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串聯鄉村振興「大動脈」
堰玉路前洲段。(資料圖片)
本報訊 昔日阡陌成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串聯起鄉村振興的「大動脈」。記者昨從市交通部門了解到,全市已形成建管養運協調發展的農村公路交通體系,通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達到90%,「公路+旅遊」「公路+產業」成為各地正在積極打造的鄉村振興模式。
在錢橋街道稍塘村,剛剛改建完成的村道「大樹下路」寬闊整潔、景致怡人。村民李全順說起家門口的這條路,感觸頗深。以前的老路只有3米多寬,還高高低低,坑窪不平,騎摩託車顛簸,開汽車無法會車。去年改造後,新鋪的瀝青路面直接拓寬到6米,兩邊植以綠樹花草,一下成了全村的「明星路」。像大樹下路這類通往村民家門口的道路改造項目,惠山區近兩年來已完成41個,正在改造46個,四季度還將有45個陸續開工建設。這些項目覆蓋全區鄉鎮街道,竣工後將給約2000戶的村民帶來便利。
農村公路是鄉村發展的生命線,也是鄉村振興的康莊道。位於洛社鎮華圻村的萬裡路,北接312國道,南連西環線,道路兩側密布著大量機械、印染、玻璃製品企業。這些企業,就靠著這條路連通312國道把產品運往全國各地。「道路的暢通提升了周邊工業產品運輸便捷度,節省了企業物流支出。」惠山區公路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好農村路」不僅要建好、管好、養好,更關鍵的是要運營好。近兩年,洛社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契機,積極打造以洛社產業園為核心的「產業四好路」,努力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公路物流產業。
錫西鄉村風光帶是無錫市今年重點打造的「美麗鄉村」項目,將通過農村公路與主骨架道路的統籌提升,串起鄉村風光旅遊帶。「桃溪路、尚田路、園中路等特色鄉村路已與西環線風光帶主軸相連,目前在建的洗硯湖入口將於今年底接入主線,屆時,桃、田、林、野風光段落,將為過往車輛留下詩畫田園般的錫西印象。」規劃人士介紹,賦予每條「四好路」獨有的功能與特色,差異化布局道路功能,推動區域進入「公路+」時代,錫西風光帶主軸串聯的「旅遊四好路」將持續帶動村旅遊業發展。
「百姓最需要的路在哪裡,鄉村經濟振興的動力源在哪裡,『四好農村路』就將鋪設到哪裡。」市住建部門人士表示,我市力爭到明年通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達100%,基本完成現有農村危橋改造,形成各區特色田園鄉村通達等級公路。屆時,將徹底改善村鎮地區出行條件,有效賦能鄉村振興。
(孫倩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