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我們社區新開了個老年食堂,85歲以上的老人去吃午飯,都免費的。」這件暖心的好事,最近在珊瑚沙社區裡傳得火熱。
珊瑚沙社區在西湖區轉塘街道,是杭州第二批撤村建居的新社區,以前叫珊瑚沙村。經記者了解,珊瑚沙社區目前提供免費午餐的對象為85歲以上的原住民(股民),即原撤村建居且同時享有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股份的居民。
昨天中午,記者前去這家老年食堂一探究竟。
每天提供一頓中餐,每天菜品不重樣
老年食堂就開在社區的文化家園裡,不算大,大概有40平方米,幾張餐桌一擺,能坐得下30多位老人。食堂2020年12月剛開張,名字叫「夕陽紅」老年食堂。
目前,食堂只提供一頓中餐,每天中午11點,肉餅蒸蛋、白斬雞、香菇青菜、家常豆腐……這些家常菜一出鍋,食堂裡就熱鬧起來了。珊瑚沙社區書記任越慶說:「為了讓老人們每天都能吃上幾道不一樣的,食堂每天的菜品也都會不重樣地換著來。」
92歲的社區居民方山要了一個套餐,一葷兩素:一個大雞腿、一份炒花菜和一份清炒大白菜。「蠻合口味的,清淡,吃起來不膩。」方爺爺說,「社區開了老年食堂,讓我們這些老人能在家門口吃頓熱騰騰的飯,就已經很不錯的啦。沒想到還免費,真的很好。」
開一家老年食堂,做起來並不容易
解決社區老人就餐的難題,是珊瑚沙社區建老年食堂的出發點。而為85歲以上的原住民免費提供午餐,是社區在這個出發點上,大膽邁出的又一大步。
這個服務,在食堂開張的當天,就同步推出了。「社區裡行動不便和獨居的老人,都有不少,他們是有這個需求的。」珊瑚沙社區書記任越慶說,既然居民有需求,社區就想大膽試一試,把這件事情當做一件「大民生」,好好做起來。
為什麼說這一步邁得「大膽」,因為做起來並不容易。目前,老年食堂的主要運營經費,都來自熱心居民和企業的捐助。主要的人力,也都是靠社區居民。廚師由社區裡一位燒得一手好菜的居民擔任,食堂裡其他工作人員,也都是社區裡的志願者。
據統計,珊瑚沙社區70歲以上的老人一共有232人,85歲以上的老人大概有28人。目前,85歲以上的原住老人來食堂吃飯是免費,70歲以上的老人吃一頓也只要7元,兩葷兩素。
對於社區裡行動不方便的高齡、孤寡、獨居和空巢老人,社區引入了「之江公益」等社會組織組成的志願者服務隊,為他們提供配送餐服務。
想開得長久,要有自己的運營模式
老年食堂運營了3個多星期,社區已經發現了問題:光靠熱心人士的捐助和幫助來完成的服務,有點吃力,也不足以支撐老年食堂的長久運營。社區也正在考慮,引入第三方機構來運營老年食堂。
一直以來,「老年食堂」是快報「民意直通車」欄目的一個熱門話題。事實上,社區裡的老年食堂不僅解決了老年人的就餐問題,也減輕了老年人子女的生活壓力。
杭州的老年食堂主要分三種類型:自辦型,由社區村自己舉辦老年食堂;引入型,由社區村提供場地,引入第三方力量運營老年食堂;嫁接型,依託社會餐飲企業為老年人提供現場就餐和配送餐服務。但是,老年食堂要開得長久,並不容易。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運營模式,不能一直靠補貼或者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