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2020-07-26 妮妮育兒成長之說

文章/妮妮

編輯/妮妮


作為家長肯定希望孩子能夠有自己的朋友,社交能力對一個人來說也是十分關鍵的一項技能,所以在孩子能夠有機會跟別人接觸的時候家長都會想盡辦法讓孩子能夠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表弟家的孩子皮皮,名字很皮但是性格卻非常安靜內向,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弟媳非常希望孩子能夠有屬於自己的夥伴,看到孩子總自己一個人玩就會跟孩子建議,希望孩子能夠加入到集體當中去,但不管母親如何勸說,皮皮還是不太情願。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願與人交往呢?

1、 性格使然

有一部分孩子性格本身就是安靜平和的,這樣的孩子更喜歡自己玩耍,不願意跟別人社交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性格,對孩子來說內向不善交友並不是孩子的缺陷,而是孩子正常的性格。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2、 對父母的逆反心

家長有時對孩子過分的關愛,擔心孩子不能夠自己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有時會選擇給孩子加入集體的建議,有些比較偏激的家長會選擇強迫孩子去社交,總是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會讓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家長越是讓自己去跟別人交往孩子就越是不去。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家長只有了解清楚事情的原因才有辦法對孩子的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家長需要尊重孩子的性格,以及孩子身心發展的趨勢,不要總是只教導孩子要跟別人建立人際關係,要去加入集體跟人社交,這樣揠苗助長的社交教育對孩子沒有益處。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但是不強迫孩子社交並不代表交際能力對孩子不重要,一個缺乏社交的孩子不僅是性格還是心理都會受到影響,從小很少鍛鍊實踐的人將來長大之後也很難跟人溝通交流,對今後的發展也十分不利。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缺乏社交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1、 表達能力差

總是自己一個人玩的孩子沒有人跟自己交流開口說話的機會就比較少,語言的表達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鍛鍊的,對比那些外向活潑的孩子在課堂上就會有非常明顯的差距,一個非常活躍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會非常流利,另一個就很可能會結結巴巴說不清自己的想法,不知道如何把自己的觀點用別人能夠聽懂的方式說出來。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2、 膽小,不敢問問題

缺乏社交的孩子很少與人接觸,當孩子今後學習或者是生活上遇到某些問題時,孩子會不知道如何去表達,甚至是不懂怎樣去跟別人尋求幫助,其實在與人交流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時候,孩子自身的能力也會得到鍛鍊。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3、 沒有屬於自己的傾聽者

獨來獨往的孩子很少有自己的朋友,內心會有很多話想說但是找不到合適的傾聽者,這無疑是一件非常孤獨的事情,有時遇到負面情緒自己內心無法消化可以跟朋友訴說排解情緒,但是沒有傾聽者的孩子就沒有這個排解情緒的方式。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34;——馬·勞迪斯·卡蘭丹

社交能力對孩子來說非常關鍵,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還有身心發展的規律,讓孩子能夠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社交圈子,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家長要找準適當的時機,對孩子進行引導,給孩子一定自由的空間去選擇自己的朋友,培養孩子的與人交往的能力。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家長應該如何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1、 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的玩伴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不一定要家長強迫孩子去跟某個人或是某個集體去玩,家長完全 可以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想要一起玩耍的夥伴,孩子的主觀意願受到了尊重會更有交友的熱情,對待交友這件事孩子也不會那麼抗拒。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2、 給孩子一點私人空間,讓孩子自由玩耍

對孩子的行為家長可以不要事事管教,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之下家長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玩,做一些自己奇思妙想的嘗試,豐富自己的生活,適當地自由孩子更有可能創造出新有趣的價值。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3、 家長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正如許慎所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家長要做好孩子行為的榜樣,家長也可以適度回歸自己與朋友的生活,不用一門心思全都撲倒在孩子的身上,孩子看到家長都有自己的朋友,那麼孩子追求朋友的欲望也會更加強烈。

請給孩子"不合群"的權利,讓其自由玩耍,更有助於提升社交能力

總結

孩子社交的能力應該從小時候就開始培養,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不應該是強硬的讓孩子直接去與人交往加入集體,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的交友觀念,教會孩子相關的禮儀,適當給孩子一點個人的空間自主交友,幫助孩子建立與別人的社交關係。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不合群,容易出現「社交退縮症」,家長要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愛默生執筆:橘媽定稿:橘媽每一個人都需要朋友,孩子也是如此,家長希望孩子能夠交到很多知心朋友,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會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有些孩子特別不合群,總是喜歡一個人躲在角落裡玩耍,別人來邀請孩子一起玩時,孩子會拒絕,家長此時要注意了,要及時引導孩子,別讓孩子出現「社交退縮症」。
  • 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父母做好這5點,提升娃的社交能力
    :①帶孩子去社交很多父母平時都會帶孩子去小區的公園裡玩耍,目的是讓他們接觸更多同齡人。這是一個好辦法,父母常帶孩子去社交,可以提升他們的社交能力。等進入幼兒園以後,孩子就不會對社交感到無所適從。比如同小區的鄰居孩子,或者是自己朋友的孩子,有空就約著一起去散步,讓孩子有一個小夥伴。當孩子適應和別人交流後,他們的社交之路會更順暢。③鼓勵孩子邀請朋友來家裡玩平時,父母也可以鼓勵孩子邀請自己的朋友來家裡玩。要注意的是,得讓孩子自己去說邀請的事情,提升他們的社交主動性。
  • 自由玩耍為什麼會讓孩子更優秀
    數據顯示,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孩子長大後可能會不快樂,難以適應新環境。科學家口中的「自由玩耍」,對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至關重要。最重要的一點可能是,與同齡人一起自由玩耍,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 如何讓孩子更優秀?從童年就開始自由玩耍
    科學家口中的「自由玩耍」(Free play),對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至關重要。很多研究都支持布朗的觀點: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如果幼年時「沒有玩夠」,社交、 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 「玩耍是孩子的工作」——自由玩耍發展孩子的平衡力
    對今天的很多孩子來說,自由玩耍已經「瀕臨滅絕」,這絕不是誇大其詞。在家裡,自由玩耍時間被結構化的活動、課程和練習擠佔。在學校,孩子的課業學習開始得越來越早,更多的教學聚焦於提高孩子掌握知識的能力及幫助孩子考出好成績,留給孩子搭積木、捉迷藏和過家家的時間越來越少。
  • 開學不合群?掌握社交能力家長要和孩子「保持距離」
    能夠理解家長對孩子社交能力的擔憂,希望他們能夠儘快掌握這個技能。不合群並不是性格上的缺陷,只是個體和集體之間的適應程度各不相同而已。不過對於一個人來說,能夠儘快適應群體生活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有利於自身發展的。
  • 孩子不合群、沒朋友?家長了解這5點,幫助提高孩子社交能力
    都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對於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有朋友,就意味著孩子有玩伴,能夠一起玩耍、一起學習,遇到什麼困難和不願意讓父母知道的煩惱,也有人可以傾訴。不過,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朋友,還有些孩子人緣特別差,遭到了大家的疏遠。對於這些"不合群"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幫助呢?
  • 孩子不合群怎麼辦?做這些遊戲讓寶寶成「社交達人」
    得到這樣的反饋,家長不由得心裡打鼓:我的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在幼兒園階段,兒童的社交能力是比學習能力更受關注的能力,特別是同伴交往能力。無論是父母或老師,都期待孩子能合群,善於與老師、同伴溝通交流。一旦孩子出現不合群的現象,父母都會變得有些緊張。不合群問題的背後隱藏著父母的隱憂:「他這麼不合群,是不是存在心理缺陷?以後上小學、中學怎麼辦?
  • 童年沒有自由玩耍的空間和經歷,孩子很難優秀
    數據顯示,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孩子長大後可能會不快樂,難以適應新環境。科學家口中的「自由玩耍」(Free play),對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至關重要。
  • 3歲孩子不和小夥伴一起玩,不合群,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跟她說了好多次要跟小朋友們玩,孩子也不聽。閨蜜說,娃小的時候只需要關注她的吃喝。現在慢慢長大,又想著讓孩子多和同齡人一起玩兒,能夠開朗合群,從小擁有良好的性格,養育孩子真的不容易啊。孩子不合群,和家長的教育有關孩子不會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娃長大以後交往能力不好,寶寶出現這種不合群的情況,和家長平時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 為啥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教你3招讓孩子人見人愛,提高社交能力
    那麼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在幼兒園不合群的情況呢?另外,可以多帶孩子參加社交活動,或者是去朋友家,可以讓孩子多與年齡相仿的小夥伴玩耍,見的人多了,孩子自然不會怕生,更容易放鬆下來。當然,父母不要急於催促孩子一定要打招呼,一定得跟小朋友交換玩具等等,而是做好示範和引導,對於性子比較慢熱的孩子,父母可以暫時先放放。
  • 孩子在學校不合群怎麼辦?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家長應該知道這些
    不少家長常常有這樣的煩惱:孩子在學校不合群,總是形隻影單,交不到朋友怎麼辦?真替孩子感到著急。事實上,當家長有這樣的顧慮,首先應該問問孩子的想法,而不是用自己的視角去判斷孩子的感受,沒準孩子覺得沒什麼呢?
  • 孩子不合群,總是被孤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家長該如何引導?
    想要解決孩子不合群這個難題,請家長一定要好好看看下面的說明!也可以邀請小朋友到家裡來玩,也允許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玩。大人可以組織家庭間的聚會或出遊活動,給孩子做好社交榜樣和示範,比如周末兩個家庭約著一起郊遊,這樣孩子們很快就會玩到一起了。多帶孩子到遊樂場玩,讓他學會排隊買票、排隊上滑梯、按秩序上下,學會社交的規則,學會同不認識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 「玩耍是孩子的工作」
    對今天的很多孩子來說,自由玩耍已經「瀕臨滅絕」,這絕不是誇大其詞。在家裡,自由玩耍時間被結構化的活動、課程和練習擠佔。在學校,孩子的課業學習開始得越來越早,更多的教學聚焦於提高孩子掌握知識的能力及幫助孩子考出好成績,留給孩子搭積木、捉迷藏和過家家的時間越來越少。此外,其他現代產品也在蠶食孩子的自由玩耍領地,比如媒體、電子產品等,它們在孩子的生活和頭腦中漸漸佔據了統治地位。
  • 青少年遊戲與周勤王教育:自由玩耍為什麼會讓孩子更優秀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上一所好大學,犧牲了孩子的遊戲時間,從幼兒園開始就給他們安排了很多補習課。科學家口中的「自由玩耍」,對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至關重要。很多研究都支持布朗的觀點: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如果幼年時「沒有玩夠」,社交、 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 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群咋辦?分析原因,找出對策,讓孩子快樂成長
    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群咋辦?分析原因,找出對策,讓孩子快樂成長父母就不喜歡出門,孩子沒有學習的榜樣;孩子比較膽小,出去沒有安全感,又沒有很親近、友好的同齡人與他玩耍,孩子沒有和別人正常交往、交流的經驗,容易到導致孩子不喜歡與人交流;家長為了不讓孩子亂跑,從小就嚇唬孩子被壞人抱走了呀,這種教育多了,孩子不信任陌生人,也就很難開始和別人的正常交往。
  • 寶寶在幼兒園為啥不合群?干著急沒啥用,教你幾招助娃開闊社交
    4、缺少社交技能在家裡,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人都圍著他們轉,所以並不需要社交技巧也能很好的和家人交流。當他們進入幼兒園這個小集體時,十幾個小朋友彼此都不相識, 而且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誰也不會禮讓誰,這種情況下,缺乏社交能力的寶寶並不知該如何與如此多的同齡小夥伴相處,從而就出現了一個人孤零零的情況。
  • 寶寶在幼兒園為啥不合群?干著急沒啥用,教你幾招助娃開闊社交
    其次,幼兒園不用於家裡,沒有熟悉的環境和人群,從而會更加使他們拘謹,建立家長可以邀請同班的小朋友來家裡玩耍,讓孩子與小夥伴建立固定的交往,如此,有利於孩子逐步放開自己。其次,在幼兒園環境中,小朋友們都是嘰嘰喳喳說個不停,如果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不足,跟不上互動的節奏,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也很容易被冷落,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出現不合群的現象。
  • 這樣玩遊戲專「治」孩子不合群
    得到這樣的反饋,家長不由得心裡打鼓:我的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在幼兒園階段,兒童的社交能力是比學習能力更受關注的能力,特別是同伴交往能力。無論是父母或老師,都期待孩子能合群,善於與老師、同伴溝通交流。一旦孩子出現不合群的現象,父母都會變得有些緊張。不合群問題的背後隱藏著父母的隱憂:「他這麼不合群,是不是存在心理缺陷?以後上小學、中學怎麼辦?會不會一個人默默地坐在那裡,沒有任何朋友?
  • 孩子不合群該不該幹涉?搞懂認知風格,輕鬆應對孩子社交困惑
    獨立玩耍的孩子一、孩子不合群,家長該不該幹涉?我們只需要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微笑著和別人解釋就好了,不需要太過關注。*如果孩子有社交需求,要積極引導並進行幫助;所以,孩子看起來不合群,家長該不該幹涉,先要判斷孩子是否有社交的需要,如果孩子樂意自己玩耍,那就不用特別在意,畢竟每個孩子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