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鑑定大師乾隆:最愛機械人偶鍾,與和珅共享愛好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了對西洋鐘的喜愛。明朝時,利瑪竇送給萬曆皇帝兩座鐘,一座為大型樓式、鍍金鐵製、帶有懸錘的大自鳴鐘;一座為手掌大小、發條驅動的青銅鍍金制小自鳴鐘,引起了萬曆皇帝的濃厚興趣。「皇帝一直把這個小鍾放在自己面前,他喜歡看它,並聽它鳴時。」(《利瑪竇中國札記》)

清朝皇帝也延續了這項喜好。康熙為自鳴鐘頻頻寫詩,其中一首叫《詠自鳴鐘》:「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輪行隨刻轉,表按指分移。絳幘休催曉,金鐘預報時。清晨勤政務,數問奏章遲。」雍正同樣愛鍾,也寫詩讚頌:「八萬裡殊域,恩威悉鹹通。珍奇爭貢獻,鐘錶極精工。應律符天健,聞聲得日中。蓮花空制漏,奚必老僧功。」他曾賜給年羹堯一隻自鳴鐘,年羹堯進折謝恩:「臣喜極感極而不能措一辭。」在年羹堯的奏摺上,雍正的硃批更是誇張:「總之,我二人作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

到了乾隆皇帝,他不僅繼續發揚這一「光榮傳統」,連他本人也成了一位鐘錶鑑定大師。

鐘錶鑑定大師乾隆

乾隆最喜歡的是機械人偶鍾,《紅樓夢》中馮紫英賣給賈政的就是這種鍾。1780年,英國人威廉姆森(Williamson)向乾隆進貢能寫字的機械人偶鍾,機械人能手持毛筆書寫「八方向化,九土來王」八個漢字。其機械系統極為複雜,有六套動力傳動系統。根據方豪《中西交通史》說法,乾隆五十年,法國工匠汪達洪對它進行了改造,使得機械人能寫滿蒙字體(據其他史料,乾隆下的命令是「要寫四樣字」,負責技術攻關的工程師的名字是「德天賜」與「巴茂止」)。

《鐘錶營銷與維修技術》一書關於寫字人鐘的記載更為詳細:寫字人鍾全機械控制,每逢3、6、9、12點報時、奏樂,上層的人展示「萬壽無疆」的橫幅,下層的歐洲紳士一腿跪地、一腿半蹲,可寫「八方向化、九土來王」八個中文漢字。橫豎撇捺都有筆鋒,同時人頭左右搖擺。

寫字人鍾

乾隆後來又得到了能寫「萬壽無疆」四個漢字的機械人鍾,並下令對其進行修改:「含經堂殿內現陳設西洋人寫漢字『萬壽無疆』陳設內,著汪達洪想法改寫清話『萬壽無疆』四字,欽此。」

如果以為乾隆只會讓外籍工匠改變字體,那未免太輕視他的想像力了。1752年,乾隆曾要求對一臺烏木架葫蘆形時樂鍾加以改造:「著西洋人將此鐘頂上想法安鍍金蓮花朵,逢打鐘時要開花,再做些小式花草配上。」製作過程中,工匠們又收到乾隆關於材料的靈感:「蓮花著做紅銅打色,其小式花草做象牙茜色,瓶做琺瑯,配紫檀木座。」

據關雪玲《乾隆時期的鐘表改造》一文,除了添加飾品這種外觀改造,乾隆還對鍾穰(機芯)進行過調整。他交給做鍾處一個洋漆亭子,傳旨:配鍾穰做成帶音樂的時鐘。在製作過程中,乾隆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亭上四面柱子、花牙配做洋漆的,其座子、欄杆、腿、託板俱做銅鍍金的,脊上添做銅鍍金吻獸。

乾隆還中意與寵臣和珅秘密分享這種愛好,和珅的鐘表收藏是他與乾隆關係的最好證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的《御覽抄產單》和民間流傳的《查抄和珅家產清單》有些差異。前者記載有:大自鳴鐘十架、小自鳴鐘三百餘架、洋表二百八十餘個。後者記載是:大自鳴鐘十座、小自鳴鐘一百五十六座、桌鍾三百座、時辰表八十個。

訪華的馬戛爾尼使團也帶了鍾,但熟悉北京高層的法國傳教士錢德明告訴這些英國人,乾隆早被慣壞了,「皇帝已有了一隻豪華表,奇特的轉動噴泉鍾,一隻能走步的機械獅子,人形自動木偶等。神父們就怕一句話,就是皇帝對他們說:『好,既然你們能製造一個會走路的人,那麼現在你們讓他說話吧!』」

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7年-1806年)

因為信息收集工作不夠細緻,馬戛爾尼帶來的鐘與工匠都沒讓乾隆看上,雙方的交流也一直在磕磕絆絆的尷尬氣氛中進行。馬戛爾尼關於乾隆與鐘錶的信息雖是第一手的,但因為他的使命受挫,故其說法很有可能懷有偏見,從而大大降低了可信度:「在大殿的一角,一座來自倫敦的座鐘每小時奏出一段《乞丐歌劇》中的不同曲子。在天子寶座前,座鐘不知疲倦地反覆奏出的這些下流樂曲,這具有某種超現實主義的色彩。無疑,不論是乾隆還是定期來修鐘的耶穌會鐘錶匠對此都毫不理解。只有英國人才能體會到這種情景的滑稽可笑。……英國商人帶往廣州許多有些猥褻的細密畫的鐘表。……和珅迷住了比他大35歲的皇帝。他漂亮、健壯,熱愛生活。他聰明機靈,談吐動人。對和珅的最好形容就是他既是寵臣,又當寵妃。」

當然,其中也有客觀看法:「乾隆從愛好自動裝置變成了自動裝置大師。……在乾隆統治期間,大批座鐘、表和自鳴鐘從廣州進入中國。」

前文提到的汪達洪、德天賜與巴茂止都是「做鍾處」的外籍工匠,這些外籍工匠與乾隆的關係極為緊密,據《中西交通史》,外國工匠西澄元需經常進宮,「天天見萬歲,萬歲很喜歡他,很誇他巧,常望他說話。」後來,乾隆命汪達洪隨身相伴,他可能時刻都有轉瞬即逝的靈感要與外國工匠交流。

做鍾處的前身是自鳴鐘處,自鳴鐘處位於紫禁城乾清宮東廡之端凝殿南。據《國朝宮史續編》:「端凝殿南三楹,為舊設自鳴鐘處。聖祖仁皇帝御筆匾曰『敬天』……其地向貯藏香及西洋鐘錶,沿稱為自鳴鐘。」這裡原先是康熙用來存放鐘錶的,修理鐘錶也在此進行。雍正時期,做鍾處與槍炮處等部門劃歸內務府造辦處。

到了乾隆朝,做鍾處迎來鼎盛,中外工匠達到一百多名。乾隆元年就「做過自鳴鐘百拾件」,乾隆二年「所造自鳴鐘甚多」,以至於感覺「作房窄小」。乾隆二十七年,造辦處從廣州購得進口的廣鋼二千九十四斤,打造大小發條134根,供製作以發條為動力、並有擒縱器的自鳴鐘之用。由此可見「造鐘處」的規模之大。

乾隆與廣鍾

為了與倫敦的審美同步,乾隆通過粵海關監督讓十三行進口鐘表,要求是這些鐘錶的質量不能低。乾隆十六年,乾隆將四件他認為是三等的小洋鐘錶轉交造辦處查問,得知是粵海關監督唐英所進,他寬宏大量地只讓唐英賠補銀兩七十五兩一錢六分。

但這種寬宏大量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檔案記錄過一次乾隆的盛怒:「李質穎辦進年貢內洋水法自行人物四面樂鍾一對,樣款形式俱不好。兼之齒輪又兼四等,著傳與粵海關監督,嗣後辦進洋鍾或大或小俱要好樣款,似此等粗糙洋鐘不必呈進。」

當然,乾隆也有滿意的時候,「此次所進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後似此樣好的多覓幾件。再有大而好者亦覓幾件,不必惜價。」乾隆帝還曾讓人告訴唐英:「嗣後務必著採買些西洋上好大鐘、大表,買些恭進,不可存心少費錢糧。」

廣州十三行行商在納稅之外,還要承受大量的敲詐勒索,其中最沉重的就是給乾隆買各種珍稀物品(最貴的就是鐘錶)。開始乾隆還有撥款,後來撥款逐年降低,加上官員「需一索十」,十三行只好走上自主研發製造鐘錶之路。方豪說:「造鐘業以廣州最早。惟發條皆來自外洋爾。」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三行商人用「廣鍾」進貢的秘密被乾隆識破。乾隆明示兩廣總督碩色,他本人對此事忍了很久不想再忍:「從前進過鐘錶、洋漆器皿,並非洋做!如進鐘錶、金銀絲緞、氈毯等件,務是在洋做者方可!」(《潘同文(孚)行》)

「在洋做者」一語道破玄機:十三行商人用外國工匠在廣州造的鐘表在乾隆看來不算洋鍾。北京「做鍾處」有外國工匠,乾隆自有創意。廣州不過是個通商口岸,做好進口就行了。乾隆悉心交代廣州官員與粵海關監督,其他西洋商品都不要了,「惟辦鐘錶及西洋金珠奇異陳設,並金線緞、銀線緞或新樣器物皆可。不必惜費,亦不令養心殿照例核減,可放心辦理。於端午前進到,勿誤!欽此!」

但廣鍾生產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了。《嘯亭續錄》記載,「近日泰西氏所造自鳴鐘表,製造奇邪,來自粵東,士大夫爭購,家置一座,以為玩具。」《清代貢物制度研究》則認為,在乾隆年間,尤其是乾隆中後期,廣州自鳴鐘製造達到了高峰。廣鐘的琺瑯是舉世聞名的,廣鍾裝飾風格往往洋味重,又融入了中國傳統工藝特點和藝術風格,具有中國南方獨特風格併兼有擺設和娛樂功能。

清乾隆 銅鍍金跑鴨轉人亭式鍾,也叫「鎏金轉鴨鍾」(以下圖片均由魏廣文先生提供)

清乾隆 御製銅鎏金琺瑯嵌寶石、白料石西洋式座鐘

清乾隆 御製銅鎏金轉花轉水法大吉葫蘆鍾

清乾隆 鎏金銅鑲嵌琺瑯料石轉花花盆頂水法音樂鍾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主要人物、故宮鐘錶修復專家王津寫過一篇論文《廣州製造「LONDON」(倫敦)鐘錶的考證》。其中提到廣鍾分兩種:民間產品質量一般,但打上「LONDON」很好賣;貢品質量上乘,並非乾隆一眼就能看出的。

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慶面對白蓮教亂造成的財政困難,就鐘錶說過一段話:「朕從來不貴珍奇,不愛玩好,乃天性所稟,非矯情虛飾。至於鐘錶,不過考察時辰之用,小民無此物者甚多,又何曾廢其曉起晚息之恆業乎?尚有自鳴鳥等物,更如糞土矣。」

從此之後,廣州自鳴鐘貿易與生產轉向衰敗,宮廷鐘錶採辦也日益減少。廣州十三行大多數行商在朝廷的敲詐勒索中倒閉,僅有的潘家、伍家等行商早就無心經營。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十三行歇業,進貢的廣鍾也在歷史中銷聲匿跡,為民間生產的廣鍾則一直艱難維持。

相關焦點

  • 馬嘎爾尼的禮物:紫禁城裡「寫字人鍾」的秘密故事
    當時眾多製作自動機械人偶與模擬機械動物的名家中,1721年出生於瑞士納沙泰爾(Neuchtel)山區的著名鐘錶匠皮埃爾·雅克·德羅(Pierre Jaquet Droz, 1721-1790)可以說是其中翹楚,也最廣為人知的設計與製造者之一。
  • 古代鐘錶製作的價值與現代鐘錶文物的鑑定
    當然,這種擔憂與焦慮在後來鐘錶的革新中煙銷雲散了……現代鐘錶文物的收藏與鑑定由上文可知,基於時間管理與時間記錄而誕生的鐘表製作與革新對於古代社會的意義重大。人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時間問題!鐘錶的革新由最初通過觀察天體運動……到漏壺計時……再到後來機械鐘錶的出現……都是當時社會最新「科技」與最複雜工藝的集中體現!!
  • 乾隆有三件法國神奇鐘錶,它們顛覆了傳統,使用時不用上弦!
    ,但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卻還收藏著數萬件珍貴的機械鐘錶,它們不僅是清朝皇室貴族們的玩物,更是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18世紀,隨著機械製造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西洋鐘錶開始傳入中國,並取代了清國傳統的計時工具,如漏壺,日晷等等。與此同時,西洋鐘錶以其複雜的工藝,華麗的外觀,精準的走時等特點,也滿足了乾隆皇帝擺闊和炫耀的「奢華」心態。
  • 和珅有兩大愛好,都是古代官場的傳統,任誰都不能免俗
    要說起古代的貪官,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珅,確實和珅實在是太有名了,這得益於影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在歷史中,和珅應該不算是貪的最多的人,但絕對是貪官中最有名的人,能做到這點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說起和珅的兩大愛好,第一愛好肯定就愛錢了,要不他貪這麼多錢幹什麼呢?
  • 打造獨一無二的鐘表神話,尼斯克推出經典之作NT10商務台鐘
    傳統匠人與傳世大師往往只有一步之遙,但卻又猶如天塹無法跨越。橫亙在中間的唯一標準,便是「作品究竟有沒有靈魂」。對此,中國鐘錶大師許家寶的回答是:「我所有的作品都表達了我的思想。」的確,如若失去文化,鐘錶便只是一件普通的機械;然而一旦賦予其思想,便如同畫龍點睛,才能令鐘錶擁有靈魂,煥發真正的獨樹一幟的華彩。 鐘錶大師許家寶的制鐘理念,同德國高級私人定製鐘錶品牌馬提亞·尼斯克的品牌精神不謀而合 -- 那便是時刻懷揣匠心精神,打造獨一無二的鐘表神話。
  • 乾隆皇帝過生日,外國人給他送「鍾」,他為何滿臉高興還連聲說好
    現代人每逢年節走親訪友送禮是常事,可送禮也有講究,最大的禁忌就是不能送鐘錶之類的東西,原因就是「送鍾」與「送終」諧音,聽起來不吉利。可是乾隆皇帝卻一生被「送鍾」N多次,他不僅欣然接受,還連聲說好。如此愛面子、講排場和避忌諱的乾隆皇帝,怎麼就對「送鍾」不加以避諱呢?
  • 真跡欣賞:劉墉、紀曉嵐、和珅、乾隆,誰的書法驚豔了你?
    以下四幅書法為乾隆皇帝真跡欣賞:有其君則必有其臣,清朝的文化氛圍雖然不能與唐宋相提並論,但乾隆身邊倒也不乏書法精湛的臣子相伴,後世知名度最高的劉墉、紀曉嵐、和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那麼,此三人又是誰的書法水平更勝一籌呢?我們不妨一一介紹對比一番。
  • 乾隆最疼愛的十公主,嫁給了和珅的兒子,晚景悽涼!
    小二今天同各位分享的,就是乾隆最寵愛的女兒和孝公主,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十公主。在清宮中,很多嬪妃是因為誕下兒子才會得到皇帝的恩寵,然而十公主的生母卻除外。惇妃生下十公主後,由嬪晉封為妃,這種恩寵是極少的,要知道嬪妃們只有生下阿哥才會有晉位的可能。
  • 故宮博物院有一神奇的鐘表,它活動自如還是個書法大師?
    在故宮博物院的鐘表館中,就有一個鐘錶,是清代的宮廷御用品,它的功能造型十分神奇。此物名為銅鍍金寫字人鍾,是鐘錶類型的文物。有人會奇怪,不就是個表麼?有什麼神奇的?然而,當這個擁有四層樓閣鐘錶啟動後,神奇的一幕發生了。鐘錶最頂層的樓閣中有兩個小人,他們會在啟動的一瞬間將手高高舉起,開始跳舞,最後左右分開,扯開一道橫幅,上面寫著「萬壽無疆」四字。
  • 北京故宮館藏鐘錶
    故宮博物院是全世界收藏18至19世紀機械鐘錶最豐富的博物館,現存一千餘件鐘表,以其獨有的特色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觀眾。這些鐘錶包括中國鐘錶和歐洲鐘錶。中國鐘錶有當時清宮做鍾處以及廣州、蘇州製造的;歐洲鐘錶有英國、法國、瑞士以及美國、日本等國製造的。其中英國鐘錶尤以造型美、變化多、數量大為著。
  • 和珅是清朝的第一權臣,竟用「雙料補服」定計,讓恆善落入陷阱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圓明園號稱萬園之園,是清代帝王消遣避暑之場所,圓明園始建於康熙年間,其景色優美雅致,是清代帝王們厭倦紫禁城深宮高牆,繁重政務時最理想的休閒去處。圓明園在雍正時期得到了擴建,乾隆繼位後,一向貪圖享樂又喜歡擺譜的他,覺得圓明園還是有些「寒酸」,便下令花大價錢對圓明園重新翻修。
  • 乾隆皇帝為何如此寵愛和珅?和珅與紀曉嵐又是因為什麼結怨的?
    紀曉嵐與和珅的故事是現在很多影視劇的題材,尤其是至今還有很多人喜歡看的《鐵齒銅牙紀曉嵐》其中講述的就是和珅和紀曉嵐的故事,兩個人都是乾隆時期的朝廷大官,在影視劇中兩個人是一直處於一種爭鬥的過程,但是我們都知道影視劇多少都會有一些影視劇的成分,其實兩個人在歷史上首先年齡上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兩個人並不像影視劇中有那麼多的關係,但是因為和珅是一個大貪官
  • 和珅的另一面,精通四門語言,書法大師,還救了紅樓夢
    和珅的另一面,精通四門語言,書法大師,還救了紅樓夢在廣大讀者的印象中,一提到和珅會聯想到什麼呢!是影視劇中憨厚的笑臉?還是大清第一大貪官?或者是第一大奸臣?這些都對!當時和珅的老師是吳省蘭,在老師的啟蒙教育之下,和珅的進步很快,對於漢語的掌握可以說是達到了母語的水平,另外他對於四書五經也是爛熟於心,這對他後來走入官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當時朝廷和西藏地區的接觸也比較頻繁,所以和珅在後來又學會的藏語,也達到了精通的地步。再後來蒙古準噶爾地區叛亂,乾隆要發兵討伐,這時和珅又派上用場了,因為他很早之前就懂得蒙古的語言!
  • 和珅到底做了什麼,能一直得到乾隆的寵愛?
    和珅,相信大家都知道,是歷史上著名的貪官。之所以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是因為和珅被抄家後,發現的錢財相當於當時清朝15年的財政收入。那麼,和珅如此貪汙,乾隆為什麼還一直寵愛他,難道乾隆一點都不知道嗎?肯定不會的,實際上乾隆寵愛和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 乾隆把最寵愛的十公主嫁給豐紳殷德,和珅倒臺後,她的命運如何?
    乾隆皇帝有17子10女共27個孩子,其中他最寵愛的並非任何皇子,也不是「小燕子」或「紫薇」,而是年紀最小的十公主。 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正月初三,十公主出生於紫禁城翊坤宮,生母為惇妃汪氏。此時乾隆皇帝已經65歲,老來得女讓他既興奮又自豪,所以對於這個孩子,他從一開始就視若珍寶。
  • 修補時間縫隙的鐘表醫生 專訪國家級鐘錶維修大師陳強達
    浙江在線04月12日訊一盞檯燈下,筒狀的專用放大鏡卡緊眼眶,三隻手指戴好橡膠指套,在拆下的鐘表機芯反覆琢磨研究,這是鐘錶大師陳強達最習慣也最享受的狀態。2000年,他被派去北極星和榮華鍾廠培訓,得到德國「肯寧家」(德國經典鐘錶品牌,世界上最古老的機械落地鍾、掛鍾、壁爐鐘的製作公司)技術總裁的指導。在一個月的培訓期間,除了睡覺吃飯,他幾乎沒離開教室和車間,也不參加同學的聚會娛樂。那次參加培訓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0多人,最後考試,能完全掌握獨立操作能力的不到10人,而他被老師評為成績最優秀的學員之一。
  • 「永動系列之一」——積家空氣鍾
    但鐘錶界卻一直對「永動」有著謎一般的執著。最常見的就是自動手錶了,通過平時的活動給手錶上發條,但也不是常規所理解的「永動」。我們覺得,似乎永動就應該某個機器靜靜地擺放在那裡,永遠不停的運動下去。有這樣的機器嗎?是有的,而且鐘錶界給出了三種答案。不過各位讀者請注意,所謂「永動」只是障眼法,是一個完美的、永不謝幕的魔術。接下來筆者將用三篇文字來揭秘這三個魔術。
  • 歷史上紀曉嵐與和珅誰官大?乾隆最寵誰?中間起碼隔了兩個劉墉!
    其中,劉墉於1720年出生,其次是紀曉嵐,他出生在於1724年,而和珅年紀最小,生於1750年。這麼看來,年紀相差四歲的劉墉和紀曉嵐應該才是「名副其實」的同齡人,而在電視劇裡面扮相最大的和珅,反而足足比他們二人小了三十歲。這是什麼概念呢,按照古人通常的生育年齡來算,和珅至少比劉墉和紀曉嵐差了一輩。
  • 乾隆讓劉墉和錢灃查倒了和珅的親信國泰,但和珅依舊安然無恙
    乾隆在二十多歲的壯年登基,年富力強,當了幾十年皇帝後,到乾隆七旬的時候,精力不濟了。劉墉比乾隆年輕8歲,此時也六十多了,歲月不饒人。這時候年輕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和珅比乾隆小了將近40歲。和珅26歲就擔任了戶部三庫郎中,得到乾隆的賞識後他青雲直上,不久就掌握了翰林院的實權。小時候的貧窮,讓和珅做官時想著儘快出人頭地,初出茅廬不怕虎,他和清官一起打擊福康安等朝中顯貴。作為朝中新勢力的代表,和珅有足夠的理由撥弄權力,以便躋身樞要。
  • 劉墉上朝朝服反穿,和珅向乾隆告狀,劉墉一句話讓和珅損失十萬兩
    劉墉上朝朝服反穿,和珅向乾隆告狀,劉墉一句話讓和珅損失十萬兩!乾隆不僅是中國長壽的皇帝,還是最會享受的皇帝。乾隆在位60年,曾幾次下江南。說是體察民情,實則是遊山玩水。所以只有有什麼地方不和自己的心意,乾隆就會立刻派人修改!一天,乾隆在皇宮瞎轉悠,來到正陽門時,臉色突變。因為這有條路,基本上沒人走,也沒人修繕,自然很是破爛!乾隆看到這就派人對此進行修葺,皇宮是皇帝居住的場所,怎麼可以如此破爛呢?而乾隆就將這一差事交給了自己的寵臣和珅,並且還告訴和珅,不要擔心經費的問題,務必要將這條道路在2個月內修好,不然後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