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AA制,男方不付彩禮,女方無須陪嫁妝,看下網友們怎麼說

2020-12-25 老虎觀社會

對於現在的男性青年來說,到了結婚成家的年齡,首先第一個發愁的就是付給女方高昂的彩禮錢,另外還必須買房、買車,才能抱得佳人歸。

而對於一些有錢家庭的女性,又會給男方陪上一大堆的嫁妝,來讓女方風風光光地出門。

其實,無論男方來說還是女方來說,結婚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大事就必須風風光光地辦,總不能比別人少了排場和風頭。

但是因為彩禮錢和嫁妝這兩項,也使得很多適婚男女在步入婚姻的路上多了一重阻礙。

我是「老虎觀社會」,和你一起追蹤社會熱點,感受百姓生活,解讀人間百態。

近日,有「時代自信」報導稱:最近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

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

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面對這種新的婚姻形式,很大一部分解決了獨生子女一代,男女雙方家庭的實際情況。

其中,有一對「85後」獨生子女夫妻,結婚六年生育有兩個孩子,兩個家庭商定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這樣就做到了兩個家庭都後繼有人。

而對於以往讓人們擔心的一代獨生子女,需要一對夫妻要贍養四個老人,甚至八個老人的現象,已經真實地出現在了大家的面前。

像這種獨生子女家庭,如果女方嫁入男方家庭之後,女方家庭的父母勢必就無人看管,也沒有後代延續了;男方如果入贅女方家庭,也面臨著陷入同樣的家庭狀況。

但是,像這種「兩頭婚」的婚姻形式,網友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很多網友都吵翻天了,無非是支持和不支持兩種聲音。

不支持的一方,網友們是這樣說的:臺灣花蓮一位網友稱,這樣大概不需要感情的,只需要挑一個最帥的完成生子的要求,過後誰也不管誰,各在各家就可以了;

河北唐山一位網友稱,我覺得不必這樣,女孩只要找個帥氣的男孩完成任務,給自己生個孩子就行了,到孩子們結婚的時候,雙方父母一見面,你們是親兄妹那就搞笑了;

山西忻州一位網友稱,還是傳統的婚姻形式好,彩禮無價,看家庭情況,真正負責人的男人不會不給彩禮,這是對婚姻的尊重和丈母娘家的一份心。

支持的一方網友,網友們是這樣說的:湖北武漢一位網友稱,大力支持這樣的婚姻形式,這樣一來婆媳矛盾就少了,男人也不會喊著彩禮錢太高,人們的重男輕女現象也會好很多;

河北秦皇島一位網友稱,我也覺得這種「兩頭婚」的婚姻形式很好,這種情況可能雙方都跟自己的父母感情很好,我們很相愛,可是也不想傷了哪一方父母的心,所以這是最好的辦法;

陝西鹹陽一位網友稱,我覺得這樣挺好,女人生孩子不容易,有個隨自己姓的娃娃多好,我家女兒希望她長大也這樣。

其實,對於這種新的婚姻形式,很多人還是誤解了它的意思。

「兩頭婚」不代表男女結婚之後,生了孩子就各住各家,而是夫妻倆照樣要共同生活,養育孩子,照顧老人。

不過是每個家庭生兩個孩子,每個孩子各隨父母一方的姓氏,共同擔負起贍養雙方老人的責任。「兩頭婚」讓雙方家庭都能照顧,夫妻感情也可以很好,這個叫「兩邊管」。

孩子們長大之後各自成家,把雙方的姓氏重新自立門戶,共同享有遺產繼承和贍養父母的義務而已。

「兩頭婚」,可以說是婚姻中的AA制,不屬於中國傳統婚姻文化中的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

總的來說,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年輕人的結婚意願。不管是孩子、家庭地位、甚至稱謂都是平等的。至少任何一方都不會覺得自己吃虧了,也不讓對方佔了便宜。

「兩頭婚」在性質上,就是將婚姻契約化,看起來像「搭夥過日子」。倒也不是說贊同和反對這種婚姻模式,在法律上並沒有禁止,所以並不能以一個人主觀意願去判斷好壞。

你支持這種「兩頭婚」嗎,大家對於這種新的婚姻形式有什麼想說的?歡迎跟帖留言。

相關焦點

  • 不付彩禮不置嫁妝,大娃隨父姓,二娃隨母姓,看起來很合理卻引起大...
    而且,兩個家庭商定,小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家庭裡也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這是近些年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方不給彩禮,女方不給嫁妝,到底咋回事?
    曾幾何時,光是彩禮這兩個字就壓垮了多少情侶。 彩禮在最初創立的時候,只是為了表達祝福之意,但是演變到後來,成了單純的炫耀、面子,生活中,各地天價彩禮的事件也是層出不窮。
  • 解除婚約或離婚時關於彩禮與嫁妝的相關法律規定!
    彩禮和嫁妝並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婚姻習俗。一般認為,彩禮是指男女雙方戀愛關係確定以後,按照當地習俗男方給予女方一定數量的現金或財物,表示締結婚姻的意思;嫁妝是指女方出嫁時帶到男方家的錢財和物品,這是女方娘家人在女方出嫁時贈送的,但是由於各地婚姻習俗差別較大,並非必須得這樣定義。
  • 女子拿一套房子做嫁妝,男方直接罵「太不要臉」!朋友不淡定了
    近日,一則關於結婚嫁妝的帖子火了。一網友在帖中訴稱:在商議婚事時,女方提出用婚前購買的一套房子作為陪嫁,不再準備其他嫁妝;這套房子的首付是女方父母出的,以女孩的名字貸款,房產證上只有女方的名字。男方不同意,要求女方把婚前那套房子過戶給父母,然後再出首付的一半,大約100萬,和男方共同買一套住房,作為夫妻共同財產。理由是女方婚前財產和男方沒關係,把婚前財產當嫁妝,太不要臉了!看到這,很多人應該能想到,婚肯定是結不成了,不要臉這樣的詞都用上了,大家以後還怎麼相見?
  • 彩禮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意?看看過來人是怎麼說的
    男方下聘,女方納彩是自古就有的習俗。男方要娶女方為妻時,需要給女方家禮金,這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彩禮代表的意義是一個男方把女方當作珍寶誠心求娶的態度,同時也是對嶽父嶽母養育好女兒的答謝敬禮,所以我覺得彩禮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經濟條件好了,打工幾年,創業幾年,辛苦幾年,總會有些積蓄,一點彩禮都不出,是說不過去的。
  • 結婚以後,女方的彩禮和嫁妝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嗎?
    小編曰:考不上好的高中好的大學毀一生,娶不到理想中的老婆那可是毀三代的事兒!所以咱們卯足了勁兒的湊彩禮,「彩禮」二字,可謂禮重情義更重,可謂古今之冠了,不比買房容易。然而,凝結了男方父母一輩子心血的彩禮,就為了娶個媳婦兒,就沒了嗎?
  • 2021年結婚收彩禮違法?NO,是「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有細心的網友就在《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條中發現了這樣一個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於是一些男性網友們激動異常,大聲疾呼:「看,結婚要彩禮是違法的,男同胞們追逐幸福的春天來啦!!」其實,並非如此。早在2001年的《婚姻法》第三條中,同樣有此規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仔細看看,兩部法律規定一模一樣,總共九個字,一字不差。所以,彩禮這個事情,還是平心靜氣地跟你未來丈母娘商量去吧。
  • 一談到彩禮嫁妝就鬧崩?戀愛前你需要知道這3件事
    原創 沈奕斐 奕斐有話說 很多網友一直希望我談談「彩禮」的話題。回顧2020年的新聞,關於彩禮的報導真的是層出不窮。像是「小夥子拿不出40萬的彩禮欲跳樓」、「分手後男方要回86萬彩禮,女方敗訴」、「男子因為30萬彩禮,150萬婚房暴打女友」等等。
  • 男不出彩禮,女不給嫁妝,「兩頭婚」親歷者覺得挺好
    男方不出彩禮,少付一半酒席錢。有浙江基層婦聯的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兩頭婚」現象在當地已經很普遍。她本人也是親歷者,兩頭婚家庭多為門當戶對,這樣後續出現矛盾的情況也相對較少。姓氏能接著往下傳:男方不出彩禮,女方不給嫁妝「大家經濟都不錯,兩頭婚基本都是女方家的要求。」來自浙江嘉興的圓圓(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她是一位 「兩頭婚」的親歷者。
  • 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這種婚姻讓網友吵翻
    而且,兩個家庭商定,小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家庭裡也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這是近些年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的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
  • 女方索要彩禮50萬加寶馬,男方甩下:「你女兒不值這個錢」
    後臺收到這樣一個問題:「女方索要彩禮50萬加寶馬,男方甩下:你女兒不值這個錢,大家怎麼看?」沒有前因,沒有後果,我又得腦補故事了。基於描述,大膽作出如下判斷:一方面,男方和女方家庭條件可能差距懸殊。50萬彩禮和寶馬車,對男方來說可能並非難事,但對女方而言,可能就是一大筆財產了。試想,如果女方家裡也是非常有錢,肯定也會有豐厚嫁妝,男人就不會斤斤計較對方女兒值不值得這個錢了。
  • 男方不用彩禮,女方不用嫁妝,孩子每家一個
    最近原配爆料丈夫懷孕期間夜不歸宿,還直接牽扯出第三者是演員,這一件事鬧得可謂紛紛揚揚。自古以來,幸福的婚姻都依賴於兩個人的共同努力,甚至有時候是兩個家庭的努力。一方完全依賴於另一方,這種婚姻是最不靠譜的。因為人都是會變的,當你長期依賴對方,在他看來就會變成負擔。
  • 結婚時,男方彩禮該給多少?
    最近聽朋友說,她的一個中專室友,臨近結婚,卻因為彩禮錢談不攏,掰了。原來,女方母親開口要二十萬彩禮,可是男方表示房子是新買的,貸款八十多萬,二十萬的彩禮真的拿不出來。「阿姨你看,我們家先給五萬,手頭寬裕了,再給補上。」
  • 【以案釋法】彩禮、嫁妝、鑽戒…歸個人還是夫妻共有?
    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係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2.
  • 一種新的婚姻形式悄然興起!男不娶女不嫁,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杜鵬解釋說,以往招上門的女婿會存在這樣的心理——「反正孩子不跟我姓,這個家也沒有我的份,我到這裡只不過是完成生殖繁衍任務而已。」在這種心態下,久而久之,上門女婿對家庭的責任感越來越淡薄。而且通常情況下,招上門女婿家庭一般是女方經濟條件優於男方或者女方家庭涉及拆遷,招女婿家庭中不少家庭對招進門的男性存在一定防範和歧視。
  • 新娘否認「內衣不合身拒接親」,父親曬10萬嫁妝,稱退還男方彩禮
    這不,最近網絡爆火的「新娘因內衣不合身拒絕接親」就鬧得沸沸揚揚,著實令人遺憾。一、新娘否認內衣不合身拒接親就在前幾天,有對幸福的新人本該在親朋好友見證下邁入婚姻殿堂,可沒成想到結婚當天卻碰到了「新娘內衣不合身而拒絕接親」的事。但對於這件事的真實發生過程,男方和女方都各執一詞,認為受委屈的人都是自己。
  • 「彩禮」和「嫁妝」真正的含義
    彩禮彩禮了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有的婚嫁習俗,彩禮又稱,訂親,財禮,聘禮等。彩禮在普通理解中,就是婚戀中送給對方的聘禮或者禮金。女孩的母親說了一句話,說只要對我女兒好,彩禮多少都是意思,關鍵是你對我女兒的態度,我不希望你以後發達了就拋棄了我的女兒,女孩的父母互相看了一眼女孩,看了看男孩的父親,說親家,我希望你的兒子可以給我女兒寫個保證書。男孩的父親都有點沒反應過來,男孩的母親對男孩說你寫呀。
  • 彩禮和嫁妝的真實含義:不是扶貧,而是幫助一個「新」的家庭
    過去和如今結婚時,男方要送女方彩禮,女方也要出嫁妝,在老人們眼裡,這也是必須要的規矩。但是對年輕人來說,對彩禮和嫁妝會有著不同的理解,他們只知道跟錢有關,很多長輩和子女往往都不理解彩禮和嫁妝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 沒給彩禮,妻子「每次」收費300元,是什麼讓婚姻變成了買賣?
    彩禮有著非常淵源的歷史依據,古代男人娶妻是需要下聘的,所謂聘禮也就是指大家所說的彩禮。彩禮的多少會根據男方家庭的情況來定,皇親國戚聘禮大多豐厚不凡,而平民家庭就只能意思一下。當代彩禮已經有了變質的味道,古代聘禮是由男方決定的,從不存在女方開口一說,而當代彩禮大多是由女方家庭開口索要的。由於女方所想與男方實際情況存在誤差,所以很多時候男女雙方都會因為彩禮的事情而鬧彆扭。
  • 法官:彩禮不予退還。男方:我們沒辦結婚證。女方:同居五年
    二、原告(男方)的部分贈與,已在同居期間由雙方共同生活支出消耗,被告(女方)還通過支付寶轉帳給原告39,111.73元,2019年9月15日轉帳給原告(男方)20,000元,原告(男方)要求被告(女方)返還彩禮款,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三、原告(男方)也應當返還結婚典禮時,被告(女方)帶來的嫁妝,共四條被子、兩件四件套、兩個蠶絲被、六個床單、兩個夏涼被等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