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穎:浦口築夢 蛻變臺青創業「擺渡人」

2021-02-19 同心浦口

除了爸爸、媽媽是教師外,家裡還有好幾位教師,說何思穎出自「教師世家」,一點不為過。

何思穎就讀的臺大是臺灣地區最高學府,她又攻讀非常搶手的法律系專業,身邊的同學畢業後做法官、律師,剛畢業月入過兩萬人民幣……

按理說,「別人家的孩子」何思穎的職業生涯似乎應該「穩定」,至少不會偏離大體軌跡。而眼前這位身材嬌小、語速極快又富有感染力的她,卻在創業的賽道上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感。

她在南京浦口打造的「眾創碼頭」品牌,涉及渠道管理、業務落地、空間規劃、投資對接等內容。「可以看作是一家專業的顧問公司。」

想做商人,並不是腦子一熱。2010年,何思穎從臺大法律系畢業,緊接著讀研。由於能力強、善於管理、樂於溝通,何思穎被推舉為臺大研究生學生會副主席,管理社團。

與此同時,何思穎的第一家公司成立了。一共兩位合伙人,其中包含某知名IT公司的技術高管,公司主要做大數據、雲端等業務。

然而,公司經營了一年卻「散夥」了。

「我本人特別感激那段經歷,會覺得自己成長很快。」每走一步,何思穎都善於復盤總結,「夢想跟現實總會有差距,賺了一些錢,但市場調研、大數據收集這條腿卻不能補齊……慢慢就感覺到,這不是我最初想做的。」

畢業後的一段時間,何思穎也曾在大集團任職。「大集團在資源整合上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也會產生層層決策的溝通成本,而初創企業,更像是一支精銳部隊,凡事需要打頭陣,承擔的風險也更大。」

第一次創業,雖然遭遇「滑鐵盧」,但回過頭來看,走的每一步都算數。在創業路上交了學費的何思穎,也迅速成長起來。

一次偶然的機會,何思穎與來自南京的招商團隊有了深入接觸,頗具商業敏感力的何思穎意識到:機會來了!

在他人眼裡,一個女孩子,隻身來到南京,何思穎身邊人給她的評價是「膽子挺大」。

何思穎卻覺得這是種神奇的緣分。在臺大學生會時,她就通過多方途徑接觸了不少南京學生,也打開了她對大陸市場認知的新大門。

2015年下半年,她還來南京做了一次詳細考察,更激發了她留下來的勇氣。「創業政策這麼好,臺灣青年在這片土地上一定能大有作為。」

「來到大陸才知道,臺灣人對大陸的了解還不全面。」何思穎很慶幸自己有這麼好的機會,沉下心來了解這塊充滿潛力的空間。

這讓她想起了一位前輩的話。

「你是要做實事的人,今天你在下面打基礎工程的時候,你要偶爾搭電梯到上面看一看,你到最高的地方往下看,你才能看到整個平面、整個藍圖,你的格局、視野才會擴大,你才會知道你的地基哪裡規劃得不對,這些或許是你在下面看不到的。」

何思穎說,她搭著一部電梯來到南京。「讓我用更高的格局與視野看過去做過的事情。但是,這個電梯不能常搭,不能長時間在上面,你還是要下來,踏踏實實地完成你的基礎工程,然後,偶爾再上去……」

「很多臺灣創業青年不敢跨出那一步,是因為他們對大陸的認識不深刻。」

何思穎說,她想要做的事業就是,幫助想到大陸創業發展的臺灣青年牽線搭橋,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解決方案。

2016年初,何思穎的公司在南京浦口落地後,她常被邀請回臺灣進行演講。一開始,她會講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後來講座的主題慢慢有了變化。

「比如就某個項目,如果在大陸投資發展,是否有市場?大陸人民的生活習慣、使用習慣是什麼?」何思穎說,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要找準市場定位,絕不是誤打誤撞。

有過創業經驗的何思穎坦言,創業者要對市場存有敬畏之心,去了解受眾的需求,在行業內部要進行交叉比對,做詳細調研,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是重點所在。「有些領域,大陸已經非常成熟,相比較而言,臺灣青年初創企業是沒有優勢的!」

學生時代與南京招商團隊的一次深入溝通,促使臺大才女何思穎在2016年成立了一家專門幫助臺灣青年創業者在南京落地的「眾創碼頭」,當時連開公司有哪些程序都不懂的她,幾年後,運營團隊已從3人擴充至10人,並成功聚集了幾十家臺灣青創企業。

走進亞克「眾創碼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塊頗有分量的牌匾——「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這是國臺辦2016年8月頒授的。繞場一周不難發現,這裡皆是80後、90後臺灣青年創客,平均年齡30歲。

亞克的目標是「讓入駐的臺灣企業用最低成本、最短時間在南京著陸」。何思穎說,剛來南京的4個月,她一個一個地跑遍市、區所有政府部門和各種服務窗口,做到對如何「著陸」了如指掌。「以第一步的註冊公司為例,在臺灣只需到相應窗口登記,但在南京,首先要和市場監督、商務、稅務等部門打交道;然後如果你是科技類公司,還要和科技部門有來往,申請政策補貼、辦理社保要到人社部門,很多銀行還有專門的創業貸款。再有,不是所有的創業項目都適合在南京發展,需要對國家以及省市區的經濟政策、創業創新扶持政策都有所研究,比如國家正在推進供給側改革,很多需求都在不斷被發掘,我注意到,其中的泛娛樂和大健康兩大領域,臺灣青年大有可為。」

現在的亞克,能夠嫻熟地為臺灣青年創客們提供企業註冊、行業調研、項目路演、投融資對接、政策研究、創業培訓、媒體宣傳、市場推廣、法律諮詢、稅務財報、形象設計等服務。

雖然大陸創業機會多,不過何思穎以「過來人」的經驗「潑冷水」:一定要接地氣,臺創青年不要認為自己覺得好的東西就一定能在大陸打開市場,一定要知道大陸人民需要什麼。

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創客認為亞克是來寧創業的「擺渡人」。「我們是科技型公司,需要專注在自己的研發跟業務拓展。亞克對南京很了解,在前期溝通過程中能詳細地為我分析發展機遇、創業成本,協助我們找到對的目標客戶。」外數科技負責人林雨暘說。

如今,何思穎把眾創空間業務聚焦在兩塊內容上,一是引進高科技產業,如集成電路、新材料、新能源產業;二是與文化相關的消費產品及娛樂產業,如設計、影視、遊戲、AR、VR……

從正式運營到現在,何思穎的「眾創碼頭」平臺登記的企業有40多家,臺商和大陸公司比例為7∶3。「一開始,對企業領域沒有明顯的限制,這也為後期平臺的運營埋下了隱患,現在我們對進駐的企業有嚴格的篩選,確保引進來就能活下去。」

「首先肯定要解決活下去的問題,這樣我們幫助的企業,才能去幫助更多的人,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我為什麼選擇創業?是為了實現財務自由?肯定不是,因為在臺灣我能拿到很體面的薪水,說直白一點,可能是讓自己有時間做真正感興趣的事,一定程度上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吧。」

創業的何思穎不是沒有壓力,創業是生活,生活也是創業,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撲在創業項目上。有時,為了做好一份申報材料,加班熬夜是常態。但樂觀的心態讓很多問題得到了化解。在她的辦公室,還有簡單的運動器材,成為她對抗焦慮的有效「武器」。

「我蠻喜歡南京,不知道為什麼,每次去其他城市出差回來,飛機落地時,我就會心想『終於到家了』。」何思穎說,南京是一座包容度非常高的城市,什麼東西來這裡,都能被接受。這也是她喜歡南京的原因之一。

儘管有不少機會去臺灣做演講,何思穎卻很少回家。就連媽媽也常說:「你是大禹嗎?三過家門而不入!」言語間透露著心疼和想念,性格率真的何思穎知道,自己喜歡闖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是有貼心的爸媽做後盾。

吃好一點兒,多睡一會兒……在南京這座城市,何思穎坦言,有不少朋友關心她,這讓她攢滿前行的勇氣與力量,以陽光的心態,打卡依然奔波的明天與飛奔而至的未來。

在何思穎辦公室的書架上,能看到《未來產業》《鍾秀勇講民法》《揚州古巷風情》等書籍,足見她平時涉獵廣泛。而對於公司的未來,何思穎有自己不可輕易透露的目標。

「來到南京,我認識了很多優秀的人,相比之下,我做得真的不算好,還有很多努力提升的空間。原來的前輩創業條件那麼艱苦,他們都堅持了下來,如今條件好很多了,唯有更加努力!」

在南京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青年委員會擔任主任委員,何思穎感受到的,不光是一份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我會去思考,怎樣才能承擔好這份責任,我一直想向臺灣青年表明的態度是,要多學習大陸的優勢,結合自身的資源,靠自己走出一條大路。初創公司與大集團不同,大集團有很多時間去思索,但前者可能先想的是怎麼活下來,我願意去做那個助力的人。」

在浦口統戰這條戰線上,何思穎找到了家的感覺。「他們會花時間傾聽中小企業者的心聲,願意花精力解決問題,從不逃避,蠻感動的。」

在何思穎眼裡,有些問題能自己解決,就不會任性地甩給別人。紮根浦口這3年多,何思穎最想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一些人,比如,努力把公司做大做強,在浦口多創造一些工作機會。現在,公司也專注拓展除了眾創空間以外的外資顧問業務,將服務對象延伸到東亞與歐美,希望能做到紮根浦口、立足南京、放眼全球。

「我希望多專注在自己的本質業務,減少不必要的消耗,期待自己能更有底氣與實力,對得起浦口對自己的關心與支持。」何思穎笑著說。

3年多來,何思穎運營的眾創空間,已成為吸引臺灣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的「強磁場」和「連心橋」。在浦口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關心支持下,集聚抱團的幾十家臺青創業企業,在這裡攜手築夢,揚帆起航。

此心安處是吾鄉。當夢想照進現實,似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相關焦點

  • 【臺青風採】何思穎:浦口築夢 蛻變臺青創業「擺渡人」
    除了爸爸、媽媽是教師外,家裡還有好幾位教師,說何思穎出自「教師世家」,一點不為過。何思穎就讀的臺大是臺灣地區最高學府,她又攻讀非常搶手的法律系專業,身邊的同學畢業後做法官、律師,剛畢業月入過兩萬人民幣……按理說,「別人家的孩子」何思穎的職業生涯似乎應該「穩定」,至少不會偏離大體軌跡。
  • 巾幗風採 之 何思穎:樂業在南京
    何思穎生活照(何思穎供圖)初識  何思穎畢業於臺灣大學,主修法律。她對大陸的第一印象來源於到臺灣學習的大陸學生。「2011年,第一批陸生到臺灣念書,我們跟幾個陸生在臺大組織了『臺陸學生交流會』。交流會裡有很多南京人,通過他們,我對南京有了基本了解。」
  • 臺青築夢的搖籃:麥可將的「臺味文創」
    臺青築夢的搖籃:麥可將的「臺味文創」 2018年10月27日 10:4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麥可將文化創意產業園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第一座以手作體驗結合工業設計為主題的文創園區,也是上海唯一的匠人文創園及兩岸文創的匯集高地,這裡還有來自臺灣的「青木堂」、「手創聯盟」、「設計中國」等知名文創團隊入駐,帶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來此逐夢、築夢,據園區負責人介紹
  • 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助力臺青實現創業夢想(圖)
    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    華夏經緯網7月14日訊:(記者 虞鷹)「臺灣青年大陸追夢、築夢、圓夢——華廣青年匯•雙創走透透」中線報導團一行,7月14日來到四川省德陽市,參訪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截至目前,創業園已入駐臺灣青創企業30家,吸納創業就業臺灣青年51人,涵蓋文化創意、網際網路應用、物聯網、生物科技、精緻農業、電子商務、新媒體、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
  • 廣州搭平臺 臺青來創業
    大洋網訊 昨日,廣州市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揭牌暨「青創杯」第七屆廣州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臺灣賽區(以下簡稱「青創杯」臺灣賽區)頒獎儀式在白雲區匯龍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舉行。市臺辦負責人介紹,服務中心以「立足廣州、輻射灣區、融合兩岸、服務臺青」為宗旨,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中首家由政府支持、社會化運作的綜合性臺青服務平臺。
  • 浙江推出8條惠臺新措施,以實在誠意助力臺青在浙圓夢
    浙江推出8條惠臺新措施,以實在誠意助力臺青在浙圓夢 2020年10月15日 15:2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論壇上表示,熱忱歡迎廣大臺灣同胞特別是臺灣青年朋友積極投身、主動參與浙江改革發展各項事業,並宣布浙江省8條惠臺青年措施。  以下是8條惠臺措施的具體內容:  1、在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嘉興職業技術學院、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等5所高校建立臺灣青年創業創新平臺。
  • 湖北成為臺籍青年紮根創業沃土
    吳志榮的快速發展只是湖北省臺辦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助力臺青融入湖北的一個縮影,湖北相繼出臺「62條」「28條」「11條」惠臺措施、鼓勵和扶持臺灣青年創業就業「14條舉措」,對臺灣青年來鄂實習就業創業提出放寬創業準入條件、減輕行政事業性收費負擔等,為臺青提供一流的創業環境和舒適的生活環境。
  • 第二屆「北鬥+」創新創業大賽南京浦口賽區複賽落幕
    第二屆「北鬥+」創新創業大賽南京浦口賽區複賽圓滿落幕南報網訊 (通訊員 孫炎平)今天(10月13日)上午,2018第二屆「北鬥+」創新創業大賽浦口賽區複賽在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成功舉辦。此次大賽是在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政府、共青團南京市委員會的指導下,由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共青團南京市浦口區委員會、中關村空間信息產業技術聯盟、北京合眾思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關村寬帶無線專網應用產業協會共同主辦。
  • 福建泉州舉辦專場招聘會助力臺籍學子築夢啟航
    福建泉州舉辦專場招聘會助力臺籍學子築夢啟航 2019年11月11日 09:39: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1月5日,以「助力臺籍學子,築夢泉州啟航」為主題的泉州市臺灣大學生暨華大秋季校園綜合招聘會在華僑大學舉辦。
  • 探訪南京臺青創業學院:兩岸青年交流的「強磁場」
    2018年,林祺勳參加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舉辦的第一屆兩岸青年創新創意大賽,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隨後,她以參賽獲得的扶持資金,成立了大好青空(南京)文化創意有限公司,開啟在大陸的創業之旅。剛開始,已在臺灣工作五六年的林祺勳抱著來看看的心態西進。如今,深入了解大陸的惠及臺胞政策、創業環境後,她決定在大陸發展。南京臺灣青年創業學院內文創產品展示。
  • 長沙發布《青年人才築夢工程實施細則》 涉及租購房、培訓、創業...
    本科畢業生享租房補貼6000元/人·年 長沙發布《青年人才築夢工程實施細則》,涉及租購房、培訓、創業、就業等9類獎補 華聲在線12月1日訊 三湘都市報記者今日從長沙市政府官網獲悉,長沙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長沙市青年人才築夢工程實施細則》即日起實施,
  • 北京大學港澳臺學生團來訪臺青創中心
    港澳臺學生交流會現場6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學港澳臺學生團一行40人蒞臨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下簡稱「臺青創中心
  • 《一人之下》505,白鴞盯上金鳳,夏柳青出手,無根生是擺渡人
    白鴞梁挺再次上線,這次盯上了無根生的腦殘粉梅金鳳,無根生袖手旁觀,年輕夏柳青仗義出手,三角戀情曝光……繼《一人之下》504話內容,無根生根據道、術將人分為四等,在505話中,明確說明了他是第四等人,即有術有道,且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生追求功德圓滿。
  • 誰是車王S10全面啟航,賽場現小橘子真人版的何思穎
    在虎牙直播的「誰是車王」S10賽事上,何思穎作為S10賽事的唯一女將,也是S10賽事上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不僅外貌讓玩家看得賞心悅目,長得一副英姿颯爽的俊俏模樣,就連車技也是遠超諸多的男性職業選手。在第一天的比賽裡憑藉自己的車技,以碾壓姿態從三位實力強勁的選手裡脫穎而出,順利晉級到下一輪的E組比賽裡。
  • 河南鄭州:廢舊工廠變身創業築夢空間
    位於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的一處老舊印刷廠,經改造轉型為瑞光創意工廠,隨著各類文創類商戶入駐,這裡逐漸成為年輕人創業的築夢空間。工廠內頗有特色的商店、展覽、塗鴉、雕塑、集市、餐廳等,吸引眾多市民前來打卡。   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 臺灣大學生築夢之旅起航 感受強富美高新江蘇
    (臺北大學師生在中山陵博愛廣場上合影留念)1月16日上午9時,「創視野333『江蘇』未來臺灣大學生江蘇築夢之旅」活動在南京中山陵拉開序幕。(臺北大學學生參觀孫中山紀念館)目前,江蘇已設立8家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和2家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範點,國臺辦授牌的基地和示範點總數位居大陸首位。
  • INTERNATIONAL IDEAL(築夢求職)創始人 榮登2020胡潤Under30s創業...
    2020年11月05日,胡潤百富發布《2020胡潤Under30s創業領袖》(Hurun China Under 30s To Watch 2020),這是胡潤百富連續第四年發布Under30s創業領袖榜,INTERNATIONAL IDEAL(築夢求職) 創始人陳文祥入選,成為為數不多連續兩年入選榜單的企業之一。
  • 首屆「青創未來」選拔賽暨南京青創研習營在新北開跑
    首屆「青創未來」選拔賽暨南京青創研習營在新北開跑 2018年05月10日 08:4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5月9日南京訊 日前,首屆「青創未來」選拔賽暨南京青創研習營啟動儀式在臺灣新北市致理科技大學舉行。
  • 2020「創業長興•築夢長三角」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長興站複賽...
    9月1日,在萬眾期待中,2020「創業長興•築夢長三角」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複賽收官之戰——長興站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大賽的舉辦,為長三角創業大學生搭建了一個碰撞思想、交流見解的新平臺,為進一步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弘揚創新創業優良文化,實現創新創業資源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