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楊童舒)書寫武漢戰「疫」的真實故事,致敬同心戰「疫」的凡人英雄。11月3日上午10時,《英雄城記》新書首發式在武昌工人文化宮舉行,來自各行業各戰線的本書作者和讀者代表近300人齊聚一堂,聆聽書中感人的抗疫故事,走近抗疫英雄,學習、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英雄城記》收錄了疫情防控期間堅守一線的醫護人員、公安幹警、建設者、保供人員、志願者、下沉幹部、社區工作者、普通居民、青少年學生等173位作者的173篇日記。
日記作者中,有來自重慶、上海、福建、遼寧、四川、陝西、海南等17個省市自治區的人員共38人,有武漢本地作者134人,還有外籍人士1人。全書共約25萬字,搭配近百幅珍貴的圖片,按時間順序依次排列,展現了從1月23日上午10時封城到4月8日0時解封這76天裡武漢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面對疫情萬眾一心、守望相助的共同記憶。
這些日記記錄的都是疫情防控之下武漢的真人、真事、真情,講述的都是親歷、親見、親聞,最能反映當時武漢各方面的實際,展現了一條清晰真實的抗疫時間軸、一條同心抗疫的鋼鐵長城、一座英雄之城的精神硬核。
新書首發式在《江城重啟》的朗誦聲中開啟。武漢出版集團負責人介紹,2月中旬,該集團成立《英雄城記》編寫組,啟動抗疫主題圖書的徵稿、組稿工作。2月17日,「閱讀武漢」微信公眾號正式發布徵稿啟事,同時通過系統徵集、網絡徵集、定向徵集等方式向全社會徵集日記。編寫組編選的原則是,一定要是在疫情防控期間撰寫並在報刊、網站、各類公眾號和自媒體等平臺上刊載過,或者在一定範圍內流傳並有確實證據證明創作於疫情防控期間的作品。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編寫組收集、遴選、編輯整理來稿數千篇,最終集結成書。中宣部出版局、省委宣傳部、市委宣傳部領導先後對《英雄城記》給予了熱心指導和充分肯定。該書與中宣部2020主
題出版重點出版物《眾志成城——武漢戰「疫」記》(將於年內出版)一起,組成武漢出版集團「抗疫系列圖書」。
首發現場設置了訪談環節,特別邀請到了《英雄城記》一書中收錄的日記作者代表——疫情防控期間在雷神山醫院參與醫療救治工作的廣東省深圳市中醫院護士、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溫芳豔,援漢福建醫療隊醫生陳瑋,在江漢經濟開發區方艙醫院執行任務的武漢市公安局江漢區分局民警塗可藹,首批新冠疫苗志願者(009號)、退伍軍人、湖北工業大學學生朱傲冰,以及著名作家董宏猷,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富春等兩位專家。通過訪談,幾位抗疫英雄講述自己寫下日記時的感受,在抗疫戰場上的難忘點滴和心路歷程;兩位專家從專業的角度分析、闡釋了《英雄城記》一書「講好武漢抗疫故事,弘揚偉大抗疫精神」的重要內涵和價值。
現場,有關領導和嘉賓為公安幹警、醫護人員、城管人員、地鐵工作人員、社區工作人員、教師代表贈書,感謝他們為武漢抗疫作出的貢獻。
據介紹,武漢出版集團於近日開展了向基層贈書的活動,走進以江欣苑社區、芳草社區、西大街小學(英才校區)為代表的社區、校園、基層站所、社區衛生院等處,向曾戰鬥在一線的抗疫英雄贈書,向市民、學生宣傳抗疫英雄的故事。同時,武漢出版集團還將向3.5萬多名外地援漢醫療隊隊員贈書。
作者訪談
深圳市中醫院護士溫芳豔:來武漢戰「疫」特別值
溫芳豔參加與雷神山醫院有關的活動。
「今天看到《英雄城記》的紙質書,很激動。書裡記錄了武漢從封城到解封的每一天,它是歷史的底稿,非常有意義,而我的日記能收入其中,感到很榮幸。」深圳市中醫院護士溫芳豔說。作為廣東援鄂醫療隊隊員,溫芳豔2月17日到武漢,在雷神山醫院參與醫療救治工作。
《英雄城記》首發現場,作為作者代表,溫芳豔說,43個日日夜夜,她見證了雷神山醫院C6病區從建立、運行到病區清空,直至完成使命的全過程,包括看到他們救治的病人從入院到治癒出院,她覺得付出有了結果,這次來武漢特別值。
溫芳豔說,2月20日中午他們開始接收病人。第一位患者是位老大爺,不怎麼說話,她一有時間就去和老大爺聊天,查房的時候也多關心他的病情。老大爺後來說話多了,主動聊他的經歷和家人。老大爺治癒出院時對大家豎起大拇指,不斷說著感謝。那時,她覺得,武漢,她來對了。
溫芳豔說,隨著時間推移,武漢話聽得越來越熟悉,患者逐漸成為身邊的大哥大姐。在武漢的43天,每天上下班可以在車上看看長江江面,有一次在路上兜個圈從車窗裡看了黃鶴樓。還有一天在雷神山醫院的入口,夕陽特別漂亮。這一幕幕她記憶猶新。
(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援漢福建醫療隊醫生陳瑋:已把武漢當第二故鄉
支援武漢戰「疫」時的陳瑋。
來自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的醫生陳瑋,作為第一批援漢福建醫療隊的一員,1月26日接到通知,1月27日啟程來漢。58天的援漢經歷中,最初的5天在武漢市中心醫院,當時物資還緊缺,為節約口罩、防護服,他上班儘量撐更長時間,雖然工作強度更大,但他仍咬牙堅持著。
在《英雄城記》的第44頁,收錄了1月31日陳瑋的一篇題為「同心、同向、同行」的日記,陳瑋寫道:「在臨時黨支部會議上,醫療隊的黨員重溫入黨誓詞。而我,作為一名農工黨黨員,所要做的,便是與中國共產黨同心、同向、同行……雖然確診病例數字還在上升,但我堅信我們所面對的,並非是一個無法預知的未來,而是充滿希望的明天!」
5天後,陳瑋隨醫療隊來到金銀潭醫院,在這裡一直幹到3月24日。他說:「2019年4月到武漢開過一次會,抗疫在武漢待了58天,這次再來武漢,已經把武漢當第二故鄉了!忘不了不管多晚,醫院外公交司機一直等著我們!忘不了不管多晚,賓館工作人員都給我們準備好工作晚餐!」
陳瑋說:「今天拿到《英雄城記》紙質書,非常感動!英雄的武漢人民的抗疫信念感染著我,而我們在武漢的點滴努力如今被武漢人民以書的形式記錄下來,作為永久紀念。」
(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武昌城管二橋清潔隊環衛工高上元: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高上元在新書首發式上。
武昌城管二橋清潔隊環衛工高上元是《英雄城記》173位作者之一。3日上午參加新書首發式後,下午他又回到工作崗位,「看到車水馬龍的武漢,更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
高上元在方艙醫院34天的抗疫日記被收錄書中,文字傾注了他的真情實感。2月6日,他接到前往支援武昌方艙醫院的通知,感到既榮幸又激動,「終於可以為抗擊疫情做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初入方艙,辛苦的工作讓他幾乎吃不消。「一天的工作結束後,防護服裡面的衣服全部溼透了,可以擰出水來,一點都不誇張。不過患者很配合我們的工作,能得到患者的理解,我就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
「回想起在方艙醫院和醫護人員一起並肩作戰的日子,都是那麼有意義。很感謝這些支援我們武漢的醫護人員,他們是真的英雄。」高上元告訴記者,他進方艙醫院沒和家人說,兒子在朋友圈看到他發的照片才知道,當即在電話裡哭了,「他怕我出事,老婆去世後,兒子是我一手帶大的,從來沒離開他這麼長的時間。現在這本書出來了,我想給他看看。我也要跟兒子說,一要感謝那段時間所有人的堅守,二要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工作和生活。」
(長江日報記者王慧純 通訊員殷莉紅 高嫣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