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尿床是一件很常見的「糗事」。很多時候孩子並非是故意尿床的,不過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尿床後都免不了要受到父母的一番數落。
其實在孩子5歲以前,尿床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在5歲以後孩子仍然有頻繁尿床的情況,這才需要父母們給予引導或者是向醫生求助。
糰子今年5歲了,是一個很愛乾淨的小女孩。平日裡糰子就是家裡的開心果,承包了全家人的大部分笑點。一天中午的時候,糰子鬧著不睡覺,這著實讓糰子的媽媽感到崩潰。
等到媽媽把糰子哄睡的時候,糰子爸爸已經睡醒了,看到女兒在床上睡得四仰八叉的,糰子爸爸突然有了一個惡作劇的「靈感」。
1個多小時過去了,寶爸約摸著女兒睡得差不多了,於是便輕手輕腳地拿來一瓶礦泉水,小心翼翼地灑到了女兒的小床上。
隨後寶爸輕輕地搖醒了女兒,故作驚訝地說道「糰子,你尿床啦!」女兒被爸爸的話弄得有些發懵,於是趕緊坐了起來,看到床上的水漬,糰子不敢相信,懵圈的她居然還湊過去聞了聞,隨即很不好意思地問道「真的是我尿的嗎?」
寶爸用力地點點頭,並且略帶嘲笑地說「你都是幼兒園大班的學生了,居然還尿床,真是太丟人了!」糰子被爸爸的話弄得很不好意思,眼淚在眼圈裡打轉,但是卻不敢哭出聲。
這時候,糰子的媽媽看到女兒受委屈了,於是就把自己偷偷錄下來的爸爸「作案」的視頻播放給女兒看,糰子看後這才明白原來是爸爸的惡作劇。得知真相的糰子情緒一下子控制不住了,含在眼圈裡的眼淚也終於變成了嚎啕大哭。
1、泌尿系統發育不完善
在孩子處於嬰幼兒時期的時候,他們的泌尿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孩子在睡夢中的時候對於泌尿的控制能力不強,並不能夠讓大人一樣在感到有尿意的時候及時醒來。因為成長階段的關係,直到孩子5歲以前,在睡夢中有尿床的表現都是比較常見的。
2、不良的排尿習慣
有的家長為了避免孩子尿床,就會在夜晚強行叫醒孩子排尿,這樣強迫式的引導方法很容易激發孩子對於排尿的牴觸、恐懼等負面心理,對孩子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
此外,有的父母還會不叫醒孩子排尿,這樣就更容易造成孩子尿床習慣的發生。
3、睡前情緒波動大
比如說孩子在睡前運動量較大,入睡時的情緒處於比較興奮的狀態,那麼孩子在睡夢中也會保持這種興奮的狀態,此時尿床的可能性更高。
再比如說,孩子在白天的時候受到了父母的責罵,那麼孩子受到情緒的影響,在晚上的時候也會有可能尿床。
4、睡前喝了太多水或者吃了過多水果
如果在孩子睡前攝入的水分過多,那麼孩子在睡覺時尿床的可能性更大;另外,有些水果是比較利尿的,比如說西瓜,孩子吃完後排尿量增加自然就會更容易尿床。
當父母發現孩子尿床後,不要隨意地責罵孩子,這會讓孩子對於尿床這件事產生不好的心理記憶,無端地帶給孩子本不必要的壓力。
父母想要改善孩子尿床的情況,應該從強化孩子不尿床的行為入手,幫助孩子養成好的泌尿習慣。大家對於孩子尿床的情況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