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經濟:生鮮電商存挑戰 無人機配送春天不遠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上觀

疫情下萌動的新經濟

哪些業態或迎來機遇?哪些消費將被重塑?

來源:解放日報

■本報記者 陳抒怡

這個特殊的「長假」,長三角景點暫停、民宿關門,街上行人零星、飯店食客銳減。不過,危機中也蘊藏著機遇。

無人機配送「春天」不遠?

2月6日上午9時許,一架無人機從浙江新昌縣人民醫院的專用停機坪上起飛、升空,向著西邊飛去。這架無人機的「肚子」裡,搭載著醫療檢驗檢疫用品。大約6分鐘後,無人機降落在新昌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用停機坪,醫務人員通過手機掃碼確認身份後,拿到該醫療用品。這比路面駕車配送節約了一半時間。

提供這次無人機配送服務的,是來自杭州市餘杭區未來科技城的杭州迅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5年,單看數據,公司發展速度並不快:目前只在杭州擁有不到10個配送點,每天的配送量從幾十單至上百單不等。這是因為,直至2019年10月,公司才拿到了由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城市場景特定類無人機物流試運行牌照,這也是全國首張此類牌照。

除了牌照問題,無人機配送的需求量不大,也是這一配送方式沒法大規模應用的原因之一。但在疫情之下,無人機配送的快速、節省人力物力、不見面避免交叉感染等優勢凸顯。無人機配送能否就此迎來「春天」?還需拭目以待。

生鮮電商機遇挑戰並存

關在家中,外賣和電商需求大增,而其中訂單量增長最為迅猛的莫過於生鮮電商。從歷年數據來看,因為城市用戶量減少,生鮮電商春節的銷量會比平時稍微低一些,但今年春節,在疫情的影響下,同一時期的訂單量一直在爬升。不少人定鬧鐘半夜起來搶菜,甚至還製作了「搶菜攻略」。

作為主打長三角市場的生鮮App之一,叮咚買菜後臺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很多市民不再外出買菜或聚餐,大年三十的訂單量同比上月增長超過300%,春節假期7天市民下單量突破400萬單。春節7天,叮咚買菜共供應蔬菜1000噸、肉類439噸、蛋類350噸。

除了訂單量增長,叮咚買菜的供應鏈渠道也得以拓展。一方面,平臺採購部門駐守全國各大農業基地、批發市場,加大採購;另一方面,一些政府機構也主動找上門,比如上海市商務委、浦東新區商務委幫助平臺協調了上農批和西郊國際的新鮮豬肉和蔬菜資源。最近,浙江平湖農業農村局找到叮咚買菜,推銷平湖的蔬菜。

不過,訂單量的增長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供應鏈能力不足是生鮮電商面臨的最大挑戰。記者前兩天在18時下單了一批蔬菜,原定應該是當天20時送達,但由於疫情影響,直到第二天10時才收到貨。疫情過後,還會有多少用戶願意留下?這需要生鮮電商們練好內功,用實力給出答案。

在線教育「蛋糕」正做大

與生鮮電商比翼齊飛的還有在線教育。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疫情使得業內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最近,線下培訓業務暫停使得一些培訓機構資金鍊吃緊。2月6日晚間,IT培訓機構「兄弟連教育」創始人宣布,因受疫情影響,兄弟連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員工全部遣散。

與線下培訓機構遭遇困境相反,在線教育風生水起。無法送孩子上培訓機構的「焦慮」父母們紛紛轉戰在線教育,這讓在線教育的獲客成本大為減少。總部在上海、長三角業務量約佔比1/3的某在線英語培訓機構表示,最近平臺約課量、客流數都有明顯增加,業務量環比增加明顯。

在業務量上升的同時,線上教育這塊「蛋糕」也讓更多人看著心動。「最近的行業競爭愈發激烈。」有業內人士說,一方面,為了搶佔市場,線上教育平臺送免費課程的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線下培訓機構也在轉場進入線上,行業可能會迎來整合期。

「偶然事件改變歷史」,疫情可能會加速一些行業的轉變,背後也將加速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順應這一改變的企業,也許將迎來發展機遇。

相關焦點

  • 生鮮電商逆勢井噴後尋求新突破
    伴隨著疫情緩解,作為《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提出的12大重點領域之一,生鮮電商零售如何抓住機遇,留住用戶,保持線上新消費熱度不減,已成當務之急。秒殺:訂單暴增還要穩菜價過年後,疫情暴發初期,不少用戶都有感觸:在App上買菜宛如雙11下單,手速稍慢就顯示「售罄」了。
  • 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將無人工廠、工業網際網路、遠程辦公、在線金融、在線文娛、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教育、在線研發設計、在線醫療等12個重點發展領域,是這次疫情經濟的爆發點。若能進行合理布局,這些行業能出現騰籠換鳥的效果。
  • 在線新經濟|後疫情時代「生鮮電商」的崛起:機遇與對策
    一、引言新冠肺炎突襲中國,對社會經濟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在抗擊疫情過程中,以「無接觸配送」為特徵的生鮮電商,在疫情中大放異彩,快速增長。而且,在保障社會基本生活、避免社會恐慌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疫情對生鮮電商而言,是一次非常好的客戶教育與普及過程,這也給生鮮電商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現在回過頭看,2003年的非典是中國的一次「新零售」啟蒙,非典之後,以實物商品網上售賣為特點,到後來擴張到線上線下聯動的各種新型零售業態,推動了中國零售業向新零售轉型,並成長世界第一的電商大國。
  • 生鮮電商模式下的水產行業升級
    進而提出了水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思路:通過「以鮮帶活」、「鮮字當頭」和「為市場而養殖」,大力發展生鮮加工,選育加工型養殖品種,提高養殖生產組織化、規模化程度和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同電商一起解決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中國經濟在經歷了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之後,遭遇到了「成長的煩惱」。「網際網路+」正在悄然影響國民經濟生活各個領域的時候,傳統行業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面臨新的考驗、新的機遇。
  • 電商新零售2.0:從生鮮電商到社區團購,運營效能成取勝關鍵
    引言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生鮮電商觸底反彈,傳統生鮮電商模式傳統生鮮電商模式是起步最早、發展時間最久、最成熟的運營模式,通過電商大倉和分倉等傳統快遞方式將生鮮產品配送給消費者,下單後1-2天內送達。傳統生鮮電商可以分為綜合類生鮮電商和垂直類生鮮電商。
  • 電商、地攤經濟逐漸萎靡,實體經濟將迎來「春天」
    各大電商在今年的「6.18」促銷活動中再創新高,其中天貓下訂單金額為6982億元,京東下訂單金額為2692億元,這是下訂單金額而不是交易金額,每個促銷節如:雙11、雙12、七夕、春節等,電商退貨率都非常高。
  • 生鮮電商建設冷鏈配送 武夷山綠蔬田間直達餐桌
    生鮮電商的難點在於最前一公裡的基地建設,和最後一公裡的冷鏈配送,「武夷一方田」模式,能否突破這兩個難題,是其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  優菜網的失敗教訓:  沒有自有基地,配送環節失控  「生鮮電商是個偽命題。」
  • 疫情之下,生鮮電商漸熱,冷鏈快遞櫃會火嗎?
    疫情突襲,禁足居家模式助力了生鮮電商業務的飆升。人們線上購物的習慣已養成,到家服務已成為生活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生鮮電商平臺,配送到家模式最關鍵的一點是要「家裡有人」。如遇家裡沒人,配送人員只能將商品放在門衛或其他地方暫時儲存。但是生鮮產品有的是需要冷藏,有的需要冷凍。在某些區域的冬天還好,但現在天氣逐漸變暖,生鮮到家的痛點問題逐漸顯現。
  • 中國一季度GDP下降6.8%;生鮮電商向生鮮商超進擊?
    生鮮電商向生鮮商超進擊?網際網路巨頭如今都在奮戰生鮮商超,認為疫情帶來了新轉機,尤其是愛買菜的中老年用戶在疫情期間也被迫用手機上網買菜。但如盒馬鮮生的總裁候毅所言,線上買菜的趨勢會提升,但線上買菜的客單價、毛利結構(最終)會回落,損耗率也會恢復常態,配送成本則會提高。
  • 生鮮電商線上線下互融共通
    據了解,京東到家在6月6日-6月14日期間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138.8%;6月1日至6月14日,達達快送累計配送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了73.4%;盒馬鮮生的銷售額在1—3月高峰期同比增加3—4倍,目前平均增幅達到60%左右。「疫情給生鮮電商帶來發展機會,也帶來反思機會。」業內人士認為,新的快速增長期或將 迎來新一波的行業洗牌。
  • 生鮮風口:永輝扶搖直上?
    文|新零售外參記者  王茜近年來,生鮮零售成了最受歡迎的零售行業。突發的新冠疫情,更是讓這一行業站在了資本的風口之上。從網際網路巨頭到商超頂流都盯上了生鮮這塊「大蛋糕」,無數新玩家紛紛入局,眾多老玩家也在持續加碼。隨著各路玩家的競相湧入,生鮮行業的競爭也愈加白熱化。
  • 消費者宅家買菜抗疫情 生鮮電商平臺春播「硬核」復工
    【環球網 記者 高蓉傑】疫情期間,超市、菜市場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不再擁擠,線上銷售平臺訂單激增,生鮮電商行業需求井噴。各大生鮮電商平臺「臨危受命」,突然承擔起了守護用戶菜籃子的重任。4月2日,環球網財經從生鮮電商平臺春播了解到,為了使用戶不僅能「安全地買到菜」,更能「買到安全的菜」,春播已復工兩月。憑藉良好的供應鏈和資源調配能力,春播於2月2日就恢復了訂單配送。對內「調撥」對外尋求協助由於疫情,往年春節就存在的「用工荒」更加嚴峻。
  • 2020生鮮電商死亡名單!生鮮人請挺住!
    近日,根據IT桔子「新經濟公司死亡公墓」數據顯示,2020年共有「死亡」公司972家,其中114家為電商公司,佔比11.7%。而據電商之家進一步盤點了2020電商死亡名單,生鮮公司竟然佔到近10%,成為死亡數量前三甲。
  • 陳歆磊:疫情過後,誰是在線新經濟的大贏家?|洞見
    來源: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眾多行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在線新經濟在此次疫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人會問,疫情過後,誰會是在線新經濟的大贏家呢?對此,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市場營銷學教授陳歆磊受邀撰文,分享觀點。他認為,作為在線新經濟的基礎設施,雲服務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同時遠程辦公也將是笑到最後的一位。
  • 生鮮電商的市場分析報告
    現階段,生鮮電商仍處於模式探索和發展期,尚未出現成熟的盈利模式,隨著前置倉模式的持續火熱,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模式,社區拼團等新模式入局,生鮮市場的新一輪混戰已然開始。2.1.2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融資情況
  • 疫情下果蔬農產的兩個春天:數百萬斤冬瓜、菠蘿待售 水果電商銷量...
    疫情下,蔬果農產從業者遇上兩個春天:生鮮電商的「小陽春」,批發大戶的「倒春寒」,而其中的每一個耕耘者,都在期待同一個春天的到來。批發停滯與大多數企業一樣,對於海南菠蘿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菠蘿公司」)來說,此次疫情來得猝不及防,像一場說來就來的「倒春寒」。
  • 武漢:電商網上配送生鮮 日均「非接觸送菜」超16萬單
    15家電商網上配送生鮮 日均「非接觸送菜」超16萬單 長江日報訊(記者黃琪)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為儘可能減少市民外出、減少人員聚集,武漢市鼓勵支持開展生鮮網上配送業務,實現「非接觸送菜」。
  • 無人機快遞「從天而降」無接觸配送或成發展趨勢
    雖然使用無人機進行貨物運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距離空中物流真正走入日常似乎還有一段距離。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無疑正加快這一進程。近日,美國亞馬遜快遞配送人員稱因為在配送過程中無法保持安全距離,擔心感染新冠病毒,紛紛罷工。而與之相對的是,谷歌無人機派上了大用場,業務量翻倍。
  • 線下購物體驗PK線上配送到家:生鮮電商的路要咋走?
    「品類全、品質優、到家服務,這些都是生鮮電商的優勢。」每日優鮮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舉例稱,「像每日優鮮,我們1小時達的SKU(標準生產單位)在3000-3500,但線下的社區肯定承載不了這麼多種。另外,我們80%的商品都是產地直採,蔬菜類商品的周轉時間為1.5天,再加上最快30分鐘就能送到用戶手裡,這使得我們的用戶規模是一直往上走的。」
  • 蔬東坡:生鮮食材配送難做跨區域?區域垂直是生鮮配送企業趨勢?
    二、區域垂直是生鮮配送企業趨勢? 前面一點談了生鮮配送企業存在生鮮食材的自然損耗問題,我們從生鮮配送行業企業發展前景出發,分析下區域垂直是不是生鮮配送企業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