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精英-昱恆杯」在河北傳媒學院舉行,來自中國臺北的鳳西國中受邀參加了本次比賽。
在鳳西國中對陣深圳佳兆業梯隊的比賽中,鳳西國中1號隊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沒有站在球門下,而是出現在右後衛的位置上,並且表現的十分出色。
「和學長配合不起來」,面對採訪這個小傢伙首先反思了自己本場比賽的表現。由於本次隊伍中門將數量較多,所以主教練安排他踢後衛的位置(原來理由如此簡單粗暴,此前我還認真分析了一番他為什麼身披1號卻踢後衛)。
圖:洪思瀚
小傢伙叫洪思瀚,今年剛剛小學畢業。由於在中國臺北地區,足球受歡迎程度位列棒球和籃球之後,所以他走上足球道路完全屬於偶然。
中國臺北的校園足球訓練時間基本和大陸地區一致,早晨8點和下午4點有兩次訓練計劃,每次訓練大概會安排2個小時左右,但周末會安排休息。
而鳳西國中的隊長蔣淳恩從6歲時開始接觸足球,已經有7年之久。最初他父母並不支持踢球,而身邊周圍踢球的孩子也不算太多,但他依然堅持了下來,後來父母也逐漸接受了孩子的選擇。
蔣淳恩
受制於中國臺北地區整體足球水平,這些小孩每年踢比賽的機會並不多,即便是已經成為球隊主力的蔣淳恩今年也只踢了20場正規比賽左右,而剛剛小學畢業的洪思瀚一年則只有5場球的經驗。
但隨著近些年中國臺北對於足球項目的重視,投入也逐漸增多,從鳳西國中教練口中得知,現在即便是他們初中組只要報名參加當地足協和教育部組織的正規比賽都可以申請補助。初中組大概是每年50萬臺幣(11萬人民幣)、高中組80萬臺幣(17萬人民幣)、大學組100萬臺幣(22萬人民幣)。雖然這筆費用對於職業足球而言,簡直是杯水車薪,但對於一支校園球隊而言則可以保障其一年隊伍的服裝和裝備花銷,會極大的減輕學校負擔。
中場時教練為孩子講解戰術安排
中國臺北也在想辦法增加孩子們踢比賽的場次,每年球隊會參加兩類比賽,一種是足協舉辦的青少年聯賽和杯賽,另一種則是教育部組織的聯賽和杯賽。
而他們的培養方法則遵循特長班培養模式,學校會把他們分為籃球特長班,足球特長班,這些孩子被分在同一個班級裡,進行統一訓練和培養。
雖然這些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觸更多的棒球和籃球,但對於中國臺北的足球運動員還是比較熟悉。兩位孩子在被問及熟知的足球明星時,浙江綠城球員陳柏良都是他們首先提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