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2020-12-10 澎湃新聞

《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

2020-12-09 17:27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管主辦的當代世界出版社獲悉,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研究生阿德漢·賽義德(Adham Sayed)的新書《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近日由該出版社出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講好中國故事的經典傳播範例。

阿德漢1988年出生於黎巴嫩,現為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選擇留在武漢,經歷了武漢封城的全過程。

疫情期間,阿德漢在臉書(Facebook)和其他社交媒體上轉載了大量武漢抗疫、中國抗疫的動態信息,客觀介紹中國的抗疫舉措。該書講述了阿德漢如何在封城隔離期間與武漢人民並肩作戰,並使命般記錄下自己從未有過的一段「浪漫主義式的鬥爭」經歷的故事。

當意識到中國面臨一場新的被栽贓污衊、歪曲抹黑和甩鍋推責運動時,阿德漢主動拿起手機開始網絡視頻直播並接受各國媒體採訪,曝光國外新聞媒體行業的黑幕,拆穿各種謠言,像戰士一樣,守護真相,捍衛真理;當西方的疫情持續蔓延、愈演愈烈,而中國的抗疫卻在短時間內取得決定性勝利時,阿德漢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抗疫成功的秘訣是以人為本,「西方沒有做到中國所做的事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和意圖這樣做……為人民服務不是他們的優先事項」。

武漢解封後,阿德漢決定把自己在疫情期間68天的隔離體驗和了解到的信息記錄下來,透過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客觀真實地向外界傳達疫情期間武漢所發生的故事,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抗疫舉措,向世界傳遞他眼中的中國力量。於是便有了《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一書的出版。

澎湃新聞從當代世界出版社獲悉,《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阿拉伯語版本此前已於今年7月在黎巴嫩出版,出版後迅速暢銷約旦、敘利亞、阿聯、科威特、阿爾及利亞等國家,引發阿拉伯世界對中國抗疫的關注。

央視雙語主持人、CGTN英語頻道時事評論員劉欣評價該書稱,「阿德漢的日記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戰勝假消息、打贏媒體戰的經典案例,對未來一段時期中國怎樣講好自己的故事很有借鑑意義!」

全國新冠肺炎處置專家組成員董關鵬表示,讀阿德漢的日記,「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性、冷靜地觀察和反思全球在疫情中的反應與行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聯部,武漢抗疫,外國人

相關推薦

評論(25)

相關焦點

  • 「像戰士一樣守護真相」,《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出版
    疫情暴發,他放棄撤僑機會,選擇留下,與武漢人民站在一起;當意識到中國面臨少數國家新一輪栽贓污衊、歪曲抹黑時,他拿起手機當上主播,接受了100多次外國媒體的採訪,用數據和事實向國際傳播武漢和中國抗疫的真相……他叫阿德漢·賽義德,一個80後黎巴嫩青年
  • 外國人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渝...
    王凱從外國人的視角講述了中國抗擊疫情真實情況,並分享了他在重慶生活的所見所感。自2014年8月起,王凱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的兼職審稿編輯。2020年上半年居家隔離的日子裡,他用日記詳細記錄了每天的生活日常。
  • 華中科大黎巴嫩博士生出版「武漢抗疫」紀實,向世界傳遞他眼中的...
    「謹以此書獻給:新冠肺炎疫情的所有受害者,受到新冠病毒和種族主義病毒影響的每個人,每一位真相的守護者,全體武漢人民和世界上所有堅持與之鬥爭的人民。」華中科技大學定量經濟學專業的黎巴嫩籍博士生Adham Sayed(中文名:楊航)剛剛出版了中文版和英文版書籍《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自2020年1月20日起,王凱的日記每天在iChongqing英文網「老外抗疫日記」欄目中首發,加拿大有線新聞臺網站也部分連載。日記同時在王凱的英文博客及Facebook等海外社交平臺發布,向海外用戶講述中國抗疫的努力和成效,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戶關注,加拿大有線新聞臺兩次對他進行了採訪。2020年上半年居家隔離的日子裡,他用日記詳細記錄了每天的生活日常。
  • 記錄68天武漢居家隔離體驗 黎巴嫩學子出書講述抗疫故事
    受訪者供圖新華社武漢12月20日電(記者李偉)他來自黎巴嫩,在武漢求學五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沒有離開,留在武漢記錄所見所聞。《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中英文版近日出版。談及出書原因,該書作者、華中科技大學黎巴嫩籍博士生阿德漢·賽義德說,「我要還原一個疫情期間真實的武漢,那是我和武漢人一起戰鬥的歷程。」
  • 上喜馬拉雅聽《武漢抗疫日記》阿傑、姜廣濤多位配音大師參與有聲...
    》有聲書正式上線喜馬拉雅,講述武漢封閉76天一線親歷者的戰疫實錄。此外,《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醫護後盾公益。用戶在喜馬拉雅App搜索"武漢抗疫日記"即可收聽。《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中收錄的真實故事,來源於疫情期間,新浪微博聯合新浪讀書、央視新聞共同發起#武漢抗疫日記#話題活動,新浪微博認證的29位武漢抗疫醫務工作者、患者、志願者、疫苗志願者在2020年1月23日至4月7日武漢封閉期間發布的日記
  • 上喜馬拉雅聽《武漢抗疫日記》 阿傑、姜廣濤多位配音大師參與有聲...
    日前,由張文宏、劉醒龍、閻志聯袂推薦的《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正式上線喜馬拉雅,講述武漢封城76天一線親歷者的戰疫實錄。知名主持人華少,專業配音演員、配音導演阿傑、邊江、姜廣濤等人組成超豪華配音陣容,為公益獻聲。此外,《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所得收益,將全部捐贈醫護後盾公益。用戶在喜馬拉雅App搜索「武漢抗疫日記」即可收聽。
  • 歐洲抗疫故事 | 一家人的兩國抗疫記
    當新冠疫情2020年席捲世界,一個跨國家庭不僅說「兩國話」,還經歷了兩國抗疫。海外華僑華人今年可謂抗疫「打全場」,數不清多少故事值得講述——講給中國人聽,也講給外國人聽。歐洲抗疫故事第三篇,這是一個家庭的故事,更是一個群體的故事,敬請查收。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一個話筒傳知識,一根網線系師生,一臺電腦表師情……抗擊疫情鬥爭中,魏金君用行動演繹戰「疫」之歌。魏金君是全國模範教師、齊魯名師、省首批齊魯名師領航工作室主持人。延時開學期間,中小學生居家學習,英語學習往哪個方向努力呢?魏金君認為很好的一點就是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抗疫故事。
  • 外國人在中國的抗疫故事丨孟加拉國小夥:我要讓世界看見真實的中國
    為了讓世界看到一個更加真實的中國,吳迪開啟了「學生記者」之路,他把在中國的經歷寫成報導,向孟加拉國媒體投稿。如今,吳迪已經在孟加拉國各大媒體上發表了近300篇關於中國的報導。今年1月底,中國暴發新冠疫情,吳迪沒有選擇回國,而是選擇留在江西。「我想和中國一起渡過難關。我對中國很有信心,中國一定可以戰勝新冠病毒!」吳迪告訴記者,當時西方媒體上有很多關於中國疫情的不實報導。
  • 把金銀潭的抗疫故事講給世界聽《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首發
    在向查醫生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想讓孩子們從小學習抗疫英雄的奉獻精神,養成良好品格。」上海仁濟醫院醫生陳慧敏說。查瓊芳作為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今年除夕出發馳援武漢。在金銀潭醫院奮戰的68天裡,她寫下了67篇抗疫日記。4月20日,這些日記被編撰成《查醫生援鄂日記》正式出版。
  • 把金銀潭的抗疫故事講給世界聽《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首發
    在向查醫生表達敬意的同時,也想讓孩子們從小學習抗疫英雄的奉獻精神,養成良好品格。」上海仁濟醫院醫生陳慧敏說。查瓊芳作為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今年除夕出發馳援武漢。在金銀潭醫院奮戰的68天裡,她寫下了67篇抗疫日記。4月20日,這些日記被編撰成《查醫生援鄂日記》正式出版。
  • 加拿大作家用日記記錄重慶抗疫生活——打探《凱哥日記》背後的...
    如今,這些日記即將結集成書《凱哥日記》(中文版書名)面向全球出版發行。凱為何想到用日記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抗疫生活?4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聽凱講述了日記背後的故事。寫日記是一種責任「回到家後,我做了一大份鷹嘴豆泥,這道菜非常辣,我放了很多大蒜去『殺死』病毒,希望能起到預防作用……」1月20日的日記裡,凱這樣寫道。
  • 《我生命中的60秒》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的真實故事
    本屆電影節將持續11天,期間VR單元全球官方展映在中國美院美術館同步開啟,這也是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首次進入中國展映。在一眾影片中,一部來自中國的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疫情肆虐的風暴下,這「一分鐘」裡沒有茫然、焦慮與無措,只有一個個堅強、樂觀的中國人在困境中的生生不息。紀錄片收穫了不少網友的評論和點讚:「這部紀錄片講述了真實的中國抗疫,希望它能夠逐步消除部分西方民眾對中國的誤解,讓世界更加理解和認同中國抗疫。」也有網友表示,「這是中國人講述的中國事,世界有必要重新客觀而理性地認識中國」。
  • 《英雄城記》新書在漢首發 173篇日記見證武漢戰「疫」故事
    長江日報訊(記者萬建輝 通訊員楊童舒)書寫武漢戰「疫」的真實故事,致敬同心戰「疫」的凡人英雄。11月3日上午10時,《英雄城記》新書首發式在武昌工人文化宮舉行,來自各行業各戰線的本書作者和讀者代表近300人齊聚一堂,聆聽書中感人的抗疫故事,走近抗疫英雄,學習、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 他們向險而行書寫媒體擔當:講述真實感人抗疫故事
    他們是參與者、觀察者、記錄者、傳播者,他們記著初心、記著擔當、記著堅守,他們用筆桿、鏡頭為大家講述一個個真實的、感人的抗疫故事。 在第二十一個中國記者節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走進記者的世界,一起去了解他們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是如何記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又是如何呈現一個個真實感人的鏡頭。
  • 《2020武漢日記》亮相書展,方艙醫院治癒者黎婧暖心分享感人故事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湧現出許許多多的感人故事,讓人感受到溫暖的人間大愛。25日下午,以「同心抗疫——記住那些溫暖的人和故事」為主題的「全民抗疫的感人故事」分享活動在第十屆江蘇書展綜合館舉辦。
  • 藍天救援隊走進晴川學院 講述抗疫故事分享急救知識
    武漢藍天救援隊隊長張泉分享抗疫故事。(胡秋璇 攝)武漢晴川學院楊梓欣同學分享抗疫故事。(鍾欽歡 攝)「迎著風雨勇敢向前,跋山涉水我們不懼艱難……生命的信號只要沒有中斷,絕不放棄堅定的信念。」「抗疫工作很辛苦,但一想到是為人民與國家付出,可以盡最大努力拯救每一個鮮活的生命,渾身又充滿了幹勁。」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日記經仁濟醫院宣傳處整理成文後,被廣大媒體廣泛轉載,讀者的期盼成了查醫生堅持每天記日記的動力。從援鄂第一天天到最後一天,共67篇日記。日記中她一字字一句句記錄下來在武漢親身經歷的人和事,這是她對自己這段難忘經歷的記錄。回頭看,也是從一個切面對中國抗疫這段歷史的見證。
  • ...中國強!《開學第一課》鍾南山攜手「抗疫天團」講述戰「疫」故事
    少年強 中國強9月1日晚,《開學第一課》如約與全國中小學生見面,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張文宏等作為主講嘉賓,分享了疫情期間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