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關於孩子做家務,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家裡人都閒著不必要非讓一個小孩子來做家務;有的人認為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還有的則覺得孩子做家務根本就是在幫倒忙還不夠麻煩的。那麼關於做家務,到底誰的看法是正確的呢?
先來看看這個案例:最近網上有一個穿尿不溼的男孩策寶火了。
他才一歲七個月大。 他走進廚房把凳子拉起來,一隻手拿著碗,把雞蛋敲開,用筷子把雞蛋打碎,然後用包在鍋裡蒸。 這一系列巧妙的動作不知道鏡頭後面有多少次。 最感人的是第一口燉雞蛋蛋羹後,他送到他母親的嘴裡。 沒有人會相信這個年齡的孩子能熟練地做飯,如果他沒有被看到,他臉上的微笑告訴人們做飯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孩子讓家長看到家務與孩子的年齡無關,幫助不是孩子的專利。那麼,孩子該不該做家務大家一定心中有數了吧?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孩子在學做家務的過程中,能夠習得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等珍貴的品質。 同時也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學會感恩。但是生活中很多孩子不願意做家務,家長該怎麼引導呢?家務活有很多種,可以根據其特點設計一些遊戲,比如角色扮演、猜一猜等遊戲。
角色扮演對女孩更好。 以掃地為例:母女可以一起做清潔工,通過扮演角色增加孩子對家務的興趣。 猜遊戲男孩女孩都喜歡,家長先說相關的謎語給孩子猜,當孩子猜的時候家長提出與之相關的家務並一起做。 父母也可以把打掃地板的家務稱為「讓掃帚飛」,把垃圾傾倒為「告別麻煩」。
利用遊戲引導幼兒學會做家務,不僅讓幼兒學會生活技能,還增加親子互動,讓幼兒感受做家務的快樂。
當孩子開始做家務的時候,是不好的,所以有些父母看著孩子不直接做來幫助他,這是不可能的,孩子在慢慢成長的失敗中。 當孩子「無用功」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責罵,挖苦,挖苦,找點表揚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可以先做示範,然後鼓勵孩子嘗試。告訴他當他做得不好時有什麼問題,以及如何做貝特。
當孩子取得進步時,父母需要及時確定,並鼓勵他把事情做好,相信其他的事情是可以做到的。」
孩子的優秀是誇出來的,做家務更得誇,誇得具體一點,誇得及時一點。 父母通常會告訴孩子:家務不僅僅是為某人做的,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做自己的部分家務。 而家長要好好帶頭,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當一個人做家務時,另一個人可以主動幫忙,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普通的家務勞動成為家庭互動。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的不只是做事的技能,還有
團結協作的好處,更從中感受到家的溫情,從而對生活充滿了激情。 當然,在學習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受傷等突發情況,家長要正確對待,不要嗆到浪費食物。家務是孩子的戰場,學會做家務的孩子可以在社會的主戰場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