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在"中國製造2025"政策等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

2020-12-20 中國日報網

海外網4月18日電18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在中配樓三層大會議室召開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出席發布會,發布宏觀經濟運行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在回答路透社記者關於負面清單和汽車開放文件的相關問題時,嚴鵬程回答,關於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我想在這裡作個簡要說明。去年出臺的2017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首次提出在全國範圍內適用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作為對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基本依據。通過這個清單,外資市場準入規定一目了然。清單之外的領域,原則上實行備案管理、不得對外資準入進行限制。2017年版清單有63項限制,比2015年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減少了30項。

嚴鵬程提到,我們這次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是國家發改委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關於開放創新重要講話的重要舉措,有兩個特點。一方面,就是要進一步大幅度減少限制,不僅是數量上減少,更重要的是以更大決心推動重點領域開放。這次修訂,除包括金融、汽車領域對外開放措施外,還將在能源、資源、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商貿流通、專業服務等領域提出一批新的開放舉措。另一方面,就是要增強可預期性,改變以往「一次一放」的開放模式,將一次性列出部分行業未來幾年開放的路線圖時間表,明確過渡期。目前,國家發改委正會同有關部門抓緊推進這項工作,相關進展將及時向大家通報。

關於您提到的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問題,我們將採取更大力度的措施。一是加快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在資質許可、政府採購、標準制定、「中國製造2025」政策、科技計劃項目、企業上市、註冊登記等方面,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二是著力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負面清單之外簡化管理程序。全面實行外商投資企業工商登記與商務備案「單一窗口、單一表格」。對接國際標準,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跨境貿易等方面大幅縮減時間。三是不斷加強法治化環境建設。加大智慧財產權執法力度,保護外商投資各類合法權益。加快制定外資基礎性法律,以法律形式確定投資保護、投資促進、公平競爭、投資管理等基本制度。

責編:耿佩、楊佳

相關焦點

  • 發改委:內外資企業在中國製造2025等政策上享同等待遇
    4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表示,為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在資質許可、政府採購、標準制定、「中國製造2025」政策、科技計劃項目、企業上市、註冊登記等方面,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
  • 外資藥「超國民待遇」
    自2000年以來,我國給予原研藥「單獨定價」的權利,讓這些藥品得以在不受「國家降低基本藥物價格」制約的前提下,能順利列入基本藥物目錄並同樣享受全額報銷的條件。目前在基本藥物目錄307個品種中,就有70多家企業的325個西藥品種享受單獨定價的政策。事實上,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原研藥」,都是專利保護期已經失效的藥品,國內已存在大量仿製藥,但原研藥依然享受單獨定價待遇。
  • 在華外企受歧視性待遇?商務部:中國投資環境不斷優化
    此次車展展出總面積超過35萬平方米,將推出全球首發車109輛,新能源車103輛,概念車47輛,吸引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家企業參展。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中新網4月27日電 中國美國商會近期發布白皮書,認為存在對外國在華企業及其投資的歧視性待遇。
  • 河南省出臺60條惠臺政策 為臺胞提供與河南居民同等待遇
    10月30日,記者從省臺辦獲悉,日前,省臺辦、省發改委聯合發布了《河南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出臺了60條惠臺政策措施,明確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豫創業、就業、學習、生活提供與河南居民同等待遇。
  • [東方新聞]31條惠臺措施發布 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東方新聞]31條惠臺措施發布 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31條惠臺措施發布,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 應該給予海內外青年人才同等待遇
    應該給予海內外青年人才同等待遇【三十年之做科研必要出國的怪現象】在我耳邊經常充斥這樣的聲音:「做科研必須要出國,不出國木前途」;「土鱉博士在高校沒經費沒平臺,只能混吃等死」。殘酷的現實硬生生的擺在面前:好點的高校招聘啟事上基本上都要求海外經歷。
  • 市發改委召開現代服務業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
    僅去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省政府辦公廳等中央和省級機關(部門)先後印發了系列政策意見。揚州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視物流業發展,結合上級來文,市領導多次就加快物流業發展作出重要批示。龍頭骨幹企業試點。製造企業服務化試點,鼓勵製造業企業向產業鏈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將價值鏈由以製造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
  • 中國再推穩外資20條 保障外企國民待遇
    圍繞深化對外開放、加大投資促進力度、深化投資便利化改革、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中國將再次推出20條穩外資政策措施。這是記者從10月29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的。保障外企國民待遇據介紹,在《意見》的醞釀起草過程中,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對全國31個省區市進行了調研,並向500多家外資企業發放調查問卷,還專門組織力量研究中國美國商會、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投資報告,對他們關切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這樣的基礎上,《意見》呈現一些新的特點。加大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的保障力度。
  • 社會資本投資運營農業和水利工程 與國有、集體投資同等待遇
    社會資本投資運營農業和水利工程 與國有、集體投資同等待遇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2-08 10:29 來源: 中國政府網2014年12月8日10時,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新作客中國政府網,與網友在線交流,並回答網友關心的問題。[主持人]《指導意見》對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農業和水利工程有哪些方面的考慮?
  • 杭州臺胞享受同等待遇政策 體驗"最多跑一次"服務
    中國臺灣網3月13日杭州訊 黨的十九大提出:「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杭州市藉助「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提升服務臺胞實效,定期為臺商臺胞舉辦有關《浙江省臺灣同胞投資保障條例》、外貿業務、企業減負等方面的惠臺政策宣講會,不斷完善臺胞在創業、就業、青少年實習、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下大力打造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吸引更多的臺灣青年入駐創業就業,並幫助臺灣青年解決生活上的後顧之憂。
  • 政策和執行力:談談我們給予外國人的超國民待遇
    政策是個好東西,它是一個國家以權威形式規定的為了達到的目標任務所採取的工作方法和具體措施。有了政策還得執行,執行力更是個好東西,它是實際操作能力。從這次新冠疫情我們就可以看出,中國是一個講政策和具備超強執行力的國家,這是我們的優勢。
  • 「陳」英文欲擺脫「中國製造2025」還要貢獻整個非洲 臺網友怒了
    中國臺灣網4月20日訊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稱,中美「貿易摩擦」,川普祭出「301條款」。外界認為美國這項舉動是劍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臺當局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認為臺灣應要謹慎評估風險;更有民代建議,當局應鼓勵臺商回臺投資。蔡英文的「首訪非洲」或許就是契機開始,然而,臺灣網友似乎不領情,認為這是「金錢『外交』」。
  • 淺析中國入世後涉外稅收政策的調整
    自1994年實行新稅制,涉外企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而內資企業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法律效力的不同,使得內外資企業從根本上劃分為兩種不同的企業實體,而這一點是與WTO中國民待遇原則相悖的。    2.適用稅率不同。兩種企業所得稅的法定稅率一般隨同33%。
  • 29部門出臺31項便利臺胞政策措施
    兩岸青年創業園蓬勃發展 資料圖     一、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1.臺灣同胞在大陸投資的企業(以下簡稱「臺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
  • 廣西賀州市出臺76條惠臺措施:同等待遇應享盡享
    廣西賀州市出臺76條惠臺措施:同等待遇應享盡享 2020年10月09日 14:0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賀州市發改委召開《關於促進賀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試行)》(以下簡稱「賀州76條措拖」)新聞發布會,介紹賀州出臺惠及臺胞措施情況。
  • 《中國製造2025計劃》 打造中國企業的「隱形冠軍」
    中國產業迅速擴張的資源優勢分析近年來中國已逐步成為世界製造中心,很多製造領域的規模都躍居世界首位。這得益於中國獨有的四大資源優勢:一是市場優勢。中國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人口的大國,購買力巨大,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財富積累,市場潛力越來越大。龐大的消費需求,使得中國企業得以快速發展,極易形成規模化產業。
  • 教育部:非營利性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待遇
    根據《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6〕81號),國家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各級人民政府要完善制度政策,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基金獎勵、捐資激勵、土地劃撥、稅費減免等方面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給予扶持,同時,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公共服務需求,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及稅收優惠等方式對營利性民辦學校給予支持。
  • 天津臺商談「31項惠臺政策」:反映臺胞心聲 促進心靈契合
    (以下簡稱「31項惠臺政策」)  此次惠臺舉措中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並支持兩岸業者在小額支付、徵信服務、銀團貸款等方面深化金融合作。  丁鯤華認為,這次出臺的政策,非常務實,可以說是特別為在大陸投資、工作的臺商臺胞「量身打造」的政策,與以往相比有了全面性地突破,反映出在大陸臺商臺胞們的心聲,為臺資企業在大陸投資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