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講康師傅和統一的故事。1991年,出生普通家庭的魏應州,懷揣著家人給的800萬美金,踏上了從中國臺灣開往內地的火車。
在火車上魏應州發現,當時內地的泡麵都是袋裝的,攜帶起來根本不方便,要是自己能生產出一款桶裝泡麵,一定會大受歡迎。於是他在天津投資建廠,康師傅就此誕生了。
康師傅憑藉著「紅燒牛肉麵」這一金字招牌,和細緻到鄉鎮的銷售網絡,康師傅迅速搶佔了內地市場。
而此時,臺灣食品業巨頭統一,也盯上了內地這塊風水寶地,推出了自己最暢銷的「鮮蝦麵」。沒想到「鮮蝦麵」口味太清淡,內地消費者根本不買單,統一慘遭康師傅碾壓。
沒辦法,統一隻好另謀出路。統一後來發現,酸菜口感酸爽,深得大家喜歡,於是在2008年推出「老壇酸菜牛肉麵」,還請來汪涵做代言人。產品一上市,口感徵服了萬千消費者,短短4年時間,銷售額就翻了整整20倍。
這下康師傅慌了,趕緊推出「陳壇酸菜牛肉麵」。不僅名字只差一個字,還採用了和統一相似的紫色包裝,甚至還砸錢推出了「買泡麵、送香腸」等優惠活動。
統一也沒在怕的,你送我也送唄,同時還不忘diss康師傅抄襲,「有人模仿我的臉,還敢模仿我的面!」
就在兩家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外賣行業突然崛起,給了泡麵行業一個沉重的打擊。曾經的老對手紛紛變賣資產,淪為難兄難弟。做生意最可怕的,從來都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外界對於整個行業的衝擊。
到了2018年,有報導稱某某企業利潤超過康、統之和,這才讓大家都知道,原來兩家公司的利潤日益微薄,業績略顯尷尬。這後來者居上的企業,便是達利集團。
2018年統一淨利潤10.3億,康師傅淨利潤24.63,而達利淨利潤高達37億。達利賣的是小麵包、蛋黃派之類的東西,兩家「泡麵帝國」居然被小小的派給打敗了,實在有些丟人,所以別說是外賣了,任何外界的力量都能給予致命的打擊。
另外同是臺企的旺旺,2018年淨利潤也高達24.8億元,正好是康師傅和統一之和,另外農夫山泉淨利潤也達到了36.16億元,方便麵竟然還賣不過一瓶礦泉水。
如果說異業排擠導致銷量下滑,康師傅和統一可能還不服氣,但是如果是被同行排擠,可就真的說不過去了。2017年康師傅想著全面升級,用漲價換取利潤,推出8塊、10塊的方便麵,甚至最高達到了 25元。但是這一漲價不但沒有成功,反而傷害了自己,這一改變讓另一個方便麵企業突然獲得了大量的市場,它就是下沉的王者今麥郎。
為什麼誰都能欺負康師傅和統一?前有達利,後有今麥郎。可能在這背後,是因為他們忽略了產品本身吧。方便麵本就是一個低毛利的產品,想要用漲價來維持利潤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加口味,幾十年如一日的味道,讓人怎麼可能一直喜歡?
對於統一和康師傅,以及整個方便麵行業,你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