碼。
記者說有病人家屬要找救護車轉院,又收到了3張名片,聯繫人都為「王某彬」。名片上的內容大同小異,均備註配有「氧氣、呼吸氣囊」等一些相關的醫療設備,「可配護士」等醫療人員,有的配有「隨叫隨到」、「承接省內外病人」等信息,還有一張寫著「正規醫療救護車出租」。
根據名片上信息,記者撥打了王某彬電話,表示要從解放軍910醫院轉運至福州協和醫院。王某彬很謹慎,一直追問記者怎麼知道這個電話號碼。當記者表明來源,王某彬才開價要2000元。「上班日醫生都要上班,很難叫,要不配個護士吧。」當記者表示需要運轉的病人病情比較嚴重,王某彬稱,配個護士隨車需要加500元,且這是市場價,不能再少了。
此外,王某彬還告訴記者,隨車可跟5名家屬,他平常主做其他醫院的運轉,到910醫院需要半個小時的調車時間。
記者還目睹了與6月18日查獲的黑救護車有關的一幕。在該院急診科門口,兩名保安和一名急救人員正在談論當日查處一事,其中一名保安打了通電話後,一名疑似黑救護車司機的男子出現,其表示,自己太倒黴了,轉運時意外被查。其間,雙方有說有笑。在門口聊了幾分鐘後,這名男子跟著一名身穿急救服裝的人員前去辦公室泡茶。
記者在該院區停車場及外圍道路,共發現了四部疑似黑救護車,停車場內兩部,外圍兩部,其中,有三部是由麵包車改裝而成,後排坐椅都拆了,有一部放著類似急救箱的箱子,另一部上面放著擔架和被子,還有一部全部封閉起來看不清裡面;另一輛則是懸掛冀牌的救護車,外形與正規救護車一樣。
醫院保安幫聯繫 成功叫到轉運車
此外,記者還撥打一家叫亨運達救護車出租中心的電話,接線人員介紹,他們公司配備多輛福特長途重症監護型救護車,專門護送各種病人轉院、回家,和各大醫院均有合作,公司的業務遍布全國各地。當記者詢問價格時,對方表示要當面談。
昨日上午10時許,海都記者在福醫二院鯉城院區急診科,詢問前臺醫護人員是否能夠提供病人轉運,一名護士表示救護車有限,無法提供。當記者詢問是否有私車聯繫方式時,護士讓記者詢問保安大叔。隨後,一名坐在急診科的保安,帶記者找了另一名保安大叔,對方聯繫上一名吳姓男子,讓其到急診科門口洽談。在等人的過程中,這名保安大叔介紹,醫院有很多負責病人轉運的人,但是他聯繫的這個已經幹了三十幾年,比較負責任,價格也比較公道。
幾分鐘後,一名老年男子趕到,他警覺性地帶著記者到旁邊的一個樓梯下談事,並遞了張名片,上面寫著「豐田救護車出租」,配備擔架車、氧氣、皮球呼吸器、輪椅、吸痰器、交流電源,接送省內、省外長途病員。當記者詢問從福醫二院到福州多少錢時,男子表示1800元,不講價,如果需要護士跟車,則要多收600元。
隨後,記者又來到泉州市第一醫院東街院區,在院區停車場內發現兩部可疑麵包車,後座都已卸掉,其中一部還能看到裡面有擔架等物品。而在一些病區樓下和收費處,記者還遇到一些黑救護車司機在招攬生意。
爆料
多為改裝車 有醫院內部人員牽線
業內人士阿文(化名)介紹,據他所知,泉州、晉江和石獅三地市中心共有30多部黑救護車,承接非醫療的轉運和有醫療行為的轉運。有的是一人營運一輛車,有的幾個人合一輛車,有的是車隊運營,這些黑救護車日常都等候在各大醫院停車場內或者醫院附近,各司機間已對醫院進行私下「瓜分」,除非家屬自己打電話聯繫,司機間一般不會跨醫院搶生意。阿文還透露目前存在的黑救護車3類型及攬客方式。
如果病人家屬要求隨車配醫護人員,司機會找自己合作的醫生和護士,有的是正規醫院的醫生,有的是診所的工作人員,也有藥房的工作人員,雖然隨車的醫護人員有行醫資質,但發生突發狀況不一定有搶救能力。阿文透露,黑救護車的司機基本沒有經過專業訓練,「3年前有黑救護車司機在隧道變道發生追尾,車上轉運的小孩沒有得到及時救治,不幸去世」。
記者了解到,泉州的救護車只能由衛生計生行政部門依法合理配置,不能由醫療機構以外的單位或個人來運營。阿文坦言,目前泉州的黑救護車都沒有合法身份和手續,一旦出現事故,最終的受害者只能是病人和家屬。且黑救護車只經過簡易改裝,車內缺乏消毒設備,病人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很高,且各司機間收費標準不統一,經常發生半路加價、漫天要價和坐地起價等行為。
探因
正規救護車少 轉運市場需求大
記者從泉州市120急救中心了解到,目前,泉州市120急救中心3個站點每日有3輛救護車隨時待命,15個網絡站點(各大醫院)各一輛救護車和一組醫護人員隨時可供調配,但這18輛急救車,只承擔院前急救工作,不承接轉運。
泉州市第一醫院總務科陳科長介紹,泉州市第一醫院共有10部救護車,3輛用於院前急救,3輛用於院際轉運,3輛備用,1輛專門用於兒童轉運。「3輛用於院際轉運的救護車,只從事本院的轉運工作,如東街院區轉運到城東院區,不從事跨醫院轉運。」陳科長介紹,院內轉是免費的,如果有危重病人急需轉上級醫院治療,需要經過審批。記者了解到,其他醫院也如此。
與此缺口相對應的是,記者在各大醫院急診、ICU採訪時,不少家屬表示,他們都遇到過跨醫院轉運難的問題,最終只能選擇叫黑車。
「跨醫院、跨地區病人轉送救護,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但正規醫療機構的救護車滿足不了病人的需求。」市120急救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泉州病人的轉運,都是家屬自己想辦法。
記者還了解到,王某彬其中一輛改裝的救護車,是花了一萬多元從外省一家擔保公司抵押來的,後排坐椅拆除後,配備了擔架、氧氣瓶等,就上路承接病人運轉,市區運轉每趟收費250元,若隨車護士則加300元。年檢前再將改裝部分復原。
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員介紹,泉州目前的救護車,一般是配置40多萬元的裸車,且救護車上配備的五大件:監護儀、心電圖機、除顫儀、吸引器、呼吸機,加起來要花費一二十萬元,這還不包括其他基礎的醫療設備。每次出車要配備駕駛員、急救醫生、護士和擔架員,有的醫院可以解決買車問題,但解決不了人員配備問題,「相比廈門市400多輛救護車,泉州的正規救護車相對較少」。
記者從泉州市120急救中心了解到,他們出車一公裡收費3元錢,醫生、護士、駕駛員每人每趟出車8元,擔架員4元。與正規救護車相比,黑救護車不僅成本低,收費也更高。
「成本低、門檻低、收費高,這幾年有越來越多黑救護車了。」阿文介紹,他知道的幾個司機,已經從事該行業五六年。
建議
實行非醫療轉運社會化
記者了解到,救護人員的資質、轉運中的醫療行為由衛計部門管理,改裝車輛歸公安交警部門管理,車輛運營由交通運管部門管理。因為黑救護車的監管涉及的多部門,難以做到實時監管,故而也一直沒有專項打擊黑救護車行動,導致黑救護車現象難以得到約束。
泉州市120急救中心相關人員建議,相關醫院要自查自糾,嚴厲打擊黑救護車,同時,必須審視如何增加正規救護車的服務供應問題。
該工作人員介紹,可以考慮參照福州市做法,由市政府牽頭,聯合衛生計生、交通運管、公安交警、市場監管等部門組建轉運團隊,實行非醫療轉運社會化,「也就是說,讓有資質的第三方,來承接非醫療轉運服務;需要急救行為的跨區轉運,則由首診醫院穩定好病人病情,再進行轉院」。這些服務車輛外觀標有運營單位名稱且車身不得噴塗「120、急救中心、紅十字」等字樣。非醫療轉運服務的收費標準須在醫院內張貼,實行自願原則。在監管上,各個部門將各司其職、聯合監管。例如,承擔非醫療轉運的企業在轉運中提供醫療服務的,由市衛計委進行查處;參與其他運營的,由市交通委進行處理;未實行非醫療轉運收費明碼標價或存在亂收費的,由市場監管部門進行監管;存在車輛改裝現象的,由交警部門負責處理。據介紹,福州目前有兩家掛靠在旅遊公司的企業在做非醫療轉運服務,每家都有10輛以上的有資質的轉運車。
「也可參照上海醫院的做法,採取松進嚴出。」該工作人員介紹,如外來車輛可以送病人進醫院治療,但從醫院運出的病人,不僅需要主治醫生的出院證明,保衛處還需檢查車輛的資質和內部設施設備,只有正規醫院的救護車才能放出醫院。
部門
已做調研 規範措施正在研究中
記者從豐澤區衛健委衛監所了解到,6月18日抓的黑救護車,目前正在調查階段。記者諮詢豐澤交警大隊獲悉,如果車主私自將車輛後排坐椅拆除就屬於擅自改變機動車結構的行為,根據福建省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74條,可以處以1500元罰款,同時要求恢復原貌。記者從泉州市交通執法支隊了解到,根據相關法律法規,非法營運的車輛,7座以下可處罰5000到2萬元;7座以上可處罰3萬至10萬元。
昨日下午,海都記者將在泉州市第一醫院城東院區暗訪的黑救護車司機與院內保安、急救人員聊天的錄音內容,以及院內院外黑救護車車牌號提供給醫院保衛科。保衛科胡科長介紹,重症室門口的小廣告已第一時間清除,記者提供的錄音也在進一步核實調查,一旦發現院內保安、護工與黑車司機有利益勾結,將做開除處理,絕不容忍,在院內如發現黑救護車,也將逐一排查,通知有關部門前往處理。
胡科長介紹,醫院一直在打擊黑救護車,一旦發現,便將黑救護車車牌錄入系統黑名單,不再讓該車進入醫院。但由於醫院進出車輛太大,也有些遺漏,如市民有在院內發現黑救護車,可向醫院保衛科舉報。
記者從泉州市衛健委相關部門了解到,去年9月就有副調研員和泉州市急救指揮中心、車管科領導到相關醫院調研黑救護車,該部門高度重視,正積極協商有關部門規範非醫療轉運車輛管理,具體規範措施正在研究中。
(註:根據《福建省救護車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正規救護車設計、性能、功能、電氣要求、整車、醫療艙以及所配置的醫療設備等應符合國家救護車衛生行業標準和國家衛生計生委應急裝備參考標準。而本文中所說的「黑救護車」,是指沒有經過當地專業部門核准,沒有運輸資質、個人用民用麵包車非法改裝的車輛。)
來源:海峽都市報閩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