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晴智庫 發表於 2020-12-17 11:25:08
自今年三季度以來,顯示面板尤其是電視面板的價格就一直處於上漲周期。群智諮詢的統計顯示,11月份,50寸電視面板的均價上漲超5美金,55吋、65吋及75吋的均價上漲幅度亦維持在5美金。
TrendForce預計,12月電視面板報價的平均漲勢將從原先預估的2-3%擴大至4-5%。
展望2021年第一季,由於正值NEG玻璃供給短缺問題發酵的關鍵,電視面板價格有機會從原先預期持平的走勢,再次轉強為小漲格局。
平板顯示可以按照技術特點劃分為液晶顯示(LC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OLED)、等離子顯示(PDP)、場發射顯示(FED)等。
其中,OLED由於生產技術尚未成熟,良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價格較高,目前主要應用在小尺寸顯示領域。
而LCD依靠其在性價比、解析度、耗電量以及參數多樣化上的顯著優勢,是目前平板顯示領域的主流技術,佔據了90%以上的市場份額。
顯示面板行業從美國起源,主導權經手日韓臺後轉交中國大陸。
LCD技術是由美國研發出來,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日本隨後將LCD面板產業化,而日韓在產業低谷時大舉投資,利用資金優勢迅速擠佔了日本LCD的市場份額,此時全球LCD主要產能轉移至韓國和中國臺灣。
中國隨後重走韓國LCD崛起之路——用高價學習技術,然後最後以低價產品殺入市場,並於2010年後迅速崛起,2011年,京東方北京8.5代線和華星光電8.5代線陸續投產,標誌著中國大陸TFT-LCD面板產業實現了高世代線的技術突破,2014年開始隨著大陸多條8.5代線以及10.5代線的投產,中國大陸面板市場率快速提升。
2017年之後全球液晶面板主要新增產能大部分是在中國大陸,新增的高世代線主要由中國廠商投資建設的,2017年至今新增及規劃的10.5代LCD產線共有5條,其中四條是由大陸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投資建設的。
2019年京東方已成功超越LGD,成為全球最大的TFT-LCD面板製造商,中國大陸全球市佔率也達到42.3%,成為全球最大的面板製造基地。
中國大陸面板行業優勢顯著,產業鏈具備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優勢,且由於產業鏈完善,整體運輸成本也更低,產業轉向中國大陸主導大勢所趨。
TrendForce預計,隨著高世代的陸續投產,2020年中國大陸面板市佔率將達到50%。
液晶面板產業在2020年初已經開始呈現寡頭壟斷格局,隨著日韓臺產能的退出和中國大陸小型面板廠競爭力的衰退,行業份額有望繼續向頭部兩家企業集中。
從2019-2020Q1大尺寸LCD市佔率變動情況可以看出,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競爭格局已經開始迎來了巨變,三星、LGD正在逐漸退出LCD市場,市場份額主要由華星光電和京東方承接。
隨著日韓面板廠商退出和國內廠商進一步併購整合,2021年完成交割後預計京東方+華星份額合計將到達44%。
從公司規模來看,京東方收入是華星光電的近3倍,產線數量也較華星光電有優勢;從盈利能力來看,京東方擁有更高毛利率,但華星光電費用管控能力更強,淨利率更高。
從LCD出貨情況來看,二者壟斷行業前兩名,其中華星光電市佔率從2019年的第四上升至第二,追趕勢頭猛烈;從市佔率來看,京東方在大小尺寸面板布局均衡,華星光電在大尺寸面板細分領域具有優勢,32吋、55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一,65吋、75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二。
從資本支出來看,京東方、LGD和華星光電資本支出維持高位,其中LGD主要投資的是大尺寸OLED產線,而全球LCD資本支出主要來源於京東方和華星光電。
我國面板廠商在LCD上持續的高額資本支出將進一步夯實產業領導地位,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從EBITDA利潤率來看,大陸面板廠商總體優於海外同行,而在眾廠商中,華星光電的EBITD利潤率領先同行。
在上一輪景氣下行期,國內面板廠商通過投建高世代線,不斷擠壓海外廠商市佔率,在此輪行業洗牌結束後,國內面板廠商市佔率將超過50%,龍頭廠商盈利能力將穩步提升。
而技術升級方面,包括TCL在內的數家面板及品牌廠商已於2019年開始陸續推出Mini LED背光的產品。蘋果也有望於2021年開始大量導入Mini LED背光至iPad、MacBook等產品。
長期來看,整合完成後面板價格將回歸穩定,面板的周期屬性將會弱化,液晶面板產業將進入良率至上、管理優先的時代。隨著LCD面板行業供需格局明顯改善,2021年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景氣上行周期。
責任編輯:tzh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