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該不該學做家務?

2020-09-05 泡麵遇咖啡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關於孩子做家務,每個家長都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認為家裡人都閒著不必要非讓一個小孩子來做家務;有的人認為做家務可以鍛鍊孩子的生活能力;還有的則覺得孩子做家務根本就是在幫倒忙還不夠麻煩的。那麼關於做家務,到底誰的看法是正確的呢?先來看看這個案例:最近網上有一個穿尿不溼的男孩策寶火了。


他才一歲七個月大。 他走進廚房把凳子拉起來,一隻手拿著碗,把雞蛋敲開,用筷子把雞蛋打碎,然後用包在鍋裡蒸。 這一系列巧妙的動作不知道鏡頭後面有多少次。 最感人的是第一口燉雞蛋蛋羹後,他送到他母親的嘴裡。 沒有人會相信這個年齡的孩子能熟練地做飯,如果他沒有被看到,他臉上的微笑告訴人們做飯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孩子讓家長看到家務與孩子的年齡無關,幫助不是孩子的專利。那麼,孩子該不該做家務大家一定心中有數了吧?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孩子在學做家務的過程中,能夠習得獨立自主、規劃能力、責任意識等珍貴的品質。 同時也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學會感恩。但是生活中很多孩子不願意做家務,家長該怎麼引導呢?家務活有很多種,可以根據其特點設計一些遊戲,比如角色扮演、猜一猜等遊戲。


角色扮演對女孩更好。 以掃地為例:母女可以一起做清潔工,通過扮演角色增加孩子對家務的興趣。 猜遊戲男孩女孩都喜歡,家長先說相關的謎語給孩子猜,當孩子猜的時候家長提出與之相關的家務並一起做。 父母也可以把打掃地板的家務稱為「讓掃帚飛」,把垃圾傾倒為「告別麻煩」。 利用遊戲引導幼兒學會做家務,不僅讓幼兒學會生活技能,還增加親子互動,讓幼兒感受做家務的快樂。


當孩子開始做家務的時候,是不好的,所以有些父母看著孩子不直接做來幫助他,這是不可能的,孩子在慢慢成長的失敗中。 當孩子「無用功」時,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能責罵,挖苦,挖苦,找點表揚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家長可以先做示範,然後鼓勵孩子嘗試。告訴他當他做得不好時有什麼問題,以及如何做貝特。


當孩子取得進步時,父母需要及時確定,並鼓勵他把事情做好,相信其他的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孩子的優秀是誇出來的,做家務更得誇,誇得具體一點,誇得及時一點。 父母通常會告訴孩子:家務不僅僅是為某人做的,每個家庭成員都應該做自己的部分家務。 而家長要好好帶頭,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當一個人做家務時,另一個人可以主動幫忙,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普通的家務勞動成為家庭互動。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收穫的不只是做事的技能,還有團結協作的好處,更從中感受到家的溫情,從而對生活充滿了激情。 當然,在學習做家務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受傷等突發情況,家長要正確對待,不要嗆到浪費食物。家務是孩子的戰場,學會做家務的孩子可以在社會的主戰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焦點

  • 孩子該不該學做家務?老外這樣說,的確有道理
    執筆:王彩雲編輯:小枝定稿:蘇子後現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1~2個孩子,全家人都會把他們捧在手心裡,甚至是到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地步,更別談讓他們動手做家務了。據調查發現,在中國的家庭中,有64%的家長不讓孩子做家務,不會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73.9%的學生在家裡基本沒有做家務,僅有25%的孩子每天幫助父母做30分鐘左右的家務。
  • 今日話題:家務活「明碼標價」 該不該「付酬」讓孩子做家務?
    今日話題家務活「明碼標價」 該不該「付酬」讓孩子做家務?但也有家長認為:付錢讓孩子做家務,往往容易削弱做家務給孩子帶來的責任和義務感,還容易讓孩子養成不給錢就不做家務的壞習慣。/////家長用金錢做條件讓他來做家務的話,我是不贊同的,太多條件怕他以後養成習慣,做什麼事情要用條件來兌換才去做。如果說他不願意做,我跟他一起去做,會有一些條件,但不會以金錢,可能是以一些他想要得到的小禮物,或者想跟他同學去哪裡玩之類的。
  • 孩子做家務,家長該不該給錢獎勵?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務活也由簡單逐漸向複雜過渡,先學會收拾自己的房間,自己鋪床,整理自己的衣櫥,到打掃全家人共用客廳,飯廳,以及飯前擇菜,洗菜,飲後洗碗,擦桌子,最後在十二歲之前能做一些簡單的飯菜。這些都不需要物質獎勵,都是在孩子三歲的時候開始,父母便開始發指令,先是帶著他們一步一步教,從生疏到熟練,最後到放手自己獨立完成。
  • 該不該付錢讓孩子做家務?80%的家長都做錯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做家務好處多多,我們也知道從小培養孩子財商的重要性,那我們可不可以用金錢激勵孩子做家務,讓孩子既有動力做家務,又能儲蓄一部分「獎金」自由支配呢?多數家長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根據美國會計師協會2012年的調查,89%的家長會把零用錢和家務綁起來。普信集團同年也做了調查,發現86%的家長會付錢讓孩子做家務。
  • 該讓孩子做家務了
    我們父母很關注孩子的教育,不過很多人的做法是,「你只要學習好就夠了」。至於家務活,那都是爸爸媽媽的事。諷刺的是,被要求「只需要學習好」的孩子,很可能學習並不好;或者長大後,學習後勁並不足。因為,一個生活中被培養成習得性無助的孩子,你沒法指望他能夠在其他事情上有自發的、積極的主動性。
  • 孩子的任務不只有學習,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十年後差距立顯
    孩子的任務不只有學習,做家務和不做家務的孩子,十年後差距立顯我家大寶馬上6歲了,他平時每天吃完飯在跆拳道道館,教練也會跟孩子們說,回家幫助父母做家務,包括洗衣服、拖地、擦桌子、收拾玩具、收拾房間等。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項調查,跟蹤調查上千人,歷時幾十年,得出結論:從小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成年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1:10。
  • 做家務的孩子和不做家務的孩子,有什麼區別,研究結果告訴你答案
    壯壯的媽媽也只是說孩子在學校很辛苦,不做這些小事也沒關係。平時壯壯在家也是什麼家務都不做,他的父母也從未說過什麼,漸漸的,壯壯開始變得好吃懶做。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父母十分的疼愛他們,想必很多父母都和壯壯的爸媽一樣,認為孩子沒必要做家務,會累著他們。那麼孩子在家裡到底該不該做家務呢?答案是:應該的。
  • 不讓孩子做家務,錯
    聊到做家務的事,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做得慢,我看著就急,並且還做不好,我還得重新做一遍,真不如我利索地幹完,讓他多學習一些呢。這一語道破了家長的真實心聲,家務沒用!但是,這些事被家長代做了,所以孩子容易出現更多問題:第一、自立能力的缺乏由於從不向家務伸手,什麼都不會做,所以自理能力差,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都不能照顧好自己,不利於養成孩子獨立的性格,也不容易形成獨立的人格,從而依賴父母變成「巨嬰」,無法獨立。
  • 「家務危險,孩子遠離」,不讓孩子做家務?你剝奪了娃成長的機會
    「十指不沾陽春水」,這句話描述的是很多孩子的現狀。家長們不讓孩子做家務往往也是出於很多原因。例如說擔心孩子的安全,認為做家務有潛在的風險,例如說寵孩子,認為孩子太小了,這些事不用孩子操心。簡而言之,不管家長是出於什麼原因,不讓孩子做家務,都可以解釋為因為愛。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曾經也有家長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做家務是大人的事,不應該讓孩子來做。 而且很多家長也覺得,孩子做家務耽誤學習時間不說,他做完一遍之後我要花2倍的時間重新做一次,只會幫倒忙。 可多個研究數據,狠狠地打了那些家長的臉。
  • 讓孩子開心做家務
    有的大人覺得洗碗很有成就感、有的大人喜愛燙衣服、折衣服的感覺,大人們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也是一樣。總之,先挑一件可以讓孩子感到愉快的家務做起。  當孩子不願意做家務時,父母該怎麼辦?  先從孩子最喜歡的項目開始做起。
  • 暑假不應該讓孩子做家務
    讓不讓娃做家務夫婦爭論兩天  不少學校將做家務明確寫進暑假作業,巴蜀小學田老師說「做家務不僅僅是技能」  你捨得讓孩子在暑假裡承擔家務活嗎?女兒暑假作業中的一項「做家務」,讓張仕中和妻子爭論了整整兩天。  為做家務爭論兩天  前兩天,張仕中無意中翻看一年級女兒的作業,發現其中有一條是「做一道美味的色拉」。
  • 對於孩子從小學做家務,父母該持什麼態度?
    她沒有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讓她做飯,也沒有在孩子手忙腳亂的時候接手,孩子可以做的交給孩子,有危險的切菜放烤箱則由她代勞。既注重孩子的體驗,又確保了安全,這帶給孩子的不僅是一次美味,更是自信和成就感。養出這樣的孩子著實讓人羨慕,可是據我所知,身邊很多孩子別說做飯,連掃地都掃不明白。
  • 會做家務的孩子更幸福,父母如何引導孩子快樂做家務?
    文︳梅子導語: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表明:愛做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做家務的相比,就業率為15:1,收入高於後者20%,而且婚姻更幸福。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全國2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的調查也表明:孩子做家務比不做家務成績優秀的比例高了27倍。01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讓孩子參與做家務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重視讓孩子多多的參與到家務活中來。
  •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
    為什麼要讓孩子做家務?這或許是很棒的答案「孩子太小,做什麼家務!」「孩子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做。」「做家務是大人的事,孩子好好讀書就行了!」說起做家務,很多父母往往認為離孩子很遠,家務活當然是家長的事情,孩子只要成績好就行了。但是,這樣真的好嗎?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做家務,將來他如何獨立生活?
  • 是時候讓孩子學做家務了!這張分年齡段家務清單你該早點收藏
    面對著這樣的情況,有不少班主任都吐槽:「的確有不少孩子連最基本的事情都沒法自己做。大掃除時,很多孩子都不會掃地、拖地,只能幫忙擺擺桌椅。不少人甚至連書包都需要家長前一天晚上收拾好」。至於孩子自理能力變差的原因,63.9%的受訪者認為是父母及家人的溺愛,43.8%的受訪者認為是學校教育不注重動手實踐。
  • 孩子做家務好處多
    新冠疫情期間,很多家長向我諮詢他們孩子呈現出來的各種問題,其中有一類涉及到孩子的生活習慣問題,包括:懶懶散散、萎靡不振、缺乏主動性、生活習慣極差、不衝馬桶、髒衣服亂扔、房間亂七八糟、不做家務、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等等。
  • 《做家務的男人》:到底該誰來做家務?
    但節目一開始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女性的就業率世界第一,中國男性做家務的時間卻排名世界倒數第四;女性平均做家務時間為2小時6分鐘,男性為45分鐘,女性比男性多81分鐘;家務瑣事成為中國夫妻離婚的第一大原因。」女性「主外」又「主內」,男性倒一如既往地「主外」不「主內」。不做家務的男性,要麼是腦子裡多少有點男權思想,要麼就是太懶。
  • 郭晶晶帶孩子做家務:做家務的孩子,究竟贏在哪裡?
    朋友們的反應紛紛都是,連他們竟然都帶著孩子做家務啊。劃重點,關鍵詞:竟然。想想好像這樣的驚訝也不奇怪,我們普通人家庭有多少現在是會帶著孩子做家務的,而他們家庭保姆肯定不止一個,按理說,更加不需要做家務了。我特地去翻了霍啟剛的微博,他寫的關於做家務這個點非常認同,做家務需要父母陪伴,這是非常高質量的家庭時光。而同時又是一種為家庭成員「付出」,而付出的確會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 鼓勵孩子自己做家務有什麼好處 孩子做家務好處有哪些
    您是否會讓孩子幫忙做些家務呢?家裡的孩子是不是明顯對做家務感覺到沒興趣呢?即使做了也拖拖拉拉、馬馬虎虎,根本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誠然,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可能不得不忍受許多孩子無法忍受的行為。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並保持家庭整潔。為什麼要鼓勵孩子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