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勝文投票
◆丁守中投票
東南網4月2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楊思萍 林連金)2014年臺北市長選舉,誰代表國民黨徵戰?昨日答案揭曉,連戰之子連勝文打贏了丁守中,他確定批藍袍迎接綠營的挑戰。有人說這也是國民黨內的世代交替,事實如此嗎?這場黨內初選,連勝文勝在哪?丁守中又敗在哪?
誠如連勝文在昨晚的黨內初選後記者會上發言,「走過了『陰暗幽谷』,前面等著的是『險峻高山』」。在拿下2014藍綠臺北市長角逐的門票後,這位很多人眼中的「連大公子」,接下來有哪些挑戰亟待去面對?導報記者連線採訪了同為參選人之一的「藍委」蔡正元、臺灣時事評論員楊蓮福以及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席代麟,請他們進行相關解析。
連勝文之勝:世代交替+「反馬」勝利
「太陽花學運」意外激起藍綠陣營世代交替的呼聲,這是否也「波及」到了這場初選呢?
臺灣時事評論員楊蓮福認為,連勝文贏的原因主要是國民黨內世代交替的呼聲,「此次學運過後,馬英九身邊的人大概也被世代交替了」。其次,是連家的政商總動員,能量大過於丁守中。「藍軍內部投票差距這麼大,說明大家覺得連勝文衝擊臺北市長的贏面大,也說明藍軍正在尋找一個新的『共主』,由於馬英九的弱化,連勝文正是被期待的新『共主』」。
對於這個結果,國民黨「立委」蔡正元嚮導報記者表示,他覺得是在意料之中。據他透露,之前他掌握的資料顯示,連勝文跟丁守中的差距非常小,而且民調中有很多「柯文哲假象」,即支持柯文哲的人投票給了丁守中,這對連勝文很不利。為了避免國民黨內部可能的紛爭,他採取反制行動,宣布棄選並呼籲投票給連勝文,而不考慮個人利益。事實證明,走這一步是對的。
蔡正元認為,連勝文勝選的最大原因來自於個人的努力。蔡正元表示,連勝文過去曾因為國民黨輔選而受傷,而且是好幾次,為輔選身陷險境,包括他本人也曾得到連勝文的輔選,所以一直感激於心。另外,此次「太陽花學運」過後,民進黨加速世代交替的步伐,蘇貞昌讓位給蔡英文,蔡英文還比丁守中小兩歲,國民黨也得世代交替才能有未來。而連戰過去對兩岸、對國民黨的貢獻也蠻大,這也是黨內對連戰的感謝。
臺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席代麟分析說,連勝文勝出有非常多的原因,其中蔡正元退選挺連勝文,也不能說沒有作用。連勝文贏了倒不是說他比丁守中優秀許多,但是可以看出一點,從馬英九第一任到第二任的期間,連家吸引了很多不支持綠營、但又反對馬英九的人,特別是這個部分的國民黨黨員。這也說明連戰在國民黨內部結善緣多,結惡緣少,包括連勝文宣布參選後,很多過去的政壇資源都聚集在其身邊。
丁守中之敗:打連失分+學者個性失寵
對於丁守中之敗,蔡正元認為,一開始如果丁守中不用這麼激烈的方式攻擊連勝文的話,可能機會還大一點。查閱相關臺媒報導可以發現,早在連勝文登記參選時,丁守中就用「膨風水蛙」暗諷連勝文是「政治素人」,同時諷刺連捐薪是「買官」;此外也大批連勝文「復興西區」政見,痛斥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等等。這些在媒體的炒作下,丁守中似乎變成了忘恩負義漢,導致「流血」失分。事後開票也顯示,在臺北市的24個選區中,丁守中大多數選區都敗給了連勝文。
另外,丁守中眷村票的流失,也是他選輸的一大原因。丁守中嶽父溫哈熊是退役將領,8年前丁在初選黨員得票大贏郝龍斌4000多票,其中不少來自於眷村的「鐵票部隊」。而這次,早在投票前,「中時電子報」就報導說,國民黨黃復興黨部多名老將轉向挺連勝文。楊蓮福則進一步分析說,這一次的投票比例是4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黃復興黨部,這部分黨員以前是支持丁守中的,如今轉投連勝文,很有可能是在最後的時刻內部有整合意見了。8年前郝龍斌輸給丁守中,因為郝曾是新黨黨員,不是藍營正統出身,而這次連勝文無疑是正統的國民黨代表。蔡正元也指出,丁守中在他過去的從政經歷中,並沒有特別地優待、照顧軍系的人,這也是他沒有得到軍系支持的原因。
而昨日有媒體拍到馬英九疑似投票給了丁守中,這也印證了臺灣選舉一個有趣的現象:一般執政者指定的人選,最後下場都不大好。馬的政績不好,任期沒有贏得民心,這時候他支持的人也會連帶被扣分。丁守中20年來雖然一直在努力,但無奈年紀跟連勝文比大了那麼多,而且他這個人其實個性比較冷,不像連勝文那麼熱情,像這種學者個性,現在臺灣民意普遍不喜歡了。
連勝文之挑戰:保持與馬距離+貼近民意得分
連勝文贏得了黨內初選後,即宣示國民黨要大團結,也會向丁守中等人請益,另外丁守中也表示將全力支持。只是初選期間連勝文與丁守中鬥得傷痕累累,兩人如何像丁守中所說的發揮「1+1的力量」?另外,連勝文與馬英九要保持什麼競合關係,才只能保證利益最大化?大家都拭目以待。
楊蓮福認為,連勝文的第一個挑戰在於未來對國民黨內部的整合。另外,連勝文應該要有技巧地跟馬英九保持距離,如何在這方面做得有技巧,這也是連勝文的挑戰。
席代麟表示,雖然民進黨內的提名人選還未出爐,不過柯文哲代表泛綠陣營出戰的可能性還是挺大。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候選人之間對於臺北市政議題的辯論,這在以前的臺北市長選舉中是蠻普遍的。連勝文從宣布參選至今,只提出一些市政建設的構想,這跟其從政經驗稚嫩有關,這也是連勝文的一大挑戰。此外,連勝文在初選階段與丁守中互相批評攻擊,包括之前外界對連勝文財產、作風的一些言語,都是進入藍綠對決後會被挑出的弱點,連勝文必須找到好的應對方法。這也難怪,柯文哲會更喜歡連勝文出線,因為「選戰會更有趣」。
不過,楊蓮福也認為,臺北市的選民結構藍綠是5.5誜4.5,連勝文只要是取得了藍營的代表權,基本上就是贏了,對他而言,不失分就是加分了。柯文哲想要用攻擊對手的策略來吸引淺藍選票,難度很高,臺北市長選舉最終還是會回歸藍綠對決。
楊蓮福表示,這次連勝文的勝出,代表以「馬中央」力量的削弱,與基層黨員民意有距離。連勝文未來有望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他最應該做的就是如何去貼近民意,在後學運時代,如何去贏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