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50後、60後是「廣播一代」,70後是「電視一代」,那麼80後、90後則是「網絡新一代」,他們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無不與網絡緊密相聯。網際網路對「網絡新一代」的社會化成長來說,其影響與家庭、學校一樣重要。
網際網路改變了世界,更深刻地影響了青少年的人際交往。網際網路的廣泛使用,使成人社會對青少年的成長無不憂慮,比如,家長們常常擔心青少年因為沉迷網絡而荒廢了學業……成人社會的這種憂慮從一個視角說明了網絡對青少年社會化的深刻影響。
那麼,作為80後、90後的「網絡新一代」具有哪些不同於「前輩」的特點呢?筆者認為,「網絡新一代」其實是更有希望的一代。
社會觀察更加自主
過去很多做父母的可能都有這樣的經歷,小孩子稚氣地向你提問:「我是怎麼來的?」而今天,向家長提出這種問題的小孩子已經越來越少了,因為「網絡新一代」更願意在網上尋找答案。調查表明,網絡已經成為青少年了解「性知識」的首要渠道,79.2%的青少年在了解性知識時首選「網絡」,而「學校」和「家長」排在最後。實際上,自主的社會觀察是「網絡新一代」的普遍特點。網絡給青少年提供了自由探索的渠道,也培養了他們自由探索的思維方式,因此,他們更願意對社會現象和公共事件,形成自主的觀察。
無疑,這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但同時也給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網絡新一代」生活在一個傳統與現代交替、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激蕩的時代。這種社會現實為當代青少年提供了多元價值觀的選擇。同時,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弊端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並暴露在網上。在這種情況下,青少年中建構起來的主流價值體系、道德觀念,將受到衝擊。
思想表達更為自由
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網絡新一代」在表達思想時,有很大的自由性。這首先體現在表達的內容上。披上「馬甲」使「網絡新一代」可以毫無顧慮地在網上批評任何人任何事,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他們在網絡上善於用最直白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其次,「網絡新一代」在思想表達上形式活潑,善於使用諷刺和調侃。他們用自編或改造的歌曲、視頻以及網絡籤名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態度。他們創作的許多段子在詼諧幽默中閃耀著智慧的光芒,表達出對人對事的鮮明態度,讓人拍案叫絕。
同時,正因為網絡表達的自由隨意,「網絡新一代」在網絡表達中偏激言論較多,甚至使用網絡暴力語言。央視《朝聞天下》欄目曾報導批評專門針對7~12歲兒童的一款遊戲《摩爾莊園》使不少兒童沉迷其中。結果大量《摩爾莊園》的玩家通過貼吧及《摩爾莊園》論壇「爆吧」的方式來發洩心中的不滿。這些年齡只有10歲左右的兒童,發帖時使用的過激言論和汙言穢語,其惡俗程度,讓人震驚。
使用信息技術更佔優勢
「網絡新一代」是網際網路產業的領軍者和主力軍。在有「印度矽谷」之稱的班加羅爾,有一家世界知名的軟體企業印孚瑟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現有員工12萬多人,平均年齡只有26歲。而我國的網際網路行業也是如此,騰訊是世界第三的網際網路企業,其一萬多名員工,平均年齡也不過26.8歲。許多網際網路企業的創辦者和管理層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可以說,網際網路是真正由「網絡新一代」所掌握的產業。
從代際比較來看,「網絡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優勢更是明顯。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成人具有明顯的體力優勢和社會經驗優勢。而在信息社會中,對信息和新技術的掌握已經成為比體力和經驗更為重要的資源和力量,成人的經驗和體力優勢在青少年的信息和技術優勢面前,其比較優勢弱化甚至喪失了。相對於父輩,青少年在網際網路應用方面的水平普遍更高。我們的調查發現,在網際網路使用方面,只有18.2%的青少年認為父母、老師比自己的水平高,而且有一些青少年網民的父母是不會使用網際網路的。
匯聚公共意見更為有效
在近些年的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中,「網絡新一代」都顯示了自己的力量。在一些青少年經常使用的網站論壇上被頂起來的帖子很快就會被幾十萬、幾百萬人看到,並迅速向整個網際網路傳播開來。隨身攜帶的手機或其他手持電子設備可以使青少年隨時隨地上網,任何時候都可以發出聲音、表明態度,並匯聚成強大的公共意見。
網絡人際交往的特點以及網際網路的去中心化、信息跨區域快速聚合等特徵,使社會組織化方式由傳統的在物理空間內以面對面接觸為主要特徵,向網絡條件下的在虛擬空間中以未謀面聯繫為主要特徵轉變。於是,圍繞某一主題將快速形成公共意見的話語空間。
同時,新世紀以來,我們已經看到「網絡新一代」多次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的成功動員。現在網上活躍著數不清的通過網際網路形成的規模不一的青年自組織——QQ群、論壇、網路遊戲等。有個玩網路遊戲的青年告訴我,現在網路遊戲的玩家都會建立「公會組織」,有的遊戲的公會達到幾萬個。這些遊戲公會的成員數量少則幾個、十幾個,多則幾百上千甚至接近一萬。一些遊戲公會還有明確的組織架構、層級和分工;有經過選舉或指定的相對穩定的管理層。「網絡新一代」形成的新動員方式對我們的挑戰是巨大的,但也提供了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