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和宋美齡結婚之前,曾有一位溫柔賢淑的妻子,名為陳潔如。蔣介石在和宋靄齡達成協議之後,將一無所知的陳潔如騙去了美國,對外拒不承認和陳潔如的婚姻,隨後迅速和宋美齡結婚。作為一位政治家,這是蔣介石最好的選擇,而作為一個丈夫,他確實愧對陳潔如甚多。
蔣介石這段情感糾葛我們都是知道的,而今天我要說的並非是陳潔如的故事。蔣介石和宋美齡有個乾女兒名為譚祥,在宋美齡的撮合之下,譚祥介入了陳誠和妻子吳舜蓮的婚姻,陳潔如的悲劇再次上演。
民國時期,很多才子、名將對家中包辦的婚姻非常不滿。這些原配妻子們懷揣著對丈夫和婚姻生活的憧憬踏入夫家的家門,都希望以自己的溫柔和賢惠感化丈夫。而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她們終究悲哀地發現,原來丈夫喜歡的並非是在家中操持家務生兒育女的傳統女性,他們寧願去追逐性格張揚的女學生,八面玲瓏的戲子,甚至是嫵媚妖嬈的名妓,也不會多看家中的原配一眼。但陳誠和原配妻子吳舜蓮並非如此,他們曾經非常相愛,相互扶持了7年。
和吳舜蓮結婚時,陳誠20歲,吳舜蓮出身大戶人家,是陳誠在浙江省立第十一師範學校念書時同窗吳子漪的妹妹,她貌美溫柔,知書達理,嫁進陳家時,帶來一筆豐厚的嫁妝,陳誠也是因為這筆嫁妝才順利進入保定軍校讀書,踏入軍界。
婚後頭幾年,陳誠夫妻感情非常好,1925年,陳誠在黃埔軍校擔任炮兵科教官回家奔喪。陳誠和妻子聚少離多,在老家待了沒幾天就急著趕回軍營之中。吳舜蓮擔心丈夫在外有了其他的女人,她心情苦悶,又不和陳誠推心置腹相談,而是選擇鬧自殺引起丈夫的注意。陳誠正忙於升職,對妻子的無理取鬧十分失望,從那時候開始他已經有了另娶的打算。
陳誠參軍後極少回家,都是吳舜蓮在家中孝順公婆,公婆對她十分滿意,逢人便誇媳婦孝順。1924年 5月,陳父陳應麟去世,吳舜蓮一人保護著婆婆在戰亂年代熬了下來。她經歷了無數的苦難,最怕的無非是丈夫的變心,她因為疑心鬧自殺,卻沒想到這場鬧劇之後不久,丈夫真的有了新歡。
譚詳,字曼意,前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之女,也是宋美齡的乾女兒,其實兩人的年紀不過也就差了9歲罷了,還曾經一起在美國留學。譚詳經常跟著父親來蔣家做客,看到蔣介石和宋美齡一口一個「爹娘」,將兩人喊的心花怒放。到了適婚年齡,譚詳自然就等著宋美齡為她說一門好親事。1931年,宋美齡做媒將譚詳介紹給了陳誠。
陳誠在國民黨軍官之中確實很優秀,他做官清廉,文武全才,在軍中威望頗高。蔣介石也希望通過聯姻的手段,將陳誠這個幹女婿拉攏過來,至於陳誠是否有家室,他們並不在乎。陳誠和譚詳認識沒幾個月就準備結婚,婚禮定在了1931年10月10日,而因為時局動亂,婚期一改再改,一直到第二年元旦才結婚。而這段時期內,譚詳也沒有閒著,她一直催促陳誠和妻子吳舜蓮離婚,譚詳對宋美齡有樣學樣,要做就要做正室,絕不允許丈夫身邊還有其他的女人。不知是陳誠真的很忙還是不忍心,他竟然選擇讓吳舜蓮的哥哥吳子漪為他們辦理離婚手續。
吳子漪兄妹接受這個事實也很痛苦,陳誠剛開始和吳子漪說出離婚想法時,吳子漪道:「家父頭白,舍妹慘遇,見者涕泣,聞者酸心,上天入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殺父之事可為,殺妹之事可為,天下何事不可為,陳做陳官,我討我飯。」可謂字字泣血。吳舜蓮心裡明白,這麼多年有名無實的婚姻,他們的感情已經走到盡頭,當哥哥和家族有名望的長輩都來勸說吳舜蓮接受離婚,她無奈籤字,只提出一個條件:「生不能同寢,死後必同穴。」陳誠默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