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當你的英語能力不足的時候,英語表達會本能的受到母語習慣的影響,這是不可避免的。沒什麼好辦法,就是多接觸authentic English,一步步來。但是,多多了解漢語和英語思維習慣上的不同,對你加快轉變到所謂的「英語思維」是有幫助的,這也是這篇帖子的意義所在。
理解漢語和英語在句法結構,構思調理,鋪陳方式上的差異,比如英語重視開門見山,務求重點清楚,調理分明;漢語注重迂迴,強調起承轉合。漢語強調「意境」,而英語重視「句子結構」。看例子:
中文常說「一群蜜蜂」,因此我看到過有人寫「a group of bees」,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用法是「a swarm of bees」。可以看出,漢語和英語有時候並不能想當然地做對等翻譯。其實表達「群」這個意思,英語中還有:
- 「herd」用來形容大型動物,比如牛,羊,大象等等,比如:a herd of pigs。
- 「flock」 用來形容一群類似特性的動物或者人,「一群鳥」可以是「a flock of birds」。
- 「swarm」常常用來形容一群昆蟲,如:a swarm of insects。
從語言類型學上來講,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subject-prominent),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
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
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而漢語是話題優先語言(topic-prominent),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信息,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比如:
中文:他肚子大,腿又短,鼻子很大,真難看。
英文:He has a big belly. His legs are short. His nose is big. He looks ugly.
通過上句子可以看出兩種語言呈現方式的不同。中文先確立起來「話題」,建立情景後,之後的句子可以直接講腿和鼻子,以及最後的「真難看」。通過建立的情景很自然了解到所有的描寫的都是指向「他」的。
而英語更加強調句子的結構性,每個句子都必須有獨立的主語,這些主語加了所有格his才能和He聯繫起來。
1, 兩個語言這些不同的特性有時就會導致連貫性的問題。
中文:我的家鄉是西安。它有古老的城牆,是圍城而建的。雖然它不是一個大城市,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非比尋常的美景。
中式英語:My hometown is Xian City. It has ancient walls. The walls are built all around the city. My hometown is not a big city, but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its unusual beautiful scenery.
漢語一開始就建立了情景,之後的句子都是圍繞話題「西安」展開的,讀起來並無不妥
。但是,如果字對字的翻譯到英文,雖然語法上並沒有錯誤,但卻是典型的中式英語。雖然保證了英語「強調句子結構」的要求,但是句子的主語由My hometown -> It -> The walls -> My hometown -> it,不但有重複,而且角色轉換頻繁,讀起來有一種」跳躍「感。這是在英語寫作中要避免的情況,改寫如下:
英語:My hometown, Xian, is a city with ancient walls all around it. Although, not big,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unusual scenic beauty.
兩句相比,改寫後的句子更加精煉,而且兩個句的主語My hometown和it高度相關,銜接流暢。
所以,英語要儘量保持句子主語之間的連貫性,儘量使主語圍繞在一個話題上面。
可是有時候,如果句子之間話題不同,話題和話題又如何轉換?
A man named Spencer Silver was working in the 3M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 1970 trying to find a strong adhesive. He developed a new adhesive, butit was even weaker than those 3M manufactured. It stuck to objects, but could easily be lifted off.It should have been super-strong, but it turned out to be super-weak instead.
本來主語是Silver這個人,後來跳躍到it,也就是「新的粘合劑」上面了,但是並不讓人覺得突兀。開始在說Silver發明了粘合劑,但是不怎麼粘。其實新的話題「a new adhesive」就已經被悄悄引出。那麼原本圍繞Silver的句子從第三句就變成以a new adhesive為主語的句子了。
也就是說,如果必須要轉換話題,最好由前一句中的「後敘成分」新舊話題轉換中,想辦法融入接下來要談的「新話題」,完成有「新話題」向「舊話題」的流暢轉換。
再看一個例子:
中文:我喜歡運動。我最喜歡的運動之一是羽毛球。我們辦公室附近有一個健身房。最近,我加入了一個羽毛球隊。這個球隊現在大概有20人。這個球隊的隊長會定周日兩個小時的羽毛球場地。每個人只需要每季度交200塊錢。我們可以打男雙,女雙或者混雙。由於隊長會提供足夠的球,我們只要準備自己的球拍就可以了。
看出來了麼,漢語句子主語經常換來換去,第一句是第一人稱「我」,但是馬上變成了「我們辦公室」,往下類似。這種思維影響下字對字翻譯寫出來的英語就是典型的中式英語,讀起來跳躍感十足:
中式英語:I love sports. One of my favourite sports is badminton. Near our office, there is a gym. Recently, I joined a badminton group. There are about 20 people in the group for now. The leader of this group books a field for two hours every Sunday. Each person just needs to pay 200 yuan per season. We can play men’s doubles, women’s doubles or mixed-doubles.
第二句是one of my favourite sports,然後馬上是our office。雖然是對中文的直譯,但是這裡的our不能和前文產生任何聯繫,所以應該改成my。另外,句子之間主題跳躍太大,從第二句gym到後面的badminton group,中間毫無聯繫。在寫作中,最後在它們之間加句子使得語義連接:I often played badminton with my colleagues there.
在表達上面,漢語更加注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如下圖,漢語是一種circular thinking,相反,英文是一種線性思維。英語中常常首先切入主題(key point),然後才寫細節(supporting details),最後寫總結。
— 圖片
例子:
漢語:我們的國家還在發展階段,所以我們要努力工作發展國家,同時保持節儉。
中式英語: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o we need to work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developed, and we should be thrifty at the same time.
修改後:We should work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developed, and we should be thrifty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漢語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準備過雅思託福考試的朋友,想一想你的寫作參考書上是不是都讓你先寫結論再用細節和例子支持你的觀點?
3,被動語態。
漢語思維大量用人稱做主語(animated subject),而英語多用非人稱做主語(non-animated subject),這是因為英語思維更強調客觀性。在英語中,幾乎所有的事物都是可以當主語的,但是漢語不行。比如,Too much water killed the flower如果翻譯成「太多的水殺死的這朵花」就不符合漢語習慣,應該是說「水澆的太多,花死了。」第一種翻譯之所以彆扭是因為漢語強調「殺死」這類動詞的執行者必須是有意識的主語(animated);英語的kill並沒有這種限制。
例子:
中文:我收到一份急電,去了上海。
中式英文:I』ve received an urgent telegraph, and so I went to Shanghai.
這是按照漢語思維字對字翻譯的,但是更符合英語思維的翻譯是「A urgent telegraph forced me to rush to Shanghai.」 但是這句話如果直譯為漢語又變成了「一封緊急電報迫使我去了上海。」,雖然可以理解,但在漢語看來卻有些不太地道。
中文:我突然想到個好主意。
中式英語:I suddenly got a good idea.
地道英語:A good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 me.
仔細品味一下不同,顯然用a good idea更加符合原來句子的意味。
再近一步,英語中的非人稱主語往往可以非常生動,掌握這一點可以使我們寫出非常地道的英文句子。
中式英語:She was so jealous that she became desperate.
地道英語:Jealousy drove her to despair.
中式英語:She was very miserable and her heart broke.
地道英語:Misery tore her into pieces.
由於中文用人稱主語,所以人往往要早於動作出現。而在英語中,非人稱主語(misery,jealousy)放在句首,更加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