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陰霾的影響下,最近的亦莊似乎與往日有些不同,但好像又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座平靜的城市裡,一切都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為了打贏這場戰「疫」,每個人都在努力經營著自己的生活,「普通」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我叫郭林霞,是北京八中亦莊分校的一名班主任老師。說起教師這一職業,大家都會一臉羨慕:「老師的工作太輕鬆了,風吹不到雨淋不到,一年還有兩個假期!」可只有我們自己知道,作為教師,不僅要「三頭六臂」,還要「十項全能」,因為疫情,開學推遲,許多人都羨慕老師擁有了「加長版寒假」,可變身為「主播」「網管」和「表」哥「表」姐的我們,比平時更加忙碌!
1
晨起打卡,用健康喚醒一天的美好
早上6:00,晨光熹微,春風輕輕吹拂著泛綠的柳枝,太陽的紅色臉龐還欲遮還羞,眼睛還沒有適應室內昏暗的光線,手已經習慣性地摸出手機,打開班級群,開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發送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項通知,提醒家長及時在群裡進行健康打卡。
為保持飽滿的工作狀態,簡單地跟著Keep做一些身體喚醒活動,快速吃過早飯,便開始落實群內健康打卡接龍情況,沒有及時回復的,就抓緊時間簡訊提醒、電話溝通,確保全員健康申報,在規定的時間節點上報班級日報、返京新增、體溫監測等數據,收到每一個學生都平安健康的消息,那顆懸著的心才能安然著落。同時,我也時刻關注教職工群健康打卡接龍,及時完成自己的打卡任務。
2
制定計劃,為有條不紊的居家自主學習列出「時間表」
疫情發生後,老師們立即結束假期,研究居家學習策略,進行頂層設計,制定指導方針,為線上學習和實踐活動的有序有效開展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同時也對學生居家學習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估,設想改進措施,每天都要和家長、學生保持線上溝通、核實安全問題,布置並完成德育和教學各項工作。
為了確保線上學習的效果,我會對學生進行分組,每次連線一小時,既能保證學習任務的完成,又充分考慮到了學生們的專注力。上午7:25,提醒第一小組的學生進入上課準備狀態,5分鐘以後,正式連線,接著便是緊張而有序的線上指導啦。
7:30-8:30,第一小組視頻連線時間。
10:00-11:00,第二小組視頻連線時間。
13:00-14:00,第三小組視頻連線時間。
每周日下午,我都會發布下一周的學習指南,同時發布新的分組情況與視頻連線時間。抗擊疫情是一場殘酷的戰爭,也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戰爭,每個人都不是局外人,這又何嘗不是一次難得的教育,不是一堂人生大課呢?作為班主任兼語數老師,需要及時把握教育契機,帶領學生們在這戰「疫」中學習敬畏、勇敢、付出、擔當、責任與奉獻……同時還要進行學科引導,引導孩子們不斷優化自己的作息時間,培養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3
Morning call,詩詞誦讀,感受經典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校學習時,每天早上朗朗的讀書聲都會在校園上空久久飄蕩。延遲開學的日子裡,我結合三年級閱讀書目,巧妙設計學習任務,通過Morning call 提醒孩子們早起晨讀,掀起了一股詩詞背誦的熱潮。從1月27日開始,孩子們每天都會背誦一首詩詞,到今天,我們已經堅持了76天。
三八女神節我們背誦《遊子吟》,感受濃濃的母愛;春天來了,我們背誦《絕句》和《憶江南》,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植樹節,我們背誦《觀種樹》,感受春天的生命力……經典誦讀、唐詩宋詞和成語故事成了孩子們長假中難得的陪伴,作為語文教師,我也希望以此為契機,潛移默化的讓我們的孩子學好古詩詞,愛上古詩詞,做中華經典詩詞文化的傳承者和發揚人。
4
連線指導,寓教於樂提升學習效果
結合疫情期間宅家的特點,我們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裡的事情一起做」融入到了日常連線指導之中,讓孩子們在家觀察父母做家務,自己也學習做家務。語文環節,我讓孩子們使用連接詞和動詞描述家務勞動或者做菜的過程,同時再簡要表達自己參與其中的感受,以此提高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數學環節,我精心設計實踐活動,安排頭腦風暴環節,帶領大家總結居家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小竅門,經過訓練,孩子們不僅可以自主提出數學問題,還有模有樣當起了小老師進行微課展示。
每次視頻連線時,還會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詩詞擂臺賽,學生們既是參賽對象,也是小評委。首先由語文組長隨機抽取詩詞,考察本組成員,評委們根據背誦流利程度、情感把握等方面進行評分,給予點評,最後再由組員隨機考察組長和評委並給出分數。這種學習方式不僅提高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相信詩詞浸潤長大的孩子,一定能夠溫潤如玉,風度翩翩。由詩詞擂臺賽還衍生出了「三三故事會」、唱讀古詩等內容,孩子們參與的積極性持續升溫。
同時,定期召開雲端班會,家校共育,隔空傳愛。召開「疫中情,愛中行」班會,喚起孩子們的家國情懷;配合體育組召開雲端運動會,引導孩子們積極進行居家鍛鍊,增強免疫力;在線召開家長會,聯合家長力量,助力學生成長。
5
忙中有序,充分利用所有的碎片時間
除正常視頻連線以外,每天我還要處理一些教研任務和臨時性的工作。比如周一上午9:30-10:00,是固定的數學教研組雲端教研會時間,研究下周學習指南,設計學科任務清單,老師們的「頭腦風暴」,總會碰撞出新的火花。
伴隨著新情況、新變化,德育任務也是隨時就來,班主任群隨時會有數據核對、通知轉發工作,信息中心有cmis學生數據需要和家長一一核對,教學處有教研討論,年級組要定期討論和總結,隨時關注未返京學生情況,並給予返京指導……往往是工作中重疊著工作,忙碌中有更忙碌的工作插隊,千頭萬緒的工作讓老師們練就了忙中有序、沉著應對的本領。
下午連線結束後,抓緊時間收集學生自主學習情況,與每一位家長細緻溝通,督促孩子們反饋出行情況和健康狀況。對未能及時參加連線的孩子,再進行單獨連線,提醒孩子們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孩子長期宅家容易產生煩躁情緒,我還會結合學校《沐浴陽光心育,綻放生命異彩》心理課程,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學生在家中合理作息、適度運動、堅持學習,以陽光健康的心態度過這個超長假期。
帶領學生居家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但當天的工作還未結束,抽空把教育故事記錄下來,發布到朋友圈,不僅記錄了學生們這一天豐富多彩的學習時光,更蘊藏著老師無微不至的關心,寄託著老師滿懷愛意的希望。
6
溫暖陪伴,是忙碌生活中的小確幸
晚上6點,晚飯時間到了,我也終於有點空閒可以安心踏實陪伴5歲的女兒吃上一頓飯了,飯後,檢查她的作業,陪伴練習舞蹈,雖然有時我也會嚴厲批評她的錯誤,但只要我陪伴在她身邊,她就異常開心,一看到我拿起手機回復各種信息、處理突發事件、檢查學生作業時,她就會乖巧地坐在旁邊認真地寫字或者玩玩具,不來打擾我的工作,讓我感受到了「小棉襖」的溫暖。
9點,對一天的工作進行收尾,把家長和孩子們發來的照片、視頻資料分類歸檔,把未完成的事情梳理記錄,給孩子洗澡、哄睡後,面對安靜的夜晚,此刻才是自己的時間。簡單做一組瑜伽動作,放鬆一下疼痛的頸椎,翻看一下《教育的情調》和《給教師的建議》,及時給自己充充電,忙碌的一天也在月光照進窗臺的那一刻結束了。
這就是疫情期間每一位班主任老師「超長待機」的一天,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沒有驚險曲折和波瀾壯闊,只有勤勤懇懇和兢兢業業,每天看到班裡34個娃安然無恙,內心就特別滿足。疫情當前,雖不能奔赴前線,但專人行專事,我們在後方,竭盡全力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用行動來教育引導每一位學生,希望以我們的堅守換來每位孩子的健康成長。
視頻連線的時間越長,對課堂的思念越濃。不能親手摸摸孩子的小腦袋,不能俯下身子和他們說說悄悄話,總覺得,心裡缺少了些什麼。但我知道,短暫的分別是為了更美好的重逢,經歷蟄伏後必將見證厚積薄發的燦爛,春已暖,花已開,很快就能回講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