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9部門出臺31項便利臺胞政策措施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資料圖: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安峰山    中新社記者 張勤 攝 

   

   2月28日,國務院臺灣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安峰山宣布,為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於發布當天起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十八大以來,我們陸續出臺一系列便利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大提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於2月28日即今天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

   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臺胞熱議大陸方面送出「新春大禮包」  

   元宵節前,大陸方面出臺《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著力為臺資企業、臺灣同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這個好消息讓廣大臺胞今年春節過得可謂「喜上加喜」,大家讚許這個「大禮包」不僅含金量高,含情量更重。>>>詳細    

  面對「31項惠臺政策」 蔡英文只有「怕怕」二字?

   蔡英文對這31項利臺政策,尚無反應,他們還在說「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走對抗老路」的「三不」老套話。為了落實31條惠臺措施,兩岸能夠「擱置爭議、共同發展」,就事務性的需要,開始對話嗎? >>>詳細

 

 二十九部門包括:

    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計生委、人民銀行、稅務總局、質檢總局、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林業局、旅遊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文物局、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

大陸31項便利臺胞政策措施暖心給力

柔式溫暖臺灣 「31條」必帶來巨變

大陸開動引擎 強吸臺灣人才  

 


 

兩岸青年創業園蓬勃發展 資料圖

 

    一、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1.臺灣同胞在大陸投資的企業(以下簡稱「臺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支持臺商來大陸投資設立高端製造、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企業並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設計中心,相應享受稅收、投資等相關支持政策。

  2.幫助和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依法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設在大陸的研發中心採購大陸設備全額退還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3.臺灣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可牽頭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享受與大陸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業同等政策。受聘於在大陸註冊的獨立法人的臺灣地區科研人員,可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負責人申報,享受與大陸科研人員同等政策。對臺灣地區智慧財產權在大陸轉化的,可參照執行大陸智慧財產權激勵政策。

  4.臺資企業可以特許經營方式參與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

  5.臺資企業可公平參與政府採購。

  6.臺資企業可通過合資合作、併購重組等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

  7.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適用相關用地政策。對集約用地的鼓勵類臺商投資工業項目優先供應土地,在確定土地出讓底價時,可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大陸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

  8.繼續在中西部、東北地區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鼓勵臺資企業向中西部、東北地區轉移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內需市場和國際市場。大力推進臺商投資區和兩岸環保產業合作示範基地建設。

  9.臺資農業企業可與大陸農業企業同等享受農機購置補貼、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農業支持政策和優惠措施。

  10.臺灣金融機構、商家可與中國銀聯及大陸非銀行支付機構依法合規開展合作,為臺灣同胞提供便捷的小額支付服務。

  11.臺灣徵信機構可與大陸徵信機構開展合作,為兩岸同胞和企業提供徵信服務。

  12.臺資銀行可與大陸同業協作,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服務。

 

  二、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  

     13.臺灣同胞可報名參加53項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和81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向臺灣居民開放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目錄》附後,具體執業辦法由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14.臺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國家「千人計劃」。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專業人才,可申請參與國家「萬人計劃」。

  15.臺灣同胞可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藝術基金等各類基金項目。具體辦法由相關主管部門制定。

  16.鼓勵臺灣同胞參與中華經典誦讀工程、文化遺產保護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支持臺灣文化藝術界團體和人士參與大陸在海外舉辦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年(節)、歡樂春節等品牌活動,參加「中華文化走出去」計劃。符合條件的兩岸文化項目可納入海外中國文化中心項目資源庫。

  17.支持中華慈善獎、梅花獎、金鷹獎等經濟科技文化社會領域各類評獎項目提名涵蓋臺灣地區。在大陸工作的臺灣同胞可參加當地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技術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評選。

  18.臺灣人士參與大陸廣播電視節目和電影、電視劇製作可不受數量限制。

  19.大陸電影發行機構、廣播電視臺、視聽網站和有線電視網引進臺灣生產的電影、電視劇不做數量限制。

  20.放寬兩岸合拍電影、電視劇在主創人員比例、大陸元素、投資比例等方面的限制;取消收取兩岸電影合拍立項申報費用;縮短兩岸電視劇合拍立項階段故事梗概的審批時限。

  21.對臺灣圖書進口業務建立綠色通道,簡化進口審批流程。同時段進口的臺灣圖書可優先辦理相關手續。

  22.鼓勵臺灣同胞加入大陸經濟、科技、文化、藝術類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加相關活動。

  23.支持鼓勵兩岸教育文化科研機構開展中國文化、歷史、民族等領域研究和成果應用。

  24.臺灣地區從事兩岸民間交流的機構可申請兩岸交流基金項目。

  25.鼓勵臺灣同胞和相關社團參與大陸扶貧、支教、公益、社區建設等基層工作。

  26.在大陸高校就讀臨床醫學專業碩士學位的臺灣學生,在參加研究生學習一年後,可按照大陸醫師資格考試報名的相關規定申請參加考試。

  27.取得大陸醫師資格證書的臺灣同胞,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執業註冊。

  28.符合條件的臺灣醫師,可通過認定方式獲得大陸醫師資格。符合條件的臺灣醫師,可按照相關規定在大陸申請註冊短期行醫,期滿後可重新辦理註冊手續。

  29.在臺灣已獲取相應資格的臺灣同胞在大陸申請證券、期貨、基金從業資格時,只需通過大陸法律法規考試,無需參加專業知識考試。

  30.鼓勵臺灣教師來大陸高校任教,其在臺灣取得的學術成果可納入工作評價體系。

  31.為方便臺灣同胞在大陸應聘工作,推動各類人事人才網站和企業線上招聘做好系統升級,支持使用臺胞證註冊登錄。

 

  12條措施涉及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

   主要包括,明確臺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採購和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享有與大陸企業同等待遇,明確臺資企業用地、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臺資農業企業可享受的相關政策,並支持兩岸業者在小額支付、徵信服務、銀團貸款等方面深化金融合作。另外,有19條措施涉及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主要包括,向臺灣同胞開放134項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為臺灣人士取得從業資格和在大陸應聘提供更多便利,臺灣同胞可申請「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和各類基金項目,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和評獎項目、榮譽稱號評選,加入專業性社團組織、行業協會,參與大陸基層工作,並放寬臺灣影視、圖書等市場準入限制。

「看兩岸」資料圖

 

    三方面特點

    一是此次出臺的各項措施圍繞國家重大行動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等,為臺企臺胞提供與大陸企業、大陸同胞同等待遇,例如臺資企業參與「中國製造2025」行動計劃適用與大陸企業同等政策。

   二是量身定製,《若干措施》起草過程中充分考慮到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的特殊情況和需求,回應臺企臺胞的普遍關切,提出針對性強的解決辦法。例如繼續在中西部、東北地區設立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鼓勵臺資企業轉移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廣電影視節目方面擴大市場開放。

   三是受益廣泛,《若干措施》涵蓋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開放力度之大、範圍之廣、涉及部門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將切實擴大臺企臺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看兩岸」資料圖

 

向臺灣居民開放的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目錄

 

一、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1.教師資格(高等學校)
2.法律職業資格
3.註冊會計師
4.民用核安全設備無損檢驗人員資格
5.民用核設施操縱人員資格
6.註冊核安全工程師
7.註冊建築師
8.監理工程師
9.房地產估價師
10.造價工程師
11.註冊城鄉規劃師
12.建造師
13.勘察設計註冊工程師(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土木工程師(巖土))
14.註冊驗船師
15.船員資格
16.獸醫資格
17.拍賣師
18.演出經紀人員資格
19.醫生資格
20.護士執業資格
21.母嬰保健技術服務人員資格
22.出入境檢疫處理人員資格
23.註冊設備監理師
24.註冊計量師
25.新聞記者職業資格
26.註冊安全工程師
27.執業藥師
28.專利代理人
29.導遊資格
30.特種設備檢驗、檢測人員資格認定
31.工程諮詢(投資)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32.通信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33.計算機技術與軟體專業技術資格
34.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
35.會計專業技術資格
36.資產評估師
37.經濟專業技術資格
38.土地登記代理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39.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40.房地產經紀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41.機動車檢測維修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42.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43.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員資格
44.衛生專業技術資格
45.審計專業技術資格
46.稅務師
47.認證人員職業資格
48.出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
49.統計專業技術資格
50.銀行業專業人員職業資格
51.證券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
52.文物保護工程從業資格
53.翻譯專業資格


二、技能人員職業資格
1.消防設施操作員
2.焊工
3.家畜繁殖員
4.健身和娛樂場所服務人員
5.軌道交通運輸服務人員
6.機械設備修理人員
7.通用工程機械操作人員
8.建築安裝施工人員
9.土木工程建築施工人員
10.房屋建築施工人員
11.水產類、輸排和水處理人員
12.氣體生產、處理和輸送人員
1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人員
14.儀器儀表裝配人員
15.電子設備裝配調試人員
16.計算機製造人員
17.電子器件製造人員
18.電子元件製造人員
19.電線電纜、光纖光纜及電工器材製造人員
20.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製造人員
21.汽車整車製造人員
22.醫療器械製品和康復輔具生產人員
23.金屬加工機械製造人員
24.工裝工具製造加工人員
25.機械熱加工人員
26.機械冷加工人員
27.硬質合金生產人員
28.金屬軋制人員
29.輕有色金屬冶煉人員
30.重有色金屬冶煉人員
31.煉鋼人員(煉鋼原料工、煉鋼工)
32.煉鐵人員(高爐原料工、高爐煉鐵工、高爐運轉工)
33.礦物採選人員
34.陶瓷製品製造人員
35.玻璃纖維及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製品製造人員
36.水泥、石灰、石膏及其製品製造人員
37.藥物製劑人員
38.中藥飲片加工人員
39.塗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製造人員
40.農藥生產人員
41.化學肥料生產人員
42.基礎化學原料製造人員
43.化工產品生產通用工藝人員
44.煉焦人員
45.工藝美術品製作人員
46.木製品製造人員
47.紡織品和服裝剪裁縫紉人員
48.印染人員
49.織造人員
50.紡紗人員
51.纖維預處理人員
52.酒、飲料及精製茶製造人員
53.乳製品加工人員
54.糧油加工人員
55.動植物疫病防治人員
56.農業生產服務人員
57.康復矯正服務人員
58.健康諮詢服務人員
59.計算機和辦公設備維修人員
60.汽車摩託車修理技術服務人員
61.保健服務人員
62.美容美髮服務人員
63.生活照料服務人員
64.有害生物防制人員
65.環境治理服務人員
66.水文服務人員
67.水利設施管養人員
68.地質勘查人員
69.檢驗、檢測和計量服務人員
70.測繪服務人員
71.安全保護服務人員
72.人力資源服務人員
73.物業管理服務人員
74.信息通信網絡運行管理人員
75.廣播電視傳輸服務人員
76.信息通信網絡維護人員
77.餐飲服務人員
78.倉儲人員
79.航空運輸服務人員
80.道路運輸服務人員
81.消防和應急救援人員

兩岸交流三十周年回顧

 

   


                            

    

相關焦點

  • 天津臺商談「31項惠臺政策」:反映臺胞心聲 促進心靈契合
    中新社天津3月8日電 (記者 張道正)「這次出臺的政策是全面性的突破,反映出在大陸臺商臺胞們的心聲。」天津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榮譽會長丁鯤華日前在天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稱,「31項惠臺政策」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創造更好條件,將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共創更美好的未來。
  • 31項惠臺政策獲連雲港臺胞高度關注
    31項惠臺政策獲連雲港臺胞高度關注 2018年03月01日 14:07: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3月1日連雲港訊 2月28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惠臺政策)。
  • 吳家瑩:31項惠臺措施,讓臺胞有更大認同感
    最新發布的31條惠臺措施,獲得了臺商和臺胞們的積極點讚,許多人表示,這讓他們有了更大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31項惠臺措施一發布,廈門臺商協會的微信群就炸開了鍋,臺商們紛紛點讚轉發,把喜訊「奔走相告」。
  • 「惠臺31條」出臺 在閩臺商臺胞盛讚「大禮包」
    東南網3月7日訊(本網記者 鄭思楠)近日,國臺辦、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許多在閩臺商臺胞們都將此次的31條,稱之為 「大禮包」。他們表示:「31條將為兩岸的文化經濟融合注入新的活力,感到非常開心,體會到兩岸一家親的感覺,很感謝祖國對臺灣同胞的關懷。」
  • 吳家瑩:31項惠臺措施 讓臺商臺胞有了更大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吳家瑩:31項惠臺措施 讓臺商臺胞有了更大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最新發布的31條惠臺措施,獲得了臺商和臺胞們的積極點讚,許多人表示,這讓他們有了更大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31項惠臺措施一發布,廈門臺商協會的微信群就炸開了鍋,臺商們紛紛點讚轉發,把喜訊「奔走相告」。
  • 大陸「惠臺31條措施」出臺一年間
    越來越多臺胞選擇來大陸發展,實現人生理想。曾仁宏說:「『31條』及配套措施,讓臺灣人才在大陸找到更好發展平臺。」  為臺胞在大陸安居樂業創造更便利優越的環境和條件,是大陸各地落實「31條」共同努力的方向。
  • [31條落地]福建省各市相繼推出惠臺政策
    2018年7月,福建平潭發布多項舉措,加快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為臺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帶來政策紅利。 >>詳細意見的出臺將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創業提供更多便利,讓臺灣同胞共享平潭發展機遇。
  • 吳宜:惠臺31項措施開啟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新時代
    2018年03月09日 14:11:35 來源:中國臺灣網   新春伊始,國臺辦和發改委經商中組部等29個部門於2月28日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出臺給予臺企在投資等經濟活動以及臺胞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方面與大陸企業和居民同等待遇的
  • 國臺辦:各地陸續出臺「31條惠臺措施」細則
    「31條惠臺措施」今年3月出臺,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今天(27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落地細則,其中不少措施已經產生實效。馬曉光介紹,6月19日,僅寧波市就發布包括支持臺胞投資、促進與臺貿易及社會文化交流合作、便利臺胞在當地學習實習就業創業以及居住生活等方面,共80條具體措施。
  • 【31條在廣西】廣西召開落實惠及臺胞措施座談會
    【31條在廣西】廣西召開落實惠及臺胞措施座談會 2019年04月11日 09:10: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4月11日訊 4月10日上午,廣西落實惠及臺胞措施座談會在廣西財經學院召開,40多位臺籍高層次人才與廣西臺辦、教育廳,廣西財經學院、廣西民族師範學院相關負責人座談交流,就落實惠及臺胞的「31條措施」和「廣西80條措施」,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來桂,為在桂臺胞臺師臺生提供與當地居民同等待遇
  • 大陸出臺惠臺政策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5月10日,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大陸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積極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產提供更多便利。  據了解,相關部門在陸續公布了一批新的政策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大陸鐵路和民航部門宣布改造自助服務設備,實現臺胞自助購、取票和值機;第二,教育部等部門修改完善臺生在大陸學習的有關規定;第三,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第四,人社部擴大臺胞在大陸事業單位就業試點領域;第五,司法部門決定進一步擴大法律服務對臺開放。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獲臺胞普遍肯定
    在今天舉行的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安峰山表示,今年2月國臺辦出臺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迄今為止已有13個省區市的30個地方出臺更多具體措施,得到廣大臺胞、臺企普遍肯定和歡迎。
  • 國臺辦:大陸出臺3項便利臺灣學生來大陸學習和就業的政策措施
    原標題:國臺辦:大陸出臺3項便利臺灣學生來大陸學習和就業的政策措施[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馬曉葉、左妍冰):今天(15日),在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到,十九大報告提出要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將來還會有什麼利好措施出臺?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相關政策措施。
  • 在滬臺胞:出臺「26條措施」是大陸認真傾聽後解決實際問題
    中新社上海12月28日電 (繆璐 周卓傲)「『26條措施』的出臺既涉及重大技術裝備,又包括共享單車出行這樣的細微生活小事,這是大陸仔細傾聽臺胞的心聲後,在認真地解決問題。」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腫瘤科醫生謝國群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 繼惠臺31條,國臺辦等部委出臺「26條措施」
    11月4日,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0個有關部門,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6條措施」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完善促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保障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繼續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灣同胞臺灣企業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 國臺辦:各地各部門繼續推進落實「31條惠臺措施」
    今年2月,大陸發布「31條惠及臺胞措施」,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今天(26日)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近一年來惠臺措施所取得的成效。國臺辦發言人 馬曉光:「31條惠及臺胞措施」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積極推動政策落實,在擴大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為廣大臺胞在大陸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迄今為止,大陸已經有22個省區市60個地方分別制定了落實「31條措施」的具體辦法,涵蓋東部地區全部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大部分省級行政區以及全部計劃單列市。
  • 國臺辦:大陸有關省市陸續出臺「31條措施」實施辦法
    新華社北京7月16日電(記者趙博 石龍洪)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16日表示,自《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措施」)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一直在緊鑼密鼓加緊推動落實
  • 國臺辦:「31條惠臺措施」已經產生實效
    發言人馬曉光應詢介紹,「31條惠臺措施」發布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一直在緊鑼密鼓加緊推動落實,很多省市因地制宜出臺落地細則,包括上海市的55條、福建省的66條、廈門市的60條等,其中不少措施已經產生實效。
  • 河南省出臺60條惠臺政策 為臺胞提供與河南居民同等待遇
    10月30日,記者從省臺辦獲悉,日前,省臺辦、省發改委聯合發布了《河南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出臺了60條惠臺政策措施,明確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豫創業、就業、學習、生活提供與河南居民同等待遇。
  • 國臺辦介紹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臺措施」新進展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情況。  馬曉光介紹,上海市和福建省近期都出臺了關於「31條惠臺措施」落地的政策。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介紹了各地各部門落實「31條惠及臺胞措施」的最新情況。  馬曉光介紹,上海市和福建省近期都出臺了關於「31條惠臺措施」落地的政策。  【同期】國臺辦新聞發言人 馬曉光  6月1日,上海市發布《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共55條,涉及經濟領域28條,文化社會領域2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