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日,這個國人再熟悉不過的節日。就在所有人都在慶祝我國第34個教師節到來的喜悅時刻,上午10點42分,一個微博的發文讓這個莊重又溫馨的節日多了幾分色彩。微博的主人就是唯一一個不認識我又肯借我錢的人,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先生。
微博全文的大概意思相信大家都了解的八九不離十了,一年以後的今天(2019年9月10日),馬雲將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由現任的阿里集團CEO張勇接任。那麼馬雲將何去何從呢?他表示,從創建阿里的第一天開始到現在已經帶領著阿里走過了19個年頭,到明年阿里20周年的時候他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的職務,開始新的職業生涯,也就是他最熱愛的行業-教育行業。
我們都知道馬雲是教師出身,一個沒有經過商業化訓練的人能帶領阿里走過19個春秋,而且越做越大,業務涉及範圍越來越廣,這絕對不是一般人能企及的。也為我國的商業模式和環境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作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可以說實至名歸。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企業家馬雲可以說非常成功,作為教育行業的工作者,馬雲又會做出怎樣的成績呢?其實我們從他做企業的方式可以看出一些規律。
第一,要有創新意識
一個企業如果不懂得創新,只知道跟在別人後面找食吃,永遠不會做大做強。只有自己有創新意識,敢於創新,勇於創新,才會有更大的展示機會,哪怕暫時性失敗了,起碼還有思考的時間。
第二,要懂得堅持
阿里的初期是很多人都不看好的,為什麼能走到今天,跟他們創業團隊的堅持是分不開的。馬雲說過:「如果說當時我就知道電子商務能夠發展成今天的規模,那我肯定是在吹牛。但是,我相信它會發展。而且我一直堅持著。」
第三,不懈的學習
馬雲是教師出身,他深知學習的重要性。馬雲認為,學習是主要的,他和阿里巴巴就是邊學邊幹走到現在的。誰都不是天生的CEO,馬雲說:「人家問我,你怎麼當CEO的?我說我不知道怎麼當上CEO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CEO是培訓出來的。」馬雲一樣也是在學習中成長的,「作為一個領導,必須擁有眼光、胸懷,眼光就是多跑多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第四,以人為本
阿里有個很勵志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從前臺做到公司副總裁的童文紅。剛進入公司時的童文紅已經30歲了,作為一個女性來說,30歲在前臺這個位置上跟20歲出頭的小妹妹們相比,升職空間會很局限。但馬雲承諾給她公司內部0.2%的股權,04年到14年阿里上市,她問了馬雲很多次公司什麼時候上市,馬雲說快了。直到14年阿里上市,她的身價變成了3.2億。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以人為本的企業才是成功之本。
話說回來,這四個條件放在教育行業是否行得通呢?我覺得是可以的,只是要在一定的環境下才能有所成效,教育跟做企業有所不同,教育是千百年來人們所積累和保留下來的經驗和知識,讓我們從懵懵懂懂到認識大千世界的一個過程。隨著國家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教育行業也在發生重大的變革,從中央到地方,再到個人,我們都應該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法則,培養更傑出的下一代,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大,人民才會更加幸福。也希望馬雲先生從馬爸爸到馬老師能來個華麗的轉身,為我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