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報導9月2日,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正式開幕。本屆電影節將持續11天,期間VR單元全球官方展映在中國美院美術館同步開啟,這也是威尼斯電影節VR單元首次進入中國展映。在一眾影片中,一部來自中國的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目光。
《我生命中的60秒》海報
一部360度的「全民電影」
《我生命中的60秒》是中國首部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的VR紀錄片,也是全球首部入圍國際A類電影節的疫情題材VR紀錄片。特別的是,這部影片由來自中國32個省市自治區的124名拍攝者共同完成。
為什麼拍攝一部VR紀錄片?
「在疫情期間,真實地記錄下中國人是如何面對困難、勇敢生活,這是紀錄片人的歷史使命。現在看來這的確是件有價值的事,回想起來仍覺得心潮澎湃。」導演萬大明談起拍攝的初衷。
透過普通民眾的視角,《我生命中的60秒》所呈現的是2020年2月20日上午10點,我們身邊一個個看似平常但又非凡的一分鐘。
「我們與環球VR內容平臺——VeeR,共同發起了『全民全景紀錄計劃』。把一部紀錄片的創作過程變成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創作,希望用網際網路來傳遞愛與希望。」導演萬大明介紹說。
主創團隊原本擔憂,「收集到的素材會比較灰暗,會是關於疫情的影響、對生命的恐慌這類。」但真正看到素材後,導演組發現每個人都很正能量,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同時,依然很努力很積極地生活。
「我們看到普通中國人如何淡然面對,積極努力地生活。無論如何艱難,對未來帶有美好的期待,堅信希望就在前方。」
疫情肆虐的風暴下,這「一分鐘」裡沒有茫然、焦慮與無措,只有一個個堅強、樂觀的中國人在困境中的生生不息。
紀錄片收穫了不少網友的評論和點讚:「這部紀錄片講述了真實的中國抗疫,希望它能夠逐步消除部分西方民眾對中國的誤解,讓世界更加理解和認同中國抗疫。」也有網友表示,「這是中國人講述的中國事,世界有必要重新客觀而理性地認識中國」。
一次跨越960多萬平方公裡的邀約
2020年2月,當人們已經無法再像往常一樣,出門與家人朋友享受溫馨和團圓,萬大明和他的團隊通過VeeR——VR內容分享平臺發出了一次特別的邀約。
「庚子開年,看不見的病毒將我們每個人隔離開來,卻也讓我們對生命和生活有了更透徹的體悟。我們恐懼過、擔憂過、憤怒過、哭泣過,鎮定了,也堅定了。現在我們邀請大家用VR將我們的時空重新連接,將我們共同的情感徹底打通,共度One More Minute。」
活動召集來自全國100多位VR創作者,在2020年2月20日早上10點這一刻,無論身在何處,共同按下拍攝鍵,用VR設備記錄自己當下的一分鐘。「用這一分鐘以小見大,切片式觀察中國民眾在疫情當下的狀態。」
萬大明介紹這次拍攝最大特點是——保持社交距離,全程在雲端完成。「通過社交媒體,不僅在全國召集創作者,還會給需要的人寄送VR拍攝設備,後期用網盤來傳輸拍攝素材。很多創作者沒有專業的VR拍攝設備,我們動用一切力量搜集了各種型號的設備,最終寄出了100多臺。」
邀約海報
「我們堅信鏡頭所到之處,儘是值得記錄的生命片段,這一分鐘發生在96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點點滴滴都是見證,也是我們合力寫給未來的啟示錄。」主創人員表示。
邀約一經發出,就獲得全國各地數百位創作者的熱烈響應與積極參與。其中,不乏經驗豐富的專業VR創作人,也有活躍於影視行業的導演和攝影師,還有許多熱心的歷史見證者們。「就像探寶一樣,每一份素材都有生命力,讓我們導演組特別驚喜」,萬大明回憶拍攝過程時,依然很激動。
在收到的素材中,有一個故事讓萬大明印象深刻。拍攝者是一個來自北京的24歲小夥,坐在鳥巢前的臺階上面對鏡頭。這場疫情讓他回想到SARS時期,有一天回家,他看到平素穩重的父親在偷偷抹眼淚,然後才知道身為醫護人員的母親已經奔赴抗擊非典的一線,「不知道還能不能回來」。當時的小男孩現在已經長大,而面對這次的疫情他也不再恐慌,「我們都是命運共同體」,大家一起努力就沒有什麼熬不過去的。
《我生命中的60秒》劇照
來自貴州貴陽的志願者曉軍,帶領觀眾前往噴灑消毒藥劑的消殺現場,漫天藥霧籠罩街道的場面令人震撼。
《我生命中的60秒》劇照
來自上海的鄔先生,記錄了新成路街道機關幹部對有800多戶住戶的方舟商辦樓進行疫情排查的畫面。
《我生命中的60秒》劇照
來自四川成都的志願者張先生,記錄了社區工作者與醫務人員上門為居家醫學觀察人員運送生活物資和檢測健康狀況的場景。
《我生命中的60秒》劇照
來自雲南昆明的杞先生,將VR相機架設在無人機上,提供了一種從空中俯瞰整座城市的「上帝視角」。曾經熱鬧熙攘的街道變得空曠寂靜,大家都儘可能減少外出,以支持疫情管控。而外賣小哥、清潔工、保安還在街道默默堅守,維持著城市的運作與秩序。
這樣真實而感人的鏡頭,還有很多很多……於是,來自中國32個省市自治區的124名拍攝者,共同完成了《我生命中的60秒》這部「全民電影」。
「用VR永存此刻中國」
除了「雲拍電影」,VR技術也是這部紀錄片的一大亮點。
自2017年第74屆開始,威尼斯電影節開始正式設立「VR競賽單元」,鼓勵全世界電影人利用最新的VR技術進行電影創作,探索電影語言新疆界。由此,威尼斯電影節成為歐洲三大電影中第一個為VR專門設立競賽單元的電影節。
和大眾熟知的3D、4D、IMAX電影相比,VR電影的創新在何處?觀眾的體驗又有什麼不同?
VR電影可以展示360度全景鏡頭,使觀眾有身歷其境的觀影體驗。這種電影由特定的攝影設備拍攝,觀眾不但可以在視覺上進入三維立體的情景之中,還可以與視頻中的情節交錯互動。
例如,在一部戰爭片中,你的前方是炮火紛飛的戰場,一轉身卻又可能看到男女主角悽美的離別。簡單來說,VR電影是一場身歷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為什麼選擇VR攝影的方式?「這其實也是我們第一次嘗試VR攝影,後期的剪輯也不是由專業人士完成的。」導演萬大明表示,相比傳統攝像機和手機,VR攝像機的實拍畫面也許會更貼近於紀錄的本真意義,它可以用360度全景鏡頭完整捕捉到此時此刻的空間、人物、氣氛甚至是故事,將這段有關疫情的記憶更為真實而立體地保存下來。「無論最終呈現效果怎麼樣,這部片子的意義都無可替代」。平凡人往往能給我們帶來最真實的感動,在這場抗疫中,每一個「60秒」都值得被好好紀錄,正如這次拍攝活動發起的初衷——「用VR永存此刻中國」。
據悉,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共有50多部影片入選,除了《我生命中的60秒》,還有《無依之地》《不止不休》《第一爐香》等華語電影入圍。中國香港導演許鞍華,獲得本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這也是獲得該獎項的全球首位女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