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院即將成為歷史,以後會逐年遞減

2020-09-18 大學風雲

每年高考後都會有很多學生諮詢上二本學校好還是獨立學院好呢?有些人說獨立學院一般是三本、而且學費還特高,所以比不上二本,也有人說獨立學院小而精,教學質量甚至比肩一本大學,還有人說管它是二本還是獨立學院,記住一點:分數高就是好學校,雖然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沒有概括全。

大家從明面上可以看出的獨立學院不同於公辦學校的特徵主要有以下兩點:

1、學費更貴

普通的獨立學院一般學費都是10000元每年起步,好一點的可能要兩三萬,要知道一般的公辦本科院校學費很少有上萬的,除非是和國外學校的聯合辦學,而且獨立學院的助學金、獎學金等福利是遠遠比不上公辦本科的,那麼它是靠什麼來吸引學生報考的呢?繼續往下看:

2、錄取分數線低

獨立學院算是本科,但一般錄取分數線是低於本科線的,而且學生畢業後拿到的畢業證是和211大學掛鈎的,這就是吸引考生報考的秘籍,也就是說獨立學院用了211大學的牌子,所以競爭力自然上了一個臺階,當然,獨立學院一般也會有本部學校的一些熱門專業,而且授課老師也有一部分來自本部。

相信大家也都看出來了,獨立學院仿佛是腳踏兩隻船,收著民辦的學費,賣著公辦的學歷,如此般特殊的獨立學院到底是怎麼誕生的呢?有人認為它就是民辦的,只是掛羊頭賣狗肉罷了,也有人認為是名校的私生子,我倒覺得比喻為方便麵大學」更為恰當。

1999年開始我國高校大規模擴招,高考不再是獨木橋,而是大馬路,分數高的上公辦,有錢的上民辦,啥都沒有的上職高,高等教育正式從「精英」變成了「普及」,當時很多企業家敏銳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機,有些有錢人雖然分不高但對學歷很是渴望,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民辦高校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學生從這些民辦高校畢業一般是本科學歷。

但是很快問題就出現了,一味擴張起來的市場地基不穩,很多民辦高校的辦學質量令人堪憂,建校需要土地、需要校舍、需要各種教學設施和師資投入,但很多趕趟的企業家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要麼是學校破破爛爛,要麼是找的老師連學生都不如,當時的很多民辦高校飽受詬病。

從一開始的狂歡到後來的無人問津,很多民辦高校開始走向沒落,要麼選擇被兼併、要麼倒閉,而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份子,教育部終於是看不下去了,於是出手「保媒」嫁出了一批存活困難的院校。

在政府力量的介入下,民辦學校出場地和校舍、社會其他力量出資金、再有一所211大學出牌子來換取名聲,學生畢業後發放211大學的文憑,這樣很多民辦大學便搖身一變成為了「方便麵」獨立學院,在初期被稱為「二級學院」或「民辦二級學院」。

獨立學院的誕生為我國更多學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企業和高校賺到了錢,政府有了政績,學生有了學上,看起來是很美好的,但其實這是一種畸形教育,只能作為過渡,而不能長期存留,主要原因是獨立學院沒有學位發放資格,只能依靠母體學校,導致很多三本的學生畢業後拿到了一本的學位證書,這對其他所有學生和學校是不公平的,嚴重擠壓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於是教育部決定要給獨立學院「斷奶」,讓他們徹底獨立,獨立頒發證書、獨立法人資格、獨立實行財務核算,獨立學院「靠牌子賺票子」的時代迎來了倒計時。

目前獨立學院有三個選擇,要麼轉型成為民辦、要麼是公辦,要麼消失,已經報考了獨立學院的學生不用擔心,你們還是按照原來的政策完成學業拿到本部畢業證書。

現在我國僅剩246所獨立學院,教育部對轉型的獨立學院也是照顧有加,為他們穿針引線設立各種應用技術專業,通過校企合作讓學校培養學生和企業人才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就像新東方的學廚師的學生一樣還沒畢業就被搶空。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思考教育的性價比,與其上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畢業後競爭不過211大學的,還不如學一門技術傍身,教育部也在推進技術類專業走進本科高校的大門,相信獨立學院在這劑猛藥下可以再次實現跨越式發展,徹底擺脫母體院校的陰影,讓自己的名號成為自己的招牌。

相關焦點

  • 獨立學院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高校將迎來一次改名熱潮!
    所以近兩年內,獨立學院全部將實現改制,也代表著獨立學院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某某大學某某學院這樣的字樣在招生高校中也將一一消失。那獨立學院大家了解嗎?獨立學院是私立大學的一種,以本科教育為主,但是與我們常說的民辦學院其實是兩種類型。獨立學院和民辦學院怎麼分,兩者有什麼關係呢?
  • 獨立學院或變公辦大學!教育部指出獨立學院轉設六大路徑,已有66校成功
    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將「升格」為珠海校區,而珠海校區招生之後,珠海分校逐年調減招生計劃,於2021年停止招生,2024年終止辦學。相關連結:將新增一所985高校?教育部的批覆上熱搜!而就在4月11日,省教育廳發文要求:將獨立學院轉設擺在首要位置,優先支持條件基本成熟的獨立學院轉設納入設置規劃調整。
  • 獨立學院,即將謝幕!
    去年5月,教育部發出《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把獨立學院轉設作為高校設置工作的重中之重,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擬定轉設工作方案,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同時明確轉設方案為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這意味著,獨立學院走到了終點,20餘年歷史即將謝幕。「無論誰來接洽,解決辦學場地是先決條件,也是當務之急。」
  • 南京傳媒學院來了,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正式成為歷史!
    4月3日,教育部官網正式公布了6所獨立學院轉設為民辦普通本科高校,轉設後的高校由所在省區進行管理。其中,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設為南京傳媒學院,成為民辦本科高校,由江蘇省負責管理。不過,對於一所獨立學院來說,或許最終的走向就是改名成為民辦本科,無論是曾經的武漢大學東湖學院還是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都是這樣,改為了民辦本科。從開辦大學的公司利益的角度來看,從借雞生蛋到獨立辦學是一種必然的過程,從獨立學院逐漸成為民辦本科高校也是眾多獨立學院的目標。
  • 2020可能回歸本部的獨立學院名單-及江蘇可能轉為公辦的獨立學院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轉設即將成為2020年高等教育的一場重頭戲,且目前有很多獨立學院已紛紛開始轉設工作。一般來說,獨立學院都是由母體學校和社會組織或個人合作舉辦,而獨立學院在轉設時能否回歸本部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我將為大家介紹一些2020可能回歸本部的獨立學院和江蘇可能轉為公辦的獨立學院,供各位參考。
  • 獨立學院被冠「考研基地」 考研率成招生賣點
    9月25日,應屆本科生將開始考研網上預報名,在全國考研出現降溫跡象的大環境下,獨立學院學生們考研熱情卻是一年高過一年,其逐年升高的考研率背後,是獨立學院在「斷奶令」督促之下,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處境。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獨立學院學生不僅考研熱情高,考分往往也偏高,「考研基地」成為教育界一些人士冠在部分獨立學院頭上的名號。
  • 江蘇「最成功」的獨立學院,即將轉為公辦本科,那學費會降低嗎?
    上個世紀末,為了緩解因高校擴招而導致高等教育資源緊張的局面,一批由公辦高校和民間組織共同創辦的二級學院興起,後來這些二級學院被命名為「獨立學院」。然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獨立學院存在產權歸屬不清晰、師資結構不合理、辦學條件不達標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公平和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 孩子的潛能逐年遞減,有些能力不早點培養就來不及了
    這個例子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兒童的潛能是有著遞減法則的。比如說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那也只能成為具備8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
  • 獨立學院將成歷史,山東還有十所,會有什麼結局
    2020年5月15號,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專設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所有獨立學院在2020年年末必須出臺轉設方案。獨立學院的轉設方案有三種,分別是:轉設為公辦本科、民辦本科或者停辦。這就意味著在不遠的將來,獨立學院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 「獨立學院轉制」從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補錄為0看獨立學院轉制
    世紀(教育)在線,在最近有推送了全國不少省份的獨立學院社會企業投資情況的文章;並結合此前的消息有部分學校有轉設公辦院校的意向(部分獨立學院有當地政府或者省教育廳的支持,但是否轉設成功還需要等待教育部的審批文件為準),當然從目前來看大多數獨立學院轉設方向是民辦本科院校;此外也有部分獨立學院停止招生或者停辦。
  • 獨立學院即將走向終結,2020年高考還能填報嗎?
    在公眾持續多年的高度關注中,獨立學院即將走向終結。教育部已經制定《方案》,到 2020 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也就是說,今年所有獨立學院除了都要明確轉設方案外,還有一批獨立學院要完成轉設。
  • 廣東這所獨立學院,以前的民辦「老三本」,而今卻「一本」招生
    經過多年時間的發展,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已經擁有獨自校區,科研設備,師資力量也相對雄厚,生源質量逐年提高,今年也在多省份進行一本招生。二、即將面臨轉設今年5月份,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的通知,要求獨立學院年底前完成 轉設方案,並且推動一批獨立學院進行轉設,其中 給出了三條道路:民辦、公辦和停止辦學。
  • 江蘇這所獨立學院即將轉為公辦大學,學生們沸騰了
    2020年,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轉設路徑有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三種,這也成為了我國高等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一步。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產生的一種辦學模式,為解決高等資源緊張、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獨立學院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師資結構不合理、辦學質量不達標等問題。因此,教育部要求各獨立學院儘快完成轉設。
  • 獨立學院排行榜出爐,最差是「區域知名」,到底哪些好?怎麼選?
    獨立學院是進入新世紀以後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作為一種新型辦學模式,為國家提高高等教育資源、培養急需應用型人才、優化高等教育區域布局、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年5月,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要求到今年年底,獨立學院要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積極實現轉設。
  • 江西這所獨立學院,即將轉為「公辦」本科,報上就是賺到
    如果大家成績不理想,即使沒有考上公辦本科院校,但也千萬不要放棄,「高校很有料」會為大家推薦幾所值得報考撿漏,最終極有可能成為公辦的院校。在2005年,江西理工大學收購原江西虹聯實業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使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變成獨立法人、獨立校園等「七獨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正是因為這次收購,才使得其產權相對清晰,沒有企業的進駐,最終可以轉設成為公辦本科院校!
  • 四川一獨立學院即將轉設,新校名,會讓學校錄取分數下降?
    獨立學院的轉設,在近幾年來格外引人關注。按照教育部的規劃,2020年底,獨立學院都將要有一個明確的轉設方向。相比其它省份的獨立學院轉設,四川的進度要慢一點。但就在最近,四川的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迎來了轉設的消息。近日,四川省教育廳發出了《關於推薦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轉設為綿陽城市學院的公示》。
  • 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
    邊際效用學派的經濟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商品的價值取決與人的主觀效用價值,並提出「邊際效應遞減」這個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經濟學規律。那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呢?「邊際」是一個數學名詞,說的是新增的每一個單位。邊際效應遞減指的是,新增加的每一個單位所帶來的效應相比上一個單位帶來的效應是遞減的。
  • 固定資產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的特點有( )。
    固定資產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的特點有( )。 2019-01-28 13:51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多選題】 固定資產雙倍餘額遞減法折舊的特點有( )。
  • 獨立學院即將謝幕 教師學生將走向何方
    (下稱「金陵學院」)是由南京大學舉辦的一所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獨立學院,在當地擁有較高品牌知名度。「獨立」之路,或終止辦學,退出歷史舞臺。由此,業界也將今年稱為獨立學院的「轉設年」。  在此背景下,獨立學院轉設按下「加速鍵」。今年以來,截至8月,教育部公布完成轉設的獨立學院就有16所,其中兩所學校被撤銷建制。這一速度相當於過去11年平均每年完成轉設院校的兩倍多。另外,還有20餘所獨立學院的轉設申請已在省級教育廳或直轄市教委官方公示。
  • 談談獨立學院轉設的前世今生
    教育部正式發布明確的紅頭文件《關於加快推進獨立學院轉設工作的實施方案》,核心為:「到2020年末,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同時推動一批獨立學院實現轉設。原則上,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所以,獨立學院轉設改革已經進入最後階段,即將全面轉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