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縣市長是如何培養接班人的?結果又是如何?

2021-02-17 海峽青年評論

本文首發於上觀新聞

臺灣地方派系、樁腳文化錯綜複雜、盤根錯節,在政治領域更出現了培植派系的情況——不少縣市首長當選後即開始物色人選,以求卸任後能夠繼續維持影響力。

這一現象在單一政黨長期執政的縣市尤為明顯,不過結果卻大相逕庭。就以今年的「九合一選舉」為例:新北市長朱立倫支持的副市長侯友宜成功獲得國民黨提名;前臺北縣長蘇貞昌輔選「子弟兵」吳秉睿參選新北市不僅未能成功,最後還要親自參選;嘉義縣長張花冠支持的縣民意機構負責人張明達未獲提名;高雄市長陳菊培養的三位副市長均宣告失敗。

蘇貞昌不僅失敗還要自己上戰場

作為全臺第一大票倉,新北市的選情自然引起兩黨纏鬥,此前,藍綠在新北市都連續執政過十幾年,雙方互有勝負。國民黨方面,新北市長朱立倫早在四年前就曾考慮過直接參選2016年地區領導人,對於副市長侯友宜的培養應該從那時起就已經開始。侯友宜在2014年「九合一選舉」前後就開始不斷勤跑基層,四年下來已經非常熟稔,派系基礎也比較鞏固。因而,在今年的國民黨黨內初選中,無論是回鍋參選的臺北縣(新北市前身)前縣長周錫瑋,還是被媒體點名的各種小區域的政治實力派,都很難與侯友宜一拼。

民進黨籍吳秉睿是新北十二個區域民意代表中的一個,對於其他十一個選區並不熟悉,仰賴於前臺北縣長蘇貞昌的幫忙才能迅速了解選情。吳秉睿為人相對比較孤傲,人緣並不好,在跑其他選區時甚至都沒有七十歲的蘇貞昌勤快。因此讓不少泛綠選民覺得,「這哪裡是吳秉睿要選,這是蘇貞昌要選」。另外,吳秉睿還失言不斷,負面新聞迭出,民調始終輸給侯友宜。最後,在蔡英文的親自幹預下,吳秉睿被勸退,輔選的蘇貞昌則變成了主將。

相較於其他幾位老縣市首長只是支持的候選人沒能出線,蘇貞昌則是一把年紀還得親自參加選舉。相對來說是任務最重、壓力最大的一個。

陳菊連續三次以失敗告終 不過張花冠比她更慘

高雄、嘉義兩地「綠化」已久,民進黨長期執政,甚至「提名即當選」。

2006年,時任高雄市代理市長葉菊蘭因未繳黨費不能參選,陳菊從臺北南下參選高雄市長,因民調勝過剛當選民意代表不久的管碧玲而獲得民進黨提名。陳菊從當選時起就注意物色能夠守住高雄的人選。不過,陳菊培養的前兩任副市長民調都未能贏取管碧玲,這兩人還在蔡英文執政後先後出任公營事業董事長。最後,陳菊只能選擇轉任民意代表的前副市長劉世芳出馬。劉世芳資格很老,曾官至行政機構秘書長,在副市長任內也輔助陳菊辦好了城市論壇、世界運動會。不過,劉世芳不太習慣在媒體面前曝光,上政論節目時表現平平,在立法機構的人緣也一般,又有「世芳扯鈴」——她曾質疑抖空竹(扯鈴)是中國文化,推廣扯鈴是在幫大陸統戰——的負面新聞,未能完成陳菊夙願。最終,屬於「英派」的陳其邁在民進黨初選中勝出。

嘉義縣方面,現任縣長張花冠與前任縣長陳明文都出自國民黨地方派系,倒戈到民進黨後更顯得惺惺相惜。陳明文在任時,更是不顧民進黨地方勢力的不滿,強推張花冠參選。儘管一度情同一家,兩人最終還是圍繞政治利益分配、接任人選等問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對簿公堂。最後,兩人推出了不同的人選。張花冠選擇的是縣民意機構負責人張明達。張明達為人通融,又有全縣知名度,易於獲得泛藍的支持。

陳明文則推舉當局農業部門副負責人翁章梁回鄉參選。翁章梁知名度並不高,早年只是擔任過縣社會局長,而後都是在嘉義以外打拼,但翁章梁出身於民進黨「學運世代」,也因此獲得了相同出身的桃園市長鄭文燦、臺中市長林佳龍的站臺輔選,最後成功翻轉選情,獲得民進黨的提名。身為現任縣長的張花冠對於下屆縣長的人事安排喪失了話語權,也就索性什麼都不管,老老實實做完任期。相比同樣由對手接任的高雄市長陳菊升任地區領導人官邸秘書長,張花冠的境遇更慘。

賴清德最投機取巧

還有一種情況是臺南市,臺南前市長賴清德展現出超然之姿,未明確力挺特定候選人,他的競選班底也分散到各個候選人中間,一直到選情大概明朗時,賴清德的重要輔選幹部才全部進駐到民調居於第一的黃偉哲團隊中。賴清德對於黃偉哲的支持也就逐漸公開。

對於輔選團隊來說,「老闆」任期屆滿走人,但是很多地方樁腳還要繼續選舉,選擇民調最高的才是最保險的。又由於黃偉哲沒有派系支持,若與賴清德所在的新潮流繫結盟更有利於迅速上手、培養自己的班底;新潮流系也可以藉此穩住在臺南的實力,尋求東山再起。

相較於其他幾個,賴清德及其團隊多方下注,是最投機取巧的一個。

覺得不錯,打賞一下

相關焦點

  • 臺灣年底縣市長選舉結果蠡測
    距縣市長選舉只有十天左右了,藍綠兩方均進入肉博戰狀態,相當激烈。 臺灣共有23個縣市改選縣市長,除了島內的21縣市之外,尚有金門馬祖兩地但是胡市長真正的隱憂是親民黨「立委」沈智能獨立參選,勢必瓜分一部分泛藍的選票。胡市長或許可以當選連任,但是會贏的十分艱苦。 臺北縣是臺灣第一縣,幅員最廣人口最多。
  • 2018臺灣縣市長及地方選舉:吳敦義的生死戰
    中國臺灣網8月13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的中國國民黨黨主席吳敦義即將面對2018縣市長及地方選舉,除了設定全臺半數縣市執政的目標,縣市議員及鄉鎮市長也定下總數過半的目標。  藍2018搶攻目標  吳敦義接掌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即將面對的就是2018縣市長及地方選舉這場「生死戰」,「鐘擺」擺向何方?攸關國民黨是否轉出「加護病房」,而選戰結果也形同吳在2020行情高低的先行指標。
  • 選前十天 臺灣縣市長選舉結果預測
    14日零點開始(選前十天),臺灣將不能發布新的民調,此時預測臺灣縣市長選舉結果,時間正好。
  • 臺灣2010縣市長滿意度 花蓮、苗慄、嘉義居前三
    ▲臺「立法院長」王金平(中)20日參加時報周刊舉辦「2010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記者會暨頒獎典禮」,表揚花蓮縣長傅崐萁(左三)、苗慄縣縣長劉政鴻(右)、嘉義市市長黃敏惠(左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2月21日消息 臺灣《時報周刊》委託臺灣中時民調中心,針對臺灣17縣市長就職周年民調,昨天舉行頒獎典禮,花蓮縣長傅崐萁再次「叫我第一名」,獲得施政滿意度及觀光滿意度雙料冠軍。「榜首達人」的苗慄縣長劉政鴻這次「讓賢」,拿下第二名。頒獎典禮上,得獎縣市長上臺感言都是「哭窮」,不是「難兄難弟」就是「苦情姐妹花」。
  • 臺灣縣市長選舉:藍綠爭奪焦點在哪
    涉及17個縣市的臺灣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已經進入了倒數的階段,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針對國民黨一些艱困選區下達作戰令,並要求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不用顧慮他的體力,晚上10點競選活動結束前,他都可以陪候選人沿街拉票,而民進黨也把國民黨執政的宜蘭縣鎖定為了一級戰區,那麼臺灣年底縣市長選舉,藍綠雙方爭奪的焦點都在哪裡?
  • 臺灣22縣市長國民黨獲6席 承認重挫將改革(名單)
    中新網11月29日電  綜合報導,臺灣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選舉,即「九合一·地方選舉」今天進行投票、開票。據臺灣當局選舉事務部門統計,在22個縣市長中,國民黨籍參選人獲得6席,民進黨籍參選人獲得13席,另有3席為無黨籍人士當選。
  • 2010年臺灣五市市長選舉結果
    2010年臺灣臺北市、新北市(由原臺北縣升格)、臺中市(由原臺中市及臺中縣合併)、高雄市(由原高雄市及高雄縣合併)、臺南市(由原臺南市及臺南縣合併)等五市市長選舉結果於11月27日投票揭曉。其中,現任臺北市市長郝龍斌以較大票差戰勝蘇貞昌當選為臺北市市長;朱立倫戰勝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為新北市市長;現任臺中市市長胡志強戰勝蘇嘉全當選為臺中市市長;現任高雄市市長陳菊戰勝黃昭順和楊秋興當選為高雄市市長;賴清德戰勝郭添財當選為臺南市市長
  • 臺灣全部22個縣市新一屆縣市長今宣誓就職
    原標題:臺灣全部22個縣市新一屆縣市長今宣誓就職  臺灣地區全部22個縣市新一屆縣(市)長25日上午宣誓就職,開始4年任期。   22位縣(市)長中,連任的有8位,包括新北市長朱立倫、新竹縣長邱鏡淳、嘉義縣長張花冠、臺南市長賴清德、高雄市長陳菊、臺東縣長黃健庭、花蓮縣長傅崐萁、宜蘭縣長林聰賢;14位為新任,包括臺北市長柯文哲、基隆市長林右昌、桃園市長鄭文燦、新竹市長林智堅、苗慄縣長徐耀昌、臺中市長林佳龍、彰化縣長魏明谷、南投縣長林明溱、雲林縣長李進勇、嘉義市長涂醒哲、屏東縣長潘孟安、澎湖縣長陳光復、金門縣長陳福海
  • 郭正亮:蔡英文反示範區讓縣市長陷入困境
    國民黨高層說「會有許多人滿高興的」,主要是指國民黨縣市長候選人,畢竟示範區固然是馬提出的「黃金十年」政策之一,桃園航空城更列入「新臺灣十二大建設」第一項,也是「經建會」2012年首要推動的經濟政策,但民進黨縣市長不管是現任或候選人,都相繼表達有條件的支持立場,充其量只是反對示範區的個別項目(尤其是開放農產品進口),並未否定「先從示範區試點、從點到面的漸進自由化
  • 臺灣縣市長縣市「立委」選舉候選人合格名單公布
    中新網10月1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中選會」18日正式公告,審查通過2018年度「直轄市長」、「直轄市立委」、縣(市)長及縣(市)「立委」選舉候選人資格,並宣布各「直轄市」、縣(市)選舉委員會將於19日辦理參選人姓名編號次序抽籤,即日起,所有參選人也正式成為候選人。
  • 媒體:應給吳敦義更多時間凝聚黨心、布局明年臺灣縣市長選舉
    媒體:應給吳敦義更多時間凝聚黨心、布局明年臺灣縣市長選舉 且十/上觀新聞客戶端 2017-08-24 11:19
  • 臺灣「九合一」選舉結果:柯文哲擊敗連勝文當選臺北市長
    臺灣地區規模空前的「九合一」選舉今天落下帷幕,截止到19點,臺北市長選舉的計票結果顯示,無黨派候選人柯文哲已經獲得72萬票,以57.5%對42.5%的結果擊敗了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臺灣的政治經濟中心臺北市迎來了繼陳水扁之後的第二位非藍營市長。 連勝文6點40分已經前往總部發表感言,承認敗選,也恭喜對手柯文哲。
  • 臺灣19縣市長滿意度出爐,奪冠的又是這個「神奇」的男人?
    這次花蓮地震,蔡英文一改「神隱少女」的性冷淡風格,二度前往花蓮救災,牢牢佔據臺灣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而很多照片裡,蔡英文身邊都陪著一個胖胖的男人——傅崐萁。不過,你千萬不要以為他只是蔡英文的陪襯,他可是臺灣大名鼎鼎的花蓮王——人稱「五星縣長」傅崐萁。這不,臺灣TVBS13日發布現任19縣市首長三年市政滿意度調查,奪得冠首的正是近日投入賑災的花蓮縣長傅崐萁。
  • 【臺灣研究】於強:2018,縣市長選舉這一課
    作者:於強,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來源:《看看新聞》;於強的臺灣觀察微信平臺編輯:周悅 樹葉是一天一天變黃的,人心是一天一天變冷的。故事,就這樣走到了結局。2018縣市長選舉,民進黨的大敗,從2016年蔡英文上臺的第一天,就開始慢慢醞釀。
  • 臺灣高雄建築物縣市長落款更換勤 被批拍馬屁
    臺灣高雄建築物縣市長落款更換勤 被批拍馬屁     高雄市鳳山區鳳山小學文風門上,同時有高雄縣長餘陳月瑛
  • 臺灣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 藍綠各二位贏5星殊榮
    中新網7月1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消息,由臺灣《遠見雜誌》所做的首屆臺灣「5都」17縣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結果日前出爐,今年共有四位縣市長贏得五星級的殊榮,如果將無黨籍的花蓮縣長傅昆萁歸屬於藍軍,可說是藍綠各兩位,平分秋色;不過,落在後半段的12位縣市長,則全是由國民黨執政的縣市長包辦。
  • 臺灣最大規模「地方選舉」今舉行 22縣市長全改選
    中新網11月29日電(杜靜)臺灣地區歷來規模最大的選舉——「九合一」「地方選舉」今天(29日)舉行,將選出九種「地方公職」人員,22個縣市全部改選縣市長。逾萬公職人員同一天選出22個縣市全部改選縣市長為減少選務經費、降低社會成本,臺灣地區自2010年起歷經三次修正「地方制度法」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決定於2014年起將所有「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合併舉行。「地方公職」人員選舉自2014年起將每四年舉行一次。
  • 臺灣22縣市長網絡人氣調查,聲量最高與負評最高都是同一人
    臺灣政壇政治人物拼出頭,藍綠誰是聲量王?依臺灣時事大數據網站「網路溫度計」公布全臺22縣市首長網絡聲量與好評影響力調查,臺北市長柯文哲以79萬5257篇討論穩站全臺「聲量王」,臺南市長黃偉哲好評影響力名列「好感王」,新北市長侯友宜、臺中市長盧秀燕獲網友青睞,網絡聲量、好評影響力分居2、3名。
  • 臺灣新聞晚播報:「新系」獨霸臺2018縣市長選舉?
    臺灣新聞晚播報10.16.mp302:54來自網絡關注臺海動態,掌握新鮮資訊!中國臺灣網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是2017年10月16日,歡迎收聽今天的《臺灣新聞晚播報》!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2018年縣市長選舉,傳民進黨將拱陳菊轉戰新北。在賴清德出任臺行政機構負責人後,「新潮流系」在臺灣地區拿下主導權,縣市上則採取靈活結盟策略,在黨內獨霸一方,讓「非新系」備感焦慮。目前,臺灣「新系」在縣市上握有桃園市、臺南市、高雄市,以及宜蘭縣、彰化縣、屏東縣等。龐大的勢力,「新系」足可與蔡英文及其所屬的「英派」相抗衡,甚至猶有過之。
  • 臺灣年底「九合一」選舉登記截止 縣市長拼搶激烈
    臺灣年底「九合一」選舉登記截止,縣市長拼搶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