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幾條,能大大效降低仔豬死亡率!

2020-12-22 騰訊網

仔豬成活率低,一直是捆繞養豬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反映集約化養豬場生產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到集約化養豬場的經濟效益。據報導,目前我國國內條件較差的農村農戶分散飼養的母豬, 其哺乳仔豬死亡率比較高,可達40%左右,中小規模豬場仔豬死亡率為20%-25%左右。降低仔豬死亡率成為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小編給大家分析下仔豬死亡的原因有哪些?及如何應對?

一、豬痢疾,豬痢疾對斷奶仔豬來說比較常見,這種疾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多發於49-48日齡的豬身上,

豬痢疾爆發之後可能引起全群感染,前期表現為拉軟糞,後期拉黃色稀糞便,如果不及時進行醫治,有可能會拉血痢。

二、斷奶小豬黃白痢,斷奶小豬黃白痢多發於1到3日齡的斷奶小豬,發病時多表現為黃色糞便,長期下去簡單脫水。斷奶小豬黃白痢比較難治,能夠選用護腸生進行醫治,護腸生主要是用於斷奶小豬,醫治大腸桿菌引起的斷奶小豬黃痢、白痢、水腫等。

三、口蹄疫,如果是哺乳的妊娠母豬得了口蹄疫,那麼斷奶小豬大部分都會患上口蹄疫,並且傷亡率在99%,所以千萬要做好豬圈內消毒作業,不然一窩斷奶小豬都保不住。

四、斷奶小豬水腫病,豬水腫又稱為是腸胃水腫病,患上之後都會俄然發病逝世,發病的豬群表現為運動共濟失調,頭部、眼瞼水腫。呈現這種狀況能夠用磺胺間甲氧嘧啶鈉進行醫治,作用十分傑出。

五、凍死

初生斷奶小豬對冰冷的環境十分敏感,斷奶小豬體內動力儲備有限,調理體溫的生理機能不完善,加上被毛稀疏和皮下脂肪少等因素,在保溫條件差的養殖場,冰冷可凍死斷奶小豬。

六、壓死、踩死

妊娠母豬母性差,或產後患病,環境不安靜,導致妊娠母豬脾氣暴躁,加上微小斷奶小豬不能及時躲開而被妊娠母豬壓死或踩死。有時豬舍環境溫度低,墊草太厚,斷奶小豬躲在草堆裡,或是斷奶小豬在妊娠母豬腿下、肚下躺臥,也簡單被妊娠母豬壓死或踩死。

七、病死

疾病是引起哺乳斷奶小豬逝世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見病有斷奶小豬肺炎、斷奶小豬下痢、斷奶小豬低血糖病、斷奶小豬溶血病、斷奶小豬先天性震顫症候群、斷奶小豬流行性感冒、斷奶小豬貧血、心勝病、斷奶小豬寄生蟲病、斷奶小豬白肌病和斷奶小豬腦炎等。

八、餓死

妊娠母豬母性差;妊娠母豬產後沒奶且經過妊娠母豬催奶辦法作用欠安,乳頭有損傷,妊娠母豬產後食欲不振;所產斷奶小豬數多於妊娠母豬有用乳頭數,以及斷奶小豬寄養不成功的斷奶小豬均可因飢餓而逝世。能夠增加專利產品「益母王」進步妊娠母豬奶水質量。

九、咬死

斷奶小豬在某些應激條件下會呈現咬尾或咬耳惡癖,咬傷後發作細菌感染,重者逝世;某些母性差、妊娠母豬產前養分不良、產後口渴煩躁的妊娠母豬有咬吃斷奶小豬的現象;斷奶小豬寄養時,保姆妊娠母豬認出寄養斷奶小豬不是自己親生仔而咬傷、咬死寄養的斷奶小豬。

十、初生重小

初生重對斷奶小豬逝世率也有重要影響,初生重缺乏1千克的斷奶小豬,逝世率在44%~100%,隨斷奶小豬初生重的增加,斷奶小豬逝世率下降。

如何降低仔豬死亡?

1、加強妊娠妊娠母豬的餵養辦理

採納前低後高的餵養方法,妊娠母豬妊娠前期在必定極限內下降養分水平;妊娠母豬妊娠後期再適當進步養分水平,增加飼餵量,可增加油脂, 可確保常規養分和十分規養分的彌補,然後進步斷奶小豬初生重。

2、對假死斷奶小豬及早進行搶救

其方法有:先剷除斷奶小豬口腔黏液,擦淨鼻部和身上黏液,然後將其四肢朝上,一手託住肩部,另一手託著臀部,一屈一伸重複進行,直到斷奶小豬叫作聲後停止;也可採用在鼻部塗擦酒精等刺激物的方法來急救。

3、做好防凍保溫作業

進步哺乳斷奶小豬育成率,保溫是關鍵性辦法。在確保產房舍溫20℃左右基礎上,可在產欄內設置斷奶小豬保溫箱,箱內吊250瓦或175瓦的紅外線燈,距箱底40釐米,或在箱內鋪電熱板,都能滿意斷奶小豬對溫度的需求。

4、採納防壓辦法

進步餵養員素質,完善崗位責任制;妊娠母豬產前1周到產後1周,要求晝夜值勤護理;在妊娠母豬臨產舍內設置護仔欄,以維護斷奶小豬和約束妊娠母豬活動。

5、吃足初乳

初生斷奶小豬不具備先天免疫力,有必要經過吃初乳取得免疫力。初乳含有很多免疫球蛋白,每100毫升初乳含免疫球蛋白7克~8克,初生斷奶小豬腸道上皮24小時內處於原始狀況,免疫球蛋白很簡單浸透進入血液。因而斷奶小豬出世後應儘早吃到初乳,取得免疫力。

6、固定奶頭

妊娠母豬整個哺乳進程持續3分鐘~5分鐘,但每次哺乳真實放乳的時刻僅20秒~30秒,如果斷奶小豬吃奶方位不固定,勢必會形成以強欺弱,強奪弱食,使微小斷奶小豬因搶不到乳頭錯失放奶時刻而餓死或變成僵豬。因而,在斷奶小豬生後兩天內,應人工固定奶頭,確保全窩斷奶小豬正常生長發育。

7、選擇性寄養

在妊娠母豬產仔過多或無力撫育自己所生的部分或悉數斷奶小豬時,應將這些斷奶小豬寄養給其他妊娠母豬撫育。為了使寄養順暢施行,可將被寄養的斷奶小豬與收養妊娠母豬的斷奶小豬合養在一個保育箱內必定時刻。

8、斷奶小豬補鐵

很多實踐證明,斷奶小豬生後2天~3天內,每頭斷奶小豬肌注補鐵100毫克~150毫克,不但預防了缺鐵性貧血,並且均勻每窩斷奶小豬斷奶育活斷奶小豬數可增加0.5頭~1頭;在缺硒區域,還應同時打針0.1%亞硒酸鈉與維生素E合劑,每頭1毫升,10日齡每頭再打針1毫升。

9、斷奶小豬補料

補料可進步斷奶小豬生長速度,增強體質。斷奶小豬生後7天左右,可採用自在採食法補料,即在補料槽裡放上顆粒料等。讓斷奶小豬自在採食,為使斷奶小豬儘快吃料,開端幾天將斷奶小豬趕到補料槽周圍,上下午各1次,作用更好。

10、糾正妊娠母豬咬仔的不良行為

給妊娠母豬帶上防護口罩,人工強制哺乳,過1天~2天有可能轉為正常;妊娠母豬產前、產後給予足夠的溫鹽水;接產人員要及時剷除妊娠母豬排出的胎衣;確保妊娠母豬妊娠後期養分足夠;篩選有咬仔惡癖的妊娠母豬等。

看完別忘記分享朋友圈

相關焦點

  • 仔豬篇:初生仔豬護理八大點,做好才能有效提高成活率
    在豬場的日常生產管理當中,初生仔豬的護理最讓養殖戶頭疼,仔豬死亡率很難控制,而很多養殖戶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其實初生仔豬做好以下八大點,就能有效降低初生仔豬死亡率。2.輔助哺乳仔豬出生後吃上初乳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母豬的初乳中含有仔豬所欠缺的免疫球蛋蛋,能有效提高仔豬的抗病能力,是初生仔豬獲得抗體的唯一來源。因此建議仔豬出生後要讓其及時吃上初乳,最好出生2小時內能吃上初乳。注意:要協助弱仔吃上初乳。
  • 仔豬腹瀉病的鑑別診斷及綜合防治
    1仔豬腹瀉病的鑑別1.1根據臨床症狀判斷導致仔豬腹瀉的最常見因素是大腸桿菌病、低血糖症、傳染性胃腸炎(TGE)、梭菌性腸炎(CE)、球蟲病和輪狀病毒性腸炎(RE),這六種疾病是斷奶前仔豬腹瀉病的主要病因。
  • 養豬技術分享:仔豬黃白痢發生病源是什麼?如何有效預防?
    仔豬黃痢也被稱為早發性大腸桿菌病,多發生於1-3日齡仔豬,一周齡以上仔豬較少發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仔豬白痢也被稱為遲髮型大腸桿菌病,多發生於10-30日齡仔豬,其中10-20日齡仔豬高發,但發病率高,死亡率低。
  • 《蘭斯10》降低死亡率點在哪 降低死亡率bonus點分享
    不過有些萌新對於這款遊戲的玩法並不熟悉。比如說降低死亡率的那個bonus在哪裡點?一起來看看吧。 降低死亡率的那... 就在今天,蘭斯系列最終系列蘭斯10終於上線了,而且還是中文版,一大群玩家奔走相告。不過有些萌新對於這款遊戲的玩法並不熟悉。比如說降低死亡率的那個bonus在哪裡點?
  • 維生素E能降低中風的死亡率
    根據研究人員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上的報告表示,服用維他命可能會增加吸菸男性的癌症死亡率。  這項研究結果是由喬治亞州的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娃特金和同事所證實。他們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以確定維他命和綜合維他命與心臟病、癌症和中風間的關係。這三種疾症是全美的三大死因。  這項研究對一百萬名,年齡在30歲以上的成人進行研究。
  • 同期分娩,以及它如何影響仔豬的存活率(技術經典文)
    還有的的話呢,就是可以降低妊娠期的差異,一般妊娠期差是在十天以內,同期分娩這樣子呢,我們就可以把他的妊娠期給縮小。我們把這個窗口期縮小的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些產後的處理,比如說交叉寄養。可以更好的去做全進全出的管理,然後有更多的時間去做產房的洗消,去降低病原的交叉傳播,避免它從這一批傳染給下一批。
  • 仔豬腹瀉發生原因及防控方法
    近年來我國多個區域生豬養殖逐步趨向於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部分區域仔豬養殖中傳統斷奶時間為 8 周齡,早期斷奶能提前到 3至 4 周齡。大腸桿菌為消化道內的常在菌,也是引起斷奶仔豬腹瀉最主要的病原之一。斷奶應激引起免疫力降低,仔豬抗病力弱,致使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的大量入侵和繁殖提供了條件。
  • 仔豬哺乳期腹瀉問題的產生原因
    在養豬的整個過程中,哺乳仔豬的高死亡率是養豬者最頭疼的問題。通常,我們缺乏全面的思考和合理有效的總體控制計劃。在這裡,小編將詳細闡述哺乳期間的腹瀉問題。
  • 冬季仔豬腹瀉拉稀怎麼辦?老獸醫教你一招,簡單又省錢
    1、營養和飼養管理引起的腹瀉 這種腹瀉常見的原因有10多種,如:母豬的乳量不足,代乳料消化不良,維生素、礦物質缺乏,仔豬日糧中過量添加銅,飲水中金屬離子超標,仔豬斷奶、分群、轉舍等應激性因素都能導致腹瀉。
  • 仔豬細菌性腹瀉和病毒性腹瀉的「肉眼」鑑別診斷方法
    文/果然悠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仔豬腹瀉發病後常會表現為排出粥狀或水狀糞便,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錯誤很容易導致仔豬脫水死亡。想做出有效得治療就離不開準確診斷,所以如何鑑別診斷仔豬細菌性腹瀉和病毒性腹瀉是正確診斷仔豬腹瀉的關鍵點,下面就教給養豬朋友如何通過肉眼即可做出細菌性腹瀉還是病毒性腹瀉的鑑別診斷。
  • 新生仔豬溶血性貧血怎麼辦
    (一)病因由於仔豬與母豬的遺傳血型不相符合,母豬體內存在有抗仔豬紅細胞的特異性同種血型抗體,這種抗體不能夠通過胎盤進入仔豬體內,乳汁中含量最多,仔豬出生後,當仔豬吃了初乳後,經腸黏膜進入血液,紅細胞被溶解和破壞,突然發生急性血管內溶血。臨床表現為貧血、黃疸、血紅蛋白尿。
  • 如何降低孕產婦死亡率?聽聽紅房子李笑天教授這堂課
    其中,按健康2030要求,到2030年,中國孕產婦死亡率要降至12/10萬,這點還是比較難的。 另據統計,2015年全球MMR(孕產婦死亡率)為216/10萬,比1990年降低了44%。發達國家MMR平均為12/10 萬,最低的是芬蘭,3/10萬,我國2015年MMR為20/10萬。
  • 鄂爾多斯市仔豬定位欄生產廠家為何受到大力追捧
    另外,產床一般配套有保溫室,仔豬出生後放到保溫箱使仔豬的死亡率進一步降低。這種餵飼設備的特徵在於管的下部製成一個分離的可偏轉懸掛部分,在它和管的固定部分的下端之間設有一個計量器,當可偏轉部分被偏轉時通過計量器供應飼料。增加了躺臥時間,為仔豬提供了逃避的機會,避免被壓死和壓傷。豬的養殖並不是表面那麼粗糙,其內在的設備也是很細心周到的。豬舍地板做成蜂窩狀較佳。為什麼普通母豬產床到豬舍會鏽的很快呢?
  • 仔豬腹瀉不用愁!
    近期有很多農戶反映說仔豬拉稀情況嚴重,今天就來給大家解決下這個問題。仔豬黃白痢是仔豬黃痢、白痢的簡稱,一般仔豬出生後3-10天為黃痢,而出生10天以上的稱為白痢,也可以通過觀察糞便顏色來判定。那麼仔豬黃白痢的致病因素都有哪些呢?
  • 仔豬易拉稀,很可能是仔豬副傷寒,預防治療一步到位
    仔豬副傷寒又稱為豬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菌感染引發的疾病類型,在仔豬養殖中較多出現,傳染性較強,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對養豬業發展造成較大危害。華畜建議養殖場在實際養殖中應做好綜合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證養殖安全。
  • 哺乳仔豬豬瘟的診斷及控制
    1 發病情況四川省某二雜(長大×大長)仔豬繁育場有種母豬116頭,年產仔豬近3 000頭,2月下旬,15~21日齡仔豬(21日齡斷奶)陸續發病,一周後發病日齡提前至10>日齡,發病率達90%,死亡率100%。
  • 飼料級甲酸鈣減少仔豬斷奶的應激反應發生率
    仔豬斷奶後第一周應該採食多少飼料?從商業的角度上來說,這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即應該如何平衡理論與實際限制的差異。任何一個營養學家都確信,仔豬必須採食足夠的食物才能夠充分發揮其全部的遺傳潛力,至少在仔豬斷奶後頭幾周屬於這種情況。這主要是因為,仔豬在斷奶後會面臨著來自各種不同方面的應激。
  • 仔豬腹瀉治療法與豬感冒防治措施
    在天氣變化過程中,豬的流行性腹瀉發病率特別高,尤其是1~3月齡的仔豬較為常見;斷奶後的仔豬流行性腹瀉發病率高達30%-40%,死亡率高達30%-50%,特別是乳豬發病率和死亡率更高,可以達100%。豬發病後生長速度緩慢,飼料報酬率低,仔豬一旦感染此病,體質下降,免疫功能減退,對於疫病的抵抗力減弱,容易繼發感染其他傳染病,治療不及時,就會引起大批死亡。
  • 淺談當代仔豬代乳粉的應用
    仔豬出生後,其生存環境由恆溫過度到變溫、由無菌過渡到有菌,營養物質由血液供給變為胃腸道消化供給,而仔豬的胃腸道功能尚未健全,母乳是最理想的營養來源。   前幾年,仔豬代乳粉走進人們的視野,並且在市場上迅速崛起,使用廣泛,尤其是兩百頭母豬以上的規模場。為什麼這類產品的銷售火爆程度經久不息?小編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產品很實用?質量很好?
  • 吃大蒜能降低胃癌死亡率?生活方式與胃癌之間有什麼關聯?
    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維生素和大蒜補充劑的共同幹預,與胃癌發病率、死亡率的長期下降有關;其次,吸菸是胃癌的重要「兇手」,使胃癌發生率增加了72%,死亡率增加了101%。