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後,深港醫療合作又有新動作。9月18日,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三方合作舉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的籤約儀式如期舉行。
深圳市政府副市長吳以環、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劉昂、市衛健委副主任吳兵、市工務署副署長黃旭、龍崗區副區長初慶、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副校長阮健驄作為見證人出席了籤約儀式,深圳市工務署、龍崗區政府及區衛生健康局等單位參與儀式。新建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按照三級綜合公立醫院標準進行設計,共有3000張床位,將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直屬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在致辭中對深圳市、龍崗區、市衛健委等各級領導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籌建工作的大力支持表達了感謝,「因為疫情原因,我們不得不採用分次籤約的形式來完成整個籤約儀式,我想面對新冠肺炎仍舊肆虐的現況,這樣的形式也具備了特殊的意義。一流的醫學院離不開一流的附屬醫院。從2018年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正式啟動醫學院籌建工作開始,我們就希望在深圳市的全力支持下,充分整合香港中文大學世界一流的辦醫經驗,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優質的辦學資源,為深圳市乃至大灣區打造一家世界一流的,兼具先進醫療服務、高端醫學人才培養和創新醫學研究的頂尖的國際化醫學中心。」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羅樂宣在致辭中說,建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健康中國戰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的具體舉措,也是支持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學院建設的重要舉措。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的建設對深化深港衛生健康合作,推進健康灣區建設,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健康深圳的建設,均具有重要的意義。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乃至亞洲的著名大學,為探索境內外合作辦學的新模式,2014年3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正式獲批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建校以來瞄準一流研究型大學的目標,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為深圳高等教育事業和城市高質量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度和美譽度。去年為進一步拓展深港合作內涵,不斷提高深圳醫學教育水平和科研的創新能力,深圳市政府、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多方聯合建設醫學院及三所附屬醫院,這必將對深圳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前,深圳正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以建設全國重要的醫療中心城市,全球影響力卓著的健康城市為目標努力。努力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今天籤署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將搭建深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緊密合作和國際醫學創新研究平臺,為深圳借鑑國際先進理念,營造良好國際化醫療執業環境,先行先試國際前沿藥品和醫療技術,為深圳加快實現並有利於聚集更多的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我們將更好的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精誠合作,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辦好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努力將醫院打造成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新典範,推動醫院早日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智能化、國際化、現代化、高水平醫院。為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人民帶來更多的健康福祉,為塑造健康灣區做出更大的貢獻。
為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提升深圳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優質生活圈,塑造健康灣區,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應運而生。新建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醫院,按照三級綜合公立醫院標準進行設計,共有3000張床位,將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直屬醫院。醫院將借鑑國內外先進醫院管理理念,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將採用全新的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將重點建設臨床腫瘤與精準醫療中心、腦神經血管中心、微創外科中心、消化系統中心、生殖醫學與胎兒醫學中心、康復醫學中心、糖尿病及內分泌中心等一系列重點學科。
醫院設計以「基於大型共享醫技平臺的專病中心組合的醫療模式」為核心,設計涵蓋超大型醫院的醫療規劃、超大型醫院的複雜交通規劃、複雜用地條件的利用、打造綠色「醫院綜合體」等特點。醫院建成後,將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深圳市醫療衛生資源布局,促進深圳市醫療衛生事業健康、高速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事業的整體提升,將成為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水平醫院、深圳市區域醫療中心、深港醫療衛生合作最重要的平臺。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