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臘月二十五通常會做這些事,你都做了嗎?

2020-12-20 情感一百分

農曆臘月二十五剛好是過了小年之後的後一天,那麼這一天都會有哪些習俗呢?

1、磨豆腐

俗話說二十五打豆腐,在農村裡的時候,這一天家家戶戶會準備好泡好的豆子去磨豆漿,然後煮豆漿,最後製成豆腐。城市裡面就沒有這個條件了。

農曆臘月二十五通常會做這些事

2、貼窗花

這通常是北方的習俗,身為南方的小編是沒有見過這個東西的。聽說有些地方不僅貼窗花,還會糊窗戶哦。你們那裡是不是有這個習俗呢?

農曆臘月二十五通常會做這些事

3、趕連場

就是說從這一天開始就會連著趕集了,主要是為了方便大家買年貨。有些地方的人們住得遠,需要的年貨又比較多,所以會預留出幾天的時間都用來備年貨,大家有沒有去玩過呢?

農曆臘月二十五通常會做這些事

大家家鄉的臘月二十五都有些什麼習俗呢?一起來說說吧!(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2018年2月10日農曆多少 臘月二十五臨沂人都幹什麼
    臨近春節了,到了臘月底每天都是事,各種習俗要忙各種年貨要買,那2018年的2月10號是農曆的幾月幾日?這一天有沒有什麼習俗要忙,下面小編就來給各位網友算一下。   公曆時間公元2018年2月10日,星期六;農曆臘月廿五;戊戌年(狗年)甲寅月癸酉日。
  •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為什麼是做「豆腐」呢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其實這些過年的老話俗語都不是為了朗朗上口,而隨意胡謅編制的,其實每句都有一定的說法和一些來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二十五、磨豆腐這一習俗的來歷。農曆臘月二十五,農村有句俗語叫「趕得上殺豬,趕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要趁早。在古代,人們到了臘月二十五便忙活起來,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後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
  • [春節民俗]農曆臘月二十五——忙年忙、磨豆腐
    &nbsp&nbsp&nbsp&nbsp忙年:農曆正月初一是傳統節日春節,這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為了過春節,人們早早就做準備,一般從上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一直忙到除夕。人們要為過年準備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貼對聯,要準備鞭炮等等。那麼,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這大概一周的時間,為春節所做的準備稱為忙年。
  • 民俗日曆——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 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你家小年是哪天?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是由於地域的影響,各個地區對小年的日期並不統一。央視新聞頻道今天播著播著就出現了豌豆黃、薩其馬、驢打滾、湯圓、花生糖、芝麻糖……網友表示:央視播新聞猝不及防變吃播。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 進了臘月都是年,臘月之後的習俗,你了解多少。值得收藏哦
    這些都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論社會如何發展,我們都要把這些特有的節日和習俗進行傳承,讓我們的下一代了解更多屬於我們中華民族自已的文化遺產。二十四,掃房子臘月二十五「二十五,做豆腐」。因「腐」與「福」有相似的發音,做豆腐就意味著來年收穫幸福和福氣。傳統文化中,這一天的民俗活動主要還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 西安年·最中國丨小布邀你一起來聽「臘月二十五的那些事兒」
    在經過了臘月二十四的掃房子後,我們迎來了農曆的臘月二十五。今天的主題和吃有關。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所以臘月二十五有磨豆腐的習俗。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 今天是農曆臘月廿八,還是陰曆臘月廿八?
    現在全世界公認的曆法是太陽曆,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陽曆,除了陽曆之外我們中國還有陰曆和農曆,中國人有很多都把陰曆和農曆混為一談,這二者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陰曆和農曆。月球有時候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此時人們是不能夠看見月亮的,這個時段的月亮稱為「朔月」,與之對應的,當我們能過夠看到整個月亮的時候,我們稱之為「望月」。人們在農曆中把「朔月」定為初一,「望月」被定為十五或者十六。月球的公轉周期大概是29.53天,所以一般我們把大月定為30天,小月定為29天,這便是陰曆。世界上有一些國家的曆法是完全按照月亮圍繞地球旋轉來進行曆法的,比如伊斯蘭曆便是純陰曆。
  • 農曆的十二月為何又稱「臘月」?
    農曆的十二月為何又稱「臘月」?人們在描寫冬季時,常常會用到一個詞,叫「寒冬臘月」。寒冬指的是農曆十一月(又稱冬月,意即入冬了),臘月指的是農曆十二月。那麼,民間為什麼會將農曆的十二月稱為「臘月」(或蜡月)呢?
  • 臘月二十五玉皇大帝巡視人間,迎鸞接駕!轉發必獲賜福!
    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漢族春節傳統習俗之一。這一天的漢族民俗活動主要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舊俗認為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后,玉皇大帝於臘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
  • 二十五,磨豆腐
    辭舊迎新,在春節的喜慶日子裡,人們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與經濟儲備,對於平時工作太忙碌沒有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所以,老百姓根據實際生活中的需求,研究出了這一比較特別的節日民俗,在我國的傳統社會中,老百姓的生活規律與民俗是不可分開的。農曆臘月二十五是什麼日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 臘月二十五是迎接玉皇大帝下界的日子,玉帝到人間是來幹什麼呢?
    歡迎關注棒奔霸,帶你領略不一樣的農村風情,每天都有新的農村事物分享給你,感謝有你的陪伴。話說臘月二十三灶王爺上天庭,給玉皇大帝做了一番的全家工作總結,對於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灶王爺都是一清二楚,將這些情況給玉皇大帝稟明之後,玉皇大帝作為負責人的態度,還是要在臘月二十五這一天親臨下屆,去看一看是否和灶王爺說的一樣,所以我們這一天要做到謹言慎行,小心被玉皇大帝抓住小辮子,對於來年的運勢是很不利的,什麼財呀、運呀、福啊,都會統統的沒有,在臘月二十五還有很多地區
  • 農曆臘月廿四是蘇州「小年」,傳統習俗有哪些?南北為何差一天?
    農曆臘月廿三,也是傳統習俗裡的「小年」。小年是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因此過小年非常隆重。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間,二十五買豆腐,二十六買斤肉,二十七買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掃一掃。」臘月二十三,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農曆裡小年是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
  • 臘月習俗你知否
    臘月習俗你知否 「農曆臘月來,飛雪盼春歸」農曆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俗稱為歲尾,有殘冬、餘月、清祀、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的當屬「臘月」,也稱「蜡月」。對於中國人來說,很多重要時間點,都在這個月份。一進臘月「年」以倒計時的腳步臨近,年味也越來越濃。
  • 春節臨近,從臘月到正月,這些有趣的中國民俗禁忌,你知道哪些?
    文 | 李異臘月和正月作為一年的結尾和來年的開端,對中國人來講,確實具有特別的意義,因此,以一年一度的春節為中心,產生了許多民俗。臘月的臘,本意是指祭祀神靈之禮,一般是在農曆十二月進行,所以,也把這個月稱為臘月。
  • 農曆臘月廿三?廿四?廿五? 解讀小年究竟是哪天
    老公老家那都是臘月廿三過的小年,而我們這邊一般是臘月廿四。還有一個朋友,說他們那裡是除夕的前一天作為小年,更暈了。                陳女士  調查附記  這個問題小記先請教了一下「度娘」,發現各地網友們過小年的日子真的是五花八門,臘月廿三、廿四過小年的最多,但江浙滬地區不少是除夕前一天即臘月廿九過小年,而山東有些地方竟是六月初一過小年等等。  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湖南民俗專家陳先樞。陳先樞介紹,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
  •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因豆腐與「頭富」音相似,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貴」的希望。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思鄉病」。春節盛宴,菜單上怎能沒有豆腐?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魚香豆腐……你最愛吃哪種? 1、家常豆腐材料:豆腐、食鹽、雞精、蔥、姜、蒜、生抽、豆瓣、辣醬、白糖。
  • 生活大爆炸:臘月二十四到大年初一都幹啥?
    那麼,你知道從臘月二十四到大年初一,咱們過年的習俗嗎?不知道的,趕緊上車。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臘月歌》有云:「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習俗】臘月到,人忙年,說說臘月不得不知的習俗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 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 臘月民俗大全,你知道幾個?
    進入臘月就意味著一年走到盡頭了,新的一年即將拉開帷幕,在古代臘月有非常豐富的祭祀活動,每一天都不重樣,接下來子曰就來講講臘月裡的習俗都有哪些,看看你知道多少?!1、臘月初八這一天被稱作「臘八」,即臘八節,最有名的就是「喝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