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就是要將公司變得更「瘦」、更有「肌肉」——這是一家以農牧業為主業的公司,掌門人是劉暢。
從經營春熙路的飾品小店,到執掌營收規模達數百億的上市公司,「80後」美女劉暢的身份一直在變;從遠赴美國求學,到倦鳥歸巢來到新希望集團和父親身邊,她的身份又似乎從未變過。
2013年,劉暢接替父親劉永好執掌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以下簡稱新希望六和), 曾多次用「美」、「性感」這樣的詞語來形容農牧業。不過如何使一家發展已逾30年的企業持續煥發生機,如何當好企業巨輪的掌舵者,是劉暢與其他「守業者」面臨的相似難題。
挖掘養殖行業的「美」
「白富美」、「富二代」、「女總裁」,是外界貼在劉暢身上的一些標籤。而「新希望」和「劉永好」,與其則有天然的聯繫。
對於劉暢來說,看似順遂的成長道路上,其實有不少絆腳的石頭。
初入職場時,劉暢就曾遇到過一塊「大石頭」。大學畢業後,劉暢進入新希望乳業控股有限公司,隱瞞身份擔任辦公室主任一職。也正是從2002年起,新希望乳業在一兩年內接連收購11家企業。不過公司在大手筆投放了大量廣告後,卻忽略了被收購企業的整合重組,最終渠道沒有鋪開,投廣告的錢都打了水漂。「很多時候我找不到一面鏡子照自己。」劉暢這樣描述當時的狀態。
2004年,她離開新希望集團,搖身一變成為春熙路上一家小飾品店的店主。
受挫至今已有十四年,在這段時間裡,劉暢的頭髮從長變短、從短變長。她也從跟在父親身後的小女孩,變成獨當一面的上市公司掌門人。
2013年起,劉暢開始擔任新希望六和董事長一職,並越來越多地代替父親出席公開場合。2017年4月,劉暢在一次活動中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出現在記者面前的她帶著年輕企業家的朝氣,談吐中又不乏「川妹子」的爽利。不過她精緻的妝容和精心挑選的首飾,也彰顯著作為一名女性企業家對「美」的執著。
哪怕在談到新希望六和的主業——「賣飼料」、「養豬」時,劉暢仍句句不離「美」。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要在養殖、飼料、農牧等看上去不那麼美的事情上,把美的那一面給挖掘出來。在終端產品上,推出更貼近消費者的產品;在公司運營上,帶去更專業化的運作習慣。這些都是很美的事」。
劉暢曾不止一次用這類看似「不搭邊」的詞語來形容新希望六和所在的傳統產業。據媒體報導,「我要把養豬做得很『性感』」一語也出自劉暢之口。
劉暢進入新希望六和後,不僅用「雲端上」的語言來形容「接地氣」的產業,還「紮根土地」、身體力行地經營著這個傳統企業,並將其進一步升級,推動著新希望網際網路化。
在劉暢看來,「守業」只是表面上的任務,「創業」才更符合她對自己「創二代」的身份定位。
讓新希望變得更有「肌肉」
以傳統農牧業為主業的新希望六和,近年一直處於變革之中。
劉永好曾多次公開表示,飼料行業的產能利用率在38%左右,雖然新希望能實現的最好水平可以達到50%,但也必須轉型。
劉暢接棒執掌上市公司後,推動公司由飼料銷售向養殖端轉型,「新希望六和要從一個以生產為主的大商家變成一個養殖戶的服務者」。2016年,新希望六和宣布以6.16億元收購本香農業70%股權;並擬投資88億元,用3到5年的時間以「公司+家庭農場」等方式養殖1000萬頭生豬,這是新希望六和當時最大的一筆投資。
劉暢表示,下一步就是要將公司變得更「瘦」、更有「肌肉」。她相信,今後的新希望六和也許不是成長速度最快的企業,但其穩定性依然是中國民營企業中的佼佼者。
在2017年的採訪中,劉暢曾表示,對於當時的戰略決策,父親劉永好已開始避免先談意見,只有在她主動徵詢父親意見時才會表述一二。「一個在放,一個在進,這是我認為最好的狀態。」
據新希望六和2018年半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6.43億元,同比增長6.22%;實現毛利25.93億元,同比增長13.2%。
其中,新希望六和禽全產業鏈業務表現十分搶眼。禽養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5.34億元,同比增幅為70.07%;實現毛利潤1.89億元,同比增幅為385.45%;在生肉屠宰及深加工肉製品業務上,實現營業收入107.21億元,增幅為2.03%;實現毛利潤7.23億元,同比增幅為50.69%。
針對一早就開始布局的養豬業務,截至2018年上半年,新希望六和已完成約2000萬頭的產能布局,預計年底可投產產能將達到700萬頭。上市公司表示,豬養殖是公司戰略轉型的重大舉措。未來,養豬業務將在中、長期成為公司新的增長極。
從這份成績單來看,以劉暢為代表的年輕血液似乎已給這家傳統企業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