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
我國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諸多的文化遺產,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料。縱觀這些歷史遺蹟,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有些甚至連現代科技都是遠遠比不上的。然而對我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故宮、萬裡長城等地方,現如今已成為眾多遊客旅遊的必打卡之地。
每當看到這些雄偉的歷史建築,身為中華兒女的我們總是倍感自豪,這不僅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更是歷史的見證,對我們現代人們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眾所周知萬裡長城是在秦始皇時代的時候建立的,耗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物力,在那個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一切全是古代人們用雙手建立的,所以說能夠完成這樣一座雄偉壯觀的萬裡長城,真的是一件偉大的奇蹟。
修築長城的作用
一開始人們也紛紛好奇,為何歷代的皇帝都會出資修築長城?後來經過歷史文獻的調查才得知是各國為了防禦而建立的。雖然長城是世界上的知名建築之一,但仍然有不少人質疑長城究竟在歷史上是否真正發揮了它的作用,有很多人覺得修建長城只是因為秦始皇好大喜功,也有的人對這樣的說法很是反對,人們也各執己見,各有各的看法。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有一位西方國家的專家教授直接一針見血地指出:長城害慘了歐洲 。
這位專家教授名為巴菲爾德,從小出生於美國,很多人疑惑他為什麼會這樣說?眾所周知,我們現如今所看到的長城都是經過重新翻修的,真正古老的長城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造成一定的損壞。在那個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只能歷朝歷代去進行維護和修繕,自秦朝滅亡後,可以說每個朝代都適當地修建了長城,而我們現如今所看到的正是明朝所修建的長城遺蹟。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裡,都覺得我在修建長城的目的真的很簡單,為了防止那些遊牧民族的攻擊才修建了長城,這樣做的目的也只是為了保衛家園。而美國專家巴菲爾德所說的卻讓人們不禁進行了深一輪思考,大家也紛紛疑惑中國修建長城為何還能讓西方國家受到影響?一時間引起了不少人的熱議。
西方學者:害慘了歐洲國家
我們都知道,在封建社會很多北方的遊牧民族都會來進犯中原,原因無非是因為北方的生活環境很難讓人生存,而他們只能將目標放在了財富雄厚的中原,想要搶奪地盤掠奪財富。因為這些遊牧民族沒有固定的住所,他們只能帶著自己飼養的動物四處為家,雖然人們的生活很自由,但大多數人都吃不飽穿不暖,所以經常會利用自己高超的機動力四處斂財。
遊牧民族能來去自如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的馬,僅靠一般的農業是不可能正面對抗騎兵的,這也成了歷代統治者一個非常頭疼的難題。秦始皇在位期間,便想出了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那就是限制他們的移動力,所以說修建的長城最開始的目的是用來攔馬的,只要控制住他們的馬,那便會削弱他們很大一部分戰鬥力,這才修建了長城。
改變世界格局
古代生產力條件本就落後,而萬裡長城的修建對他們來說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遊牧民族知道入侵中原佔不到便宜後,便將目光轉移到了弱小的歐洲國家。這些騎兵一路上所向披靡,打得歐洲國家毫無還手之力,這也是西方國家的專家們提出這一理論的原因,足以可見中國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看似對歐洲國家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也間接的是他們國家的文化進行了融合傳播,也正是因為這些國家的滅亡才影響了歐洲歷史原本的發展,改變了世界的格局。據史料記載,遊牧民族在中原受挫後都會跑到西方國家去掠奪一番,這讓西方的不少國家都淪為了殖民地,不得不說,這位西方學者所說的長城害慘了歐洲確實是一針見血。不過面對這種情況,任誰都會選擇自保,我們國家也並沒有想過去害慘歐洲,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落後就要挨打是更古不變的道理。
實力強大才是民族之根本
只有國家自己本身強大,才能不被人所欺負,我們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所得來的幸福生活是非常不易的,有無數的革命烈士因此付出生命,所以我們更要以史為鑑。即使現在國家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仍然不能自高自大,還是要時刻謹記居安思危的道理,要從曾經的失敗中吸取教訓,才能讓國家變得更加的繁榮富強 。
國家作為我們每個人最堅強的後盾,它永遠會衝在人們的面前擋去一切災難,面對這樣的祖國,我們更應該堅儘自己所能去回報他。正如詹天佑所說的: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辱,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為國爭光,即使不能像科學家那樣為國家做出貢獻,但我們也能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宣揚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這樣也能讓其他國家的人們更好地了解我們中國。
學會有尊重歷史,才不會讓歷史的悲劇重演 ,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國家終會立足於世界之巔,讓我們與國家攜手共創未來美好的藍圖。當然,也希望大家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大放異彩,只要我們朝著自己努力的目標前進,相信一定會邁向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吉鴻昌名言錄》《詹天佑名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