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從臘月到正月,這些有趣的中國民俗禁忌,你知道哪些?

2020-12-19 秉燭異談

文 | 李異

臘月和正月作為一年的結尾和來年的開端,對中國人來講,確實具有特別的意義,因此,以一年一度的春節為中心,產生了許多民俗。

臘月的臘,本意是指祭祀神靈之禮,一般是在農曆十二月進行,所以,也把這個月稱為臘月。

在有些地區,流行著「臘月忌尾,正月忌頭」的說法,乍一聽好像摸不著頭腦,網上的很多解釋,都各有說法,但大都難明白。其實,這個俗語還有個前置語,那就是「工作和勞動」,加上這個詞,大家就會很容易弄明白了。

大家辛辛苦苦一年,為了生活奔波,到了農曆十二月底,就該放下工作,該收尾的收尾,該結束的結束,為的是回家跟家人團聚,放下一切煩惱,開開心心過一個年。中國人的這個習俗是具有非常強大的力量的,看看每年的春運就明白了。

就算再忙,到了年底,老闆們也實在不好意思要員工留下工作。所以大家約定俗成,弄出了個「臘月忌尾」這樣的說辭,這樣心照不宣,到了年底,該放假就早放假,否則不吉利。

「正月忌頭」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大年初一,本來開開心心的,領導喊你回來加班,你心裡肯定會罵一萬個草泥馬。於是,大家又弄出了一個俗語:「正月忌頭」。你老闆就不怕大過年幹活,今年一整年倒大黴嗎?老闆最怕的就是這個了。這樣,所有人都遵守規則了。

這就是中國人的智慧。

中國的民俗充滿著這樣的智慧,就拿臘月和正月來說,講究就挺多的。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死寒鴨」,臘八前後,是一年裡最冷的日子。這個時令,大家記得做什麼事嗎?對,就是喝臘八粥。別小看這一碗不起眼的粥,可是有非常高大上的來歷的。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苦修頓悟,有魔王魔女來幹擾引誘他,到了臘八時,進入了最關鍵時刻,佛祖努力抵抗 ,但因為長期沒吃飯,飢餓難熬,體力不支,這時,有信徒煮了一碗稀粥給他喝,幫他度過最後一關,終於修成正果。後來,臘八粥的習俗就隨佛教傳入了中國。剛開始,臘八粥只是普通的稀粥,到了清朝時,粥的配料也越來越豐富,加入了紅棗、花生、慄子、杏仁、瓜子等,變成一碗八寶粥,營養價值很高。除了供奉佛像外,還送給親友們,同時,也有當時的慈善機構和寺廟,也紛紛施粥給窮苦百姓。借著這樣的民俗,在一年最寒冷的時候,讓窮苦人感受到一絲人間溫暖,我們真要為古人點讚。

到了臘月二十三,是小朋友們喜歡的日子來了。「臘月二十三,家家糖瓜粘」,這個糖瓜就是麥芽糖,我們小時候最愛吃的那種。可這天是用來封人嘴巴的。封誰呢?灶王爺。因為這一天,灶王爺要上天庭匯報一年的工作。人們用麥芽糖糊住灶王的嘴巴,都說吃人的嘴軟,上天言好事,玉帝一高興,就降福給你們家了。有的還嫌不夠,在灶門上抹酒糟,想把灶王喝個暈乎,就像灌醉了大客戶,生意就做成了。當然,灶王有沒有說好話不知道,糖最後都是讓小朋友吃了。

接下來,就是「臘月二十五,撣塵掃房土」了。這一天,家裡要進行大掃除,把一年的壞運氣都掃地出門,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好運氣了。有些人家,也會把舊衣服扔掉,意味著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當然,清掃了房間,也要清理個人衛生,最有儀式性的就是理髮,意義是一樣的,都要把不好的留在過去。

過了二十五,就直奔大年三十了,作為臘月最後一天,大年三十是一個重頭戲,講究最多。上午要擺祭品祭祀祖先,保佑全家安康。在北方,還有踩歲的習俗,拿芝麻秸鋪在門口,人踩在上面就會發出踩碎的聲音,諧音為踩歲。這一晚,屋子裡是不能黑燈瞎火的,必須點亮燈。許多人不睡覺,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響,叫做守歲。不過,這一天最最緊要的就是一家人齊齊整整的,圍著桌子吃年夜飯。如果少了一個人,這飯就不圓滿,心裡多少是有遺憾的。飯菜是不能吃完的,要留一點,表示「飯吃不完」。吃完年夜飯,就到了孩子們最快樂的時間,貼春聯,貼年畫,放鞭炮,熱熱鬧鬧的。如果這時有人扮成財神送元寶,送財神像的,是不能拒絕的,如果不想要,不能說不要,要說已經請過了。你看,中國人說話也是這麼講究。

大年初一,也就是正月初一,又稱元日,元朔。許多地方人們起床第一件事是要穿上新衣,出門要放「開門炮」,然後,也就是正式過年了。老話講:「正月裡天天是節」,是有道理的,從初一到十五,基本上每天都有主題。晉議郎董勳《答問禮俗說》裡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傳說是因為女媧造萬物,每天都造一種動物,到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初一到初五都是正式拜年的時間,因為臘八之後,初一之前,可以拜早年,初六到十五,是拜晚年。十五之後,年就算過完了,你不能再拜年了。一般拜年都是晚輩給長輩拜,或者平輩之間拜年,以前未成年者要行跪拜禮,長輩方給紅包,現在就不那麼講究了。有些地方,初一要給祖宗上墳,有些地方則是初二,有這樣習俗的地方對應的當天,就不能去活人家拜年了,這也算是一種禁忌吧。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初二到十五的習俗,以及講究和禁忌。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一般會準備好送給父母親的禮物,體現孝道,如果是新嫁娘,還要帶回糕點之類的點心,由娘家分給鄉親們;初三是接財神的日子,這是商家們的大日子,一般要擺桌祭財神。但也有稱初三為小年朝,赤狗日,這一天是不能拜年的,而且要早早睡;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因為這一天屬羊,寓意三羊開泰;初五俗稱破五節,這一天的禁忌就比較多,《燕京歲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這一天,人們還必須吃一頓餃子;

初六屬馬,要送窮神;初七是人日,這天女媧娘娘造出了人。中國人的習俗,要吃七寶羹和麵條,還要登高,山高人為峰;初八是順星節,一般要放鞭炮,放河燈,以祈求星宿的護佑,有些地方存在鬧上八的習俗,因為第二天,許多商家就正式開鋪了;初九是玉皇會,也就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人們要拜天為玉帝過生日,有些地方,這天就不能在露天曬內衣褲,以示對天的尊重;初十是地母的生日,這一天是不能開山或打地基造房子的;十一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十二則是老鼠節,不過這個節現在基本不過了,只是十二搭燈棚的習俗在有些地方還存在,主要是為春節最後一天的元宵節做準備的;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四,有些地方祭拜臨水娘娘,也就是管婦人生產的神,也有說是伏羲誕辰日,有喝亮眼湯、食糟羹的習俗,這一天還要試花燈,為第二天元宵狂歡節的到來做最後準備。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之後最大的一個傳統節日了,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這一天相當於現在的狂歡節,有花燈展覽、熱鬧的廟會和燈謎會,觀賞舞獅舞龍,還吃湯圓,放煙花,男女老少都出來趕熱鬧。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生動地描寫了當時元宵節的盛況。

過完了元宵節,這個年就算真正過完了。

中國地廣物博,民族眾多,其實許多地方民俗都很不一樣,但中國人的情感都是一樣的,不管民俗怎麼變,也不管有多少講究和禁忌,其精神核心都是希望國泰民安,家庭幸福,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春節臨近了,藉此向看到這篇文章的網友們拜個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裡事業有成,財源廣進,闔家安康!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臘月已到,哪些忌諱要注意?
    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臘月已到,哪些忌諱要注意?再過幾天2020年就要到了,農曆春節的腳步也就更近了;12月28日,也是農曆臘月初三,許多在外打工的異鄉人一方面在搶購回家的車票,另一方面也會給長輩們準備一些人情禮物;眾所周知,在人情往來之中會有很多「忌諱」。如果你粗枝大葉總是「犯忌諱」,就會給彼此的關係添堵。更何況現在已經到了歲末臘月,在民間又有諸多忌諱。
  • 為什麼說「正月忌頭,臘月忌尾」?這2種禁忌必看
    俗話說「正月忌頭,臘月忌尾」,意思就是在正月的時候要注意一年的開頭,在臘月的時候要注意一年的結尾,而現在正值臘月和正月之間,那麼從易經的角度來看,「正月忌頭,臘月忌尾」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樣的道理?對我們又具有什麼生活上的指導意義呢?
  • 春節快到,俗語:臘月忌三,正月忌四,啥意思?具體是哪些事情?
    一是發端,是生命開始的喜悅,正月是新年開始,萬物復甦;三是終結,是生命結束的悲傷,臘月是寒冬時節,萬物沉睡,陷入無盡黑暗。由一而來,由三而去,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生命繁衍就是這樣。俗語:「臘月忌三,正月忌四」意思很簡單,臘月有三件事不能做,正月有四件事不能做。
  • 正月禁忌大公開,不少仍在農村盛行,原來這些背後含風水大學問
    農曆正月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年份,因為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上,新曆的第一個月並非是新的一年開始,而農曆的正月才是新年的開始。在正月裡,傳統的節日也特別多,例如春節、元宵節。在有的地方習俗中,過完元宵節才算是過完整個春節。可見傳統的人們對正月是如此的重視。於是正月裡的禁忌也是有很多,其中不少禁忌現在卻少有人知道。今天就來說說這些正月禁忌吧。
  • [春節民俗]農曆臘月二十五——忙年忙、磨豆腐
    那麼,中國人在籌備年夜飯的過程中,都有哪些習俗呢?磨豆腐、燉大肉、宰雞鴨、逛大集、發麵蒸花饃……快來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吧。,系中國文章學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寫作學會會長,河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北省老教授協會名譽會長。
  • 俗語「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
    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識,想要了解更多的農村民俗及不為人知的新鮮事,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緊臘月,慢正月,不緊不慢是冬月」,啥意思?古人生活經驗!翻開日曆,2019年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月,距離陽曆2020年僅剩二十多天了,這也意味著傳統春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了。最近天氣也是日冷一日,不少農民基本上已經忙完了秋收;如果想在年前掙一點工錢,農民也會去臨近城市打零工;如果感覺身體疲勞,正好也可以趁此時機好好休養生息。
  • 春節話民俗之正月初十捏老鼠嘴之來歷
    因為我不懂這方面的學術,今天就關於我們老家的一些民俗傳說分享給大家.在河北這一帶正月初十家家戶戶包餃子俗稱"捏老鼠嘴"關於這些傳說來歷我就老家流傳下來的傳說分享給大家.相傳在很久以前在古漳河流域的一個村莊裡出現一隻碩大的老鼠,臨近過年的時候這隻大老鼠帶領自己的部隊把老百姓家裡折騰得夠嗆,馬上年三十了這群老鼠把全村幾百口的糧食都吃光了,鬧騰的百姓無法過年.正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村裡輩分最高的老者高奶奶來了,就和大家商量如何把這隻老鼠精除掉的計劃
  • 農村老話愛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原來是這樣的含義
    農村老人常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什麼意思?春節將至又到了忙碌的時刻,在農村臘月一到就開始準備過年的各類事宜,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大寒都是節,大年越臨近,年尾的臨近,過年不但是過節,也是一年的工作總結,這類工作總結不單單在局限於某個工作,而是包羅萬象囊括所有家庭,年前年後在民間的說法和忌諱 ,在過年多時候確實有很多的講究,其實也是對於來年美好生活期盼,很多的規矩和講究都是流傳很久,在民間頗為流行
  • 臘月民俗大全,你知道幾個?
    進入臘月就意味著一年走到盡頭了,新的一年即將拉開帷幕,在古代臘月有非常豐富的祭祀活動,每一天都不重樣,接下來子曰就來講講臘月裡的習俗都有哪些,看看你知道多少?!1、臘月初八這一天被稱作「臘八」,即臘八節,最有名的就是「喝臘八粥」。
  • 為什麼一到臘月就不能搬家、訂親?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為什麼一到臘月就不能搬家、訂親?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據悉,在民間習俗裡,臘月是不能搬家的。當然,這只是民間習俗,如果臘月一定有搬家的需要,當然還是可以搬的。一般情況下,臘月和正月裡最好不要搬家,因為自古以來就流傳臘月和正月裡,不能搬家,動土,如果不是到非要搬家不可的情況下,還是建議等過了臘月和正月再搬家。首先,臘月有不能搬家的禁忌。究其原因,一是臘月天寒地凍,在以前生活條件差的時候,新房子裡沒有生灶做飯、炊煙人氣,房子裡寒氣侵骨,臘月裡搬進去,對於體弱的老人孩子婦人都非常不利,極易生病。
  • 俗話說:「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背後究竟有何講究?
    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春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所以在春節期間會有許多的文化習俗:比如說在過年前要貼春聯、掛紅燈籠、打掃家裡面的衛生,買年貨等等。這些都是人們在迎接春節到來之前的準備,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充滿著濃濃的年味。
  • 農村習俗:「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有什麼講究?
    農村俗語千千萬,從小到大聽過的俗語更是多得不計其數,而且在農村小孩是最喜歡聽老人講俗語的,不過對於小孩來說,只不過是聽著覺得有趣罷了,但是在老人眼中這些俗語是大有來頭的。農村最流行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光聽這句話就很有意思,主要講述的是農村的一些忌諱。而這句俗語開頭的臘月指的是農曆中的年底,也就是農曆的十二月,正月指的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
  • 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習俗講究和禁忌
    春節從初一到十五的習俗講究和禁忌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春節都有哪些講究和忌諱嗎?
  •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這種講究從何而來,你知道嗎?
    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這種講究從何而來,你知道嗎?文|昭昭諸夏年關將近,一年一度的春節運動會拉開了帷幕,簡稱春運,無論多忙,春節的時候還是要回家過年,和家人團聚,說起春節,春節有很多的習俗,南方北方差異很大,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餃子,南方人則不一定,地區的差異導致了習俗上的不同,但有些習俗卻是大家都會遵守的,「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理髮。」
  • 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臨近,送你18張姓氏頭像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七,春節的腳步已經臨近,在此提前給大家拜個早年。祝你工作舒心,薪水合心,被窩暖心,朋友知心,愛人同心,一切順心,永遠開心,事事稱心。新年總要有新氣象,如果你還在發愁沒有好看的頭像,那麼屬於你的福利馬上到來。
  • 農曆正月有哪些禁忌?
    中國農曆的第一個月一般稱為正月。 正月,又稱陬月、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個月,而正月初一,就是我們說的「春節」,被稱為「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就是一年的第一個早晨。古稱「三朝」,即「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又稱作「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日之元」。
  • 「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農村這些講究你知道多少?
    因此農村人的生活中也會受到這些講究的約束,這樣就能夠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規範和秩序。如果誰沒有遵從這些習俗,那就會受到村民們的嘲笑,嚴重點的則會在村裡抬不起頭來。對於年輕人來說,更需要牢牢的記住這些風俗,這樣才能被長輩們認可。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則俗語,你理解其中的意思嗎?
  • 各地春節習俗種類繁多,但這些習俗竟然很少有人知道!
    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即將接近尾聲,伴隨著它的結束我們鼓起勇氣迎來了新的一年,金豬年。給大家拜個晚年,祝大家豬年諸事順利,喜樂安康。今天小編帶你了解下各地的春節習俗,領略一下我大中國各地風土人情。現在跟隨我的腳步看一看中國人的年是怎麼過的。很多外國朋友形容中國人的春節是宇宙第一的節日,聲勢浩大極其隆重。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老祖宗這話啥道理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你聽說過嗎?其中有何深意。現在也有非常多的人遵守這個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那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究竟有沒有道理呢?那麼,你的家鄉有什麼過年期間的老話或者需要遵守的傳統?正月不理髮就是指人們在正月的時候大部分人是不會去剪頭髮的,這件事情是很有講究的,人們覺得在正月裡面剃頭是不吉利的,會給家裡面的人帶來不好的運氣,因此人們大多會選擇在年前就把自己的頭髮收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