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農曆臘月二十五——忙年忙、磨豆腐

2020-12-20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忙年忙,忙的是啥?打掃衛生,備年貨,熱鬧準備年夜飯。那麼,中國人在籌備年夜飯的過程中,都有哪些習俗呢?磨豆腐、燉大肉、宰雞鴨、逛大集、發麵蒸花饃……快來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吧。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劉紹本個人簡歷

&nbsp&nbsp&nbsp&nbsp劉紹本,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民俗文化專家,系中國文章學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寫作學會會長,河北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河北省老教授協會名譽會長。

&nbsp&nbsp&nbsp&nbsp忙年:農曆正月初一是傳統節日春節,這是中國最盛大的節日。為了過春節,人們早早就做準備,一般從上一年的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一直忙到除夕。人們要為過年準備食品、衣服,要祭祖、要拜神,要貼對聯,要準備鞭炮等等。那麼,從臘月二十三到除夕這大概一周的時間,為春節所做的準備稱為忙年。

&nbsp&nbsp&nbsp&nbsp歌謠:過了臘八就是年,哩哩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烀豬肘,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nbsp&nbsp&nbsp&nbsp聽民俗專家劉紹本老師「話」忙年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去集市「擠」年味兒

&nbsp&nbsp&nbsp&nbsp過去講,「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有一頂新氈帽」,這是什麼意思呢?每年臘月二十七,都會有大集,人們會去集上採購年貨,除了吃的,還要買一些喜氣的擺件,像中國節啊,春聯等。這些東西買來以後,再配合著家裡為新年準備的吃食,年味一下子就出來了。不過,現代人去年集比以前少了,更多的人會選擇去超市。其實,年前去年貨市場上擠一擠「年味」還是挺熱鬧的。

&nbsp&nbsp&nbsp&nbsp準備年節吃食是一種情懷

&nbsp&nbsp&nbsp&nbsp從臘月二十三開始,就進入過年的準備過程中了,我們說這叫「忙年」。早以前,百姓的生活條件沒有現在好,如果按照以前過年的標準來說,那現代人可謂是天天都在過年了。儘管這樣,中國人對年節的吃食仍舊有著特殊的情懷,做豆腐、燉肉、蒸饅頭,一樣都不少。時至今日,對於年夜飯吃食的準備,似乎已經從物質需求,轉變為精神需求,年夜飯也從單純的一頓飯變為中國人對團圓的期盼與象徵。

&nbsp&nbsp&nbsp&nbsp忙年忙,紅紅火火過大年。

&nbsp&nbsp&nbsp&nbsp做豆腐:「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實際上是老北京人在準備春節期間必備的所有「年貨」的開始。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祈「福」。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他的《豆腐》詩中寫道:「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有趣的是,時至今日,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究其因,是當地傳說灶王上天匯報後,玉帝會下界查訪,看各家各戶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樣,於是各家各戶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瞞過玉皇的懲罰。 做大肉:從臘月二十六開始,豐盛的年夜飯就要陸續「出鍋」了。燉鍋肉,一般按漢族而言對於舊時的窮苦人來說絕對是一種奢侈的願望,但是在過年的時候願望終於實現了。吃「年肉」講究要吃紅燒肉,因為肉本身就代表著富裕的意思,而紅燒肉則更能表示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熱氣騰騰泛著肉香的紅燒肉是多少人在臘月二十六這天期盼的。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過越紅火,但是在臘月二十六置辦點大肉也是成為了許多人都沒有忘記的老傳統。

&nbsp&nbsp&nbsp&nbsp宰雞趕大集: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餘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nbsp&nbsp&nbsp&nbsp發麵蒸饅頭:臘月二十八的漢族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漢族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在過去社會發展低下,還沒有現代比較方便的發酵粉,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多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麵不愛壞,於是二十八這天就發麵,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本期策劃、製作:寧曉雪 李全

相關焦點

  • 二十五,磨豆腐
    辭舊迎新,在春節的喜慶日子裡,人們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與經濟儲備,對於平時工作太忙碌沒有時間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所以,老百姓根據實際生活中的需求,研究出了這一比較特別的節日民俗,在我國的傳統社會中,老百姓的生活規律與民俗是不可分開的。農曆臘月二十五是什麼日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為什麼是做「豆腐」呢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其實這些過年的老話俗語都不是為了朗朗上口,而隨意胡謅編制的,其實每句都有一定的說法和一些來歷。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二十五、磨豆腐這一習俗的來歷。一、二十五、磨豆腐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在古代「豆腐」與「頭富」諧音,寄予了人們新年要富貴的心願。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另外,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
  • 2018年2月10日農曆多少 臘月二十五臨沂人都幹什麼
    臨近春節了,到了臘月底每天都是事,各種習俗要忙各種年貨要買,那2018年的2月10號是農曆的幾月幾日?這一天有沒有什麼習俗要忙,下面小編就來給各位網友算一下。   公曆時間公元2018年2月10日,星期六;農曆臘月廿五;戊戌年(狗年)甲寅月癸酉日。
  • 農曆臘月二十五通常會做這些事,你都做了嗎?
    農曆臘月二十五剛好是過了小年之後的後一天,那麼這一天都會有哪些習俗呢?1、磨豆腐俗話說二十五打豆腐,在農村裡的時候,這一天家家戶戶會準備好泡好的豆子去磨豆漿,然後煮豆漿,最後製成豆腐。城市裡面就沒有這個條件了。
  • 【習俗】臘月到,人忙年,說說臘月不得不知的習俗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臘月開始,就意味著過年進入倒計時啦! 臘月民俗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 民俗日曆——臘月二十五
    接玉皇     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福來年。
  • 臘月二十五 豆腐美食搭配葡萄酒帶給你驚喜
    為了過好年,舊時農家一進臘月的門坎,就開始忙年。尤其是從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起,人們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日夜忙個不停。民間有一首流傳很廣的《過年歌》: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豬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餃子;大年初一,蹶著屁股亂作揖。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 過年吃豆腐 清清白白都有福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豆腐諧音「都福」「頭福」,寓意吉祥美好,逢年過節是餐桌上不可少的一道美味。春節將至,豆腐生意紅紅火火,做豆腐的人比以前更忙了。1月19日,農曆臘月廿五,在淄博高新區南營綜合市場的豆腐坊內,李京華正準備用模具壓豆花。△經過泡豆子、磨豆漿、熬豆漿、點豆腐等程序後,豆腐終於成形了。  豆腐坊外的攤位上,李京華的愛人馬玉梅正忙著張羅生意,來買豆腐的人絡繹不絕。
  • 農曆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你家小年是哪天?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但是由於地域的影響,各個地區對小年的日期並不統一。央視新聞頻道今天播著播著就出現了豌豆黃、薩其馬、驢打滾、湯圓、花生糖、芝麻糖……網友表示:央視播新聞猝不及防變吃播。一定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 西安年·最中國丨小布邀你一起來聽「臘月二十五的那些事兒」
    在經過了臘月二十四的掃房子後,我們迎來了農曆的臘月二十五。今天的主題和吃有關。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所以臘月二十五有磨豆腐的習俗。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有趣的是,一些地方還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風俗。
  • 農曆臘月廿四是蘇州「小年」,傳統習俗有哪些?南北為何差一天?
    農曆臘月廿三,也是傳統習俗裡的「小年」。小年是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因此過小年非常隆重。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間,二十五買豆腐,二十六買斤肉,二十七買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掃一掃。」臘月二十三,是漢族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農曆裡小年是整個春節活動的開始和伏筆。
  • 春節習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四—掃房子舉行過灶祭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日,即臘月二十四,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清掃蛛網揚塵、清洗。此外,打掃衛生,要注意戴口罩、帽子和眼鏡。掃塵後及時更衣。臘月二十五—接玉皇(磨豆腐)舊俗認為灶神上天(臘月二十三)後,天帝玉皇於臘月二十五親自下界,查察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六指中國農曆年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六的俗稱;漢族春節習俗之一。這一天要割年肉,開始置辦年貨。
  • 從小年夜到除夕,如何準備過年?一首臘月歌,安排得明明白白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燉燉肉),二十七,宰公雞(殺灶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這首民間歌謠十分形象恰當的描述了人們從小年夜至大年夜這幾天的時間,為了迎接新年到來而做的準備工作。
  • 臘月傳統習俗不能忘 二十三送灶神二十四忙清掃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傳統的「小年」,也是進入春節的重要標誌。從這一天起,在外的人要趕回家,在家的人要置辦年貨。現代人工作節奏快了,生活條件好了,他們是如何為春節做準備呢?   本報隨機選取了年齡在24歲至45歲之間的30位讀者進行了採訪,「掃房子」和「趕大集」成為最受關注的臘月習俗。
  • 很多農村在臘月二十五要磨豆腐,磨豆腐的民俗其實有說法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其實這些過年的老話俗語都不是為了琅琅上口,而隨意胡謅編制的,其實每句都有一定的說法和一些來歷,二十三是送灶王爺上天言好活的日子,不給灶王爺整點糖瓜甜甜灶王爺的嘴,匯報時候會說不好聽的話的,吃了糖瓜則不同了,說話甜甜蜜蜜全是好活。
  • 進了臘月都是年,臘月之後的習俗,你了解多少。值得收藏哦
    農曆十二月,就是我們中國人俗稱的「臘月」。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殘冬、臘月、等等30多種叫法。其中,人們最熟悉的就是「臘月」了。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與「獵」通假,「獵祭」亦為「臘祭」。
  • 河南安陽:春節禁放鞭炮,財神藏在紙箱裡,春聯貼汽車窗戶
    河南省安陽市,春節禁放鞭炮,財神藏在紙箱裡,春聯貼汽車窗戶。(王建安 攝影)河南省安陽縣呂村集,農曆臘月三十這天,家家戶戶包餃子、貼春聯、請財神,大人忙忙活活,小孩子快快樂樂,城鄉各地團團圓圓迎新年。呂村集當地民眾遵循「財不外露」的古訓,請來的增福財神供奉在紙箱裡。
  • 「二十五,炸豆腐」,請問:過年為何要炸豆腐?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按年俗歌謠中唱的「二十五,炸豆腐」或「二十五,打豆腐」「二十五,磨豆腐」……總之,這天該是制豆腐的時候了。然而,豆腐種類那麼多,大多數地方炸的是北豆腐。我家也一樣,每年的今天,按民俗所既定的,要炸豆腐。不是炸一頓,而是要炸整個春節期間的豆腐。為什麼要在過年的時候炸豆腐呢?據鄉間所說「二十五,炸豆腐,過年不用搭功夫」。奶奶是這樣給我解釋的:過春節的時候,家人都在,而且會有很多親戚朋友走訪,人多了,需要的食物也多。
  • 春節臨近,從臘月到正月,這些有趣的中國民俗禁忌,你知道哪些?
    文 | 李異臘月和正月作為一年的結尾和來年的開端,對中國人來講,確實具有特別的意義,因此,以一年一度的春節為中心,產生了許多民俗。臘月的臘,本意是指祭祀神靈之禮,一般是在農曆十二月進行,所以,也把這個月稱為臘月。
  • 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過年春節的傳統民俗簡單介紹
    每每節日降臨,全國各地甚至海外華人區總會踐行一些春節習俗來傳遞過年的紅火意味與熱鬧氛圍。這些年俗,大多傳統且歷久彌新,在今日仍被廣泛使用。那麼春節有什麼風俗習俗呢?傳戒的傳統民俗介紹。春節的習俗春節的習俗風俗有哪些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