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究竟如何做父母?大佬馬雲用自己親身經歷告訴你這些方法

2020-10-10 浮世繪t

原創:浮世繪t

—1—

如何養育好孩子是父母面對的重要問題

現在,年輕的夫妻結婚後,生孩子、撫養孩子,基本上沒有多大問題。可是如何培養與教育好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當今社會,父母都希望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健康快樂地長大,因為現在,每個家庭的孩子都不算多,多則2-3個孩子,少則1個.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能夠好好養育子女。

單單給孩子吃好、穿好、住好是遠遠不夠的,還應懂得他們的需求,如何適當地去養育、管教、照顧,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這是現代父母的基本職責。

在我們周圍,有許多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學業,要求孩子成績好,一定進重點中學,認為只有這樣,將來才有出路,而忘記了其他更加重要的事情,即孩子如何在性格上逐步成熟起來?能否對面對困難?能否有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能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否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

人格的發展完善、心理的成熟可以通過很多角度衡量,比如對於挫折的耐受力、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理解感受他人的能力、適應新的環境的能力等。這些方面的能力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

其實,父母的心理成熟與否,直接決定著能否與孩子建立起長久的愛的關係。

《父母的覺醒》這本書中,作者沙法麗·薩巴瑞博士一再強調,不論孩子是嬰幼兒還是青少年,他們都需要獲得認同,需要被告知:父母因為他們的存在而開心。

—2—

馬雲爸爸教子有方,我們要學習他的「大智慧」

我們需要放下為人父母的架子,放棄應該怎樣的想法,努力重塑自己以適應孩子的需求,善於去發現孩子身上潛在的閃光點或者特長。

在這方面的例子,身為父親的馬爸爸在教育馬雲這件事上就做得非常好。從馬雲撰寫的一篇文章《父親的教育之道》中就看出馬爸爸的「教育大智慧」。

馬雲在文中寫道:

1964 年,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戶普通人家。從小身材瘦小的我有一個和自己身體條件很不匹配的愛好——打架,還因此縫過13針,挨過處分,父親為此幫我轉過3次學。

父親是一家戲劇協會的負責人,他常帶我去看戲。我對戲裡的唱腔不敢興趣,倒是對武生們在臺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學起散打和太極拳來。

母親不無惋惜地對父親說:「兒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說教只怕已無用途。」父親苦笑道:「那我就當一把鐵鏟,一天一小鏟,儘量挖出他的閃光點,再用閃光點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再後來正如馬爸爸說的那樣,他一步步看著馬雲成長起來:

馬爸爸發現馬雲對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就騎著自行車帶著馬雲到西湖邊找老外聊天,越聊越開心,學英語真是太帶勁了。從初中到高中,馬雲幾乎包攬了大小英語考試的年級第一名。但是他偏科很嚴重,第一次高考,英語成績是全年級第一,數學是倒數第一。

高考落榜後,馬雲和表弟去一家賓館應聘當保安,結果,表弟被錄用了,馬雲因為個頭矮被淘汰了。馬爸爸看到馬雲意志消沉,就悄悄地找了個關係,讓馬雲給一家雜誌社蹬三輪送書。馬雲當時認為,這也許就是適合他的生活方式。

但是馬爸爸卻像是一把鐵鏟,開始剷除馬雲落榜的痛楚,對他說:「你每天來來回回踩20多公裡路都不累,為什麼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呢?」

馬爸爸的話堅定了馬雲要參加第二次高考的決心,他參加了高考復讀班,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數學只考了19分,總分離本科線相差140分。

馬雲真是和高考較上勁了,他執拗地決定第三遍走高考的路。馬爸爸是全家唯一沒有提反對意見的人,並煞費苦心為馬雲請到了一名數學特級教師,每周給他輔導兩次。1984年7月,第三次高考,馬雲數學考了79分,但是依然離本科線差5分。幸虧當年杭州師範學院本科沒有招滿,馬雲終於讀上了本科,幸運的是,還被調劑進入了英語專業。

馬雲進入大學後,因為所學專業正是他的閃光點,專業成績非常優秀,自信心膨脹起來了。他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隨後就成為了學校學生會主席,還登上了杭州市學聯主席的位置。

畢業後,馬雲因為英語的優勢,被聘為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英語教師,並憑著讀到的教學方法而當選1995年杭州市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接著,作為英語翻譯首次訪問美國,從而得以接觸到網際網路。

他回國後很快就組建了中國第1批網站之一的「中國黃頁」。1999年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站,開拓了電子商務應用,尤其是B2B業務。

短短十幾年,馬雲的生活仿佛是《一千零一夜》裡的「芝麻開門」的神話故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馬雲並沒有覺得不可思議,因為是馬爸爸用幾十年的父愛一鏟一鏟為他開鑿出了最寶貴的成功真相——發掘出他的興趣,去做他感興趣的事,再把它變成特長,最後讓特長發揮最大的潛能。

馬雲今天能取得如此成就,是與馬爸爸從小到大對他的培養分不開的。

在小時候,馬雲和普通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甚至比普通的孩子還頑劣,他身材瘦小,卻喜歡打架,馬媽媽也是心裡發愁,為馬雲的前途甚是擔心。

但是馬爸爸卻鎮定自若地說,「我就當把鐵楸一天一小鏟,儘量挖出他的閃光點,再用閃光點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馬爸爸這樣說,也這樣做。在馬雲的整個求學過程中,馬爸爸都是在他身後,默默地支持他,給他打氣、鼓勁。正是有了爸爸悉心支持、指導,馬雲才一步步成長起來,才有了今天的商業帝國,中國才有了獨一無二的馬雲。

馬爸爸是富有智慧的,懂得教育規律,他沒有急於求成,讓馬雲去上補習班。而是按照馬雲的節奏來,讓馬雲自己選擇。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規劃圖,唯有「覺醒的父母」才能幫助他們擁有好的命運軌跡。

 —3—

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

《父母的覺醒》是一本從心理與情感層面講述教養之道的書。

覺醒意味著對我們經歷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現實的本來面目去接受和應對它,而不去妄圖控制或改變它。也就是說,我們在教養孩子的時候,要依從他們的本性,接納他們的本真。

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父母只有安頓好自己的的身心,才能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

《父母的覺醒》一書的作者薩巴瑞博士提出,父母與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夥伴,平等互助是親子關係的核心內容。

如果父母能夠放棄虛榮心、自負感、控制欲,尊重孩子的天性,就能與孩子建立起親密和諧的關係。

如果父母願意敞開胸懷,在實踐中學習,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找尋答案,就能與孩子一起獲得進步與拓展。

薩巴瑞博士運用心理學領域的研究成果,鼓勵廣大父母用愛意與真誠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親子關係的難題,實現精神的覺醒;其深刻的教養之道不僅將孩子身體、思維、心靈的培養融為一體,也讓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長。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當我們以父母的視角去審視孩子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反思自己當下的行為是否正確,它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一種結果,這就是作者所說的覺醒吧。

覺醒不要流於表面形式,只有做到真正的覺醒,才能激發包容心、寬容、理解、愛心和對生活的熱情,才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避免以前那種簡單粗暴、打罵體罰孩子的行為,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與孩子對話,喚醒他們內在的對生命敬畏與美好嚮往。

活在當下,還原本真,這是教育的真諦,也是與孩子建立心靈紐帶的前提。

我們現在流行的教育理論就是: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做父母的首先要自我覺醒,回歸到做人的本真;以父母之身份教養自己的孩子,以自我的本真去認識引領孩子的本真,從而引導孩子認識自我、實現自我。

有一點我不能苟同的是:在《父母的覺醒》這本書裡,作者總在強調,「只要父母能做到自我覺醒便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者把子女的教育問題全部都壓在了父母身上,有失偏頗之嫌,我們也不能忽視子女的自主意識以及外在環境對子女的影響這兩個方面的問題。

薩巴瑞博士在《父母的覺醒》一書裡,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了家庭成長環境對我們性格的影響,幫助大家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和思考方式是如何形成的,顛覆了傳統觀念的認知,適合具有反思精神的父母閱讀。

作者在本書的核心主張是:父母要敢於面對一個真實的自己,只有這樣,父母才能接納一個真實的孩子,才能獲得和諧的親子關係。

父母覺醒的標誌就是做一個自己快樂並給孩子帶來快樂的人,做一個積極面對人生,並引導孩子樂觀面對未來的父母!

—4—

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著名教育專家尹建莉老師在其著作《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詳細描述了在培養教育女兒圓圓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以母親的視角看待問題,用專業的學識和態度分析問題,將抽象的教育理論融入生活細節之中。

她也提出了同樣的觀點,那就是,我們要用平等的態度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自律。教育孩子,不是讓孩子實現父母的理想,而是幫助孩子發展自己,成就自己,實現自己。

實際上,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己不斷蛻變、自我成長的過程,更是在反省自己,完善自己。

學著做個智慧型的家長,不僅要遵循教育規律,注意教育方法,最關鍵的是,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就會變得更加自信、更積極樂觀向上。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不要急於指責孩子,而是首先反省自己的行為,即使都是孩子的錯,要想改變孩子,也只能先從調整自己,完善自己各方面的不足開始,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於言教。這樣孩子就會心悅誠服,認真聽從你的教導,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尹建莉老師說:「我們創造了一個孩子,不僅有責任讓他長大,而且有責任讓他幸福。」

是呀,作為家長,我們要遵循教育發展規律,掌握科學的方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並堅持自我成長與進步,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自覺、自強、自立的好孩子,這才是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愛。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共同進步吧。

相關焦點

  • 馬雲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1-89分很簡單
    可見大家對數學題有多麼的無奈,不過,中國有句古話叫「勤能補拙」,不論再蠢笨的人,只要勤勉、勤奮、勤加練習,就一定能彌補自己的缺陷,所以,老師和家長們都會給孩子灌輸一個思想,那就是一道題不會做就會兩遍,兩遍不會就做五遍,五遍還不行就做十遍,十遍還不行那就做一百遍,
  • 如何讓私處變得緊緻 親身經歷告訴你變緊秘籍(圖)
    >如何讓私處變得緊緻 親身經歷告訴你變緊秘籍(圖)2018-01-22 17:19:17出處:其他作者:佚名這讓我產生了一種想法,就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如何讓私處變得緊緻。所以才有了今天這篇《如何讓私處變得緊緻 親身經歷告訴你變緊秘籍》。  我今年35歲,雖然不算很年輕,但是年紀也不算很大,所以對於性生活質量還是比較在意的,所以當陰道鬆弛之後我就意識到縮陰的必要性,但至於該怎麼做才能夠縮陰?
  • 老司機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在大規模收緊招聘的當下,程式設計師如何殺進...
    給非CS專業的歪果仁用英語講算法題,讓Vince在這過程中也捋清了思路,鍛鍊了交流表達能力,畢竟,能給門外漢用英語講清楚了,那在面試過程中向面試官表達就更容易了。Vince開玩笑說,原本這個實習生可能是老闆派來監督自己好好工作的,結果還被自己「洗腦」了,老闆兒子甚至還鼓勵想要辭職卻不好意思和老闆提的Vince:你應該去更好的公司,辭職的事兒我跟我老爸講!
  • 從一無所有到百億富翁,馬雲究竟都經歷了什麼?
    馬雲,經歷了有多少次的挫敗,我覺得絕大多數人都不清楚,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馬雲創業的親身經歷,他是怎樣變成中國首富的。第一次:創建海博翻譯社馬雲之所以會要辦翻譯工作室,主要是根據3個層面的充分考慮:1.那時候杭州市許多 的外貿企業,必須大批量專職人員或兼職人員的外語翻譯專業人才;2.他自己這些方面的訂單信息過多,著實忙不過來;3.那時候杭州市都還沒一所專業性的翻譯機構。
  • 別再逼孩子搞題海戰術了,馬雲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數學這樣學才對
    數學究竟要怎麼學才好?因為數學只有思維是最本質的,思維強才是力量,不是題做得多、方法多了,數學就能學好了。思維只有往上發展,想提升思維就要不斷思考問題,複習知識時一定要知道知識背後的東西。訓練思維也是提高理解能力,題能看懂,看懂就會做。這種能力不僅可以在用在學習,那孩子走向社會,他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都要強很多。
  • 創始人認知升級三部曲:親身經歷、高人指路、大量且高質量閱讀
    「實踐出真知」,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看清楚底層邏輯,對於創業者來說,親身經歷的實踐總結是提高認知最基本的方法。我自己就是深耕房屋中介領域,我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外行和內行之間巨大的信息鴻溝。舉個小例子,外行普遍認為中介就是吃差價的,所以哄抬價格越高越好。
  • 父母不同意的婚姻,結局如何?過來人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她打電話給父母訴苦,父母心疼,可是這是小蓮自己當初的選擇,況且距離那麼遠,他們根本照顧不到。每每小蓮在電話那頭哭泣,小蓮的母親也淚流滿面的說:「你活該,我們當初不讓你嫁,你非要嫁,現在這個結局都是你自找的。」是啊,現在困頓的生活,不都是小蓮自找的嗎?
  • 陳立農用自己親身經歷,詮釋遇到黑粉應該如何做,粉絲大呼感動!
    陳立農用自己親身經歷,詮釋遇到黑粉應該如何做,粉絲大呼感動!最近熱播的綜藝著實不少,剛剛出了宣告愛情的《妻子的浪漫旅行》,這又出來了一檔新的生活片《hi室友》,這部綜藝當中最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陳立農,農農了。
  • 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優秀的孩子背後都有這樣的媽媽
    很多人在有了孩子之後,都立志要做最好的父母,要讓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些失敗的教育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改善。但真正實踐起來卻發現,沒那麼容易。多數時候,自己本能的反應竟與自己父母當年的做法如出一轍。在這本書中,她以一個家長的身份和研究者的角色,將抽象的教育原理通過她和女兒之間的故事講出來,並且給出了專業的解讀和實用的方法,使讀者能夠在這些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故事中學習到如何給予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 職場中為什麼不要隨便告訴別人工資?離職員工用親身經歷告訴你
    離職員工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導語:小編的好友小美,前天的時候,被公司辭退了,問起她具體原因,她說都是工資惹的禍小美在一家國企上班,當初進去的時候,是家人找朋友給辦理的,工作的第一天,財務就告訴小美,工資不能跟公司裡的任何人講起,如果發現
  • 親身經歷告訴你:父母吵架對孩子的影響!
    和兒子聊天,兒子忽然說「媽媽,你還記得嗎?我小時候有一次你和我爸吵架,我爸好像喝酒把電視遙控摔了,你們吵得好大聲,我哭了,你把我抱給奶奶,你也哭了。」「什麼時候,我怎麼不記得?」我驚愕的問道。對,是我們對他的傷害!在幼小的孩子心裡,父母是最重要的人,他們是一體的,如果父母吵架,孩子會完全沒有安全感,他怕,特別怕…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父母也時常吵嘴,父親脾氣不好,總是高嗓門喊,我一聽到他提高嗓門,就害怕的躲到房間角落裡偷偷哭泣不敢出聲。擔心父親會打母親、擔心母親生氣離家出走、擔心父母離婚自己就沒家了……每次他們吵架我都過的小心翼翼、膽戰心驚。
  • 父母別大意,這個媽媽的親身經歷告訴你危害
    昨天我剛剛帶帶著年滿六歲的兒子去醫院檢查,因為他的眼睛非常不舒服,老是覺得很癢、很乾澀,醫生檢查後說是電子設備玩得過多,視力已經明顯下降,還好及時控制,為此我們被醫生嚴厲地訓斥了一番。因為孩子喜歡看動畫片,而且看的時間一點也不短,一次看完基本上就是2小時左右。醫生說六歲以內的小孩看電視的時間只能在半個小時之內,手機電腦是完全不能玩的,對小孩視力傷害較大。
  • 滴滴創始人做足療,馬雲當過英語老師,這些大佬畢業時都在幹啥?
    滴滴創始人做足療,劉強東當網管,這些大佬畢業時都在幹什麼?近期成年的朋友應該都關注到,一年一度的公務員考試已經落幕了,從錄取人數上來看2019年的國考比去年少了一半還要多,從報名來看我們想要進入國家單位的熱度仍然是非常高的,報名審核通過了130餘萬137萬多人。
  • 楊佳怡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13歲就出國,如今仍活躍在歐洲各音樂舞臺的楊佳怡,在她的《陪孩子找到自己的路》一書中,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答案。然而,這些美麗的蝴蝶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與關懷,而不是逼迫他們走向我們規劃的道路,破壞他們那雙美麗的翅膀。在孩子跌落谷底時,大人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不要走開,讓他們知道,你在。不論孩子在哪裡,都需要家庭的正面支持。
  • 衰衰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同學們大家好,平時我們和同學之間相處時候,總是有很多不靠譜的話,從來不對兌現,讓人十分無語,衰衰就親身體會到了這些,然後總結出了十二句話,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同學之間不靠譜的話有哪些?衰衰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對於同學們之間互相答應的話,最後卻總沒有兌現,衰衰就基於親身經歷,總結了這些不靠譜的話,比如同學之間借一兩塊錢,說好的明天還,但是十有八九收不回來,還有一起買東西時,總會說這次忘記帶錢了,下次一定來蹭自己買的零食,最過分的是考試前都說忘記複習了,要完蛋了,結果一個比一個成績高,這讓衰衰十分生氣,都是騙子,欺騙自己純潔的心靈,還有分享一些小秘密,一定不要告訴其他人
  • 以個人親身經歷淺談: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如果你認真思考了,我堅信下面這類情景就不會出現在你的畢業季了:大腿一拍媽呀……(此處略去千萬個「要是」開頭的排比句),或是如妖風般陣陣的奇葩語氣詞+無窮無盡的吐沫星子。當然,作為一個曾經的大學生,對於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個問題我也有著自己的不同理解。接下來就以我的親身經歷為例具體的談談這個問題,我也希望我的這點小經歷能為你帶來一點點有用的思考。
  • 親身經歷告訴你沒學歷,去學什麼技術最賺錢
    個人親身經歷告訴你學什麼技術最賺錢隨著每年畢業季的到來,越來越多人的離開象牙塔步入社會。這時候你才會發現社會不會像在學校一樣包容自己,也沒人每個月再按時給你打錢了,你要靠自己養活自己了。那麼你應該具備什麼技術才能有市場競爭能力呢?
  • 馬雲:格局決定成就,但你知道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嗎?
    俞敏洪說,自己當時也在美國,比馬雲更早的接觸了網際網路,但俞敏洪所做的就是,用網際網路技術給新東方裝一套郵件系統,讓內部溝通更有效率一些。 俞敏洪的反應算是比較優秀了,至少知道用網際網路來做對企業有價值的事情。 更多的普通人,當年看到網際網路,恐怕考慮的多是如何上網、聊QQ、玩遊戲這樣的事情。
  • 岸見一郎:「理解父母才能和諧相處」?我用親身經歷告訴你答案
    有時候,我們因為一個芝麻大點的事,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朝父母胡亂發脾氣,認為他們是可以隨便頂撞的。我並不認同這樣的觀點,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兩者之間的關係更加惡化。父母守護了我們前半生,他們的後半生理應由我們來守護,換位思考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包容父母。
  • 馬雲數學一分?來看看網際網路大佬們的高考是啥樣的
    曾經網上有一張網際網路大佬的合影被廣為流傳。圖片中騰訊馬化騰、京東劉強東、美團王興、小米雷軍、滴滴程維、快手宿華、頭條張一鳴等人坐在一起吃飯,人們發現這些大佬全是名牌大學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