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不開夥 社區吃食堂

2020-12-22 今晚報
  本報訊 (記者付殿貴)日前,西青區楊柳青鎮16家老人家食堂正式投入運營。按照政府扶持、社會化運營的總體思路,這裡的老年人有了自己專屬的「外賣」,不使用手機支付,就有老人家食堂的專業廚師烹飪營養均衡的美食送到家,喜愛熱鬧的老人也可以去社區食堂跟老年朋友們一起就餐。重點解決了高齡和失能等老年人「吃飯難」問題,真正實現了鎮域內老人家食堂全覆蓋。

  據了解,老人家食堂在楊柳青鎮柳雲路四合居飯店設置一級老人家食堂,在鎮區內15處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置二級老人家食堂。一級食堂負責老年套餐的製作、提供就餐及15處二級老人家食堂的訂餐配送工作。老人家食堂的菜譜,是專業營養師根據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季節變化等制訂的,綜合考慮老人的喜好以及時節的特點。比如冬至以後天氣寒冷正是感冒高發期,老人們的菜譜裡就多了山藥、木耳、龍利魚等有益於提高免疫力的菜品。老人家食堂和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及時公布每周菜單,每周一至周五為老人提供午餐,包括15元、20元、25元三種標準套餐,老人根據自身需要選餐,並享受政府每餐3元助餐補貼。

  居民魏東說,老年人為不給子女壓力,相當一部分在年老體弱、疾病纏身的狀況下,依然為一日三餐勞累,老人家食堂是老年人的福祉。

  西青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家裡不開夥社區吃食堂,成為老人們的晚年生活新時尚。吃得越來越營養,活得越來越健康,這樣的日子,老人舒心,兒女放心。

  上圖 專業廚師為老年人備餐。

  本報記者 付殿貴 攝

相關焦點

  • 條件未達標,仨中學食堂暫不開夥
    條件未達標,仨中學食堂暫不開夥 學生改吃配餐,全市暑期食堂維修金約450萬元
  • 臺灣桃園省水怪象:家裡不開夥 出門上公廁(圖)
    原標題:臺灣桃園省水怪象:家裡不開夥 出門上公廁(圖)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4月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桃園昨實施第三階段「供五停二」限水首日,民眾乾脆不開夥,買菜人潮銳減;還出現「借廁所」怪象,公家機關公廁現人潮。   桃園市桃園區南門傳統市場昨天上午好冷清,生意掉了二、三成,大家為省水,都不開夥、不買菜,即使上門,大多選根莖類蔬果,不用洗,外皮削一削就可以煮。
  • 破題「舌尖上的養老」 祥符街道中央廚房今天「開夥倉」
    今天,杭州市拱墅區祥符街道中央廚房「開夥倉
  • 把社區食堂開到市民心坎上!至2019年底全市已建設社區食堂55處,日...
    「家門口」的食堂——開到百姓「心坎上」市民社區食堂的推行,將好事辦到了群眾心坎裡。「我們老兩口在家做飯一頓吃不完,要麼吃冷飯,要麼倒掉,形成浪費。」1日中午,正在翡翠社區食堂就餐的賀業豐表示,自從家門口開了食堂,他和老伴基本就在這裡就餐:「不用自己忙活著做飯,我倆飯量小,兩人花不多錢就能吃到三個剛出鍋的菜,既方便又實惠、營養、安全。」市民社區食堂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服務,根據老年人用餐特點,設計製作適合老年人消費習慣的少鹽、少油、少糖、鬆軟的營養配餐。
  • 天熱「不開夥」 外賣跑斷腿
    「哪天涼快點,再動用家裡的廚房吧。」記者發現,持續一周的高溫天氣,讓餐廳的外賣業務火了一把。快餐「網上訂單」銷量激增中午12點半,麥當勞「麥樂送」送餐員小程滿頭大汗地敲開顧客家門。「還挺快的,不到半小時。」顧客挺滿意,小程擦擦臉也笑了,「天越熱活兒越多,附近寫字樓大宗訂餐的也不少,好多都是網上下單的。」記者了解到,近期提供外送業務的快餐廳生意都不錯。
  • 融媒·先鋒|居委會裡的「長者食堂」開飯啦!社區黨支部牽頭修建日...
    這就是位於北八裡社區居委會的日間照料中心,它包括了「長者食堂」、澡堂等,由社區黨支部、居委會牽頭並出資修建。隨著它近期投入使用,社區眾多老年人面臨的就餐、洗浴等難題迎刃而解。走出家門幾百米就能吃上熱飯北八裡居居民楊茂祥今年75歲,由於子女都在外工作,平時只有他和老伴兒兩人在社區居住。從11月30日這天起,楊茂祥突然覺得比之前輕鬆了不少。這天,社區的日間照料中心正式啟用,以前每個工作日都要自己動手烹飪一日三餐的他,現在只需走到離家上百米遠的日間照料中心,就能吃上一頓熱氣騰騰的午飯。
  • 肉包、烤鴨、豬排飯...農工商超市在靜安開出首家「社區食堂」!
    肉包、烤鴨、豬排飯......農工商超市在靜安開出首家「社區食堂」!「社區食堂」為附近居民提供一日三餐。農工商超市的經營管理層經過反覆市場調研論證,決定根據臨汾店周邊住宅區集中的特點,以服務社區、立足鄰裡為宗旨,在經營上圍繞社區餐飲,主打「社區食堂」品牌。而「社區食堂」專注於為學生族、上班族、老年族提供實惠可口、品種豐富的一日三餐,而且堂吃、買好帶回家均可。
  • 社區|社區牽頭建「社區食堂」,為老人定製菜品還能「包月」
    乾淨的後廚劉大姐告訴記者,除了製作過程嚴謹,使用的米、面、油也都是超市可以買到的品牌,保證老年人們吃得健康、放心。還沒到開餐時間,食堂內外就已經聚集了許多聞訊而來的老人們。此次富強路街道辦事處在轄區內共啟動了兩座老年食堂,分別為位於鄰圃道錦林菜市場東門的錦林社區食堂、位於富強路一號街坊內的富達社區食堂。兩座食堂均由街道辦事處選址出資建設,服務團隊來自於熊媽媽主食廚房。
  • 社區食堂紅紅火火 線上+線下讓老年人「吃得好」
    社區食堂紅紅火火,線上平臺推出「老人餐」——線上+線下,讓老年人「吃得好」年紀大了牙口不好、自己在家買菜做飯不方便……隨著老齡化的加深,老年人「吃飯難」的矛盾日漸突出。近年來,各地線上線下齊發力,社區老年食堂、線上老人餐等老年助餐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受到歡迎。
  • 社區大食堂 讓居家養老更有「滋味」
    12月16日,在曙光教師新村小區,建新社區的「社區大食堂」負責人周俊傑告訴居民桂增亮今天的菜譜,「等會薛大爺他們幾個來了,正好坐一起,你們邊吃邊聊。」拿餐具、打菜、打飯,跟鄰居坐到一塊,大家說說笑笑吃頓午飯,這樣的場景,每天中午都在建新社區的「社區大食堂」裡出現。為方便獨居、孤寡老人等老年人群體用餐,建新社區聯合第三方公司利用一部分社區用房,開辦了「社區大食堂」。
  • 北外灘社區請大酒店名廚掌勺 社區食堂吃到正宗法式色拉
    原標題:社區食堂吃到正宗法式色拉  「今天這裡的菜味道真好,沒想到真的是酒店裡大廚燒出來的。」家住塘沽路的薛秀珍阿姨聽說百官街上的虹口區北外灘社區食堂的菜是五星級酒店中外名廚掌勺燒的,連連說自己「口福真好」。
  • 5元還能吃到三菜一湯 杭州這家食堂10年不漲價
    張阿姨事先打電話訂好中飯,中午12點肚子餓了便過來拿,她今年69歲,從2014開始就吃家門口的老人食堂了,老伴去西湖邊搞活動了,一個人在家裡不高興燒,就會來這裡吃。為啥打包帶走不在店裡吃呢,她解釋,11點半之前要吃好的,過了這段時間在店裡吃,也影響老闆做生意的。張大媽現在不住在翠苑,每次來社區計生協會開完會,總要去老年食堂過過癮,她覺得一來方便,二來衛生。
  • 杭州這個社區有家「落胃」的老年食堂 支撐起它的全靠社區居民
    經記者了解,珊瑚沙社區目前提供免費午餐的對象為85歲以上的原住民(股民),即原撤村建居且同時享有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股份的居民。昨天中午,記者前去這家老年食堂一探究竟。每天提供一頓中餐,每天菜品不重樣老年食堂就開在社區的文化家園裡,不算大,大概有40平方米,幾張餐桌一擺,能坐得下30多位老人。食堂2020年12月剛開張,名字叫「夕陽紅」老年食堂。
  • 日照東港這個社區真宜當!長者食堂,開飯啦~~
    對於家住東關裡的劉雪麗阿姨來說每天最重要的兩件事一件是看好自己的小外甥女另一件就是和自己的幾個老姐妹到利群社區福彩長者便民食堂開茶、嘮嗑、就餐「每天我們姐妹們都會相約來開茶、聊天,小孩兒的爸媽工作忙,我帶著她就直接在這吃午飯,非常方便。」
  • 73秒丨5元能吃啥?煙臺市民社區食堂食譜告訴你!
    ,大家都不陌生,很多單位也都配有食堂,很多人選擇吃食堂主要原因就是乾淨、衛生,而且便宜。但是,你有沒有想像過自己所在的社區裡也能有食堂呢?在煙臺,這一切都成為了現實,很多社區都有了自己的市民社區食堂,而且,對於7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還有很大的優惠,這到底是什麼食堂呢?11日中午11點,記者在煙臺市芝罘區毓璜頂街道辦事處翡翠社區的市民社區食堂看到,雖然距離正式開餐還有20分鐘的時間,但是這裡已經來了很多準備買飯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居多。到底是市民原因吸引了這麼多老年人呢?
  • [開夥倉]燒飯
    [開夥倉
  • 望湖街道開起第二家社區食堂 讓獨居老人體驗「飯來張口」
    「吃飯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獨居老人,社區食堂的出現,為探索破解這一問題提供了方向。在群眾的呼聲之下,8月2日包河區望湖街道第二個社區食堂開業。伴著熱騰騰的飯菜端出,思考也隨之而來。「為民食堂」如何才能走得更遠?記者走訪發現,這兩年合肥不少地方都開辦起了社區食堂,並呈現出多種經營模式。
  • 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資料圖。來源:人民日報梳理發現,價格實惠、用餐便利、對外開放、兼具社區社交功能等種種特徵,不僅讓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舌尖上的美食」,還讓許多「老社區」重新煥發了活力,撐起了居民滿滿的幸福感。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今年各地計劃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其中建設社區食堂成為很多小區改造清單中的「必選項」。雖說「民以食為天」,但餐飲的學問卻不少。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社區食堂一開就「火」近日,記者實地走訪這個食堂看到,中午11時不到,已經有不少老人來這裡就餐。和普通社區食堂不同,這個食堂有點「潮」,按照不同功能劃分為「記憶」「相逢」「心傳」「家常」「牽手」「關愛」等區域,讓老人不但可重溫記憶中「小辰光」美食的味道,也可在時尚的烘焙間學習製作點心等。
  • 「村食堂」讓老人享受集體的福
    鎮黨委鎮政府見到農村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瞎燈冷灶,吃飯不應時,這種不良生活容易讓老人生病。決定開設「村食堂」,凡是能給村裡幹點公益事,均可到「村食堂」免費吃飯,開支由村積累作保障,解決老人的生活問題。鎮裡選試點村選中了七裡倉二村。該村黨支部書記何世圈說,七裡倉二村有34個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有的吃飯對答,有的根本不會做飯,吃飯飢一頓飽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