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農曆臘月廿八,還是陰曆臘月廿八?

2021-02-18 跟誰學事業單位考試

大家好

我是小考♐

今天是臘月廿八

還有兩天

就要大年三十了

說到日曆

那麼考點來了


陰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按照特定稱謂記日法叫做____

A: 朔

B: 晦

C: 望

D: 既望 

答案在文末查看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公共基礎知識中涉及到農曆陰曆的知識點

現在全世界公認的曆法是太陽曆,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陽曆,除了陽曆之外我們中國還有陰曆和農曆,中國人有很多都把陰曆和農曆混為一談,這二者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陰曆和農曆。



所謂陰曆,就是指月球圍繞地球轉動這個周期來計時的。月球有時候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此時人們是不能夠看見月亮的,這個時段的月亮稱為「朔月」,與之對應的,當我們能過夠看到整個月亮的時候,我們稱之為「望月」。人們在農曆中把「朔月」定為初一,「望月」被定為十五或者十六。月球的公轉周期大概是29.53天,所以一般我們把大月定為30天,小月定為29天,這便是陰曆。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的曆法是完全按照月亮圍繞地球旋轉來進行曆法的,比如伊斯蘭曆便是純陰曆。



農曆是中國傳統曆法,又有華歷、夏曆、漢歷、中歷等名稱。農曆是陰陽曆的一種,在民間通常被錯誤地稱作陰曆。農曆取月相的變化周期即朔望月為月的長度,加入幹支歷「二十四節氣」成分,參考太陽回歸年為年的長度,通過設置閏月以使平均歷年與回歸年相適應。農曆是以華歷(陰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所以我國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應該叫陰曆,而是陰陽合曆。



農曆:我國的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用來指導農業十分方便。所以,陽曆、陰曆是一類曆法,而公曆、農曆是一種曆法。公曆和農曆的表述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農曆:用漢字,幹支紀年,如戊戌年乙丑月丙午日,或戊戌年臘月初四(農曆中,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分別稱為正月、冬月,臘月)我們平時常聽到的曆法有:陽曆、陰曆、公曆、農曆。很多人會將陰曆看做是農曆,陽曆看做是公曆,但這四種曆法確是不一樣的。就像平時說的過陰曆生日,實際上應是過農曆生日。


小考總結:了解了這些之後,以後就不會再把農曆陰曆混為一談了,所以今天嚴格意義上說不是陰曆,而是農曆臘月廿八。公基的海洋無比廣闊,要靠平時的積累,比如經常看我的公眾號。


開頭題目答案【B】

解析:按照月相紀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稱來紀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後的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後一天叫晦。


▼點擊 閱讀原文 可以加到小考哦

       

相關焦點

  • 陰曆與陽曆,農曆與公曆
    農曆起因:中國古代最初也用【陰曆】。但陰曆有一個問題:12 個朔望月是 354 天,比一個回歸年的 365 天少了 11 天。這樣的話,每過一個陰曆年,時間就會提前 11 天。月份就會越來越提前,和季節對應不上。所以將陰曆與陽曆相結合——用朔望月來確定月,也用回歸年確定年,二者差的天數通過設置閏月的方式補齊。
  • 農曆的十二月為何又稱「臘月」?
    農曆的十二月為何又稱「臘月」?人們在描寫冬季時,常常會用到一個詞,叫「寒冬臘月」。寒冬指的是農曆十一月(又稱冬月,意即入冬了),臘月指的是農曆十二月。那麼,民間為什麼會將農曆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或蜡月)呢?
  • 動圖版新春年俗日曆 | 臘月廿八,貼花花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今天,各家各戶是要開始準備過年的主食了。俗話說:「二十八,貼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謠裡有「二十九,貼倒酉(意即貼春聯)」一說,春聯一般都在臘月二十八、二十九貼,但大多數還是照個人的時間安排來選擇貼的時間。另外,對聯的上聯貼左邊還是右邊要看橫批的書寫。如果橫批是從右向左書寫,上聯就應該貼在右邊,反之上聯則貼在左邊。對聯除了對仗等要求外,一般應上仄下平,就是上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上聲和去聲,下聯結尾字的音調應該落在平聲(陰平、陽平)。
  • 今年「閏九月」百年一遇 「閏臘月」千年未有
    「閏九月」百年一遇 「閏臘月」千年未有 ■今年閏九月出生,要2109年才能過陰曆生日 ■首次閏臘月將在3358年出現「今年有四奇:兩頭春、閏九月、元宵遇上情人節、384天……」農曆馬年伊始,在微博和微信上瘋傳這樣的段子。
  • 農村俗語「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啥意思?
    但是我們傳統陰曆算法中,一年是從正月開始的,所以陰曆和陽曆上會有一個時間差。現實中立春節氣可能會出現在年前,也可能會出現在年後,也就是我們說的是「立春在臘月」還是「立春在正月」,立春在不同的月份,對於農作物生產,對於天氣變化都是有不同說法的。俗話說「立春在臘月,天寒在三月」,這句話說明的就是立春節氣出現在臘月裡,而出現來年三月份的時候天氣還很寒冷。
  • 浙閩贛周邊隱世古鎮——廿八都
    廿八都,位於仙霞古道沿途,北宋,江山設都,這裡排行二十八,得名廿八都。因地處浙閩贛三省交界,四面環山,山高林密,歷代被當做屯兵紮營之所。無論從江山、清湖,還是福建浦城、江西廣豐,到這裡都是一天的路程。廿八都也就成為商人或過客的宿營地,各地手工藝、語言、風俗文化在此融匯。
  • 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你家小年是哪天?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是由於地域的影響,各個地區對小年的日期並不統一。央視新聞頻道今天播著播著就出現了豌豆黃、薩其馬、驢打滾、湯圓、花生糖、芝麻糖……網友表示:央視播新聞猝不及防變吃播。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 春運汽車票19日起售 十二月廿八前的車票都可以買了
    寧波公運集團12月17日發布消息,從12月19日起,寧波汽車中心站(客運中心)、汽車南站、東站、北站等寧波主要汽車客運站開始發售1月22日,也就是農曆十二月廿八前(含)的汽車票。根據售票安排,12月19日起至明年1月8日,預售1月22日(十二月廿八)前(含)的車票;1月9日起,預售1月23日(十二月廿九)前(含)車票;1月10日起,預售1月24日(除夕)車票。今年除了網上及手機客戶端、微信公眾號購票,旅客還可在舟山汽車客運中心和舟山普陀長途客運中心購買寧波所有車站始發的班車客票。
  • 農曆臘月廿三?廿四?廿五? 解讀小年究竟是哪天
    老公老家那都是臘月廿三過的小年,而我們這邊一般是臘月廿四。還有一個朋友,說他們那裡是除夕的前一天作為小年,更暈了。                陳女士  調查附記  這個問題小記先請教了一下「度娘」,發現各地網友們過小年的日子真的是五花八門,臘月廿三、廿四過小年的最多,但江浙滬地區不少是除夕前一天即臘月廿九過小年,而山東有些地方竟是六月初一過小年等等。  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湖南民俗專家陳先樞。陳先樞介紹,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過小年是祭祀灶王爺的,為什麼北方是臘月23,南方是臘月24呢?
    過小年是祭祀灶王爺的,為什麼北方是臘月23,南方是臘月24呢?今天就是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是我們這裡過小年的日子,小年在農村還是很重要的節日,過去是需要掛宗譜擺放供品,只不過現在農民嫌麻煩不再掛宗譜了,但擺放供品和小年該守的規矩還是繼續堅持做著。
  • 農曆臘月二十五通常會做這些事,你都做了嗎?
    農曆臘月二十五剛好是過了小年之後的後一天,那麼這一天都會有哪些習俗呢?農曆臘月二十五通常會做這些事2、貼窗花這通常是北方的習俗,身為南方的小編是沒有見過這個東西的。農曆臘月二十五通常會做這些事3、趕連場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就會連著趕集了,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買年貨。
  • 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
    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 臘月將至,「臘月見三白,來年好收麥」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過了陽曆年,臘月將至,也進入2021辛丑無春年春節倒計時。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是指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只是臘月並不一定單指農曆十二月,因為一旦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 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 閏臘月)」。
  • 農曆竟然不是陰曆閏月到底是個啥四月雜談
    固煙母,2020年是個魔幻的一年,1月是新冠疫情爆發,2月是非洲煌災,3月是美股熔斷,4月我的生日,啊不,4月是瑞幸暴跌啊不,4月是瑞幸暴跌,到了5月,美國新冠確診人數突破150萬,而懂王則瘋狂給我們甩鍋,再就是今天,我們進人了國四月,再就是今天,我們進人了閆四月,上一次閆四月還是2012年,我正在上大學,上一次聞四月還是2012年,我正在上大學。
  • 「每天簡報」2020.12.12,星期六,農曆十月廿八,周末愉快!
    每天簡報|2020.12.12,星期六,農曆十月廿八,周末愉快!
  • 俗話說「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是何意?一位老人道出了真相
    很久的時候,聽過有這樣兩句俗語,也是講到了生和死,「人怕臘月生,又怕臘月死」。這兩句話是非常淺顯的句子,對應較為工整,並且存在著遞進的關係。這是什麼意思呢?很多時候涉及到了生和死的話題,好像就自帶著某種神魔的色彩。可以這麼說吧,大千世界每天都在發生著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都可能有人亡故,也可能每天都有新生命的降生。
  • 進了臘月都是年,臘月之後的習俗,你了解多少。值得收藏哦
    農曆十二月,就是我們中國人俗稱的「臘月」。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臘月、等等30多種叫法。其中,人們最熟悉的就是「臘月」了。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
  • 臘月習俗你知否
    臘月習俗你知否 「農曆臘月來,飛雪盼春歸」農曆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俗稱為歲尾,有殘冬、餘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的當屬「臘月」,也稱「蜡月」。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多重要時間點,都在這個月份。一進臘月「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年味也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