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鐘錶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時間!因為,正是出於對時間進行記錄與管理的動機,才促成了鐘錶的誕生與發展。
時至今日,雖然,我們能夠輕鬆的在書本中找到關於時間的清晰而明確的定義;也能夠利用手機、手錶等現代化的工具對我們的時間進行隨心所欲的管理與記錄!但是,愛因斯坦、柏格森、霍金、彭羅斯……等等多位頂尖科學家還是基於時間有過多次劇烈的爭議!
很明顯,當我們從認知甚至哲學的角度來思考時間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時間,本質上是一個極度抽象的概念!所謂「時間」,其本質上是不存在的,只不過是人類基於自身的經驗與總結,對其冠以「時間」之名罷了。
古代鐘錶製作的價值與意義
01
接上所述,一方面,時間的抽象感與神秘感基於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尚且如此!那麼,可想而知,在只懂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代社會,時間的概念將會是多麼的神秘!當然,也正是這種神秘且不可捉摸的屬性,為時間也為後來的鐘表戴上了神聖與權威的光環。
02
另一方面,在生產力極度不發達的古代社會。依靠人力長時間的勞作才能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那麼,在缺乏時間的管理與時間計算的當時,一天究竟需要工作多長時間?當然,對於農耕文明的古代中國而言,農民一直都有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
隨著社會的演變,特別是在發展出僱傭關係之後,那麼僱員一天正常的工作時間應該是多久?當然,作為僱主,肯定是希望自己所僱用的員工為自己工作更長的時間創造更多的價值!然而,作為僱員,也會本能的維護自身權益、拒絕僱主的壓榨。那麼,僱主與僱員之間便有了基於時間話語權而產生的矛盾!
這種基於時間話語權的矛盾,往小了說是僱主與僱員之間的矛盾,如若放到整個社會來看,往大了說就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矛盾!如此這樣,鐘錶製作的價值也就不言而諭了!
03
除此之外,關於時間管理與時間記錄的問題也受到宗教信徒的關注與重視,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基督教會了。
基督聖徒聖本尼迪克特早在六世紀之時就在為西方隱修院制定的教規中規定:修道者每天要用7個小時的時間來祈禱(這裡小時的概念與現代不同,指的是把一天分成若干個等份)!!
與猶太教與伊斯蘭教(按照自然時間於早、中、晚做祈禱)不同,基督教徒必須於準確的時間進行祈禱!這,就對當時的時間記錄做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每個修道院的每個屋子都會有用來報時的警鈴裝置,由守夜人在特定時刻拉響警鈴!這,則需要守夜人有著極為嚴謹的態度,畢竟,對於虔誠的的基督徒來說,因疏忽而錯過了祈禱是不可被「救贖」的罪過!!
當時法國有一首名叫《約翰兄弟》的古老兒歌,其歌詞中唱道:「你還在睡嗎?約翰兄弟,晨鐘正在敲響,晨鐘正在敲響,叮噹叮噹……」。其非常形象的反應出當時修道士們那種對於時間的擔憂與焦慮!畢竟,關乎信仰,怎能馬虎?當然,這種擔憂與焦慮在後來鐘錶的革新中煙銷雲散了……
現代鐘錶文物的收藏與鑑定
由上文可知,基於時間管理與時間記錄而誕生的鐘表製作與革新對於古代社會的意義重大。人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時間問題!鐘錶的革新由最初通過觀察天體運動……到漏壺計時……再到後來機械鐘錶的出現……都是當時社會最新「科技」與最複雜工藝的集中體現!!
神秘感、價值感、科技感、工藝感、裝飾感……從感官到精神的多重體驗匯集於一身的鐘表製作自然而然的就被賦予了神聖的屬性,成為皇室與教堂所獨有!!哪怕是到了後來,隨著工業化的發展,走進人們日常生活裡的鐘表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作為古代貴族的專寵,可想而知的是,古代鐘錶在設計、製作、用料上的講究!甚至有人斷言,哪怕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基於原料、工藝與技術等多方面考究的古鐘錶製作依然無法複製!!由此可見,鐘錶文物的稀缺性與收藏價值是多麼的不容忽視!!
如此,我們參考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員郭福祥在其論文《十年來宮廷鐘錶史研究述評》中的內容,來說說鐘錶文物的收藏與鑑定問題(重點是國內收藏相對較多的從18世紀以來的各種鐘錶鑑定)。
01
整體而言,國內可用於收藏的鐘表文物主要分清朝製造與歐洲製造兩類,其中,歐洲則以英法兩國為主。
英國自是不用說,且隨著18世紀英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其鐘錶製造業也跟著突飛猛進。另外,作為最早製造鐘錶的國家之一的法國,相對來說其鐘錶輸入中國的時間較晚,哪怕是清宮中所收藏的法國鐘錶,也多屬於19世紀至20世紀的產品。除了國外輸入之外,清朝的廣州、福州等地也一直都有鐘錶製造業。
當然,說到清朝的鐘表製造,那麼不得不提的就是當時一個名叫造辦處的機構了,其是專為皇家製造御用品的機構。此外,還有專門從事鐘錶製作的造鐘處。
02
造型特徵來說,相對於英、法鐘錶而言,大清自製的鐘表相對比較好辨認,其元素與風格基本以中式為主,且主要為大型古鐘,且多為造辦處所製作。如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銅壺滴漏、自鳴鐘等都高達3米以上!另外,造鐘處也有製造了一部分亭臺樓閣式樣鍾與座鐘、問鍾、鬧鐘等。
英、法兩國的鐘表有著明顯的歐洲風格,但相互間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區別。
英國鍾喜歡做成歐洲建築的造型,尖頂式、塔式等。此外,還有三面鍾、四面鐘、人打樂鍾等造型。在底座上,英國鍾通常喜歡將用來支撐的四角做成猛獸的造型——四象馱、四牛馱、四犀馱、四駱馱……造型精美,栩栩如生。
法國鍾則熱衷於鑄造人物雕像,雕像的原型都取自於古希臘神話。且國內所見的主要以中型中為主,大型鐘較為罕見。
03
在用料與外觀上,各國鐘錶都有渡金、銀、銅等貴金屬的作法。其中,英國鐘錶在上渡層時會明顯的利用顏色的深淺與光澤的明暗來體現其豐富的層次感。
可能是出於為皇室製作鐘錶,不差錢的原因,總之,大清制鐘表的指針、錶盤、機芯夾板等等零件在用料上的厚度、強度等都明顯充足很多,這樣就保證了各部件經久不會損壞。
英國鐘錶的外觀除了渡有貴金屬外,通常還會鑲嵌各類寶石,如鷹嘴石、瑪瑙或藍色琺瑯等。法國鐘錶也會嵌有各種顏色的琺瑯,還有鍍金藍瓷樓、藍瓷瓶等。此外,法國鐘錶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在其鐘盤邊緣一般會有一個小孔,可以用小鑰匙調節鐘的運行速度。
04
就製作年代來說,國內鐘錶製作的年代相對集中,在乾隆時期最為繁榮,嘉慶之後就很少製作鐘錶了,到了道光時期已不再製作鐘錶了。
英國的部分鐘表會帶有作者的署名,署名中還包括產地與製作年代等信息,而且在鐘盤與後夾板上也往往會標明其來源的城市,如LONDON(倫敦)。
對於其他一些不明年代不產地的鐘表,通常可以通過與帶有標註信息的英國鐘錶進行對比,從而推斷出其年代與產地。
最後總結
富玩表,貴藏鍾!絕對不只是說說而已!在那個僅靠手工與機械工具的年代,身為皇家貴族們專寵的身份象徵,其不計代價所製作出來的鐘表,用料之考究、做工之精美、設計之精巧……!無論是從感官還是精神層面,古懂鐘錶極高的審美內涵與無法複製的藝術價值,讓得任何一位後世觀賞者讚嘆不已!
甚至有人豪言:工業時代最完美的機械不是蒸汽機,而是鐘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