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做家務?

2020-08-28 圓融心理

今年受疫情影響,孩子們在家的時間比較長,那麼,家長們怎麼給孩子安排假期呢?放縱孩子玩樂不好,給孩子課程培訓班安排得過滿也不好,那到底怎樣才能做到勞逸結合呢?

其實平時在家裡,家長可以讓孩子幫忙做家務,這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動手和自主能力,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和責任感。那麼,不同年齡的孩子能做什麼?怎樣正確引導孩子?


其實,關於孩子做家務這個事,很多家長首先會有個疑問:該不該讓孩子做家務?

出於疼愛,很多父母不捨得讓孩子幹一點家務活。

有的媽媽還認為,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好好讀書就好了。

可孩子不做家務專心學習,就會更優秀麼?

許多親子專家都認為讓孩子分擔家務有助於孩子的行為發展,有其必要性。

讓兒童感到他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這個家很需要他,這對於兒童的成長經驗是很重要的。

但是如果父母不給他們做家務、為家庭付出的機會,他們就無法體驗到這種感覺。


在中國,多數的家長還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分擔家務的,於是會想盡各種方式,讓孩子參與到家務當中來:

第一種金錢獎勵: 洗一雙襪子,給你一塊錢。

第二種物質獎勵: 今天把玩具收拾好,把書桌整理乾淨,獎勵你一個奧特曼。

第三種威脅恐嚇: 今天不洗碗,就沒有晚飯吃。

第四種好好商量: 今天我要出去一趟,你幫我拖一下地可以嗎?

那麼,這些辦法,到底好使嗎?

結果是肯定是不好使!

問題探究

為什麼家長希望孩子參與家務這麼難?又或者孩子們為什麼不願意主動做家務?

第一 家務真的很難

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交到孩子手裡去,孩子們無所適從,做不好、不會做,會受指責,所以他們的熱情和自信就沒有了。

第二 家長對家務的態度

有沒有家長自己對家務,就是不喜歡和逃避的,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孩子看在眼裡,根本沒有做家務的興趣。

第三 家長對孩子獨立意識發展的誤解

很多家長,尤其是隔輩的家長,認為等孩子長大一些,再長大一些才能去做家務。其實,孩子的獨立意識,從一歲半到兩歲便開始了。


很多時候,孩子是想主動做家務的,但也會被種種原因被阻止了。

例如:

家裡有爺爺奶奶,他們捨不得呀,從小到大都是他們幫忙穿衣服、背書包;

孩子太小,讓孩子洗菜、洗衣服,太麻煩了。弄得到處都是水,浪費洗衣液,甚至能把自己弄溼了;

孩子有作業、有興趣班,太難擠出時間了……

這便是許多家長常犯的錯誤,許多家長在一開始就堅持要求完美,但是這樣反而會使家務分工成為家長與孩子間的戰爭,造成家務延宕,或讓家長不得不接手去做孩子做得不完美的家務。

其實,你要讓孩子有機會在實際做家務中學習。

另一項容易犯的錯誤是,父母總是等到孩子完成家務才給予讚賞,或者一點都沒給予讚美與獎勵。

如何做到正確引導孩子做家務

一、家務虐你千萬遍,你待家務如初戀。

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讓孩子對做家務這件事不再排斥。

二、如果家裡的寶寶,在兩歲左右,注意培養他們的獨立人格。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2歲左右,就會萌發凡事「我自己來」的獨立意識,他喜歡自己親自動手吃飯、穿衣、洗刷等,樂此不疲。當寶貝說我看看,我試試的時候,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鼓勵他們都去嘗試。

三、允許孩子偏離成人的期待,不過分指導

孩子剛開始嘗試做家務時,由於動作技能還不是那麼熟練,可能會笨手笨腳,慢慢吞吞,做法跟成人慣用的也不一樣,甚至還會犯一些錯誤,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不要急於評判和糾正。

家裡的孩子,上小學或初中了,家長應與孩子共同商量,參與到家務當中來,由簡到難。

經常說類似的話:今天有你幫忙,清掃工作快了很多;今天你幫忙洗菜,感覺做飯愉快了很多,謝謝你。

育兒技巧分享

我家有兩個寶寶,妹妹比姐姐小三歲,在家做家務的時候,經常習慣性地叫姐姐,姐姐剛開始覺得很開心、很自豪,後來就不樂意了,為什麼不叫妹妹?

遇到這種情況你怎麼辦?

我是這樣回答:

姐姐做的比較好(認可她),媽媽經常習慣性叫你,是媽媽做的不夠好(承認不妥),現在我需要你的幫忙,你可以幫我嗎?


作為家長,無論家裡是獨生子女還是多個孩子,在引導他們做家務的過程中,應該多關注和鼓勵他們,對他們的勞動給予肯定,增強孩子的責任感和自信心,這些正是他們獲得未來美好生活的基礎。慢慢地,您會發現,孩子的統籌能力、邏輯能力、時間管理,都在逐漸變強!

兒童家務年齡對照表






相關焦點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比不做家務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01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讓孩子參與做家務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重視讓孩子多多的參與到家務活中來。由此可見,在引導孩子做家務方面,中國的父母還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02 為什麼要重視對孩子做家務的引導父母培養孩子的目標是希望孩子在將來能夠適應各種情境,解決各種問題,而做好自己身邊的事情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 原來做家務好處這麼多?好的家庭教育,從捨得讓孩子做家務開始
    談及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時,中國家長普遍認為做家務是父母的事,孩子是不需要參與的。他們的說詞通常是「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學習就行了。」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結論驚人: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為1∶10。
  • 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認識性
    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認識性? 孩子的認識性應該從小開始引導。 孩子的感官很靈敏,家裡的環境、和他們相處的人,他都能分的比較清楚,所以孩子的初期認識很重要,你說的做的都會給孩子一個直觀的引導。一個和睦的家庭,一對有愛的父母,無疑是很利於孩子的成長,更能正確引導孩子對世界的認識。 我們從一些小事說起。
  • 家庭教育|5~8歲育兒避坑指南,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
    小到給孩子選什麼奶粉、尿不溼,大到孩子上什麼幼兒園,小學,性格如何培養等等。養育孩子的過程,難免會遇到大大小小多不勝數的問題。當了媽媽以後,我開始關注育兒類、家庭教育相關的書,最近讀了麗莎•舒格曼《給孩子恰到好處的愛 做不焦慮的父母》,裡面提到5~8歲孩子的18個育兒誤區,如孩子去幼兒園,哭鬧怎麼辦?孩子要不要做家務?孩子沉迷手機、電子產品怎麼辦?孩子交不到朋友怎麼辦?
  • 花都|如何正確鼓勵孩子?花都區家庭教育志願服務隊來支招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鼓勵是讓孩子意識到愛並形成高自尊的最好方式正確地鼓勵孩子,有哪些原則,哪些方法? 11月20日,由花都區文明辦、區婦聯、秀全街婦聯聯合主辦的花都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之「家庭教育」課堂,在雅寶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
  • 如何教孩子做家務,這些重點家長要明白,恰當的家務對成長很有益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經常幫著做家務的孩子,在生活和學習當中表現的更自信,成績也更好,社交能力更強,更樂觀快樂,而幾乎不怎麼做家務的孩子,更容易陷入消極,生活和家庭不滿。從這項研究可以看出,經常做家務,和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狀態,是有很大差距的,經常做家務更容易幫孩子建立正面積極的心態,這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利的。
  • 郭晶晶帶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這樣的想法,當然很正常,但正常不代表正確,誰說孩子不能幫忙做家務呢?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能力。也許,孩子的表現,會大大超出你的想像哦! 01廚房很危險應該讓孩子進嗎 家長們不願意讓孩子做家務,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有些家務對於孩子來說,太危險了。 比如廚房,雖然是帶給我們美味的地方,但廚房同時也集結了大量的危險元素,有火、有燃氣、有刀…… 乍一看,的確不應該讓孩子進,萬一誤傷,那就是大事。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TED上有一個點擊量非常高的演講《How to raise sucessful kids-without over-parenting》(如何在不過度育兒的前提下培養成功的孩子),這裡面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在小的時候做家務幹雜活,有助於孩子在未來的成功。
  • 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
    孩子掃地數據調查:2014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兒的家庭裡思考:如何理解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我們利用「黃金圈思維」提出三個問題:解答:一、為什麼孩子要做家務?
  • 「爸爸,我為啥需要做家務」聰明的家庭教育,來自最樸實的生活
    這些父母的初衷或許是好的——家長們認為孩子的時間是寶貴的,怕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受到傷害,做家務,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後勤是身為家長應該做的,但是,這種想法在教育上卻是不明智的——不讓孩子做家務,在另一種意義上是剝奪了孩子鍛鍊的機會,對孩子的成長並無裨益。
  • 孩子的家庭教育,我們父母做對了嗎?
    ,由於難度超出孩子思維理解能力,此刻我們如果不做任何引導講解,孩子的興趣會受到極大的挫敗,反覆嘗試都不能順利完成,那麼孩子的感覺會越來越糟糕,不用別人說,他也會覺得自己很笨,所以做為家長我們要正確引導孩子獲取自信心,從新贏得勝利的喜悅,若是在孩子的生活裡,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 愛做家務的娃更優秀?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讓未來變得更幸福
    文\悠悠編輯\悠悠有研究表明,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更幸福。孩子做家務帶來的積極影響:1、給孩子帶來自信心學習做家務,其實也會給孩子帶來自信心。2、讓小孩們體會到做父母的不容易讓小孩們學會做家務,其實也是讓小孩們體會做父母的不容易,讓他們對自己的父母更加的感恩。現在很多小孩會覺得說做家務與自己無關,父母都會幫自己做好。但是只有父母培養孩子積極做家務,才可以改變小孩的想法,才可以拉近自己與小孩之間的距離。
  • 面對孩子的膽小,如何引導才正確
    孩子膽小都有哪些表現?家長面對膽小的孩子,該如何引導?下面家長來了解一下過於膽小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特徵,看看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過於膽小的孩子往往都有以下特徵:做任何事都猶猶豫豫,更容易自卑甚至自閉,身邊缺少朋友不敢主動爭取自己喜愛之物,容易隨大流而缺乏主見……,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經常會潛意識裡壓抑自己的需要,面對孩子的這種心理。父母應該如何引導他們呢1.
  • 孩子該不該學做家務?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關於孩子做家務,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家裡人都閒著不必要非讓一個小孩子來做家務;有的人認為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還有的則覺得孩子做家務根本就是在幫倒忙還不夠麻煩的。那麼關於做家務,到底誰的看法是正確的呢?
  • 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實際上,這些家長他們所抱怨的生活習慣問題,都是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不當而造成的。疫情好比一次沒有提前通知的評估,那些常態下隱蔽起來被忽視的方面一覽無餘地暴露了出來,生活習慣首當其衝。 我從諮詢問題的家長了解到,他們從來都沒有意識到孩子學做家務的重要意義,因此既沒有培養孩子學做家務,也不曾要求孩子參與家務。良好的生活習慣應該從鼓勵和培養孩子做家務開始。
  • 家長必看:如何正確地引導7-12歲年齡段的孩子
    此時,家長正確地引導對孩子成長階段的認知非常重要。對小孩的教育離不開的有以下幾點:學校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在學校,老師是小孩接受信息的第一棒。在家裡,家長就是第二棒。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是從幼兒園逐漸嚴格,規矩越來越多的適應期。
  • 孩子在家那些事兒:孩子經常做家務有哪些好處?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跟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比後者高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家庭鼓勵做家務的孩子比不做家務的孩子,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孩子到底能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收穫什麼?
    寶媽小錢非常關注孩子成長,在寶寶只有幾歲的時候,她就學習了大量的育兒知識,了解了關於孩子的一些敏感期等,希望能夠通過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度過敏感期,其中就有動手能力的培養。於是,小錢有意無意地都會讓寶寶幫自己做些事情,提高自我認可程度以及動手能力,剛開始的時候寶寶非常喜歡幫助媽媽,面對媽媽的求助,孩子十分樂意伸出援手。
  • 成都龍泉驛社教中心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9月18日,由成都市龍泉驛區社區教育中心主辦,以「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為主題的2018年第三屆「尚學龍泉·社區家庭教育」講座在龍泉驛區躍進小學校開展。講座由中國家庭教育高級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時代家庭教育聯盟創始人劉震主講,躍進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參加。
  • 金喇叭少兒口才: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培養孩子,引導孩子呢?
    父母如何正確教育子女?如今的孩子有很強的自尊心,而且很反叛。作為父母,如何引導孩子成為父母的頭疼問題。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少兒口才訓練機構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的方法。例如,同學,鄰居,老師,英雄人物和模範人物,文學作品中的積極人物以及革命領袖的傑出品質都是孩子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不管父母的言行是對還是錯,對他們的孩子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檢查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