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深秋的涼夜裡,國民黨遭遇了二十年來最慘痛的選舉失敗。臺灣地區規模空前的「九合一」選舉今天落下帷幕,截止到19點,臺北市長選舉的計票結果顯示,無黨派候選人柯文哲已經獲得72萬票,以57.5%對42.5%的結果擊敗了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臺灣的政治經濟中心臺北市迎來了繼陳水扁之後的第二位非藍營市長。
連勝文6點40分已經前往總部發表感言,承認敗選,也恭喜對手柯文哲。
在藍綠爭奪激烈的臺中市,民進黨候選人林佳龍也正大幅領先胡志強19萬票,已自行宣布當選。連任14年市長的胡志強失敗,也意味著藍綠傳統的「濁水溪」南北分界線被民進黨攻破。
同時,在全部22個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輸掉了其中的16個,民進黨掌控的縣市則比上屆多了一倍有餘,首次在臺灣政治版圖上佔據壓倒性優勢。
臺灣縣市長選舉結果
更引人注目的是,以柯文哲為代表的所謂「無黨派」政客的崛起,顯示出在今年3月的「太陽花學運」之後,臺灣民眾對政黨政治的不信任上升到空前程度。而臺灣經濟界則擔心,在綠營反大陸情緒的驅使下,臺灣或將成為亞洲的「經濟孤兒」。
今晚,柯文哲競選總部外聚集了超過2萬名歡慶者
柯文哲創造歷史
在本次「九合一」選舉中,縣市長選舉是最高的級別,而臺北市長的競爭無疑又是重中之重。
截止到今晚8點半,臺北市的最新計票結果顯示,柯文哲總計獲得820,432票,而國民黨前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僅獲得589,687票,柯文哲以58.2%對41.8%的巨大優勢獲勝。
據觀察者網駐臺北觀察員吳嬛嬛介紹,在計票開始不久之後,臺北市長的競爭其實就已分出勝負,下午5時許,柯文哲競選總部附近已經聚集了超過2萬支持者,氣氛十分熱鬧,臨時搭起的大臺上甚至開起了演唱會。而連勝文的現場都不怎麼通報票數,可以聽到有人感嘆「差太多了」。
的確,連勝文在這次的選舉中不僅輸給了柯文哲,還有可能創下國民黨的歷史最差紀錄。在實行直選的20年來,國民黨在臺北市的最低得票數是69萬票,在記票接近尾聲之際,連勝文仍然相差10萬票左右。另一方面,陳水扁1998年獲得的68萬票是綠營在臺北的最高得票數,而本次柯文哲已經輕鬆超越這一數字。
連勝文競選團隊向支持者鞠躬道歉
民眾抗議將成臺灣新常態?
作為臺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臺北市對於國民黨的意義不言而喻。臺北也一向是國民黨支持率最穩固的地區,過去20年的選舉歷史中,國民黨僅僅由於1994年的突然分裂而輸給陳水扁。
國民黨丟掉臺北,還有可能對臺灣未來的政治格局造成深遠影響。1994年當選臺北市長的陳水扁,在2000年又成為了臺灣首位非國民黨的最高領導人;而1994年從陳水扁手上奪回市長的馬英九,也在2008年登上「總統」之位。
且不論柯文哲能否延續這一傳統,其勝選結果已經反映出臺灣當下的深刻變革。今年3月,臺灣爆發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太陽花學運」,參與者的矛頭雖然主要對準國民黨,但也避免給自己打上綠營的標籤。學運佔領立法院的行為和「公民參與」的口號,顯示的是對整個黨派政治的不信任。
同樣,柯文哲本次參選,也標榜自己的無黨派身份,儘管觀點「深綠」,卻與民進黨保持著距離,並且毫不掩飾對「太陽花學運」的支持。在競選綱領中,柯文哲也宣稱要讓公民直接審計財政預算。
在黨爭已經讓臺灣行政瀕於癱瘓之際,無休止的民眾抗議是否又會成為一種新常態?
臺灣經濟界已經在自己的聲音。本月22日,連勝文舉辦「挺到底」大遊行,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首次加入遊行隊伍,替連勝文加油打氣。並在「挺到底」晚會站臺發言,強調沒有經濟,就沒有臺北將來的璀璨未來,呼籲所有人一定要支持「有經濟眼光」的連勝文。
本月初中韓自貿區(FTA)基本達成協議,郭臺銘就直言「臺灣沒時間了」,或成「亞細亞的經濟孤兒」,言下之意指「太陽花」嚴重損害臺灣經濟。近期郭密集替連勝文選舉造勢,無疑代表了經濟界對臺灣「泛政治化」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