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42歲鄉村教師餘光輝因公殉職:折騰和被折騰,還要累倒多少教師?

2021-02-19 教師幫

感謝您關注教師幫微信!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教師幫」關注我們

河南42歲鄉村教師餘光輝走了,還未來及去思考「未來和意外哪個先到」,就累倒在學校會場。

為他重於泰山的犧牲肅然起敬的同時,更多的是無盡的心疼和怨懟。還有多少個餘光輝前赴後繼,累倒在一線,我們不得而知,也不願得知!只想說一句:老師,請保重自己!

12月3日下午2點20分左右,信陽市平橋區胡店鄉中心校召開九年級語數英備課研討會,身為教務處副主任、數學學科帶頭人的餘光輝老師第二個發言。

餘老師的發言還未結束,便突發腦溢血,倒在了會議桌上,再也沒有醒來。

這是他在會場的照片,面色倦怠,身形疲憊,唇色發白,眼瞼沉重,讓人心疼落淚。

年僅42歲、教齡22年的餘光輝老師,離開了他心愛的崗位,離開了他的親人、同事、學生..

據官方媒體報導說,餘老師溘然長逝的罪魁禍首是腦溢血。

而引發腦溢血的主要因素是過度勞累。一個人長期擔負過重的任務,長時間精神極度緊張和過於疲勞,極易誘發腦出血。

公眾號草根思考說:餘老師倒下時,他的手機健康軟體記錄了一個數字「7453」。這是餘老師當天在學校的行走步數。半天吶,他這一天終於累壞了!

餘老師所在的胡店鄉中學是一所寄宿制初中。餘老師是班主任,他每天一睜眼就要為學生忙碌了,一直要忙到學生就寢。餘老師是九年級數學老師,他星期天也要在學校補課,當然是學校統一安排的。

班主任,畢業班的數學老師,樣樣工作都等著餘老師去做。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事務,與家長溝通,與學生談話,每天還有學校大大小小的會議、檢查……披星戴月,從周一忙到周天,好似一個旋轉的陀螺,在教學教務之間遊走。

他真的太累了……

教師為什麼這麼累?無外乎兩個方面:

一是有效勞動,應該做而且需要做好的工作;

二是無效勞動,做了沒有用卻又不能不做的工作。


在有效勞動和無效勞動中穿梭,體驗著折騰和被折騰,以下八點,相信每位老師都能感同身受。

事實上,班主任的工作難度之大,是一般管理工作不能比的。學生不具備較高的自控力,需要班主任布置具體的任務,班主任還需要每天了解班級動態,以下8點是每位班主任一天的常態:

1、每天清晨上課前先走進教室,了解班中學生的到課情況,了解課外回家作業的完成情況,指導早到學生的學習安排與有序活動。

2、每天表揚三位或三位以上作業認真的學生,好以點帶面,讓學生有羨慕,有驕傲,有方向,有努力。

3、每天能認真地與兩位學生交流,談學生個人情況或了解班中實情,使增進了解,處理班級事務有針對性。

4、每天關注喜歡看課外書的同學,並參與其中,至少逗留在一位或幾位同學的身邊,一起看上五分到十分鐘的課外書,默默中培養習慣,關注中培養認真,參與中激發興趣。

5、每天中午巡視學生的就餐情況,保證就餐文明,使每個學生儘量吃好。

6、每天鼓勵一位有進步的學生,不管是學習方面,還是生活方面。

7、每天放學檢查學生的課桌,促進學生學會收拾自己的東西,學習用品不丟三落四,並養成清潔衛生的習慣。

8、每天重複一句話:心中有集體努力靠自己,全班同學一個也不落下。

班主任的津貼是多少呢?

全國平均幾百元,有的還拿不到這麼多。

教師做班主任,一方面是工作的定位不科學;一方面是工作的內容無邊無際;一方面是待遇出奇的低;一方面是沒有受過這方面的培訓。所以,教師工作第一累:做班主任。


除了教育行政部門以外,很多部門都將學校納入各自業務管轄的範圍,要求開展各種活動、進行檢查評比、報送相關材料。因為學校是工作最好貫徹的地方,你有什麼工作,要開展什麼活動,別的單位不一定貫徹執行,但學校不敢不執行,再加上老師幹事一般都很認真,還有能力做材料,而且很多任務還可以通過學生布置到家庭,由家長去完成。

老師無休無止的被折騰,學校被迫「扎紮實實走過場,認認真真幹虛活」,究其根源是地方行政管理部門眾多,都把學校當成了聽話的「小媳婦」,把學校視作搞形式主義、撈取政績的工具。層層施壓下,學校、教師便喪失了教育的主體性和話語權,而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似乎都可以不管不顧。

人的生命是有周期的,旺盛期不過30年。如果一個行業是所謂的吃青春飯的,那它的早期收入就比較高。如果一個行業是經驗主導的,那麼它的後期收入就比前期高。可是教師就不走運了。

30年教齡的教師,如果擔任一線工作,強度和剛剛工作的青年人是一樣的,工資沒有多大的區別,漲幅並沒有多大,一線教師退休後每月也只能拿到三千多的工資。

也就是說:30年的工作,工資基本是平行發展的。收入的平行抵不過體力的下降,再加上談婚論嫁,養小送老,買房看病,一個年輕人,踏入教師的行業,30年下來,順順利利也只能剛剛自保,一有個什麼風吹草動,就容易跌入生活的窘境中,怎麼能不讓人提心弔膽。

一位從課堂(大學)到講臺的年輕人,如果上課沒有問題,他幾乎可以在校園裡幾年不和「圍牆」外發生關係,也就沒有什麼「頭撞南牆」「面對黃河」的機會。可是,要在社會上辦成一件事情,如果沒有人情、面子、關係,可以說是寸步難行。老師的關係網除了家人無非就是同事、家長、學生。

醫生越老越值錢,教師越老卻越"邊緣化",為什麼呢?

教師以教書育人為一技之長,其他的社會活動老師或許不適合參與。師範技能競賽是可以的,但是,各級各類教師競賽,幾乎都有年齡限制。40周歲的界限偏多,有些則劃定為35周歲以內,好像35歲、40歲以上的教師就不需要專業發展了。

教育教學事業是一個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事業,教育對象千變萬化,教育內容時常更新,教育手段總在發展……沒有哪一位老師能說自己的專業成長早已登峰造極。為什麼不能給教師營造一個終身發展的體制環境?

老師每天面對班上40~60個精力旺盛、自制力卻不高、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學生,隨時會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

比如: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還帶動周圍的學生一起玩,學習進度跟不上,老師其實會在之後拿出更多時間重複、複習舊知。

學生心理太脆弱,受不了一點打擊,為了保證學生健康的心理,班主任老師還會擔任學生的心理老師。為其排憂解難。

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大多由祖輩代為撫養。不能得到應有的關愛,為了照顧這樣的特殊群體,老師經常會犧牲自己的周末去學生家裡進行家訪,了解學生在家時的狀態,和監護人交流,這樣才會對學生有比較完整的了解。

每個教過中學的老師都有這方面的例子:當眾撒謊、抵賴,有意的傷害,過激的手段,幼稚而自認為成熟,需要老師無條件的愛,卻隨時會說出傷害老師的話和做出傷害老師的行為。

對於這樣的行為老師只能自己在心裡安慰自己,視為其年幼無知退一步為學生考慮,在學校老師就像一個大家長。不僅傳授學科知識,還監管學生的校園生活和心理健康。

古人云:師道尊嚴。知識分子本來就自尊感強,再來個師道尊嚴,教師就不僅具備了知識分子的細膩,又再加之雙重的自尊,在出世入世間,教師的心理演繹得格外的複雜。

教師本就是收入微薄的一個行業,職稱就是教師加薪的一項重要指標,但是職稱不是想評就能評。他和老師的工作效率、所獲獎項、有無違紀等是成正比的,加之每個學校每年可評職稱數很少,那麼老師若想自己評上職稱,說明前幾年的工作必須兢兢業業,而且還要不斷地參加市區的賽課(並獲得獎項),老師與老師之間的競爭就顯而易見。

職稱評定,除了身體上的累,更多的是心累。

備課,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嚴格說,從教師的穿著到上課中的內容設計,都屬於備課的範圍。但一般把「教案」當作最重要的一環。教案,分為詳案,簡案,微案。總的說來,一個學校的教師,大部分都必須備詳案。

如果老師只按照教案順利地上了課,在課後討論時領導會說:按部就班、沒有創新、拘泥於教案。如果這一切你都可以忍耐,你心裡裝著的是學生,是課堂。你會發現,有經驗的老教師告訴你:好老師是不按教案上課的。教案只是教學的基礎,要學會掌控課堂,以不變應萬變。

這時你就知道做一名好老師是需要藝術的,而這不是照搬別人的課堂就能學到的,需要自己的日積月累。

學校教育不萬能,家庭教育不可少,社會教育離不了。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送孩子上學,一旦進入學校,家長就如釋重負似地將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到教師身上,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但是教師的精力和時間也是有限的,全班40—50人,家長在家一兩個孩子都會焦頭爛額,更何況老師呢。

另一方面很多過分溺愛自己孩子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不準老師進行批評教育,更有甚者以孩子年齡尚小,避免影響孩子骨骼發育為由不讓孩子寫作業?看見自己孩子沒有別人家孩子優秀又反過來指責老師教的不好。

現今社會家長大多都是有較高文化水平的人,但是不排除一些家長溺愛孩子而過分為難老師,讓老師進退兩難。

總之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相互體恤、相互理解教育才會越來越好。

老師的累,來自方方面面,社會大環境卻鮮有人去試著了解老師。少有人知道,校園裡的歲月靜好,都是老師在負重前行,直到,兩眼昏花,步履蹣跚,再也改不動一本作業、批不了一個對號的那一天。

寫在最後:

餘光輝老師的堂弟說:驚聞噩耗,痛心不已!!!他熱愛著自己的工作,心裡只有學生。在我們不多的見面中,他不由自主的談到的都是他的工作和他的學生,哥哥倒在工作崗位上,無愧於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希望餘光輝老師的因公殉職能得到社會、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讓家人能得到好的撫恤,讓老師們有著更好的工作環境!

我們的老師,很累,偶爾覓得輕鬆,與親朋嘮家常,三言兩語也不離工作和學生。

教育事業,已經融化在老師的血液裡,溫暖著學生,卻冷落了自己。期待社會和教育主管部門去滋補這個群體!




熱文推薦:(點擊藍色字體閱讀)

◆48歲女老師閱卷後猝死飯桌:人生下半場,拼的是健康!

◆在學校,你無法年輕

◆老教師給家長的忠告:教育孩子就是投資自己的後半生(老師轉給家長)

◆38歲女教師含淚辭職:那些做了半輩子教育的人,為何紛紛逃離體制

◆35歲女教師攜女自殺身亡:那些從不生病的老師,其實早已遍體鱗傷

本文為教師幫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教師幫公眾號,隸屬於三好網,是一個匯集數十萬教師的優質交流學習社區。教師幫,幫老師,助力每一位教師成為真正的好老師。

掃瞄二維碼,進入教師幫

諮詢、交流請加小磊哥微信:sanhaolyg;投稿請發送至:1689029772@qq.com

戳原文,做高薪教師!

相關焦點

  • 【教育吶喊】河南42歲鄉村教師餘光輝因公殉職:折騰和被折騰,還要累倒多少教師?
    河南42歲鄉村教師餘光輝走了,還未來及去思考「未來和意外哪個先到」,就累倒在學校會場。為他重於泰山的犧牲肅然起敬的同時,更多的是無盡的心疼和怨懟。還有多少個餘光輝前赴後繼,累倒在一線,我們不得而知,也不願得知!只想說一句:老師,請保重自己!
  • 河南信陽鄉村教師餘光輝因公殉職:折騰和被折騰,還要累死多少教師?
    2018年12月3日下午2點03分,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胡店鄉中學餘光輝老師倒在會場上,永遠地倒下了!  倒下的餘光輝老師年僅42歲,教齡22年。  餘老師年僅42歲,他有年邁的父親,有個下崗的妻子,有個讀大學的兒子,他是妻子和兒子的全部依靠啊。
  • 河南信陽平橋42歲鄉村教師餘光輝因公殉職
    【河南信陽平橋43歲鄉村教師餘光輝因公殉職】  2018年12月3日下午2點03分,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胡店鄉中學餘光輝老師倒在會場上,永遠地倒下了!  倒下的餘光輝老師年僅42歲,教齡22年。  當時,學校正在開會,餘老師坐在同事們中間,認真地看材料,做記錄,聽講話。
  • 河南信陽鄉村教師餘光輝又累死了:噴子們要向他學習嗎?
    ,搶救無效,因公殉職!        餘光輝老師年僅42歲,教齡22年,職稱一級。        餘老師有年邁的父親,有下崗的妻子,有一個讀大學的兒子,他是家裡的全部依靠。但,他再也不能給父親送終了,再也不能分擔妻子的憂愁了,再也不能守望兒子的未來了.這一切都因12月3日下午2點03分而改變!
  • 【頭條】青春獻講臺 「餘輝」映山鄉——追記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我市平橋區胡店鄉教師餘光輝
    12月3日下午2時20分左右,平橋區胡店鄉中心校正在召開九年級語數英備課研討會,身為教務處副主任、數學學科帶頭人的餘光輝老師第二個發言。讓人意外的是,在發言過程中,餘光輝老師突然倒在了會議桌上。當時,一起開會的其他幾位老師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經鄉級和市級醫院120現場搶救,42歲的餘光輝老師最終還是因突發腦溢血去世了。
  • 信陽鄉村教師餘光輝 一路走好...追悼會現場視頻看哭無數人...
    在他發言過程中突發腦溢血倒在了會議桌上一起開會的其他老師立即撥打了120經120現場搶救無效年僅42歲、教齡22年餘光輝老師離開了他心愛的崗位離開了他的親人、同事、學生……     餘光輝是信陽師範學校93級三班的學生。
  • 昭通學院一名教師上班途中遭歹徒襲擊因公殉職,學院追授「模範教師」
    7月31日,昭通學院官網發布《學校追授吳德蘭同志昭通學院「模範教師」稱號》通告。昨日,經學校研究決定,追授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吳德蘭老師為昭通學院「模範教師」。2020年7月28日上午,吳德蘭老師在上班途中遭歹徒襲擊,因公殉職,享年56歲,她用一生踐行了為黨的教育事業無怨無悔的誓言。吳德蘭老師從教35年來,始終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潛心問道,關心師生,集中展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人民教師時代風採。
  • 【話教師】又一位男教師猝死在辦公室,有一種病,叫「教師累」!
    老師不是鋼筋鐵骨 這或許是教師行業最扎心的段子吧! 而那些正在去醫院路上的老師,以一句「明天再看」為由搪塞自己,往往還沒走到醫院,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其實,這句「明天再看」的背後,隱藏了多少無奈和心酸!
  • 勞累過度,山東38歲老師倒在陪考路上!考點外暈倒因公殉職!
    ,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38歲。送別/紀念他太累了,現在可以靜靜睡一覺了2019年6月12日下午,東營市河口區一中門口,劉增壽老師正在學業水平考試的考場外張望、等待著還沒來拿準考證的考生,卻因勞累過度,突發疾病倒在了地上,再也沒有起來,年僅38歲。
  • 一個愛折騰的笨鳥鄉村老師
    後來,我接觸到了昌樂二中的「小組管理」;在《河南教育》上看到了「生本教育」;慢慢的我領悟到:每一個地區,每個學校,每一屆的學生都是不同的。把別人的「適合他們」的教學經驗照搬過來,是水土不服的!所以好的方法,不但要活學!還要活用!不能死搬硬套。
  • 甘肅一鄉村女教師教學時突發疾病暈倒,昏迷中仍喃喃教學!有一種病,叫「教師累」!​
    這或許是教師行業最扎心的段子吧!而那些正在去醫院路上的老師,以一句「明天再看」為由搪塞自己,往往還沒走到醫院,就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其實,這句「明天再看」的背後,隱藏了多少無奈和心酸!本學期即將結束,繁重的工作已經讓不少老師再次「病倒」在崗位上。
  • 釘子老師、熊吉老師,浙江兩位熱心公益的年輕教師因公殉職,太痛心
    6月24日,溫州商學院兩位年輕教師丁俊雷、李韋劍遠赴新疆參加高招諮詢會,卻不幸遭遇車禍,雙雙因公殉職。丁俊雷喜歡朋友叫他釘子,李韋劍則喜歡熊吉這個名字。▲釘子當天下午5時許,兩人卻在新疆境內高速公路發生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34歲的丁俊雷來自河南信陽的一個農村,2012年來到溫州商學院工作,目前是溫州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輔導員,喜歡戶外的他稱自己是「行走的釘子」,還開了一個同名的公眾號,分享自己的公益和生活點滴。28歲的李韋劍是溫州鹿城人,在北方上大學,後來留學歸國,2017年成為溫州商學院校團委指導老師。
  • 湖北荊州41歲女幹部董李會因公殉職
    原標題:荊州41歲女幹部董李會因公殉職   湖北日報訊(記者李光正、通訊員王子瑤、肖曉波)2月16日傍晚,荊州市荊州區城南高新園管委會衛生健康辦公室主任董李會突發急性心力衰竭,倒在辦公桌旁,17日中午經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41歲。18日,荊州區委追授董李會為「優秀共產黨員」。
  • 教師丟了天職,學校失去中心,形式主義正在折騰中小學教師
    除了上述扶貧具體工作而外,教師還要建大量的扶貧工作檔案,每一所學校,一年下來,扶貧檔案都是滿滿的幾十盒。更嚴重的,有的鄉鎮還給學校分配了貧困戶包扶任務,有一所鄉鎮初中,全校就二十幾名教師,鎮政府就給學校分配了三十八戶貧困戶包扶任務。教師一無資金二無技術,不知怎麼去扶貧?但學校卻不敢不接受,因為這是政治任務。
  • 教師節變成「教師劫」,不折騰老師,就是最好的禮物了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又臨近了,各地有開始了一波「喜氣洋洋」的過節氣氛,比如又開始」空調「教師漲工資,教師有多了哪些福利了,但凡你細心點開看一看具體的內容,就會發現說了跟沒說差不多。最折騰人的還是各個學校搞的各種慶祝活動,比如教師節文藝表演,讓老師們登臺,還有組織老師們參加各級組織的什麼慶祝教師節朗誦比賽,合唱比賽等等。本來老師們的工作已經夠累的了,而且恰逢開學更是忙得像條狗一樣,這些活動無疑是給忙碌的老師們雪上加霜。
  • 「網際網路+」時代:「因公殉職」用英語怎麼說?
    「網際網路+」時代:「因公殉職」用英語怎麼說?1)這個問題也可以問成:如何Yahoo一下,就知道「因公殉職」英語怎麼說?這個問題是從一位老師寫的文章引發的:「因公殉職」如何翻譯?#英美文化常識#「跟莎士比亞學英語」#英漢互譯精講# 「因公殉職」如何翻譯?我無法看到他是怎樣寫的「用翻譯的方法」學習 「因公殉職」如何翻譯,因為他設定了付費限制。
  • 「因公殉職」英文表達
    北京市政府新聞辦通報,已經確認身份的66名遇難者中有5人為因公殉職。上文中perish in the line of duty就是「因公殉職」的英文表達,perish是比較正式的詞,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用die來替代;另外,也可以用be killed in the line of duty來表示,如:The police officer was killed in the line of
  • 教育中的形式主義,讓教師「除了累還是累」
    2019年10月,湘西女教師李田田在其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一群正在被毀掉的鄉村孩子》的文章,抨擊學校教育的形式主義,引發社會關注和不少教師同感。這位時年54歲、教齡32年的老師在信中自述的第一個辭職理由是「如今的教育領域,逼迫人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的事太多,我不想浪費生命。」通過調研,記者發現,教師之累往往不在教書育人的主業上,而源於各種形式主義。
  • 教育中的形式主義,讓教師「除了累還是累」!
    2019年10月,湘西女教師李田田在其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一群正在被毀掉的鄉村孩子》的文章,抨擊學校教育的形式主義,引發社會關注和不少教師同感。這位時年54歲、教齡32年的老師在信中自述的第一個辭職理由是「如今的教育領域,逼迫人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的事太多,我不想浪費生命。」 通過調研,記者發現,教師之累往往不在教書育人的主業上,而源於各種形式主義。
  • 浙江兩位熱心公益的年輕教師雙雙因公殉職,太痛心
    6月24日,溫州商學院兩位年輕教師丁俊雷、李韋劍遠赴新疆參加高招諮詢會,卻不幸遭遇車禍,雙雙因公殉職。丁俊雷喜歡朋友叫他釘子,李韋劍則喜歡熊吉這個名字。當天下午5時許,兩人卻在新疆境內高速公路發生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34歲的丁俊雷來自河南信陽的一個農村,2012年來到溫州商學院工作,目前是溫州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輔導員,喜歡戶外的他稱自己是「行走的釘子」,還開了一個同名的公眾號,分享自己的公益和生活點滴。28歲的李韋劍是溫州鹿城人,在北方上大學,後來留學歸國,2017年成為溫州商學院校團委指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