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習作,關注小學生同步作文,分享更多單元習作。
生活中,有些事是我們特別擅長的,也願意拿出來在人前顯擺,如果是這樣,那就恭喜你,說明那就是你的拿手好戲,今天不用顯擺,就把它作為習作內容,給我們講一講它的故事吧。
不拘什麼,都可以成為自己的拿手好戲。有的同學愛唱歌,在人前人後,總喜歡唱兩句,「師父喜歡喝的茶叫烏龍,衣服愛穿中國紅」,據說這是現在很流行的一首歌,叫《下山》。有的同學在校外進行跆拳道訓練,如果誰惹著他,就「嘿哈、嘿哈」地邊吼邊比劃。有的同學愛好書法,把字寫得很捧,因為捧,所以作業寧願多花時間,也要把它寫得工工整整,常常讓老師作為範本,讓我們學習。等下課後我們就罵他:「你小子,以後差不多些,再寫那麼好,以後我們的作業你全包了。」
還有許多拿手好戲,我們一起看看,可以啟發同學們的思路,找出自己的拿手好戲來。有的同學滑板滑得特別溜,那塊板子就像粘在他腳下似的,怎麼折騰,還穩穩地站在上面。有的同學騎自行車,可以站著不動而不倒,甚至可以沿著臺階跳上去,真不知是怎麼做到的。還有的同學已經學會了打籃球、桌球,打得很凌厲,也是有模有樣了。
女同學們有什麼拿手好戲呢?有的同學會梳花辮,偶然有一天梳了來到學校,就像「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有的同學手工做得真是優秀,一個塑料瓶,一會兒功夫,編織成了花籃、魚、筆筒,真的是巧奪天工。有的同學是踢毽子,跳皮筋,上下翻飛,靈活的像小燕子。
其實課本上也講了好多種拿手好戲,同學可以參考一下。現在我們寫了這麼多的拿手好戲,終歸可以能讓你找出自己拿出手的好戲了吧。
按照課本的提示,我們可以寫一寫自己的拿手好戲是怎麼樣練出來的。既然是拿手戲,要麼是自己喜歡,要麼是因為什麼原因接觸到這個東西,然後下了許多功夫終於練成了。不是有許多的功夫片,裡面的主人公要練什麼功夫,總是有經歷和故事的,所以我們也可以講講自己練時的故事。
作為拿手好戲,總得有機會展示展示,要不把好戲藏著別人也不知道呀!那我們就寫寫怎麼展示。比如就拿唱歌來說,在班上的文藝表演時唱,唱了什麼?唱得怎麼樣?別人有什麼反應和評價,這些都是可以寫作的內容。
當然,我們也不能學王婆賣瓜,自賣自誇,雖然是我們的拿手好戲,但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所以還得謙虛,還得精益求精,這樣才能把自己的拿手好戲越演越精,這樣也把這次作文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有了思想性和意義,這樣作文就更有水平了,所以談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認識,也是不錯的寫作內容。
課本上舉了挑西瓜的例子,那我們就來寫一篇挑西瓜的習作。
原創作文:三招挑西瓜
我有個拿手好戲,也可以叫絕活,就是三招挑西瓜,怎樣的三招呢?看一看,拍一拍,聽一聽,就可以挑出又熟又沙的好西瓜來。可能有的同學現在腦袋裡已經打了大大的問號,「挑西瓜?那西瓜外面隔著瓜皮,你又沒有透視眼,也沒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怎麼能知道裡面的情況?莫非能鑽進去?胡扯,胡扯!」哎,也別不相信,就像一個人是善是惡,那無論面相上,還是言行上終歸是有區別的,所有西瓜也一樣。
我這個拿手好戲是學來的呢?有故事。爺爺生活在鄉下,是個瓜農,現在快七十了,還每年都會種一些西瓜,一方面自己吃,一方面賣一些賺個零花,用爺爺的話說,叫自食其力。每年的暑假,我都會到村裡住一段時間,這期間就幫著爺爺看西瓜、摘西瓜、賣西瓜,時間久了,我也就學會了怎麼樣挑西瓜。
而且西瓜也必須可以挑,試想一個問題,假如西瓜不能挑,瓜農要怎麼摘瓜來賣呢?因此在老瓜農的眼裡,那些西瓜都是有模有樣,有年齡段的。比如有的是少年,有的是青年,有的是中年,有的是老年。到了中年的瓜就可以摘了。如果是青年還有點青澀,如果是老年,有點乾澀,是過於沙了,因此中年的瓜最好。
挑西瓜先要看,看外表光潔圓滑,根蒂的細絨毛即將褪盡,就是熟瓜。如果外表不飽滿,顏色顯嫩綠,而不是青綠,尤其是蒂部絨毛較多,明顯就是生瓜。但即使是熟瓜,熟的程度也有差別,而且只看表面,未必一定就能確認是熟瓜,接下來還得拍一拍,聽一聽。這兩步是同時進行的。因為拍的目的,就是為了聽。想像一下,如果是生瓜,裡面的瓜瓤還比較緊緻,拍起來就是「噠噠噠」的聲音,有發脆的感覺;如果是熟瓜,拍起來是「啪啪啪」的聲音,有發鬆的感覺。這樣經過看、拍、聽的程序,基本就能確定一個瓜是不是熟了,熟的程度怎麼樣。
實際上還有更有效的一招,但是瓜農忌諱這招,因此一般也不用。什麼招呢?就是把瓜拿在手裡,捂到耳朵上,再用雙手擠壓一下瓜,如果能聽到裡邊沙的一聲響,就能斷定是熟瓜、沙瓜。不過這樣一擠,據說裡面的瓜瓤就受了傷,因此瓜農不允許這麼幹。
怎麼樣?我的三招挑瓜的拿手好戲不是吹的吧,有機會我給大家親自展示一下,你們就更相信了。
這篇習作完成,同學們可以仿照這個思路來把你的拿手好戲給我們展現一下吧。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可留言諮詢。如果可以,麻煩隨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