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即將謝幕!

2021-02-17 武漢動向
雖已放寒假,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轉設公示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

1月7日,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湖北民族大學科技學院分別轉設為民辦武漢城市學院和湖北恩施學院,在教育部官網公示期滿。同批次轉設公示的還有全國其他省市的31所獨立學院,這也是2021年最新一批轉設獨立學院。

去年5月,教育部發出《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把獨立學院轉設作為高校設置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擬定轉設工作方案,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同時明確轉設方案為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

這意味著,獨立學院走到了終點,20餘年歷史即將謝幕。

「無論誰來接洽,解決辦學場地是先決條件,也是當務之急。」自去年底開始,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院辦主任李陽就異常忙碌,教育部轉設方案發出後,很多單位前來接洽合作,有高職院校,也有文化企業、地方政府。

    

李陽透露,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轉設路徑已明確,將走向社會辦學,建設民辦大學。目前轉設主要困難是缺辦學場地,「至少500畝,原辦學場地屬於湖北工業大學,而師資力量等軟體設施經過10多年辦學,已很成熟」。

不同於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待字閨中」,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早已「名花有主」。1月14日,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校長同小軍告訴長江日報記者,該校已由武漢美聯時代教育發展有限公司投資,轉設為民辦高校。轉設手續完成後,學校將搬遷到藏龍島校區,目前新校區教學樓、體育場正在加緊興建,明年完成全面轉設。

獨立學院轉設方案,教育部明確為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武漢一位高職院校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曾主動上門,找獨立學院聯姻,希望成立技術大學——高職院校升格為本科,而獨立院校也獲得轉設為公辦院校的機會。

獨立學院轉設也給地方政府帶來機會。去年黃石市委市政府成立工作專班,遊說武漢多所獨立學院,希望藉助轉設之機引進高校落戶黃石,打造「黃石大學城」。新洲區等武漢新城區以及紅安等地也在相機而動,謀劃引進高校來轄區內辦學。

1月7日,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與全國其他32所獨立學院一起完成轉設公示,成為今年最先一批完成轉設的獨立學院。目前,武漢市內的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通訊工程學院、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等6所獨立學院也都擬定出了自己的轉設路徑。對於具體路徑,有獨立學院表示:「正在推動轉設中,不方便多說。」

被稱為「校中校」的無社會舉辦方的獨立學院,這次教育部在轉設方案中明確要求,「校中校」如轉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須明確非營利性,可由地方政府設立教育投資公司、教育基金會或國有企業作為舉辦者,也可探索無舉辦者辦學。不得以任何方式將舉辦權轉讓給其他社會組織和個人。

「這種安排主要是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堅持辦學的非營利導向,增強民辦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柯佑祥認為,「校中校」轉設的限制性規定保證民辦高等教育的有序健康發展,降低部分民營教育集團為追求辦學的高額利潤,或對獨立學院大範圍兼併,從而造成對民辦高等教育的壟斷,影響民辦高等教育系統的整體質量。

湖北省教育廳在回應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湖北省獨立學院轉設按照教育部的方案在推動,完全依據教育部文件進行。

    

何謂獨立學院?按照教育部文件解釋,這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民辦教育蓬勃發展起來。一些高校開始嘗試引入社會資本合作辦學,獨立學院的前身——公辦本科院校的獨立二級學院應運而生。隨後,這種由公辦高校創辦的國有民營二級學院迅速興起,除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少數高校外,許多知名高校、普通一本院校乃至二本院校都創設了自己的獨立學院。

    

2003年4月23日,教育部印發《關於規範並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將這種新的辦學形式定名為「獨立學院」。

    

自2000年起,湖北先後設立31所獨立學院,其中僅武漢就有22所,數量位居全國省市前列。在漢8所部屬院校都有自己的獨立學院。不少二本院校也設立了獨立學院,如江漢大學有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武漢工業學院有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因為對獨立學院的不了解,每年高招期間,總有考生在志願填報時以重點本科的分數誤報獨立學院,鬧出烏龍事件。如2020年,廣東一位考生以632分的高分誤報了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該生成績比該校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高出200分。

武漢大學珞珈學院一名首屆畢業生告訴記者,當時老家很多親戚都以為他上了武大,分不清武漢大學珞珈學院和武大的關係,何況他畢業時拿到了武大的學位。「其實我上的是三本大學,卻經常被人誤以為武大畢業,我也不想解釋,但內心老是忐忑不安。」

源於獨立學院與母體校的特殊關係,上三本院校拿一本學位證書並非個案。

2011年6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官網掛出一則報導,稱「在2011屆本科畢業生中,1881名獲得華中科技大學的學士學位證書」。這則校園新聞很快被貼到華中科技大學校內白雲黃鶴BBS上,引來華科學子的圍觀。

「兩校錄取分數相差100多分,畢業生卻能拿到一樣的學位證,這不公平!」不少華中科技大學學生這樣在下面留言。時任校長李培根直面學生意見作出解釋——「這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產物」。他承諾,自2012年起,華中科技大學不再對文華學院、武昌分校畢業生授予學位。

據悉,2000年和2003年,華中科技大學分別與民營資本合作興辦了兩所獨立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和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當年二者同屬本科層次的三本序列。

考進一所三本獨立學院,畢業時卻發一本名校的學位證書,在一段時期內相當普遍。當年的武漢晨報記者程亞回憶,讀三本拿一本學位的現象持續了很多年,這也是獨立學院吸引生源的手段。

2008年2月教育部發布《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從這時起很多獨立學院才開始申請並獲得學位授予權。2012年,湖北省學位辦公布了《湖北省獨立學院申請新增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和專業審核辦法》,上三本獨立學院拿一本學位證書的歷史被正式終結。在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院長、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邱均平教授看來,「這是獨立學院真正走向獨立的開始」。

「從租賃校園,472名學生起步,到現在2萬名在校生,用了20年。」去年10月29日,漢口學院舉辦20周年校慶,其前身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是國內創辦最早的獨立學院之一,董事長羅愛平表示,漢口學院創辦20年為國家培養了10萬名畢業生,其中湧現出大批企業家,還有科學家,也有全國道德模範。

租借或者買一塊地建設校園,借用母體校的招牌和辦學資源,每年上交一定數量的管理費——一所獨立學院便蹣跚上路了。在2000年前後短短幾年時間,高峰時全國有326所獨立學院,每年招生數在百萬以上,至今有2000萬人因此獲得了接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

2006年9月26日,教育部頒發《關於「十一五」期間普通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提出「獨立學院視需要和條件按普通高等學校設置程序可以逐步轉設為獨立建制的民辦普通高等學校」。這是最早提出獨立學院轉設的文件。

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發展規劃諮詢專家組成員趙正洲教授表示,獨立學院是特定背景下設立的,當時提出高等教育要大發展,但是在一張白紙上新建一所大學很困難,所以另闢蹊徑支持高校創辦獨立學院。這樣不僅來得快,還能依託母體資源迅速擴大招生規模,將高等教育引向大眾化。

獨立學院集結了公辦和民辦的雙重優勢,通過政策傾斜,規避了一般民辦高校的風險和成長中的艱難,憑藉母體校的品牌獲得了更大的競爭優勢。

作為母體校的知名大學出牌子,獨立學院交「掛牌費」——這在母體校眼中,獨立學院就像一隻下蛋的雞,上交的「掛牌費」可以彌補母體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在獨立學院眼中,打著母體校的招牌,招生變得容易,收取的學費也較高。但在邱均平教授看來,這種辦學模式不僅產權歸屬不明,也有失公平。

2008年,教育部出臺26號文件,進一步支持獨立學院轉設,並給出5年的「培養期」。2011年起,湖北獨立學院開始轉設,如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武漢大學東湖分校、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等10多所獨立學院,相繼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學校。

與母體「斷奶」脫離並非易事,「培養期」過後,很多獨立學院未能如期轉設成功。邱均平教授分析,獨立學院的利益牽涉到母體校和投資方,尤其是一大部分獨立學院往往由房地產商投資舉辦,由於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配套,導致5年申請考察驗收期被迫延期,陷入「獨立難」困局。

去年5月,教育部再次發文督促獨立學院轉設,要求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要擬定轉設工作方案。方案明確指出,獨立學院的存在影響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宣傳部負責人透露,該校老師待遇不錯,很多老師並不希望轉設,雖然每年要上繳湖北大學「掛牌費」,但是整體效益仍然很好。按照教育部限期擬定轉設方案的要求,該校已與一家大型國企合作,轉設後或將落戶新洲陽邏。

截至發稿,湖北還剩下14所獨立學院尚未進行轉設公示,昔日的31所獨立學院已超過半數「斷奶」。14所獨立學院均已制定轉設路徑,目前正在緊鑼密鼓推進。

    

目前,武漢16所已與母體校「斷奶」的獨立學院,有幾家去除母體前綴,成為新校名;更多的獨立學院改頭換面更名。如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轉設更名為武昌理工學院;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轉設更名為武昌工學院。

    

正在進行轉設的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對於轉設後的校名還在商議中。同小軍稱,校名不大可能叫「武漢外經貿學院」,校名有「經貿」二字,必須經貿專業佔主導,學校的專業設置目前不符合。他表示,轉設後的民辦高校,在專業設置、教學管理制度改革、辦學定位、專業碩士試點、協同創新、國際教育合作等方面將獲得更多自主權。另外,不用每年上繳數千萬元「掛牌費」,更多經費用在教育教學上,投資人也更願意投入。

    

這一點在武漢學院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原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轉設為武漢學院,騰訊創始人之一的陳一丹斥資20億元,甚至將部分招生計劃放在一本招生,校內不少老師認為,「這在轉設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記者統計發現,目前各省市獨立學院轉設進度不一,有的快有的慢,全國尚有188所獨立學院未轉設公示。截至目前,轉設為民辦校較多,轉設為公辦校也不少,終結辦學相對少見。

    

「獨立學院的轉設是為了落實高等學校的法人地位,明晰產權歸屬。」柯佑祥教授認為,這次獨立學院全部轉設,將改變過去獨立學院是公法人還是私法人,是事業法人還是企業法人等模糊不清的困境,解決長期以來獨立學院遊走於公立學校與民辦高校、公益辦學與營利辦學之間的尷尬辦學局面。同時,民辦高校之間將實現公平競爭。

編輯:青雲客

來源:長江日報

相關焦點

  • 獨立學院即將謝幕 教師學生將走向何方
    (下稱「金陵學院」)是由南京大學舉辦的一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院,在當地擁有較高品牌知名度。  這意味著,獨立學院將進入「謝幕」倒計時:或在政策倒逼下轉公或轉民實現真正由此,業界也將今年稱為獨立學院的「轉設年」。  在此背景下,獨立學院轉設按下「加速鍵」。今年以來,截至8月,教育部公布完成轉設的獨立學院就有16所,其中兩所學校被撤銷建制。這一速度相當於過去11年平均每年完成轉設院校的兩倍多。另外,還有20餘所獨立學院的轉設申請已在省級教育廳或直轄市教委官方公示。
  • 獨立學院「謝幕」不易
    作者 |溫才妃獨立學院是混合制辦學的「先行者」和「試驗田」。它之所以即將終結,在於沒有很好地平衡各方面利益。然而,獨立學院這種辦學形式的「謝幕」,並不意味著混合制辦學的失敗。只是參與辦學的主體發生了結構性變化,獨立學院已經形成的辦學能力並沒有消失。獨立學院的轉設,選擇了繼續完善並更加充分利用市場機制的道路,這一點值得欣慰,但還遠遠不夠。聽聞「教育部給獨立學院轉設下了最後期限」這一消息,陝西某獨立學院經濟管理系教師張易長嘆了一口氣。
  • 獨立學院其實並不獨立
    獨立學院不「獨立」  從誕生到「謝幕」倒計時,獨立學院在走過的20年中爭議不斷。其中,「不獨立」最受外界詬病。在誕生之初,部分獨立學院就因與母體院校學生頒發同樣的學位證書,一度被公眾質疑為「販賣文憑」「三本養一本」。
  • 《我的英雄學院》:歐爾麥特的謝幕演出……
    《我的英雄學院》:歐爾麥特的最後一戰詳解歐爾麥特作為至今為止英雄史上最為強大的英雄,擔負著太多人的期望,也承擔著太多的希望,要問他怕不怕,答案是「怕」,畢竟英雄也是人,畢竟面對著的是完全不了解的惡勢力,他們在暗處,自己在明處,只要是人,都會怕
  • 江蘇這所獨立學院即將轉為公辦大學,學生們沸騰了
    2020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轉設路徑有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三種,這也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一步。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為解決高等資源緊張、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獨立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師資結構不合理、辦學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因此,教育部要求各獨立學院儘快完成轉設。
  • 獨立學院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高校將迎來一次改名熱潮!
    根據2020年5月15日,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可以了解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而且原則上,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
  • 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即將轉設鄭州經貿學院,河南獨立學院僅剩4所
    近日,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轉設為鄭州經貿學院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公示信息顯示,此次擬同意轉設的共有3所高校,另外兩所分別來自廣東和湖南,同時公示的還有湖南軟體職業學院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在此之前河南共有5所獨立學院,如果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能夠順利轉設,省內僅剩下4所獨立學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幾所高校。
  • 獨立學院即將走向終結,2020年高考還能填報嗎?
    在公眾持續多年的高度關注中,獨立學院即將走向終結。教育部已經制定《方案》,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也就是說,今年所有獨立學院除了都要明確轉設方案外,還有一批獨立學院要完成轉設。
  • 西安培華學院畢業設計展:用獨特的創意為大學謝幕
    西安培華學院畢業設計展:用獨特的創意為大學謝幕    西安培華學院    2018-05-29  大 中 小
  • 湖南這所獨立學院並不出眾,卻即將轉為公辦高校
    21世紀初期,我國高等教育開始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為緩解高等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一批公辦院校與社會資本共同創辦的獨立二級學院應運而生,後來被定性為「獨立學院」。獨立學院充分利用公辦高校的辦學資源以及民間資本優勢,為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獨立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辦學條件不達標、師資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影響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 又一所獨立學院即將轉設
    8月25日,山西省教育廳網站發布了一則關於獨立學院轉設的公示,明確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將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原文如下:山西省教育廳關於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的公示按照教育部《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現將山西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學校向社會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2020年8月25日
  • 江西獨立學院轉設
    隨著2020年4月28日江西省教育廳公示的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轉設為贛南科技學院等3所獨立學院轉設的消息,江西獨立學院的轉設正式拉開了序幕,也引發了各種討論。教育行政部門要求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
  • 華麗轉身還是就此沉淪——獨立學院轉設後命運幾何(四川篇)
    獨立學院,是指實施本科以上學歷教育的普通高等學校與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合作,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舉辦的實施本科學歷教育的高等學校。截至2020年7月,在其中幾十所獨立學院轉設或終止辦學後,全國獨立學院數量為241所。
  • 江西這所獨立學院,即將轉為「公辦」本科,報上就是賺到
    在2005年,江西理工大學收購原江西虹聯實業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使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變成獨立法人、獨立校園等「七獨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正是因為這次收購,才使得其產權相對清晰,沒有企業的進駐,最終可以轉設成為公辦本科院校!
  • 收費像民辦,有公辦學位證的獨立學院即將轉型,大學生迎來好消息
    收著民辦的學費,發著公辦的學歷,獨立學院即將迎來轉型,大學生迎來好消息而目前我國有著近3000所的高校,還有著一些獨立院校。相對於其他學院,獨立學院收著民辦的學費,但有著公辦的學位證,這一類相對特殊的高校。那麼獨立學院與公立學校的差別在哪裡?
  • 2020可能回歸本部的獨立學院名單-及江蘇可能轉為公辦的獨立學院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轉設即將成為2020年高等教育的一場重頭戲,且目前有很多獨立學院已紛紛開始轉設工作。一般來說,獨立學院都是由母體學校和社會組織或個人合作舉辦,而獨立學院在轉設時能否回歸本部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我將為大家介紹一些2020可能回歸本部的獨立學院和江蘇可能轉為公辦的獨立學院,供各位參考。
  • 吉珠即將改名為珠海科技學院!廣東又兩所獨立學院將轉設!
    又有兩所獨立學院即將迎來轉設:吉林大學珠海學院申請轉設為珠海科技學院;中山大學新華學院申請轉設為廣州新華學院>此前已有多所獨立學院的轉設消息 9月29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召開轉設工作動員大會。
  • 獨立學院即將成為歷史,以後會逐年遞減
    每年高考後都會有很多學生諮詢上二本學校好還是獨立學院好呢?有些人說獨立學院一般是三本、而且學費還特高,所以比不上二本,也有人說獨立學院小而精,教學質量甚至比肩一本大學,還有人說管它是二本還是獨立學院,記住一點:分數高就是好學校,雖然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沒有概括全。
  • 江西3所獨立學院即將轉為公辦,重慶考生:羨慕啊,我們都轉民辦
    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產生了一批由公辦院校和社會力量共同舉辦的獨立學院,滿足了人們對高等教育資源的需求,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獨立學院存在產權不清晰等問題,為此教育部要求獨立學院要儘快完成轉設。截止到現在,全國已有多所獨立學院公布了轉設方案,其中江西已確定有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公辦本科院校。
  • 火影忍者中最華麗的謝幕,舊時代的謝幕,新時代的來臨
    今天松鼠為大家介紹的是火影忍者中最華麗的謝幕,一個真正的男人的退場,象徵著舊時代的謝幕,新時代的來臨。火影忍者中,作者對自來也的定位十分明顯,一個悲情的引導者。其實,自來也的最終歸屬,也早早的被註定。自來也一直處於一個引導者的地位,而當被引導者真正的走向正軌時,也就象徵著引導之人的退場時機到了。自來也的退場讓他的苦情人生得以最華麗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