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這個社區有家「落胃」的老年食堂 支撐起它的全靠社區居民

2021-01-13 杭州網

都市快報訊 「我們社區新開了個老年食堂,85歲以上的老人去吃午飯,都免費的。」這件暖心的好事,最近在珊瑚沙社區裡傳得火熱。

珊瑚沙社區在西湖區轉塘街道,是杭州第二批撤村建居的新社區,以前叫珊瑚沙村。經記者了解,珊瑚沙社區目前提供免費午餐的對象為85歲以上的原住民(股民),即原撤村建居且同時享有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股份的居民。

昨天中午,記者前去這家老年食堂一探究竟。

每天提供一頓中餐,每天菜品不重樣

老年食堂就開在社區的文化家園裡,不算大,大概有40平方米,幾張餐桌一擺,能坐得下30多位老人。食堂2020年12月剛開張,名字叫「夕陽紅」老年食堂。

目前,食堂只提供一頓中餐,每天中午11點,肉餅蒸蛋、白斬雞、香菇青菜、家常豆腐……這些家常菜一出鍋,食堂裡就熱鬧起來了。珊瑚沙社區書記任越慶說:「為了讓老人們每天都能吃上幾道不一樣的,食堂每天的菜品也都會不重樣地換著來。」

92歲的社區居民方山要了一個套餐,一葷兩素:一個大雞腿、一份炒花菜和一份清炒大白菜。「蠻合口味的,清淡,吃起來不膩。」方爺爺說,「社區開了老年食堂,讓我們這些老人能在家門口吃頓熱騰騰的飯,就已經很不錯的啦。沒想到還免費,真的很好。」

開一家老年食堂,做起來並不容易

解決社區老人就餐的難題,是珊瑚沙社區建老年食堂的出發點。而為85歲以上的原住民免費提供午餐,是社區在這個出發點上,大膽邁出的又一大步。

這個服務,在食堂開張的當天,就同步推出了。「社區裡行動不便和獨居的老人,都有不少,他們是有這個需求的。」珊瑚沙社區書記任越慶說,既然居民有需求,社區就想大膽試一試,把這件事情當做一件「大民生」,好好做起來。

為什麼說這一步邁得「大膽」,因為做起來並不容易。目前,老年食堂的主要運營經費,都來自熱心居民和企業的捐助。主要的人力,也都是靠社區居民。廚師由社區裡一位燒得一手好菜的居民擔任,食堂裡其他工作人員,也都是社區裡的志願者。

據統計,珊瑚沙社區70歲以上的老人一共有232人,85歲以上的老人大概有28人。目前,85歲以上的原住老人來食堂吃飯是免費,70歲以上的老人吃一頓也只要7元,兩葷兩素。

對於社區裡行動不方便的高齡、孤寡、獨居和空巢老人,社區引入了「之江公益」等社會組織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為他們提供配送餐服務。

想開得長久,要有自己的運營模式

老年食堂運營了3個多星期,社區已經發現了問題:光靠熱心人士的捐助和幫助來完成的服務,有點吃力,也不足以支撐老年食堂的長久運營。社區也正在考慮,引入第三方機構來運營老年食堂。

一直以來,「老年食堂」是快報「民意直通車」欄目的一個熱門話題。事實上,社區裡的老年食堂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的就餐問題,也減輕了老年人子女的生活壓力。

杭州的老年食堂主要分三種類型:自辦型,由社區村自己舉辦老年食堂;引入型,由社區村提供場地,引入第三方力量運營老年食堂;嫁接型,依託社會餐飲企業為老年人提供現場就餐和配送餐服務。但是,老年食堂要開得長久,並不容易。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運營模式,不能一直靠補貼或者捐助。

相關焦點

  • 最美老年食堂 藏身杭州最老城區
    在這個老城區的大街小巷,「藏」著不少味美價廉的老年食堂,不單給老人們提供了便捷、安全、可口的飯菜,還是老人們交流的空間。    葵巷社區老年食堂 華藏寺巷一側整潔的環境、豐富的菜式和實惠的價格,為不少居民特別是老人們提供了以午餐為主的生活便利。西牌樓社區老年食堂 直吉祥巷14號旁邊解決社區老人一日三餐的同時,保證讓居民們吃到放心餐的老人都可以用餐。
  • 杭州首家老年食堂開始走進青春期
    浙江在線5月12日訊 社區的口味,居民說了算!今年4月,杭州翠苑一區老年食堂,通過居民民主投票,選出新任承包商。  停擺了數月的食堂,4月底試營業,5月8日正式開業。當天,94歲的社區「大寶貝」達式華奶奶來剪彩,有居民覺得,這裡像自家的飯廳。錢江晚報記者也去嘗了嘗食堂的飯菜。
  • 杭州首家老年食堂風雲17年:投票選出的新食堂,開業十來天有阿姨吃...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尹慧娟 陳文文社區的口味,居民說了算!今年4月,杭州翠苑一區老年食堂,通過居民民主投票,選出新任承包商。停擺了數月的食堂,4月底試營業,5月8日正式開業。2003年,杭州市第一家社區老年食堂在翠苑一區落成,到今年已經17年。從最初50多平方米到如今220多平方米;從原來每天一頓午飯到如今一日三餐,從原來「有地方吃」到如今有營養地吃自定義地吃……變化蠻大。可以說,一家老年食堂17年的風雲際會,也是一個基層民主自治的縮影。
  • 你們惦記的老食堂回來了!拱墅「年紀」最大的社區食堂重新開張
    11月16日上午,經過近3個月的升級改造,杭州拱墅區最早開辦的社區老年食堂「湖墅陽光食堂」重新開張營業。「對我們小區居民來說,這裡與其說是個『飯堂』,更像是我們的『家』。」煥然一新的門頭,溫馨的用餐環境,更加體貼周到的服務……小小一頓飯,背後凝聚的是湖墅人十年不變的為老情懷。
  • 望湖街道開起第二家社區食堂 讓獨居老人體驗「飯來張口」
    「吃飯難」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獨居老人,社區食堂的出現,為探索破解這一問題提供了方向。在群眾的呼聲之下,8月2日包河區望湖街道第二個社區食堂開業。伴著熱騰騰的飯菜端出,思考也隨之而來。「為民食堂」如何才能走得更遠?記者走訪發現,這兩年合肥不少地方都開辦起了社區食堂,並呈現出多種經營模式。
  • 24節氣如何食補養生,杭州這個老年食堂想一個個都好好研究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吳雨婷杭州市首家老年食堂誕生地西湖區翠苑最近又有新動作。翠苑四區社區老年食堂經過幾個月的籌劃和建設後,以更嶄新的面貌亮相。紅燒大排10元、白切雞8元、黑木耳炒蛋4元、蝦皮冬瓜3元……社區居民顧阿姨特地趕來新老年食堂申領飯卡。她在「今日食譜」的告示牌前高興地轉悠。之前老年食堂暫停運營的一段時間裡,翠苑四區老年居民需要到附近的翠苑二區、翠苑三區社區老年食堂用餐,總歸有不便。
  • 杭州這家老年食堂已經開了12年了
    我翻了幾頁食堂裡的意見簿,除了兩個建議菜不要太鹹的意見,大多是好評。杭州有1200多家老年食堂運營成本高是「老大難」截至今年7月底,杭州一共有老年食堂(助餐服務點)1200多家。大體來說,杭州老年食堂主要分三種類型:自辦型,由社區村自己舉辦老年食堂;引入型,由社區村提供場地,引入第三方力量運營老年食堂;嫁接型,依託社會餐飲企業為老年人提供現場就餐和配送餐服務。杭州的這些老年食堂,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色:一是連鎖化運營。
  • 價廉味美 服務貼心 杭州西湖區老年食堂裡的幸福味道!
    杭州網 記者 夏煌磊 通訊員 袁芳杭州網訊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在老齡化日趨嚴重的當前,辦社區老年食堂成為解決老年居民生活難題的民生大事。老年助餐據了解,目前西湖區共有建成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139家、老年食堂(助餐點)91家,實現了鎮街照料中心、助餐服務全覆蓋。
  • 家門口的社區大食堂新開張啦
    本報記者林雨晨通訊員錢望南呂靜  5月8日,在多藍水岸小區的南門,裝修一新的社區大食堂終於對外營業了。它就設在原來開了5年的夕陽紅老年食堂這裡。雖然名字變了,裝修變了,但依舊是那個能為社區及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的食堂。
  • 煙臺市民社區食堂行業協會成立 社區食堂APP正在開展試點
    水母網12月4日訊(記者 劉曉陽 通訊員 宋文洋攝影報導)在煙臺,市民社區食堂已經成為有溫度、受歡迎的煙臺民生品牌。12月4日,煙臺市民社區食堂行業協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會議在高新區誠悅酒店召開。
  • 轉變作風惠民生 社區食堂齊開業
    本報文登12月2日訊 自2019年文登首家社區食堂落戶天福街道新城社區後,經過近一年的籌建和準備,11月24日,我區再添四家社區食堂,這是區政府為民解憂惠民生的又一有力舉措,也是打造「不離家、不離親、不離群」養老模式,解決老年人「一餐熱飯」的重要民生工程。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圖說:濰坊社區食堂 記者陶磊 攝(下同)在浦東浦電路上人流熙攘,居民們發現,一個顏值頗高的社區食堂在這裡亮相。作為上海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濰坊社區食堂運營不久就迅速走紅,讓老人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 開辦10年服務30萬人 杭州這家老年食堂為何越辦越火
    作為杭州最早開辦的老年食堂之一,夕陽紅膳廳裡發生的暖心事不勝枚舉,食堂牆面上的十多面錦旗最能說明群眾的心聲:「服務熱情」「愛老暖心」「來到這裡,如同回家」……開辦10年來,這家老年食堂共服務居民30多萬人次,上門送餐10萬餘次。葷菜6元、素菜3元、米飯1元的價格,6年以來未曾上漲。70歲以上老人就餐可打8折,80歲以上老人享受7.5折。
  • 日照東港這個社區真宜當!長者食堂,開飯啦~~
    作為東港區主導成立的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中心內設利群社區福彩長者便民食堂,主要解決社區周邊的老年人吃飯問題,為周邊老年居民提供生活的便利,打造智能養老服務新模式。養老服務中心建築面積1000餘平方米,內設長者食堂、積分超市、服務驛站等,圖書、棋牌娛樂等設施也正在完善中,旨在為老人提供助餐配餐、信息服務、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集多元化於一體的養老服務。「很實惠,飯菜也可口,很適合我這個年紀吃,很好!」家住周邊的鄭大爺,每天中午在海曲公園練完樂器後,都會來到長者食堂吃飯。
  • 家裡不開夥 社區吃食堂
    本報訊 (記者付殿貴)日前,西青區楊柳青鎮16家老人家食堂正式投入運營。
  • 杭州首家老年食堂改成了日間照料中心,今日開業
    這個問題,曾經困擾著翠苑一區社區的居民。 翠苑一區社區是一個有著30多年歷史的老社區,社區60周歲以上老人已經達到1400多人,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居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除了可供日常休憩娛樂的場所,他們還希望能有更專業的服務,來保障老年群體的晚年生活。
  • 社區|社區牽頭建「社區食堂」,為老人定製菜品還能「包月」
    老年助餐服務是一項群眾關心、社會關注的民生實事,也是養老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為了能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吃上一口熱乎的飯菜,6月9日,由包頭市青山區錦林社區牽頭、熊媽媽主食廚房入駐的「錦林社區食堂」正式啟動。
  • 北外灘社區請大酒店名廚掌勺 社區食堂吃到正宗法式色拉
    原標題:社區食堂吃到正宗法式色拉  「今天這裡的菜味道真好,沒想到真的是酒店裡大廚燒出來的。」家住塘沽路的薛秀珍阿姨聽說百官街上的虹口區北外灘社區食堂的菜是五星級酒店中外名廚掌勺燒的,連連說自己「口福真好」。
  • 【地評線】民生十為 | 社區食堂上海走紅 讓老人享受「舌尖上」的...
    作為上海今年市政府實事項目之一,濰坊社區食堂運營不久就迅速走紅,讓老人們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社區食堂一開就「火」  近日,記者實地走訪這個食堂看到,中午11時不到,已經有不少老人來這裡就餐。
  • 運營成本高、利潤薄 連雲港社區食堂如何擺脫生存尷尬
    飯菜品種多、價格低,受老年居民歡迎  四五個老人圍著桌子包餃子,一個老人負責清點搬到廚房下鍋,一個老人負責煮餃子,午間吃飯時間,踏進新海街道星化社區社區食堂,眼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在裡面的餐廳,十來個老人正有說有笑的吃著餃子,一些居民也是陸續趕來,選擇把餃子帶回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