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位於榆次區修文鎮西白村的明樂生態莊園內,前來觀看馬術表演、體驗採摘樂趣的遊人絡繹不絕。曾經荒蕪不堪、雜草叢生,佔地300多畝的廢棄磚廠,如今已發展成為一座集農業示範、綠色採摘、百鳥觀賞、馬術表演等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莊園。目前,在晉中,像明樂這樣的生態莊園共有656家,且各具特色、效益日趨顯現。
去年以來,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顧益康帶領課題組在對晉中市生態莊園經濟進行專題調研後,高度評價了這一模式,他說:「晉中生態莊園經濟模式是晉中幹部群眾不經意間的偉大創舉,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探索、產業扶貧開發的新途徑、生態綠化造林的新模式,不僅適合山西這種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省份,在全國也有廣闊發展前景和普遍推廣價值。」
吸引社會資本,盤活大量鄉村閒置資源,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
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和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出現了大量「空殼村」「萎縮村」,土地撂荒,宜林荒山沉睡,數十年積累下的水、電、路、房屋、耕地等資源加速損毀。而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回歸自然的生活,意味著農村是一片前景廣闊的新藍海。
2005年,左權縣委、縣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出臺政策,在依法、自願、有償、保護和增加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鼓勵工商企業、民間資本、社會各界人士以租賃、承包、購買、合作等形式投資山區,發展生態莊園經濟。
生態莊園所到之處,通過流轉農戶房屋、土地和集體「四荒地」等資源、資產,投入資金、技術和管理等要素進行生態治理和產業開發,實現了資源變資產、山區變景區、民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農民變股民。這樣一來,農村土地利用率大幅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農民下平川,老闆進深山,四荒著新綠,舊村變莊園」成為左權縣開展生態莊園的生動寫照。
左權的創新實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隨著2009年全省生態莊園經濟左權現場會召開,生態莊園經濟如雨後春筍般在三晉大地興起,特別是晉中各地,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些生態莊園普遍走上了「生態+種植+養殖+加工+旅遊」的發展路徑,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成為晉中市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據統計,目前,全省生態莊園已發展到1000餘個,其中,晉中市達656家,累計投資72億元,開發經營面積78萬餘畝。一批具有較強產業引領力和品牌影響力的生態莊園領軍企業不斷湧現,逐漸在全國叫響了生態莊園經濟品牌。
「生態莊園是一條新路,現在看來,我們是探索對了。更令人振奮的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賦予生態莊園發展新的使命和歷史機遇。生態莊園經濟發揮其獨具的功能和優勢,整合城鄉各類資源和要素,融合新產業、新業態,必將成為推進農村經濟轉型、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支撐、新引擎。」 山西省生態莊園經濟協會名譽會長孫光堂對記者說。
立足貧困落後山區,開闢了農民增收致富新路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現實方案和強大動力引擎
5月26日,位於左權縣麻田鎮麻田村的麻田順康天然農產品有限公司農特產品加工車間裡,20餘名工人分揀、打包、裝箱,緊張而有序地忙碌著。
麻田順康天然農產品有限公司,立足該縣「中國核桃之鄉」的產業基礎和優勢,投資打造了核桃種植到加工生產銷售的全產業鏈,輻射帶動左權縣東南6個鄉鎮、120個村、300多個農業合作社、7100餘戶農民直接受益,戶均增收1500元。
而位於左權縣石匣湖畔的鮮淼生態莊園,依託當地的氣候、水源等優勢條件,大力發展葡萄種植、冰葡萄酒釀造等產業,除部分專業技術人才外,該莊園每年都要從石匣鄉及周邊鄉鎮吸納150多名季節工,人均勞務收入7000元。此外,還有20餘名長期用工,年收入15000元。
「左權全縣有257處莊園,常年用工2600多人,人均年收入15000元至20000元;季節性用工7600多人,人均年收入7000元到10000元。全縣生態莊園就業農民年人均增收2700元。2017年,左權全縣當年脫貧18000人左右,生態莊園經濟功不可沒。」左權縣縣長趙宏鍾說。
如今,「林(農)地搞流轉,不種有錢賺」「農民當股東,年年能分紅」「農民變工人,就近能打工」已經成了生態莊園經濟帶動當地農戶脫貧致富的共有模式。隨著莊園數量的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不斷升級、業態不斷豐富,生態莊園將吸納更多的農民到莊園就業,必將為全市乃至全省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新動能。
2017年,晉中全市生態莊園年綜合收入10億元,安排勞動力就業3.5萬人次,其中常年用工2.3萬人,人均年收入2萬元。
以綠色生態為導向,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益探索
如今,一座座生態莊園在晉中大地全面開花,曾經的荒山禿嶺、山莊窩鋪、丘陵山川披上了綠裝,成為一個個鬱鬱蔥蔥的森林公園,也成為越來越多城裡人採摘體驗、吃農家飯、住農家院、親近自然的理想之地。
2011年,平遙煤化集團實施轉型發展,將成功的工業管理經驗移植到農業領域,投資1.5億元,建設橫坡生態農林產業園。莊園成立以來,以萬畝礦區荒山荒坡為基地,涉及丘陵山區15個自然村,流轉山區耕地4500畝,建設了水利循環系統,硬化了生態園主幹循環道路,栽植適地喬灌木、乾鮮果樹100餘萬株,發展林下經濟500餘畝,更成為我省礦區生態修復治理的樣板。
據統計,近幾年來,晉中市生態莊園累計植樹造林投資大約6億元,造林30萬餘畝,栽種各種生態林和經濟林2000餘萬株,生態莊園區域內的林木覆蓋率達到了63%,極大地推動了全市的生態建設。
與此同時,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興村富民成果逐步顯現。左權大小莊園的核桃經濟林,太谷莊園的苗木花卉產業,祁縣、平遙各莊園的酥梨果木產業等,都已經形成規模和品牌效益,在帶動當地農民致富方面產生越來越明顯的效應。
目前,我市仍然有300萬畝荒山荒坡,500餘個「空殼村」,進一步規劃和引導生態莊園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晉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必然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2018年,晉中市確定了「爭創鄉村振興示範市」的戰略目標,制定了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任務書、時間表和路線圖,並出臺了《關於推進生態莊園經濟提質增量實施意見》。此外,市委組織部還從全市精心選派50餘名市、縣分管和從事農業旅遊的領導幹部,全程參與到浙江大學—山西生態莊園總裁高級研修班(第二期)的學習之中,全市各級幹部群眾參與生態莊園發展建設的氛圍日漸濃鬱。
新使命、新徵程,相信生態莊園經濟在下一步的發展中,將釋放更大動能,譜寫更加生動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