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美國獨立戰爭中,1300名英軍用「孫臏減灶」勸降2600名美軍

2020-12-19 憶鐘山

美國在建國之初就是以美洲的解放者和美洲的領袖自居,他們並不甘心自己的領土只局限於13塊原有的殖民地,因此對外擴張就變得勢在必行。

這就有了發生在1812年至1815年鮮為人知的第二次獨立戰爭,而此次戰爭的重頭戲毫無疑問是發生在加拿大的美加戰爭,美國1783年取得獨立戰爭的勝利後,便立刻走上了開疆拓土的路線,他們先是在與英國籤訂的巴黎和約中獲得了大西洋沿岸的大部分土地,後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從法國手中購買了聖路易斯安娜,在西班牙的眼皮底下吞併了佛羅裡達,又向西奪取了德克薩斯、俄勒岡和新墨西哥等地,最終建立起一個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超級大國。

而在美國瘋狂擴張的時候,歐洲卻亂成了一鍋粥,因為整個歐洲正面臨著嚴重的法國危機。從1793年到1815年,歐洲各國先後組建7次反法同盟,才徹底擊敗了拿破崙和他的法蘭西帝國。

在與法國人的鬥爭中,英國的海上優勢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他們不僅噁心法國人,還要噁心美國人,英國重演北美殖民地時期的侵略把戲,規定美國只能從英國貿易,讓很多美國人被迫轉入走私活動,結果美國的海外貿易受到嚴重幹擾,整個美國社會上下對此極為憤懣。

在1803年到1807年期間,被英國捕獲或遭到攻擊的美國船隻多達528艘,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切薩皮克號事件。1807年6月,美國戰艦切薩皮克號前往地中海時,遭到英國戰艦莉奧帕德號的攻擊,結果造成三人死亡,18人受傷。在薩皮克號投降之後,英國人還帶走了4名美國水手。

在切薩比克號事件後的三年裡,英國士兵抓捕美國船員的事件竟發生了6000多次,這已經是欺負到美國人臉上了。

剛剛建國不久,年輕的美國自然咽不下這口氣,

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第二次美伊戰爭爆發,在抗戰前夕美國通過緊急擴軍,已經將正規軍和民兵改編的志願兵增加到了6.5萬人,海軍擁有10艘軍艦,150艘快艇和318艘武裝民用船,而英國此時正在歐洲與法國打得難解難分,無暇顧及美洲,在加拿大只有7000名英軍和1萬加拿大本地民兵,再加上印第安人作為同盟,美國兵力上的優勢十分顯著,美軍計劃兵分三路進攻加拿大,目標是佔領加拿大的蒙特婁和魁北克城。

面對加拿大這樣擁有廣袤的土地,漫長的海岸線的地區,就像一個人第一次吃螃蟹和甲魚根本無從下口,如果把加拿大已被定居的部分看作是一棵樹,那麼聖勞倫斯河就是樹幹,五大湖及其支流是樹枝,通過英國的各條海路是樹根,因此只要控制住加拿大對外貿易的主要海路港口,就等於抓住了加拿大的根基,勝利就只是時間問題,但實際情況卻是美國海軍在當時還未做好大戰的準備,尚不具備控制加拿大的樹根的能力。

1812年7月中旬,一過60的威廉赫爾準將率領實力最強的西路軍從底特律北上進入加拿大境內,兵鋒直指馬爾登堡,等開戰後不久,赫爾就面臨後勤公益方面的困難,由於英國海軍控制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給美軍的水上運輸造成了極大的阻礙,而印第安人的伏擊又常常會接到美軍本就脆弱的路上補給線。

7月17日,在密之利邁基諾的美軍率先崩盤,選擇向敵人投降,而赫爾則由於忌憚印第安人的偷襲,開始撤往底特律,同時命令駐迪爾本堡的美軍火速增援自己。

加拿大方面,雖然駐防兵力不多,但他們卻擁有一批受過正規訓練經驗豐富的軍官,以及眾多加拿大民兵和印第安盟友的支持。在美國宣戰以後,在休倫湖聖約瑟島的英國駐軍比附近的美軍更早得到開戰的消息,考慮到自己手於敵眾我寡的烈士,於是決定轉守為攻,先發制人。加拿大省英軍統帥波洛克將集合了所有可調用的300多名正規軍,又動員了600名印第安人和400名加拿大民兵組成聯合部隊,出其不意地奔向美軍重兵防守的比特要塞。

到達底特律後,布洛克先是命令炮兵不斷轟擊,英軍趁著夜色在要塞外的野地裡點起了遠超部隊人數的篝火,並讓印第安士兵大聲呼喊,虛張聲勢,製造一種大軍壓境的錯覺等戲唱的差不多了,布洛克開始勸降並威脅對方,如果拒不投降,他們的士兵將在攻破城池之後剝下俘虜的頭皮。

駐守底特律的美軍有近600名正規軍和2000名民兵,無論是人數還是活力都在布洛克之上,可指揮官赫爾將軍卻被英軍的疑兵計給嚇住了,他錯誤地估計了英軍的兵力,並對自己的後勤補給產生了嚴重的恐慌,最終使赫爾陷入了裡無糧草外無救兵的心裡絕境。

在英國人一番蘿蔔加大棒後,赫爾將軍開車投降,在擊敗赫爾後,布洛克並沒有停下腳步,他繼續率部向伊利湖東岸運動,但這位英勇的將軍沒能建立更大的功勳。

1812年10月13日,布洛克在昆士敦的高地戰鬥中被美軍擊斃,那裡民兵為主的中路軍在肌壁布洛克後卻拒絕渡過尼亞拉加和進入他國領土作戰,結果被英軍趁勢反擊,贏得了戰役的勝利。

相關焦點

  • 給兒子講美國獨立戰爭
    [摘要]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豪賭。美國之所以打贏了獨立戰爭,不是自己本事高強,而是英國軍隊太愚蠢了。大陸軍向平民買糧食,用的是印出來的紙幣,人家英國人買糧食,用的是黃金。如果英國用強大的海軍把北美封鎖起來,北美就會成為甕中之鱉。美國獨立戰爭是一場豪賭。美國之所以打贏了獨立戰爭,不是自己本事高強,而是英國軍隊太愚蠢了。英國人嚴重低估了這場戰爭的難度。他們以為這幫暴民不過是烏合之眾,自然手到擒來。
  • 第二次獨立戰爭,一場令美國人感到極度屈辱的戰爭
    然而歷史上美國的白宮卻曾經被侵略者一把火燒了個乾淨,就連當時的總統都被迫逃亡外地,這就是不為人知的第二次獨立戰爭了。獨立戰爭大家都知道,正是因為華盛頓領導的聯軍在獨立戰爭中取得勝利,原本作為殖民地的美國才能從英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這場戰爭也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頻繁的被大家所提及。
  • 內蒙古籍戰士劉光子: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個人俘虜了63名英軍
    韓戰爆發後,英國政府追隨美國出兵入侵朝鮮,第29旅作為首批參戰部隊於1950年11月到達朝鮮戰場。在志願軍的第三次戰役中,美第8集團軍遭受志願軍的沉衝打擊,被迫向三七線地區撤退。英29旅負責殿後掩護,結果在佛彌地被志願軍第50軍截斷退路,所屬皇家尤爾斯特來復槍團第1營大部及1個坦克中隊被殲滅。經過補充之後,英29旅衝上前線,向志願軍部隊展開反撲。
  • 美國獨立戰爭也是美國的第一次內戰?
    ▲邦克山戰役,此戰英軍獲勝但因為是進攻方,損失1054人,超過美軍的450人戰爭爆發前夕,獨立派就控制了殖民地的大部分地區,戰爭爆發後相繼制定了法案禁止反對獨立的言論和作品出現,效忠派將被剝奪公民權和財產權,一些殖民地,特別是紐約、南卡羅萊納、馬塞諸塞和賓夕法尼亞,效忠派還面臨著暴民的襲擊。
  • 國際刑事法院:2003年駐伊拉克英軍士兵確犯戰爭罪 英軍需對暴行負責
    當地時間9日,總部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宣布,停止對伊拉克戰爭期間駐伊拉克英軍士兵所犯戰爭罪的調查。不過,國際刑事法院發布的報告指出,他們已經掌握了充分的證據,證明駐伊拉克英軍當年在伊拉克確實犯下了多起戰爭罪暴行。
  • 美國獨立戰爭也是美國的第...
    戰爭期間紐約國王皇家兵團、威爾斯王子美洲軍團、國王美洲兵團、新澤西志願兵團、女王遊騎兵(值得一提的是,著名愛國者內森·黒爾就是被他們抓獲的)等多支正規軍相繼組建起來。 整個戰爭期間有多達5萬名殖民者為英國作戰過,1780年時,華盛頓麾下大陸軍僅有9千多人,而英軍中卻有8千多名效忠派在服役。
  • 美國獨立戰爭真相竟然是這樣,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知道!
    今天我們來聊聊美國獨立戰爭吧。我之前想要去詳細了解美國獨立戰爭,是源自歷史發明家袁鵬飛在一次課程中說:美國人口比英國少那麼多,裝備也不行為什麼能打敗英國,因為有信仰。我這人有個特點,我記東西在細節方面非常糟糕,但是在大的方面卻異常的好使,舉例來說我看完一本書,我可能不記得裡面人物都叫什麼,啥性格,但我卻記得大概的情節,和其中非常震撼我的場景和臺詞。
  • 美國獨立戰爭:這場戰爭對印第安人意味著什麼?
    作者:布林克利 大多數印第安人對獨立戰爭的態度遊移不定。美國愛國軍將這場戰爭描述為與印第安部落無關的、殖民者與英國人間的「家庭爭吵」,並試圖說服印第安人在衝突中保持中立。同樣,英軍也希望印第安人保持中立,擔心土著人聯盟不可靠且難以控制。最終,大多數印第安部落選擇不捲入這場紛爭。
  • 韓戰中,志願軍喊話美軍就投降,僅僅因為美軍是富貴兵嗎?
    美國號稱強國,美軍號稱打不贏的軍隊,可是在韓戰中,這一神話屢屢被打破。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志願軍經常遇到主動投降的美軍,還沒開打就投降,如果採用喊話的方式,則投降的更多,不是一人二人投降,而是成建制,一個連一個連的投降。
  •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印第安人幫助英國打美國,是良機還是妄想?
    美國要脫離英國、要鬧獨立,英國人自然不肯幹。不幹怎麼辦?那就只能用拳頭來解決了。衝突在所難免,經過兩次艱苦卓絕的獨立戰爭,美國終於擺脫了英國的控制,獲得了名副其實的獨立地位。當然建國的事情早就已經完成了。這是新生力量戰勝老牌帝國,並不奇怪。
  • 美國獨立戰爭時,英軍有絕對優勢,為何打了8年還落敗了?
    可以肯定的是,美國獨立戰爭時,英美力量懸殊。當然,當時投入戰鬥的還只是北美十三州,美國雖然建立,但一直未被承認。早在戰爭爆發前,英國在北美駐軍約8000人,戰爭爆發後陸續增兵,後來達到了9萬人,這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德意志的僱傭軍。
  • 越南戰爭中,美軍留下的大量混血兒怎麼辦?美國是如此處理的
    而作為這場戰爭中的另一個主角越南,也沒有討到好處,畢竟越南在近代以來,也是飽受戰爭摧殘的一個國家,先是被法國和日本侵略,剛剛結束,又被美國打了,而且這一打還是20年。好不容易將美軍拖走了,結果還剩下了一堆爛攤子。經過了20年的苦熬後,美國損失慘重,加上根本獲取不了利益,於是就從越南撤兵了。
  • 孫臏和《孫臏兵法》
    所以心裡就盤算著如何讓孫臏的才能不能夠施展,這樣可以使自己的利益和前途得到更快的發展。為了剷除比自己能力更高的師兄孫臏,龐涓把孫臏騙來施展騙術和陰謀,栽贓孫臏私通叛國,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孫臏為此被剜去了兩個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犯罪的標誌。這樣龐涓就認為可以消除孫臏這個對自己構成威脅的對手。其實孫臏的真實姓名無法考證了,後來的人們就是根據他被龐涓挖去雙臏而得名。
  • 在美國獨立日說說獨立戰爭忽視了哪些人的「獨立」?
    今天是美國獨立日,為了紀念1776年7月4日通過的《獨立宣言》,以及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帶來這次勝利的1775—1783年間的獨立戰爭在美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以「獨立」命名是因為這是一場美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但其實這並非抗爭初期的訴求。
  • 美國敗的最慘了一次:300人的軍隊打進華盛頓,還燒了白宮!
    美加戰爭是第二次美英戰爭的一部分,這場戰爭是獨立不久的美國為了領土擴張、乘英國正陷於拿破崙戰爭之機而發動,最終由加拿大民兵、原住民武裝和英軍組成的聯合軍隊打退了美國的入侵。這次戰爭對推動加拿大國家形成起了巨大作用,成為加拿大國家認同的開端。加拿大歷史上,美加戰爭是唯一一次外敵入侵的戰爭,關乎加拿大生死存亡。這場戰爭促使加拿大的英語和法語兩大殖民地居民聯合起來對抗共同的敵人美國,美國希望通過武力吞併加拿大的希望徹底破滅。
  • 韓戰,說是人海戰術贏的,你在侮辱美軍的智商
    竟然連有些學校的歷史老師也起鬨說,中國人贏得韓戰,就是靠韓戰上人不死,人海戰術贏得的戰爭。我們不想和有些人狡辯,因為說這樣話的人,是毫無歷史認知和軍事知識素養的人,更是是明顯缺失基本常識的人。我們來看一組美國和海外統計數據,上面說我國志願軍的傷亡人數大概36萬,大約有41萬戰損人數屬於非戰鬥減員。
  • 誰是美國頭號賣國賊?獨立戰爭名將阿諾德!賣國未遂,晚景悽涼
    在美國,一提起賣國賊,人們也會想起一個人,他就是獨立戰爭時期企圖出賣西點要塞的阿諾德將軍。阿諾德1741年1月14日生於康乃狄克州的諾威奇,14歲時入當地一家藥房當學徒。生性好鬥,曾兩次私離職守去參軍列印第安人。獨立戰爭爆發前夕,各州都有人自組民兵隊伍,阿諾德也集資組織了一支康乃狄克民兵連,並被推舉為連長。在美國獨立戰爭初期,阿諾德是大陸軍的猛將,深受華盛頓器重。
  • 美國獨立戰爭後期,英國國力依舊比美國強,為什麼要主動認輸?
    但是,直到獨立戰爭後期,英國實力依然遠超美國。英國人本以為自身擁有實力優勢,平定美國獨立者是分分鐘的事,於是悍然派兵鎮壓美國人。結果,出人意料的是,英國人不僅沒能迅速幹掉美國「反抗分子」,還損兵折將,深陷戰爭泥潭。為了打贏這場仗,英國人持續往美國輸送軍隊和武器裝備,在鎮壓美國的開支越來越大。
  • 7名志願軍戰士打光了彈藥,僅靠一把軍號,讓英軍王牌營慌忙逃竄
    提起在韓戰時期志願軍眾多武器裝備中,美軍最怕的是什麼?不是槍也不是炮,而是衝鋒號!因為衝鋒號是聯合國軍最不想聽到的聲音之一,衝鋒號意味著我軍發動衝鋒,進行總攻的代號。不過在七連剛剛到達高地修建阻擊陣地時,英軍的炮火和轟炸便開始響起,部隊還沒有隱蔽便暴露在敵人的炮火之下,七連傷亡慘重,其中七連長被炸的重傷,幾個指導員和排長也先後陣亡。連長曆鳳堂在被背下去的時候,將手槍重重的放在吹號員鄭起手上,虛弱的說道,就交給你了,一定不要放過一個敵人。
  • 美國也有被吊打的時候,當年國會大廈是怎麼被英軍攻陷的?
    先說結論,因為當年的美軍大多是民兵,而且民兵的薪水也時常被拖欠,你說能有戰鬥力嗎?而英軍是當年地球最強軍隊之一。而且大家要明白一點,是美國佬自己先手賤打了加拿大,所以才有英國人帶著加拿大民兵下來攻陷國會山和燒了白宮這種舉動。從道義到武器裝備,美國人啥都沒有,不被人打到首都才奇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