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作家用日記記錄重慶抗疫生活——打探《凱哥日記》背後的...

2020-12-17 華龍網

四月七日,重慶石橋鋪,凱和妻子用手機記錄下他在重慶「抗疫」的每一天。首席記者 崔力 攝

「加拿大一家科技初創公司設計了一種呼吸器……可以生產100萬個……」4月1日晚,重慶外國語學校教工宿舍內,該校外籍教師喬納·凱·伍德打開電腦,繼續寫日記。

除了外籍教師這一身份,凱還在重慶國際傳播中心兼職擔任英文編輯,同時也是一名作家。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他每天都會用日記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重慶的居家隔離生活和重慶市民為抗擊疫情所做的種種努力。如今,這些日記即將結集成書《凱哥日記》(中文版書名)面向全球出版發行。

凱為何想到用日記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的抗疫生活?4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聽凱講述了日記背後的故事。

寫日記是一種責任

「回到家後,我做了一大份鷹嘴豆泥,這道菜非常辣,我放了很多大蒜去『殺死』病毒,希望能起到預防作用……」1月20日的日記裡,凱這樣寫道。

「那是我寫的第一篇與疫情有關的日記。」4月7日下午,重慶外國語學校學術報告廳裡,凱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用日記的方式來記錄疫情期間發生的人和事是一種責任。

原來,本就有記日記習慣的他接到了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編輯的電話,希望他能以在渝外籍人士的視角,真實記錄這段時間的所聞所見所思所慮,《凱哥日記》就這樣誕生了。

凱說,自1月20日寫下第一篇日記後,他每天8點起床,登錄各大網站,收集疫情的相關信息。下午則走出家門,感受記錄重慶市民為抗擊疫情所做的種種努力,晚上打開電腦,把這些所見所聞寫在日記之中。

兼具專業和可讀性的日記

他的日記裡既有自己在疫情期間的人生感悟,也收錄了不少專業機構發布的消息。例如在1月25日的日記中,他寫道:「重慶支援湖北醫療隊已前往武漢,來自中國各省市的醫療隊和軍隊組織的醫療力量紛紛前往湖北。」

「選擇摘錄這些信息,是希望通過我的記錄,把這些消息傳遞給更多需要的人,減少他們的焦慮。」凱說。

除了這些消息摘錄外,凱更多記錄的是作為一位在重慶生活的外籍人士,如何在社區的幫助下居家隔離,以及重慶市民為抗擊疫情所做出的努力。例如1月26日晚,凱在日記裡寫道:「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現在這一切都被取消了。」雖只有寥寥數語,卻展現了重慶市民為抗擊疫情所作出的努力和犧牲。

凱還在日記中詳細地還原了疫情期間他如何取快遞、如何「全副武裝」地去超市、網上參加雲火鍋節等場景。「正因有了這些細節,讓他的日記充滿了專業性和可讀性。」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閱讀這本日記,能讓人感受到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全民防控的決心與信心。

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中國

隨著疫情的發展,凱的日記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據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從1月20日至今,凱的日記已先後在iChongqing(重慶國際傳播中心下屬英文網站)網站及Facebook帳號上連載60多篇,吸引了大量海外用戶關注,新世界出版社也決定將凱的60篇日記結集成書,並面向全球發行。「《凱哥日記》的最大特點,就在於真實記錄了一名久居中國重慶的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是『用外國人的話講好中國故事』的有益嘗試,相信該書的出版不僅會讓更多外國人士了解中國人面對疫情時的『全國一盤棋』思維和堅強樂觀的精神,也能為全球抗疫提供有益的借鑑和參考。」新世界出版社相關負責人表示。

「我生活在中國,過去兩個多月,我對中國人民為抗擊疫情所作出的努力是有親身感受和體驗的。令凱高興的是,通過他的日記,讓更多外國友人了解到中國的抗疫經驗。「兩個月前,我曾在日記中反覆強調大家應該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開始的時候,很多外籍讀者都覺得我小題大做,但事實證明,這些由中國專家總結的抗疫經驗是相當有效的。」

相關焦點

  • 加拿大作家用日記記錄重慶抗擊疫情生活
    四月七日,重慶石橋鋪,凱和妻子用手機記錄下他在重慶「抗擊疫情」的每一天。首席記者 崔力 攝「加拿大一家科技初創公司設計了一種呼吸器……可以生產100萬個……」4月1日晚,重慶外國語學校教工宿舍內,該校外籍教師喬納·凱·伍德打開電腦,繼續寫日記。
  • 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抗疫日記
    1月20日,生活在重慶的加拿大人喬納·凱·伍德,寫了第一篇與疫情有關的日記。此後他一發不可收,陸陸續續寫了60多篇「抗疫日記」,這些「抗疫日記」發到網上後,引發了國內外網友的關注。2014年定居重慶的喬納·凱·伍德,如今是重慶外國語學校的教師,熟悉他的人都習慣叫他「凱哥」,因為喬納·凱·伍德自己很喜歡這個「有重慶味」的稱呼。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他是一個在重慶生活了六年的加拿大人。現在,他推出了一本《凱哥日記》,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戰『疫』」。《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自2014年8月起,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的兼職審稿編輯,被大家暱稱為「凱哥」。
  • 外國人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渝...
    2020年12月27日,由重慶國際傳播中心、新世界出版社舉辦的《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重慶鍾書閣書店舉辦。《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在現場與讀者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歷。
  • 作家寫「封城日記」,值得點讚
    近日,武漢一作家所寫的「封城日記」被關注的人很多。不少讀者每天晚上等著更新。這樣的現象,當然是讀者對日記內容的關注。事實上,我們留意一下災難文學,那些第一手的記錄,更為可靠一些。今天,讀者追捧「封城日記的道理,也正是在這裡。
  • 怎麼和中小學生談《方方日記》——可作教材的抗疫故事之作家方方
    「方方日記」是這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現的一個「文化現象」,也是網絡時代抗疫的一個「重要事件」。她能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的特長,履行作家的責任與義務,拿起手中的筆,寫出自己的「日記」,表達一下自己的感情和思考。
  • 加拿大外教:全球疫情大流行,真慶幸我在中國
    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自1月20日起,在重慶生活多年的加拿大人王凱開始在個人博客上寫日記,記錄他和妻子王曉琳的居家隔離生活。至今,他仍在持續更新日記。《凱哥日記》  10月,《凱哥日記》由新世界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圖為《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封面《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主編,我院呼吸科醫生、上海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查瓊芳撰寫。
  • 【涿州好網民】何永:「涿州日記」記錄美好生活
    【涿州好網民】何永:「涿州日記」記錄美好生活 2021-01-13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日記記錄成長!
    育人邦心理教育學校不僅通過創新模式來幫助青少年改善不良習慣,還專注於幫助青少年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寫日記就是其中一種! 據調查發現,日記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最好方法。
  • 浙江農林大學:300多篇「雷鋒日記」記錄師生抗疫故事
    時間緊任務重,我的工作也從今天開始了……」翻開浙江農林大學研究生王汪誠的日記,從今年1月31日開始,他記錄的都是志願服務的工作體會、全國疫情變化、抗疫前線醫務人員的戰「疫」事跡。2011年,浙江農林大學為引導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雷鋒精神,開始組織開展「續寫雷鋒日記」活動,組建了由全校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學生幹部、優秀團員青年、志願者骨幹組成的「雷鋒班」。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開啟英文版全球預售
    Zha’s Diary of Fighting the COVID-19》近期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上架,意味著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正式開啟全球預售。英文版出版方、加拿大Naturalogic出版社社長彼得·加維奧爾(Peter Gaviorno)表示:「《查醫生援鄂日記》告訴我們,全人類必須要團結起來與COVID-19作鬥爭,對抗病毒的傳播。
  • 記錄生活的美好瞬間——如何培養孩子寫日記
    我說:「種在土裡,我們就看不到土豆怎麼長出芽寶寶了呀」就這樣,我帶著兒子每天做觀察,記錄土豆的成長過程,兒子的觀察日記就是通過這種引導方式寫出來的。現在,兒子每天晚上做完家庭作業以後用十分鐘來完成他的日記,而且語句寫得越來越通順,自己也養成了習慣。
  • 《方方日記》到底想表達什麼?真的就是簡簡單單的記錄生活嗎?
    很多人懷疑,方方的日記會不會成為敵對勢力的炮彈。又擔心是對的,但應該仔細讀一下這個封城日記,從頭到尾,基本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對封城,隔離,救治寫的比較詳細,完全是一部抗疫過程的再現,尤其對美國敵對勢力質疑我們抗疫成果,給了狠狠的一擊,證明了我們果斷採取措施,嚴格防控,已經白衣戰士一線忘我奉獻是我們取得戰役勝利的基礎,這和目前歐美現狀是有鮮明的對比的,老外們看了這個,就更會相信中國的抗疫成果。
  • 寫下67篇日記的查醫生出書了,系國內首部援鄂醫生抗疫日記
    【來源:澎湃新聞】每一個參與抗疫的人都該被銘記。 從除夕夜馳援武漢到3月31日回滬,在武漢金銀潭醫院整整68天裡,第一批上海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上海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查瓊芳寫下67篇抗疫日記。如今,這些日記被編撰成《查醫生援鄂日記》,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這也是目前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4月20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仁濟醫院獲悉上述消息。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為此書撰寫了《序》。
  • 小夫妻「抗疫日記」書寫小家大愛
    在抗疫的60多天時間裡,夫妻倆除了日常電話聯繫,還寫下一篇篇「抗疫日記」,藉助文字的力量關心對方、鼓舞對方。質樸的話語和真摯的情感,字裡行間的小家與大愛,讓無數人為之感動。  近日,柯章敏家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 《查醫生援鄂日記》出英文版:揭開中國成功抗疫的密碼
    在這難忘的68天時間裡,我看到的是每位醫護人員無私無畏、永不放棄,用醫術仁心與時間賽跑,與病魔抗爭,哪怕再累再苦,也沒有一聲怨言,一次退縮……」——《查醫生援鄂日記》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而來,改變了所有人的生活。最危難的時候,是無數白衣戰士奔赴前線,與病毒抗爭,挽救百姓生命。
  • 瀋陽援鄂醫生的「抗疫日記」在沈出版首發
    沒有華麗的文筆,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瀋陽援鄂醫生賈佳每天利用換班間隙寫下的「戰地日記」曾感動萬千網友。這些真實記錄武漢抗疫前線點滴的日記被結集成書,命名為《戰「疫」正前方:賈佳戰地日記》,並由瀋陽出版社出版發行。22日,這本書在瀋陽首發。
  • 克拉克拉攜手眾多配音演員助力《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
    8月31日,《武漢抗疫日記》有聲書正式版上線。這本《武漢抗疫日記》是新浪讀書聯合新浪微博,從新浪微博認證的武漢抗疫醫務工作者、患者、志願者中甄選出29名作者,收錄他們在2020年1月23日至4月7日武漢「封城」期間發布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